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足跡圖帶來的警示:那是不應被過度打擾的世界

2021-01-11 湖南在線

2020年的元旦,人們無不帶著期待的心情慶祝21世紀第三個十年的到來。然而,一場戰「疫」正在四處蔓延,最終在春節前夕全面爆發。

人們被疫災打得措手不及。往常熱鬧非凡的春節,也變得冷冷清清。

大自然把自己的力量展現得淋漓盡致。她似乎在告訴人類:「收手吧!

01

人類的擴張

幾千年來,在中國的大地上,人類從星星點點的村落裡走出,走向江河湖海、走向大漠高山;歐亞大陸的東方被萬家燈火點亮,萬裡之外的山河被道路橋梁聯通。

中國人類足跡地圖 | 製圖@王朝陽

華北平原、東北平原、長江中下遊平原、珠三角、關中地區、成渝及沿海地區是中國人類活動最為頻繁的地方。由此向外,從東南丘陵到黃土高原,從東北森林到西北綠洲,到處都是人的足跡。

只有那些萬山阻隔或者極端寒旱的地方才成為人類足跡的禁區。比如藏北高原、塔裡木盆地、藏東南及滇西南的原始森林等等。

這些地方也是很多珍稀動物最後的避難所。

02

動物的退卻

大熊貓的分布變化 | 製圖@王朝陽

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的物種,歷史上曾廣泛分布於從華北到華南、從華東到西南的山林之中,如今僅在川西山地和秦嶺一帶有自然棲息地。

虎的分布變化 | 製圖@王朝陽

虎作為「百獸之王」,曾經稱霸中國的大江南北。從人口稠密的中原地區到西北大漠邊緣,從東北的林海雪原到南方的熱帶叢林,都是其一展「虎威」的地方。

中國古代常常以虎來象徵威猛、強大,也對打虎英雄十分崇拜。由於人虎矛盾突出,到了20世紀50年代,一些地方還有大規模的「打虎隊」。

然而虎在中國已經所剩無幾。東北虎蜷縮在破碎的森林裡苟延殘喘,華南虎更多地只剩下傳說,藏東南的孟加拉虎、滇西南的印支虎也難得一見了。

象的分布變化 | 製圖@王朝陽

大象是陸地上現存最大的哺乳動物。在古代,中原地區曾經有大量大象活動的記錄。秦時期,大象活動的北界已退至秦嶺淮河以南,之後其分布北界一直南移。到晚清時,大象就只在滇西南的西雙版納等地出沒了。

由於大象的活動範圍受到限制,近年來不時有大象侵入村莊、農田造成人員傷害和財產損失的報導,表明其生存狀態依然不容樂觀。

仰鼻猴的分布變化 | 製圖@王朝陽

仰鼻猴,即金絲猴,包括川金絲猴、滇金絲猴、黔金絲猴等,十分珍貴。但歷史上分布也比較廣泛,在秦嶺及其以南有大量活動記錄。

然而如今主要零散分布於西南的一些森林之中。

長臂猿的分布變化 | 製圖@王朝陽

長臂猿是人類的近親,依靠長長的臂膀在林中穿梭、飛躍。但伴隨著人類的擴張,長臂猿只得收縮自己的領地,盡力遠離人類的幹擾。

如前幾年剛剛命名的天行長臂猿,數量可能不足200隻,殘存於高黎貢山等地的叢林中。

揚子鱷的分布變化 | 製圖@王朝陽

揚子鱷是中國特有物種。早在中生代,揚子鱷就已在中國大地上繁衍生息,逃過了白堊紀晚期的全球物種大滅絕,但在人類的步步緊逼下瀕臨消失。

近幾十年來,在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下,揚子鱷種群數量明顯回升,暫時避免了滅絕的命運。

野馬野驢的分布變化 | 製圖@王朝陽

日常生活中馬和驢都是很常見的動物。歷史上野馬、野驢曾自由馳騁於東北、西北及青藏高原的草原上。但如今,野生的馬和驢已經十分難得一見了。

著名的普氏野馬在中國的野外消失之後,於20世紀80年代被重新引入中國,經過科研人員的多年努力,暫時避免了滅絕危險。

野駱駝的分布變化 | 製圖@王朝陽

大駱駝作為「沙漠之舟」,耐旱能力十分強,其野生種曾廣泛出沒於我國西北地區和內蒙古等地的荒漠中。

至1800年前後,野駱駝只在塔裡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東部及其附近地區有分布了。而如今,在人類的幹擾下, 其棲息地進一步收縮,岌岌可危。

犀牛的分布變化 | 製圖@王朝陽

曾經,犀牛是中國南方常見的動物,甚至北方地區也有記錄,在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上就有其形象。

但20世紀中葉之後,犀牛在中國的野外徹底消失了。

現存的則是2010年雲南引進的非洲犀牛,意在重建犀牛野生種群。

03

最後的荒野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野生動物退卻史。雖然一些動物的變遷明顯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但人類活動的影響也十分顯著。

