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獻骨髓卻為何抽的是血液

2021-01-13 科學網

 

10年前,骨髓移植用的還是老辦法——骨髓移植。由於造血幹細胞通常存在於人體的扁骨、不規則骨和長骨兩端的紅骨髓中,只有極少數會到血液中「旅行」,所以只能通過抽取骨髓的辦法獲得造血幹細胞。因此稱之為「骨髓移植」。為了採集600毫升骨髓,必須給供者做局部麻醉,經過多次骨穿才能完成。

 

近10年來,骨髓移植已漸漸被造血幹細胞移植代替。造血幹細胞移植對供者基本上沒有不利影響。首先讓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大量釋放到血液中,這個過程稱之為動員。然後,通過血細胞分離機分離獲得大量造血幹細胞用於移植,這種方法稱為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也就是說,現在捐獻骨髓已不再抽取骨髓,而只是「獻血」了。而且,運用造血幹細胞動員技術,只需採集分離50~200毫升外周血即可得到足夠數量的造血幹細胞。在日常生理條件下,外周血的造血幹細胞量極少,不能滿足移植的需要,藥物動員之後,加速骨髓造血幹細胞的生成並釋放到外周血中,可使外周血造血幹細胞增加20~30倍,以滿足移植需要。動員期間常常需要每日檢查血常規、CD34陽性細胞數,以掌握最佳時間採集幹細胞。採集足夠的造血幹細胞後,血液還可回輸到捐獻者體內。通過骨髓庫的發展和臍血庫的建立,將可為更多的患者提供幹細胞。

 

連結:

 

骨髓移植近年來已被造血幹細胞所代替,即在患者接受超劑量化(放)療後,將不同來源(骨髓、臍血、外周血)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到患者體內,使其能夠在患者的骨髓中定植、分化增生並生長出正常的血細胞來,恢復患者的正常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

 

造血幹細胞是血細胞的種子,體內所有幹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都由它分化發育而來。造血幹細胞又具有自我複製能力,即產生新的造血幹細胞以自我補充,從而生生不息。它主要存在於骨髓、外周血、臍帶血中。

 

