陳根:腦機接口安全兩難,血管支架另闢蹊徑

2020-12-04 騰訊網

文/陳根

2020年8月末,馬斯克以及其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有關腦機接口最新進展的發布會直播吸引了全球15萬人的關注,一時間,關於腦機接口的討論紛至沓來。

儘管腦機接口作為技術給人們提供了一個了解大腦「黑箱」的機會,但這種技術仍處在早期階段,除了收集信息的精度仍有待發展,還可能對大腦造成損害。

根據腦機接口與大腦的連接方式,可以分為非侵入式性、侵入式性和半侵入式性腦機接口。若是用非侵入式的頭皮電極,就只能隔著頭皮、顱骨和腦膜記錄到大腦宏觀層面的腦電波(electroencephalogram, EEG),精度很差。而選擇侵入式或半侵入式方式,破解了精度局限,但數量和安全又成了問題

馬斯克和他的團隊使用的就是在皮質上植入和皮質裡植入相結合的方式,將類似於微絲陣列(用於皮層上)和密西根式探針(用於皮層中)的電極植入到人的腦內。這意味著,其將可能面臨慢性神經炎症,局部腦組織損傷,以及局部腦組織損傷帶來的細胞反應(小神經膠質反應和星形膠質細胞反應)還有電極穿透時引發的細胞外基質變化的反應。

近來,一項新研究獨闢蹊徑,借鑑了血管支架技術,開發出了能讀取思想的電極,為減少腦機接口對大腦損傷提供了一個新途徑

具體來說,研究人員將電極安裝在可膨脹的彈性血管支架上,穿過血管,引入被試的大腦。在這項針對 2 名受試的實驗測試過程中,研究人員將一根由支架牽引的電線沿著喉部靜脈,向上延伸,進入大腦初級運動皮層附近的血管,在血管撐開支架。

此外,研究團隊事先通過手術在受試胸口植入了一個紅外發射器,當受試的大腦發送信號傳遞運動意圖時,電極就開始接收這些信號並將它們以無線的方式傳送給計算機

試驗證明,在幾周的訓練後,兩名受試都能夠在眼動儀的幫助下移動光標,還能通過植入的設備,憑藉腦中的想法點擊光標。而能讀取被試的「點擊」信號,將足以保證患者發送文字信息、網上購物、以及執行其他日常線上活動

當然,此項研究依舊要面對信號轉換的技術掣肘。事實上,雖然電極支架能夠收集來自大腦的信號,但機器學習算法需要理解這些信號代表著什麼。而對於目前來說,即便在最理想的狀態下,信號也無法完美地反映思想。

