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太空人提醒中國:必須克服「心理失重」
晨報訊(記者薛暉)享有「俄羅斯英雄」稱號的俄羅斯太空人託卡列夫,昨天在中國對外友協作了第一場報告。他提醒中國將來擔負太空飛行任務的太空人,「心理失重」是需要克服的一大難關。 昨天,由中國對外友協和中國科協等單位舉辦的前蘇聯太空人加加林第一次太空飛行40周年紀念大會,在對外友協友誼館舉行。
-
太空人太空失重環境中
南方網訊 早在4年前美國太空人只是乘坐自己的太空梭每周或每兩周飛向太空一次,總之沒有像最近這樣長時間逗留在失重的太空,現在美國太空人也產生了像原先在「和平」號軌道站上逗留過數月甚至數年的太空人一樣的健康問題。
-
太空人在太空中「失重」的原因是什麼?
你可能看過這樣的圖片,太空人們漂浮在太空、太空梭、國際空間站。看似很輕鬆,又神奇,但其實不是這樣。太空人在失重狀態下看似很滑稽,但其實很痛苦。最初會感覺噁心、頭暈或失去方向感。導致太空人骨質損失外,還會導致太空人肌肉鬆弛,免疫力下降和衰老,引發多種空間運動病。所以不是人人都能當太空人,需要個人的身體素質非常好。
-
太空人在太空中 為何會「失重」
你可能看過這樣的圖片:太空人們漂浮在太空、太空梭、國際空間站。看似輕鬆又神奇,但其實不是這樣。 宇航失重,是指物體失去了重力場的作用,當物體處於失重狀態時物體除了自身重力外,不會受到任何外界重力場影響。所謂重力,是物體所受地球的引力的一個分力(大小几乎等於引力)。
-
神九航天員借運動器械克服「太空失重症」
神九航天員借運動器械克服「太空失重症」 2012年06月26日15:40 來源:國家體育總局
-
在太空中的太空人,明明受到引力作用,為何還會處於失重狀態?
我們在看宇宙員在太空行走的畫面或者視頻時,會發現他們好像不受到任何重力作用而懸浮在空中,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失重狀態。但是按常理分析,這些太空人在太空中勢必會受到其它星體特別是太陽和地球的引力作用,那麼為什麼太空人沒有被因引力作用而最終墜落到這些星體之上,而是處於懸浮在空中的失重狀態呢?
-
太空人在太空中行走,相當於在真空環境中漂浮,處於完全失重狀態
太空人在太空中行走,相當於在真空環境中漂浮,處於完全失重狀態 2020-11-22
-
太空發燒:失重會使太空人的體溫升高1度!
失重會讓人體變熱,這並不是說身處外太空的太空人對壯美的太空風景感到熱血沸騰。相反,最新研究發現,太空人在微重力環境下會持續發燒,這對太空人執行長期的太空任務有著重大的影響。眾所周知,失重環境對人類的身體會造成很多影響。
-
人人都當太空人!如何不去太空,也能體驗失重感覺?
太空人在太空失重的環境中自由的漂浮, 就像鳥兒一樣無拘無束,喝水吃飯都那麼奇特,真是讓人羨慕啊!可惜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太空人,飛入太空,更何況太空中也充滿了各種危險。如何不去太空也能體驗一把失重的感覺呢?
-
太空人在太空中處於失重狀態,為何沒有被太陽引力吸引?
我們需要明白何為失重。失重,並不代表不受太陽等天體的引力作用,理論上講引力的作用範圍是無限大的,所以太空人在太空中照樣會受到太陽引力作用。那麼,太空人為何會失重呢?這裡就以在地球上方的空間站為例。空間站上的太空人感受到的失重,通俗地理解其實就是「太空人一直在做自由落體運動」,所以太空人感受到了失重。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隨時體會到失重的感覺,簡單的跳起來,下落的過程其實就是失重,氣不過這個過程太短暫了,加上我們的視角仍舊停留在地面附近,所以無法體會到真正的失重。如果你乘坐電梯時「有幸」遭遇到了電梯失靈,電梯自由落體下落,你就能對失重身臨其境了!
-
長期失重後,太空人需重新學習如何走路,將是飛向火星的最大障礙
因為只有掌握了這些龐雜的知識,才有可能在環境惡劣且孤立無援的太空中,處理可能遇到的各種突發狀況,並成功返回地球。但是對於太空人來說,在太空中駕駛飛船,處理各種突發狀況都可以用訓練來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但是卻有一樣是太空人無法客服的,那就是太空中的失重環境。如果一名太空人處在太空失重環境中太久,那麼會對太空人的身體造成很大的負擔。
-
太空處於失重環境,太空人都吃什麼?中國的飲食令人羨慕!