相關焦點

  • 捐獻骨髓是從骨骼把骨髓抽出來?醫生:真實過程其實跟獻血差不多
    什麼情況下需要捐獻骨髓?小編想大家第一個反應就是白血病吧,不管是影視還是生活中,都或多或少聽過誰誰誰白血病了,必須要有骨髓才能治療。那骨髓捐獻到底是怎麼一個過程,你知道嗎?
  • 捐獻骨髓毫無危害 血液專家細釋緣由
    新華網消息 據江南時報報導,日前,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傳出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臺灣同胞捐獻的骨髓在江蘇「幸子」陳霞體內成活了。這鼓舞了更多的熱心人捐獻骨髓的信心,但有關捐獻骨髓的具體細節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謎。為此,記者專訪了南京市鼓樓醫院血液內科的歐陽健主任,請他細釋了捐獻骨髓的相關情況。  問:捐獻者的骨髓如何採集?
  • 血液專家:關於獻血輸血與骨髓捐獻 你應該知道這些
    人體內的血液有20-25%貯存在脾、肝、肺、皮膚等"貯血庫"內,脾臟是人體中最大的"貯血庫",可貯存人體血液總量的20%。當人體血循環需要血液時,脾臟等"貯血庫"會不斷地釋放血液進入血管,參與血循環。人體骨髓有強大的代償功能,在一定的條件下,造血功能可增加到正常的6-8倍。
  • 8歲男童為救父親捐獻骨髓 稱抽多少都行(圖)
    8歲男童為救父親捐獻骨髓 稱抽多少都行(圖) 後來當地醫院診斷他是「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即骨髓細胞出現異常,這個毛病,被稱為白血病前期,因為是高危型,醫生預計,比白血病還要兇險。  曾有文獻報告統計,這種疾病,只有20%的患者能存活超過兩年。救命的辦法是做骨髓移植。那段時間,周先生一邊在省中醫院治療「拖時間」,一邊在中華骨髓庫尋找合適的造血幹細胞配型,爭取最短時間內做移植。
  • 捐獻造血幹細胞是要抽骨髓嗎 大學生直播捐獻全過程
    捐獻造血幹細胞是要抽骨髓嗎   90後大學生直播捐獻全過程      「捐獻造血幹細胞,沒想像中那麼恐怖,根本不是抽骨髓,現在都是採外周血……」近日,在某社交平臺,來自重慶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工程力學專業的90後大學生王向東,開始直播自己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過程
  • 女子患病父母年邁不能捐獻,7歲女兒忍痛抽骨髓血:媽媽我來救您
    中國中央新聞網站上報導了許許多多的救治獻血的好新聞,這次小編看到了一篇不一樣的新聞,根據報導說母親患有嚴重的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這是一種無法無法造血的疾病,人類血液裡的血細胞只能生存120天,然後在體內裂解死亡,隨後相繼排出體外。
  • 八年前那次「失敗的骨髓捐獻」
    檢測一般在附近醫院進行,但是由於我工作很忙而且沒有車,後來他們派了名護士星期一的一大早到我的公司,隨便找了個辦公室抽走了我5大管,大概80毫升血。護士態度很好,讓我覺得他們對志願者是很重視的。接下來他們就是對所有可能的候選人血液進行詳細的檢查,看哪一個是最好的。
  • 捐獻骨髓不會影響健康
    近日,國內多家媒體報導了一位來自山西的白血病女性患者,等待兩個均配型成功的哥哥捐獻骨髓,臨近手術時兩個哥哥卻反悔了,原因是擔心捐獻骨髓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骨髓移植到底是怎麼回事,真的對身體有影響嗎?  骨髓是人體的造血組織,成年人的骨髓分兩種: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能製造紅細胞、血小板和各種白細胞。
  • 「骨髓」捐獻,真的沒有那麼可怕
    造血幹細胞移植也就是俗稱的骨髓移植,由於大多數人對於骨髓移植的誤解和恐懼,導致如今骨髓庫供應不足,也有捐獻者在配型成功之後悔捐,讓很多地貧患者再次失去救助的希望。那麼,骨髓移植就是要抽取骨髓嗎?骨髓捐獻就是要抽取骨髓嗎?
  • 「捐獻骨髓是很平常的事」
    「捐獻骨髓是很平常的事」  首例向外籍華人患者供髓配型成功者李安接受晶報記者採訪  自廣東省骨髓庫成立以來,李安是首例向外籍華人患者供髓配型成功的捐贈者。  昨日,記者通過廣東省骨髓庫聯繫到了李安。李安認為捐獻骨髓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市民應該多參與這樣的捐獻。
  • 捐獻骨髓,捐的是「髓」嗎
    原標題:捐獻骨髓,捐的是「髓」嗎(服務窗) 隨著醫學的進步,被診斷為白血病,不再像被判了死刑,超過70%的患者可以通過骨髓移植實現長期生存,而且骨髓移植能救治的疾病種類越來越多。但是,不少人存在誤解,一聽捐獻骨髓,就害怕不敢。骨髓移植,真的需要獻骨髓嗎?