其研究結果已發表於《神經介入外科雜誌》上。

相關焦點

  • 陳根:腦機接口的微創神經介入,助力癱瘓患者操作計算機
    文/陳根隨著腦機接口技術的重大突破和出圈,不論是馬斯克的Neuralink還是其他全球範圍內的腦機接口公司,腦機接口的潛力和應用已越來越被人們知悉。通過在頭骨上開一個洞,將金屬傳感器直接植入人腦可以獲得更好的性能,這也是腦機接口的熱門研究領域。
  • 陳根:腦機接口,一個關乎「人」的終極神話
    文/陳根 2014年6月12日,聖保羅巴西世界盃的開幕式,一個下身癱瘓的巴西少年,依靠大腦控制機械骨骼的裝置,順利開球,這一全球目睹的史詩級時刻,就是腦機接口最早的真實應用。 此後,腦機接口的突破性技術開始頻繁刊載於各大學術期刊,以及各新聞的科技版面。
  • 陳根:腦機接口是與非,再談馬斯克腦機對接
    文/陳根距離馬斯克公布升級版腦機接口和進行設備植入的手術機器人已經一周有餘,但學界對於被命名為the Link v 0.9版的腦機接口討論仍在繼續。事實上,「腦機接口」作為前沿科技研究的熱點技術,一直頗受業界關注。2017年,馬斯克成立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兩年後,馬斯克和他的Neuralink團隊發布了其首款產品,即「腦後插管」新技術,通過向大腦植入電極的方式來讀取大腦信號,並宣布了他們進一步開發腦機接口的計劃。
  • 陳根:腦機接口突破限制,即插即用?
    文/陳根近年來,「腦機接口」作為前沿科技,一直頗受業界關注。其中,將腦機接口設備以各種形式植入大腦,在先進算法的支持下,將其電信號轉化為各種設備的控制輸入以控制體外裝置,從而治療一些疑難疾病,這被視為腦機接口一個極具潛力的前景
  • 無需開顱手術的腦機接口出現了
    最近,一項新的研究利用血管支架技術,以對大腦損傷更小的方式實現「腦機接口」。今年 8 月,埃隆·馬斯克在 Neuralink 發布會上展示了最新研發的腦機接口設備:一個植入腦內的硬幣大小的晶片,能夠傳輸實時神經元信號。
  • 陳根:人工突觸雜交版本,或將迎來腦機接口的無限可能
    文/陳根近年來,人工智慧和腦機接口作為前沿科技研究的熱點技術,一直頗受業界關注,不論是人工智慧還是腦機接口,這些技術的發展都基於腦科學的發展。雖然人腦看起來就像一大塊雕成核桃仁造型的豆腐,但人腦的本質,卻是一個由神經元(neuron)構成的網絡。
  • 陳根:馬斯克「半機械人」再進一步,腦機接口人體實驗在即
    新版本的腦機接口尺寸更小,性能更好,和 Apple Watch 等智能手錶一樣能夠待機一整天,在睡覺的時候無線充電。馬斯克等人表示,未來的腦機接口會更深入大腦,如果更深的話,可以解決一些更加複雜的問題,甚至可以解決失明、失聰。
  • 陳根:從醫學使命到現實真相,腦機接口道阻且長
    文/陳根不論是馬斯克「腦機接口」(BCI)技術的重大突破,包括其設備獲得FDA「突破性設備計劃」許可的消息,還是全球範圍內以Neuralink、Mind Maze、Neuro Pace、BrainCo等為代表的
  • 別恐慌,腦機接口仍然處於科學幻想階段
    近日,埃隆·馬斯克和其研究人員通過「三隻小豬」展示了豬腦植入腦機接口設備的在線直播,再次激發了人們對腦機接口技術的熱情和期待。一時間,各種神乎其神的宣傳報導在網絡和朋友圈中刷屏,仿佛能夠存儲和提取記憶的「超級人類」很快就會降臨,遺憾的是,腦機接口目前在一些關鍵核心問題上還缺少基本科學理論的支撐,更難在關鍵技術方面取得突破。
  • 腦機接口神話當前,先要「去幻想」
    投稿來源:陳根2014年6月12日,聖保羅巴西世界盃的開幕式,一個下身癱瘓的巴西少年,依靠大腦控制機械骨骼的裝置,順利開球,這一全球目睹的史詩級時刻,就是腦機接口最早的真實應用。此後,腦機接口的突破性技術開始頻繁刊載於各大學術期刊,以及各新聞的科技版面。2020年8月末,馬斯克再一次召開了其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有關腦機接口最新進展的發布會,並展示了三隻植入腦機晶片的小豬,人們可以通過顯示器來觀察豬的腦電波活動,並預測其行為。馬斯克的直播吸引了全球15萬人的關注,一時間,關於腦機接口的技術關涉和倫理擔憂等議題紛至沓來。
  • 【主編講堂】別恐慌,腦機接口仍然處於科學幻想階段