它們在碎片化的棲息地裡艱難求生,它們委身於狹小且充滿幹擾的空間,它們為了種群的延續冒險前行……

為了保護自然環境,為了保護野生動物,幾十年來中國相繼建立了2700多個自然保護區,劃定了中國最後的荒野。

然而,部分人仍然沒有停住自己的腳步,沒有收住自己欲望的雙手。

偷獵、買賣野生動物時有發生,棲息地的破壞還在繼續。

現在的疫情,正是野生動物的哭訴。

人類與其他物種是平等的,我們有我們的喧囂,它們有它們的歡樂;切不可為了我們的欲望,肆意剝奪它們的權利。

畢竟:

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

—— 恩格斯《自然辯證法》

好在,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修訂已經提上日程。

但願,野生動物能夠真正得到保護。

但願,最後的荒野能夠真正成為不被打擾的世界

奔跑的藏羚羊| 攝影@姜鴻

- END -

撰稿 | 王朝陽

製圖 | 王朝陽

主要參考文獻:

[1]文榕生.中國珍稀野生動物分布變遷[M].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2]國家林業局.中國重點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M]. 中國林業出版社,2009

[3]文榕生.中國珍稀野生動物分布變遷(續)[M].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相關焦點

  • 人類50年消滅了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動植物,自然向人類發出警示
    報告指出,人們為了種植糧食,飼養動物,入侵野生動植物棲息地,過度消耗了地球上的森林資源和淡水資源。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以及農業生產是對自然最大的威脅之一,也會成為未來幾十年物種滅絕的最重要因素。不少網友不禁感慨,如今我們每年都在儘可能多種一些樹木,卻遠遠不夠彌補這幾場大火對環境帶來的傷害。
  • 地球不堪重負 貧富國家生態足跡差距擴大
    中國園林網5月15日消息:WWF(世界自然基金會)今天發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2012》指出:隨著人口的增長,人類對資源的需求正在不斷增加,給地球的生物多樣性帶來巨大壓力,並威脅著我們未來的安全、健康和福祉。
  • 古老的人類足跡或將解開早期人類遷徙之謎
    如果能確認,這次發現的人類足跡將標誌著阿拉伯半島上發現的最古老的人類物種痕跡。要知道,阿拉伯半島是早期人類從非洲走向世界的重要門戶。圖源:PALAEODESERTS PROJECT   儘管這些足跡難以被看到,但其中最大的一個吸引了一名隊員的目光。那隻腳印踩在古老的湖岸,似乎是一頭比今天在這片土地上行走的任何大象都要大的大象留下的。   「發現了一個之後,我們很快就發現了全部的足跡。」
  • 聯合國警示:地球環境破壞導致人類健康威脅增大
    聯合國報告警示:地球環境破壞導致人類健康威脅增大科技日報訊 (記者田學科)日前,一份由70多個國家250名科學家和專家撰寫的聯合國報告警告稱,地球環境已遭到嚴重破壞,人類健康正受到越來越大的威脅。如果不大力改善環境保護工作,到本世紀中葉,亞洲、中東和非洲的城市和地區每年可能有數百萬人過早死亡。
  • 山東連續出現滸苔綠潮警示人類過度經濟行為
    資料圖:大學生在青島前海海岸清理滸苔。專家認為,滸苔作為海水富營養化的典型表現生物,是大海對人類過度經濟活動的反映。  滸苔是人類過度經濟活動的「附產品」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逄少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黃海連續四年暴髮漂浮滸苔綠潮,敲響了黃海近海生態環境惡化的警鐘,說明沿岸人類的經濟活動已經讓黃海生態環境脆弱不堪,滸苔劇增反映了黃海近海海域氨氮水平達到滸苔大量出現的條件
  • 地圖看世界;人類全球足跡分布圖,地球上人跡罕至的地區
    (智人足跡遍布世界兩個原因:第一是尋找食物;第二是人類天性中的好奇)(1.8萬年前,居住在西伯利亞的一些族群,不知道為什麼,選擇了向東遷徙。於是他們踏過白令海峽,進入了美洲)(地球上有一部分人喜歡遠行,但也不要低估人類喜歡群居的特性;當下地球有一半以上的人口聚居在黃色區域;若按此標準,地球上還可以容納更多的人口)二,全球當下人類足跡分布地圖。
  • 人類的過度操作與汙染環境有關嗎?
    這個問題必須有人類自己認識到危脅生存不能的地步,而後方能悔改。其實整死人類的最終還是人類自己,只是死不瞑目罷了!其實人類過度操作,環境汙染大自然的戰爭早就上演了,只是沒有危脅到誰,而誰沒有生存危機感,這決不是危言聳聽。
  • 生態.生存.生命「三生共同體」協調耕育足跡發展
    它為人類提供了豐富多樣的生產生活必需品、健康安全的生態環境和獨特别致的景觀文化。隨著人口增長和經濟活動的擴張,生物多樣性正面臨嚴重威脅。這些都不斷警示人類,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維護地球生態、生物安全。4.
  • 你聽說過生態足跡嗎?
    在地球生態環境備受關注的今天,人們設計出多種指標來衡量人類行為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生態足跡就是其中之一。生態足跡可以這樣理解:一隻負載著人類和人類所創造的城市、工廠、鐵路、農田等的巨腳,踏在地球上時留下的腳印就是生態足跡,它可用來衡量一個人、一座城市或者一個國家在佔用生態資源和環境方面對地球所烙下的「傷痕」。
