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癌「同病不同命」,或許是一個分子標誌物的緣故,它是誰?

2021-01-12 劉永毅醫生

影響結直腸癌病人「同病不同命」的因素比較多,比如組織分級、疾病分期、身體狀況以及治療情況等等,但是,在這些因素基本相同的情況下,有一些病人預後明顯好於其他人,為什麼?或許是因為一個分子標誌物的緣故,微衛星不穩定(MSI)!

一、什麼是微衛星不穩定?

大家也都知道癌細胞形成是原癌基因突變、抑癌基因失活的結果,原癌基因好比是油門,抑癌基因如同是剎車,還有一類基因是負責修復原癌基因突變的,錯配修復基因。

目前發現錯配修復基因有:MLH1、MSH2、MSH6、PMS2等。

微衛星不穩定是指由於錯配修復基因導致微衛星序列複製錯誤不能被修復,當錯誤累積到一定程度即形成微衛星高度不穩定MSI—H。

二、檢測方法

目前檢測腫瘤微衛星不穩定性的方法大概有三種,即IHC(免疫組化)PCR(聚合酶鏈式反應)以及NGS(二代測序)。

PCR檢測是以腫瘤細胞的DNA序列同正常細胞DNA序列作的對比,檢查腫瘤細胞上的錯配基因有沒有缺少。

IHC檢查要簡單一些,花費也要少一些,錯配基因陽性會有相應的抗體,免疫組化檢查MLH1、MSH2、MSH6、PMS2等四項,若有一項陰性證明錯配基因缺失,也就是微衛星不穩定高表達患者。

NGS檢查要更準確一些,但對技術要求高一些,費用也要大一些。IHC檢測錯配修復基因準確率在90%以上,所以首選IHC,若免疫組化檢查陰性,但病人年輕、有家族史那就考慮用二代測序檢查。

三、對治療有哪些意義?

微衛星不穩定表達高低主要是影響Ⅱ期結腸癌的治療,以及Ⅳ期病人能否免疫治療,對Ⅲ期治療有一些提示意義。

Ⅱ期結腸癌術後要不要化療需要看兩種因素,微衛星不穩定的高低以及有沒有復發高危因素(低分化、未分化腺癌,T4,脈管/神經侵犯,淋巴結檢出數目少於12枚等。)

微衛星不穩定性高表達、沒有復發高危因素術後無需化療;若微衛星不穩定性低表達、具有復發高危因素,術後需要化療;而微衛星不穩定高表達、具有復發高危因素和微衛星不穩定低表達、沒有復發高危因素的這兩種情況,要不要化療?根據病人年齡、體質及意願而定。