    近日,埃隆·馬斯克和其研究人員通過「三隻小豬」展示了豬腦植入腦機接口設備的在線直播,再次激發了人們對腦機接口技術的熱情和期待。一時間,各種神乎其神的宣傳報導在網絡和朋友圈中刷屏,仿佛能夠存儲和提取記憶的「超級人類」很快就會降臨,遺憾的是,腦機接口目前在一些關鍵核心問題上還缺少基本科學理論的支撐,更難在關鍵技術方面取得突破。人們對於腦機接口最深刻的印象,莫過於《黑客帝國》高潮部分崔妮蒂通過腦機接口瞬間學會了直升飛機的駕駛技術。
  • 陳根:腦機接口參與抑鬱診斷,將大有裨益
    文/陳根心理健康已經成為社會的一個身體關切。我國抑鬱症患者9500萬,不再是一個小眾群體,WHO預測,到2020年抑鬱症將會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第2大類疾病。然而,心理健康測量仍然是一個尚未解決的問題。總的來說,Amber 項目將是一個極為被看好的腦機接口的落地應用,這對抑鬱症患者的預測和診斷,以及治療都將大有裨益。而在那之前,也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以確定腦電圖(EEG)等工具在臨床和諮詢環境中的最佳應用,包括它如何與數字表型等其他測量技術相結合。——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 什麼是「腦機接口」?馬斯克的「腦機接口」能幹啥?
    他們還開發了一種精密機器人,可以將晶片外科手術地安裝在顱骨下方,並將電線接入大腦,以免意外穿刺血管而不會損壞晶片。馬斯克聲稱這一過程僅需數小時,只留下一條小傷痕。他表示:「腦機接口可以解決失明,可以解決癱瘓,可以解決聽力,控制智能設備,僅通過與皮層接口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不過這個「腦機接口」並沒有那麼神奇,這個技術早就出現了,腦機接口的研究根據作用方式不同,可以分為非侵入式和侵入式兩種。
  • 腦機接口會徹底「消除」殘疾嗎?
    這些年來,造影、支架、搭橋技術快速發展,很多堵塞的心血管都可以採用支架來幫助其運行,再嚴重一些就要做搭橋手術,這使得人類漸漸不再懼怕心臟病。有些無良醫生甚至亂給病人裝支架,以牟取暴利,可見心臟支架已經和保健品一樣普遍了,不得不佩服人類的智慧。心臟的事情搞定了,但大腦、腦血管和全身的連接依舊是醫學難題。雖然現在已經有腦支架,可人類腦部如此精密、空間如此狹窄,有數十億個神經元排列組合。
  • 陳根:再談馬斯克腦機對接,「言過其實」還是「確實如此」?
    文/陳根距離馬斯克公布升級版腦機接口和進行設備植入的手術機器人已經一周有餘,但學界對於被命名可以說,腦機接口幾次在科技界掀起軒然大波,而這次的升級版腦機接口在帶來震撼過後,討論的聲音也漸趨理性。升級版的腦機接口是「言過其實」還是「確實如此」?
  • 人工突觸雜交版本,或將迎來腦機接口的無限可能
    人工突觸雜交版本,或將迎來腦機接口的無限可能 2020-06-18 11: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陳根:面對兩難,人工智慧如何做出選擇?
    文/陳根選擇分輕重,更分難易。簡單選擇只需根據目標做出判斷,但對於兩難選擇來說,則是一種更複雜的思考和抉擇。同時,兩難選擇,也是生活的必經之路,是生物所具有的本能。探究生物在兩難選擇裡的大腦機制,將為人工智慧的學習提供研究的進路。
  • 陳根:面對兩難,人工智慧如何做出選擇?
    文/陳根選擇分輕重,更分難易。簡單選擇只需根據目標做出判斷,但對於兩難選擇來說,則是一種更複雜的思考和抉擇。同時,兩難選擇,也是生活的必經之路,是生物所具有的本能。探究生物在兩難選擇裡的大腦機制,將為人工智慧的學習提供研究的進路。
  • 腦機接口難題不少
    ——腦機接口。腦機接口是在人與外部設備間創建的信息連接通路。通過解碼腦信號,將其轉換為可被識別的命令信號,實現人與機器或外部環境之間的交互。1973年,計算機科學教授雅克·維達爾首次在學術期刊上提出「腦機接口」的概念。2014年巴西世界盃開幕式上,一名截癱男子用思維控制機械外骨骼成功開球。如今,腦機接口已成為腦科學、神經科學等領域最受矚目的研究方向之一。
  • 記憶加電阻的記憶電阻器,為腦機接口提供新可能_科技_澎湃新聞-The...
    文/陳根「腦機接口」作為前沿科技研究的熱點技術,一直頗受業界關注。2017年,馬斯克成立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兩年後,馬斯克和他的Neuralink團隊發布了其首款產品,即「腦後插管」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