  • 各國生態債務表公布 中國生態足跡超承載力2.2倍
    換句話說,日本的生態足跡是其生態承載力的7倍。(更多獨家財經新聞,請加微信號cbn-yicai)同樣,中國的生態足跡也是自己生態承載力的2.2倍。8月19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全球生態足跡網絡(GFN)公布的各國生態債務情況顯示,南非、美國、卡達各需要2.1個、1.9個和5.1個本土生態資源。
  • 降低人類生態足跡對自然的影響
    本報北京6月5日訊(記者易蓉蓉)今天,在北京召開的WWF年會暨全球生態論壇上,聯合國前秘書長科菲·安南呼籲世界各國和公眾都能轉變能源使用觀念,降低人類生態足跡對自然的影響,遏制氣候變化。 安南說,氣候變化威脅著淡水供應、糧食供應、沿海城市,同樣也對和平與安全構成威脅。
  • 不聯繫,不打擾或許是最好的結局
    不聯繫,不打擾,成了我們無言的默契還記得你離別的時候,對我說過,既然無法相守,就選擇相忘於江湖,時間慢慢會淡化了一切。忘不了,放不下,可是我還是遵守著當初的承諾,再想你,也沒有去聯繫你,因為你說過,無法在一起,再去聯繫就成了一種打擾。QQ動態的密碼,永遠沒有換,因為我知道,你每天會進來,翻看我們曾經的照片,或許你也是自己欺騙自己,永遠忘不了世界上還有一個我。
  • 不應過度解讀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分析
    但是,這些序列僅佔所有病例的極小一部分 (截止2020年3月10日,全球已經有近12萬人感染了新冠病毒),而且其間只有很少的顯著的序列差異,Drosten很快意識到,這些序列很容易被過度解讀。圖1.圖2. Bedford發布的推文串(Threads)圖3.《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文章歐洲疾控中心的病毒學家Eeva Broberg同意Drosten的觀點。他也認為,比起還沒有證明的巴伐利亞傳播路線,還有很多可能的新冠病毒傳播到義大利北部的路線。
  • 霍金曾發生警示:人類要儘快離開地球,這是為什麼?
    霍金作為現代的科學巨匠,自然也少不了一些科學預言,霍金的預言基本都是對於人類未來的擔憂。霍金曾發生警示:人類要儘快離開地球,這是為什麼?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霍金曾經有過這樣的一個警示,為什麼他要警示人類要儘快離開地球?難道地球在未來會毀滅?可能很多人覺得,霍金的這個警示完全是多餘的,人類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數百萬年,繼續生存漫長的時間那也是沒有問題的,事實真的如此嗎?
  • 圍棋世界冠軍常昊:人類和人工智慧不應對立
    圍棋世界冠軍常昊和太原圍棋愛好者分享冠軍之路。 李新鎖 攝中新網太原1月11日電 (記者 李新鎖)在人工智慧阿爾法狗戰勝人類頂尖圍棋高手數年後,圍棋世界冠軍常昊11日在山西太原和圍棋愛好者分享成長之路時說,藉助人工智慧,我們能更深刻感受到圍棋獨特魅力。人類和人工智慧不應對立。當天,昔日圍棋世界冠軍常昊以中國圍棋協會副主席身份,面向公眾講述「世界冠軍的圍棋之路」。
  • 福建發現一大群恐龍足跡!或有人類未知的「新恐龍」
    這個地方發現一大群恐龍足跡!或有人類未知的「新恐龍」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發現了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首度發掘就有240餘枚恐龍足跡化石!這是中國迄今發現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也是福建省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記錄。
  • 8分鐘短片《大自然在說話》,警示:沒有健康的大自然,人類將走向滅亡
    8分鐘短片《大自然在說話》,警示:沒有健康的大自然,人類將走向滅亡 2020-01-30 13: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類起源大翻轉!美國驚現1萬年前母子足跡
    《國家地理雜誌》和《俄羅斯真理報》最近報導,美國新白沙國家公園(White Sands National Park)發現了1萬年前冰河時代人類母子的足跡,一名女子帶著孩子留下了長達1.5公裡的腳印,是有史以來最長的人類足跡。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或有人類未知的「新恐龍」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華輿訊 據美國僑報報導 福建省龍巖市副市長黃慶輝12日在新聞發布會上披露,該市上杭縣臨城鎮2020年11月7日發現了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首度發掘就有
  • 四川黑熊殺人,日本棕熊吃人的警示,動物攻擊人類應該被擊斃嗎?
    事情的最後,怒不可遏的村民,在轉移了村裡全部的婦女老人還有孩子之後,所有的男人集中了起來,要去報復那頭吃人的野獸。12月12日,北海道警察部、陸軍第七師團也介入了進來,他們共同組成了一支600人的討伐隊,最終在山上將其擊斃。之後村民們為了發洩對於巨熊的仇恨,將其分而煮食,還在當地樹立了紀念碑,以告慰那些無辜死去的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