微衛星不穩定性Ⅳ期結直腸癌對免疫治療相對敏感,若有必要考慮使用。臨床還發現微衛星不穩定高表達Ⅲ期結直腸癌單用「氟尿」類藥物化療意義不大,需和「鉑劑」聯合使用。

具有錯配修復基因缺失、/微衛星不穩定高表達的患者佔所有結直腸癌的13%左右,一般情況下具有此基因特性的病人預後要好一些。目前大多數指南、共識都建議結直腸癌術後常規做微衛星不穩定性的檢測,對預後判斷以及治療有重要意義。科學抗癌,精準治療!我是@劉永毅醫生 ,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腫瘤常見分子標誌物之:結直腸癌
    分子標誌物能夠協助CRC的診斷、分期、判斷預後和指導臨床治療。目前關於新型分子標誌物的研究較多,現總結其中較為常見的分子標誌物為大家分享。 KRAS/NRAS RAS基因是人類腫瘤中常見的癌基因,RAS基因家族由HRAS、KRAS和NRAS組成。
  • 2020結直腸癌免疫療法大盤點
    然而,與其他癌種不同,結直腸癌患者對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響應有賴於微衛星不穩定性(MSI)或錯配修復基因狀態(MMR)。 靶點:CEA 癌胚抗原(CEA)是具有人類胚胎抗原特性的酸性糖蛋白,是一種廣譜的腫瘤標誌物。一項研究主要以5個遞增劑量的CAR-T細胞治療10例CEA陽性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
  • 精準檢測,藥盡其用,專家教你如何精準診療結直腸癌
    由於左右半結腸直腸癌的基因表達譜、分子通路、突變頻率、生物學特徵等不盡相同,同一腫瘤已不能簡單地作同一疾病處理。 精準醫療時代,分子標誌物是轉移型結直腸癌一線治療決策的重要影響因素,(2020.V1)NCCN 臨床實踐指南,2019 CSCO 結直腸癌診療指南等檢測共識與臨床指南一致推薦,對於轉移型結直腸癌應常規檢測 RAS, BRAF 和 MSI。
  • 結直腸癌患者必讀,接受靶向治療前需要檢測這些靶點
    一結直腸癌與腫瘤靶向治療概述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目前全球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隨著對腫瘤認識的深入,尤其是近年來對腫瘤相關分子生物標誌物的研究深入以及應用的越來越廣泛,使得結直腸癌的治療從循證醫學邁向了精準醫學,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獲益程度。目前臨床上精準治療主要是根據腫瘤相關分子生物標誌物的檢測結果來選擇相應的靶向藥物治療方案,從而提高治療方案的針對性,最大程度的延長患者的5年生存率。
  • circRNA的m6A甲基化修飾促進結直腸癌肝轉移的新機制
    CircRNA是mRNA剪切過程中反向剪切形成的單鏈閉合環形RNA,在基因表達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可作為疾病的生物標誌物,在臨床診斷和治療方面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早期已有報導m6A修飾廣泛存在於circRNA且呈現細胞特異性1。但m6A修飾對circRNA分子自身的影響與調控機制及其在惡性腫瘤進展中的生物學意義目前並不清楚。
  • 【一網打盡】所有治療結直腸癌(CRC)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藥物一覽
    貝伐單抗、阿柏西普、瑞格菲尼和近來獲批的雷莫蘆單抗在不同線治療結直腸癌時PFS和OS都有顯著的延長。自從貝伐單抗獲批結直腸癌適應症之後,很多個抗血管生成藥物都進入了臨床前或臨床試驗。這篇文章綜述了幾乎所有的新型的靶向抑制VEGF和它的受體的藥物的臨床研究結果,主要介紹正在進行的幾個臨床試驗。
  • 腫瘤分子標誌物:引領腫瘤精準診療新思路
    其中,伴隨診斷和靶向治療是實現腫瘤精準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分子標誌物的精確檢測可以為臨床提供更多有價值的醫學信息,幫助實現個體化醫療。日前,在廈門舉辦的第二十一屆全國臨床腫瘤學大會暨 2018 年 CSCO 學術年會期間,羅氏診斷腫瘤精準醫療衛星會邀請到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腸外科主任蔡三軍教授和上海市肺科醫院腫瘤科主任周彩存教授共同擔任主席,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腸外科副主任醫師彭俊傑教授和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副所長張緒超教授就腫瘤分子標誌物及其檢測技術在肺癌和結直腸癌領域的最新應用與進展進行了深入的分享與探討。
  • Oncogene:抑癌基因逆襲了 或促進結直腸癌擴散
    ,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Oncogene上,該研究為後期開發治療結直腸癌的新療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文章中,研究人員Sharad Khare說道,這種基因名為Sprouty2,此前該基因被認為可以幫助抵禦癌症轉移或癌症向機體其它部位轉移,比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肝癌等;然而最新的分子生物學研究結果表明,基因Sprouty2實際上可以幫助促進結直腸癌的轉移。
  • 中國研究人員研發出結直腸癌早期篩查新方法
    新華社華盛頓1月4日電(記者周舟)中國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只需抽取幾毫升血液就可對結直腸癌進行早期篩查和診斷的新方法。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徐瑞華教授團隊收集了801例結直腸癌患者和1021例正常對照者血漿提取的循環腫瘤DNA(ctDNA),從中篩選出9個可用於診斷結直腸癌的甲基化標誌物,以及5個可用於預測結直腸癌預後的甲基化標誌物。  循環腫瘤DNA是腫瘤細胞釋放到循環系統中的基因組小片段,是一種特徵性的腫瘤生物標記物,就像是腫瘤細胞留下的「指紋」。