太空處於失重環境,太空人都吃什麼?中國的飲食令人羨慕!人人都有求知慾,對未知領域難免充斥著好奇心。尤其是浩瀚的太空,擁有太多的未解之謎,誰都想揭開其中的秘密。自科學技術全面提升後,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滿足於地球旅行,紛紛將目光投入到太空或者海洋中,對太空的探索已經到了狂熱的地步,然而太空豈是隨意溜大的地方,無論環境還是其他方面都受到了限制,一直以來,人類都想要去太空看一看。除了太空人之外,幾乎沒有誰有能力去太空。
-
研究:失重會使太空人出現空間感知錯覺
,但太空人的部分生理機能尚未完全適應太空環境。俄羅斯一項新研究顯示,人體對失重的反應會引發空間感知錯覺,可能影響太空人的工作能力。俄科學院醫學生物學課題研究所的專家在該單位網站上發布研究報告說,他們對47名俄太空人進行了代號為「虛擬」的人體感知試驗,涵蓋太空人乘飛船升空前、在國際空間站內常駐和著陸後恢復地面活動能力等階段。這些太空人的年齡為35至50歲,在空間站累計生活了125至215天。
-
新鮮水果滿艙飄:太空人太空玩「失重遊戲」
新鮮水果滿艙飄:太空人太空玩「失重遊戲」 (1/1) "← →"翻頁
-
美國新人舉辦世界首場「失重婚禮」
組織者稱這是世界首次在零重力狀態下舉行的「失重婚禮」。這架名為「重力一號」的波音727-200飛機經過特意改裝,機身裡裝填了墊料,新人在失重狀態下飛行,他們艱難地宣誓,交換婚戒,接吻也費了半天勁。負責這場婚禮的是零重力公司,該公司為客戶提供失重體驗服務。
-
太空人如何在太空中睡覺?太空人在太空中連吃飯都要小心翼翼?
太空人在太空中睡覺很特別,在失重的環境裡站著和躺著沒有區別,於是科學家給太空人提供了一種睡袋。睡袋一般固定在飛船內的艙壁上,太空人們在睡袋裡睡覺就像睡在床上一樣舒服。睡覺時太空人要將雙手放進睡袋,並放在胸前,這樣做是為了防止他們在無意中碰到設備開關,太空人們在睡袋裡即可以靠著艙壁睡,也可以靠著天花板睡,總之,就是想怎麼睡都可以。
-
為什麼太空人從太空回來一定要坐輪椅?
我們地球因為重力問題,人類在長期的生存進化中為了克服引力對血液供應問題,心臟是非常有力的。當太空人開始處於太空失重狀態,血液在失重狀態下加上心臟的壓力強,會造成太空人血液加快,血壓升高,會出現頭暈,頭疼等現象。但習慣以後會消失。劇烈運動心跳加快是常識,這是由於身體缺氧造成,太空中太空人各方面體能損耗小了以後,心跳便會放緩。
-
NASA太空人太空失重半年 回地球重新「學走路」
在太空上呆了半年的美國宇航局太空人Andrew J. Feustel,回到地球後,面臨著一個嚴峻的問題——不會走路了。 Andrew J.
-
...太空失重 圖片來源 交會對接 太空漫步 艙外活動-中國新聞-東方網
進擊的航天服 「當科幻變成現實」 第一個真正進入太空的航天服是前蘇聯的SK-1 航天服。1961年4月,前蘇聯太空人尤裡·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飛船開創了人類首次進入太空的創舉,他當時穿的太空衣就是SK-1 航天服。
-
太空失重對人體影響大,航天員在太空中是如何健身的?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健康生活管理師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Q:太空失重對人體影響很大,那麼太空人在太空中需要做運動保持健康嗎?A:當然需要!太空失重對人體的影響我們知道,生活在地球上,人的肌肉和骨骼總是要不停地對抗重力,支撐自己的身體。然而,在太空中,由於沒有了重力的作用,人體並不需要這些對抗重力的支撐工作,但如果長時間處於這種無重力的環境,那對血液循環、骨骼、肌肉等都會產生不利影響,例如失重會導致血液過多流向上身,還會肌肉萎縮、骨質丟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