  • 女子患病親生父母拒絕捐獻!7歲女兒忍痛抽骨髓:媽媽我要你活著
    女子患病親生父母拒絕捐獻!7歲女兒忍痛抽骨髓:媽媽我要你活著。李月夜得了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症,這種病如果沒有人願意給自己輸送骨髓血,將是致命的。對於患者來說,最能匹配的骨髓血莫過於自己的親人。但是李月夜的父母無情的拋棄了自己的女兒,他們拒絕為自己的女兒捐贈骨髓血。正當家人感到絕望時,年僅7歲的女兒輕輕的握住了母親的手:「媽媽,抽我的血吧,我要你活著。」
  • 暖聞丨跨越海峽的骨髓捐獻!
    11月26日晚20時45分,來自臺灣同胞無償捐獻的骨髓正緩緩注入南通56歲患者張女士的體內,臺灣同胞「生命的種子」讓她的生命得以延續。跨越海峽的骨髓捐獻在南通尚屬首次。據通大附院血液內科副主任醫師王信峰介紹,他們在直系親屬中未找到合適的骨髓來源,在中華骨髓庫雖然找到了初配成功的骨髓,但捐獻的志願者要麼定居國外,要麼因疫情原因無法回國,要麼就是生活在國內的志願者也因體檢不合格而作罷。 看著張女士與家人揪心的等待,治療團隊更加努力尋找,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就在今年10月底,在我國臺灣慈濟骨髓庫尋找到了配型成功的骨髓。
  • 骨髓捐獻為何拒絕外地人
    東方網2月20日消息:外地人怎麼就不能在上海捐獻骨髓?浙江來滬打工的小吳想不通。近日,當他致電中華上海骨髓庫表達捐獻意願時,卻被告知,由於他不是上海戶口,上海骨髓庫不能接受他的捐獻。據新聞晨報報導,在中華上海骨髓庫,像小吳這樣被拒絕的外省市捐獻者不在少數。
  • 骨髓捐獻會影響健康嗎?
    近日,一則「倆哥哥拒絕捐獻骨髓」的新聞,引起熱議。「妹妹」患了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兩位「哥哥」都配型成功,卻在節骨眼上反悔了。對於放棄捐獻骨髓的原因,兩位哥哥一方面覺得,骨髓移植的成功率較低,「只有20%~30%」,而且還有可能復發;另一方面,主要是擔心骨髓捐獻影響自己的健康,畢竟家裡還有老人孩子。
  • 闢謠特工隊|骨髓捐獻要刺骨穿髓嗎?
    骨髓捐獻是抽取骨髓嗎?準確來說,骨髓捐獻中採集的並非骨髓,而是造血幹細胞。之所以會使用「骨髓捐獻」的說法,是因為在醫學技術還不是很發達的時候,骨髓移植用的是老辦法——通過抽取骨髓獲得造血幹細胞。使用這種方法是因為造血幹細胞通常存在於人體的扁骨、不規則骨和長骨兩端的紅骨髓中,只有極少數會在血液中。
  • 妻子骨髓移植當天兩哥哥反悔,骨髓捐獻真的對身體有損害嗎?!
    近日,騰訊新聞所報導的《妻子骨髓移植當天倆哥哥反悔》一文一經發出,立刻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兩位哥哥因為顧忌到捐獻骨髓對人體的害處及手術不高的成功率,在本來該移植的當天選擇了放棄捐贈。那麼,捐獻骨髓真的會對捐獻者的身體造成傷害或後遺症嗎?
  • 小夥為血癌患者捐獻骨髓 渝滬兩地上演生命接力
    渝滬上演生命接力 兩小夥捐出「生命種子」兩名志願者昨日為上海兩名血癌患兒捐獻骨髓空運到上海,配型成功率只有十萬分之一本報訊(記者 葉惠娟)兩名重慶小夥,兩名上海再生障礙性貧血患兒,兩顆「生命種子」將素昧平生的雙方緊緊相連。昨日上午,我市兩名志願者沈海(化名)和苟林(化名)同時在新橋醫院進行了造血幹細胞採集。
  • 幹細胞捐獻者手術前反悔 母親抽骨髓救兒
    中華骨髓庫和天津的捐獻者聯繫後,對方同意捐獻,吳父還給天津匯款供血採集費3萬元。吳志輝1月14日進入骨髓移植艙做手術前的預處理,準備22日移植手術。「預處理就是通過大劑量的化療,摧毀患者原有的免疫力和造血功能,等捐獻者的造血幹細胞輸入體內。」王志東說。讓王志東沒想到的是,18日,中華骨髓庫忽然通知說,就在他們去接天津這名捐獻者注射術前動員針時,對方不同意捐獻了。
  • 骨髓捐獻的誤區有以下3種,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獻!
    隨著大眾醫療認知的提高,今年的學雷鋒日掀起了一股骨髓捐獻的熱潮,本報特邀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血液科張曦主任為您講述骨髓捐獻的那些事。張曦主任介紹,我們俗稱的捐獻骨髓是一個不準確的說法,其實真正捐獻的是骨髓裡的造血幹細胞。在上世紀90年代,捐獻的造血幹細胞主要從骨髓中採集而來,所以被人們誤稱為捐獻骨髓。直到今天,造血幹細胞的採集技術已逐漸發達,依據造血幹細胞來源的不同可分成骨髓造血幹細胞、外周血造血幹細胞和臍帶血造血幹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