  • 直腸癌近期研究進展一覽
    總體而言,目前的研究結果表明,人們或許可以通過採取生活幹預的方式來有效預防結直腸癌的發生,後期研究人員還將進一步深入研究,探索其中所涉及的分子機制。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沙克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指出高脂肪膳食通過擾亂腸道中的膽汁酸平衡和觸發一種潛在地讓癌細胞茁壯成長的激素信號來促進結直腸癌生長。這些發現可能解釋了需要幾十年才能形成的結直腸癌,在一個高脂肪膳食普遍存在的時代,卻出現在年輕人身上。
  • 結直腸癌篩查:過度診斷有危害
    在我國,結直腸癌(CRC)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國結直腸癌發病數為37.0萬例,居全國惡性腫瘤發病第3位。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重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來我國結直腸的發病率將會逐年提高。  開展結直腸癌篩查工作對結直腸癌前病變及早期結直腸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 熱點|結直腸癌預後,腫瘤間質將與TNM相輔相成
    腫瘤間質成分在結直腸癌中的研究現狀及進展 [J/CD] . 中華結直腸疾病電子雜誌,2020,09 (05): 447-452.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24.2020.05.003摘要結直腸癌(CRC)是全球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逐年增高。
  • Cancer Res:香港中文大學發現促進結直腸癌發生的重要分子
    2018年1月28日 訊 /生物谷BIOON/ --基因擴增是細胞內染色體上特定基因拷貝數大量增加的現象,是癌症的一個重要特徵,在結直腸癌裡非常常見。之前對結直腸癌臨床樣本進行的全基因組測序分析曾發現RNF6基因存在擴增,其表達產物RNF6蛋白是一個含有RING結構域的E3泛素連接酶。但RNF6蛋白是否在結直腸癌發生過程中發揮作用仍不清楚。
  • 探討結直腸癌一站式分子檢測應用——泛生子專場衛星會亮相第十三...
    大會期間,泛生子於10月29日舉辦"結直腸癌精準篩查與分子診療"專場衛星會,攜手大腸癌領域的專家共同探討結直腸癌遺傳篩查與精準醫療的最新進展、基因檢測在結直腸癌預防與診療領域中的應用。  精準檢測先行 推動結直腸癌一站式精準診療發展結直腸癌是人類主要惡性腫瘤之一,且在國內其發病年輕化趨勢明顯,這與早期腸癌確診率不高有關。
  • FDA批准23andMe結直腸癌檢測
    2019年1月23日,動脈網從澎湃社獲悉,DNA測試公司23andMe表示目前他們已經獲得FDA批准,為消費者提供遺傳學結直腸癌檢測。23andMe對此表示,這項檢測包含有兩個相關的突變,分別與多發性息肉和一種能夠增加結直腸癌風險的罕見病。目前FDA尚未對此立即做出回復。值得注意的是,這是23andMe獲得的第二張癌症風險相關測試的通行證。2018年3月,這家位於加利福尼亞的生物技術公司獲得FDA授權,能夠為客戶提供BRCA1 / BRCA2個人基因組服務基因健康風險(GHR)報告(選定變體)。
  • 免疫治療面面觀之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也稱為大腸癌或者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1995年之前,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遠低於西方發達國家,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結構改變,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逐年攀升,已趕上西方發達國家。
  • 腫瘤標誌物有啥作用?它的意義,大概就三個
    說到腫瘤這一個詞,很多人都是很害怕的,為什麼會害怕,那是因為它帶給患者痛苦,不僅僅是身體上的痛苦,還有心理上的煎熬。而且目前很多腫瘤的發現,都是到了中晚期,錯失了治療的最佳時間。如果腫瘤能夠在早期被發現的話,採取治療,大約會有90%的治癒率。那麼,在醫學上,有沒有辦法可以早一點發現腫瘤呢?
  • 腫瘤病人同病不同命為哪般?除分期、分類影響外,還有基因分型!
    臨床上也常常發現分期、病理類型、組織分級等等情況大致相同,但,病人或有不同的預後,有的生存時間相差還較很大,這又是為啥?或是基因分型的不同! 目前,常常對結直腸癌、胃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等實體瘤檢測微衛星不穩定性的表達,也是免疫治療的適應症之一。 微衛星不穩定性高表達患者術後復發率更低、緩解期更長,預後要好於同期、同類型低表達的病人。
  • KRAS與BRAF,轉移性結直腸癌生存面對的兩座大山
    RAS基因是最為重要的癌基因之一,在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中,大約50%的患者具有RAS基因突變,而CRC患者接受抗EGFR分子靶向藥物如西妥昔單抗、帕妥珠單抗的療效與RAS基因的突變狀態密切相關,僅野生型患者才能從抗EGFR治療中獲益。
  • 45歲,結直腸癌篩查年齡要提前了
    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建議所有無症狀,年齡在50-75歲的成年人應該根據檢查的需要接受不同時間間隔的結直腸癌篩查。對於年齡76-85歲的成年人來說,是否繼續篩查應根據個體的整體健康狀況和之前篩查史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