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骨髓移植用的還是老辦法——骨髓移植。由於造血幹細胞通常存在於人體的扁骨、不規則骨和長骨兩端的紅骨髓中,只有極少數會到血液中「旅行」,所以只能通過抽取骨髓的辦法獲得造血幹細胞。因此稱之為「骨髓移植」。為了採集600毫升骨髓,必須給供者做局部麻醉,經過多次骨穿才能完成。
近10年來,骨髓移植已漸漸被造血幹細胞移植代替。造血幹細胞移植對供者基本上沒有不利影響。首先讓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大量釋放到血液中,這個過程稱之為動員。然後,通過血細胞分離機分離獲得大量造血幹細胞用於移植,這種方法稱為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也就是說,現在捐獻骨髓已不再抽取骨髓,而只是「獻血」了。而且,運用造血幹細胞動員技術,只需採集分離50~200毫升外周血即可得到足夠數量的造血幹細胞。在日常生理條件下,外周血的造血幹細胞量極少,不能滿足移植的需要,藥物動員之後,加速骨髓造血幹細胞的生成並釋放到外周血中,可使外周血造血幹細胞增加20~30倍,以滿足移植需要。動員期間常常需要每日檢查血常規、CD34陽性細胞數,以掌握最佳時間採集幹細胞。採集足夠的造血幹細胞後,血液還可回輸到捐獻者體內。通過骨髓庫的發展和臍血庫的建立,將可為更多的患者提供幹細胞。
連結:
骨髓移植近年來已被造血幹細胞所代替,即在患者接受超劑量化(放)療後,將不同來源(骨髓、臍血、外周血)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到患者體內,使其能夠在患者的骨髓中定植、分化增生並生長出正常的血細胞來,恢復患者的正常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
造血幹細胞是血細胞的種子,體內所有幹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都由它分化發育而來。造血幹細胞又具有自我複製能力,即產生新的造血幹細胞以自我補充,從而生生不息。它主要存在於骨髓、外周血、臍帶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