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病人同病不同命為哪般?除分期、分類影響外,還有基因分型!

2020-11-23 騰訊網

影響癌症病人預後的因素比較多,分期早晚或是最、最主要的因素,還有腫瘤病理類型、癌細胞分化程度、治療以及病人的身體狀況等因素。

臨床上也常常發現分期、病理類型、組織分級等等情況大致相同,但,病人或有不同的預後,有的生存時間相差還較很大,這又是為啥?或是基因分型的不同!

EGFR

EGFR廣泛存在於許多細胞的表面,其信號通路對細胞生長、增殖、分化都有著重要意義,一般情況下這個通路是關閉的,機體新陳代謝也是穩定的。

當機體組織受到傷害,如皮膚損傷,EGFR通路立刻開放,傷口得以癒合。

若EGFR突變使其通路一直處於開放狀態,細胞增殖、分化不受機體控制了,也就可能發生癌變!

抗EGFR治療效果最明顯的領域在肺癌,大約20%—25%的肺癌呈EGFR突變,以肺腺癌為主。我們國家不吸菸的女性肺腺癌患者EGFR突變率很高,80%左右。最要緊的是相應的靶向藥物已經很多,有些也很便宜,有效性高、毒副反應小,已經讓很多病人獲益。

MSI/MRR

MSI是腫瘤的微衛星不穩定性,是由錯配修復基因缺陷引起,與腫瘤預後關係比較密切!臨床多以免疫組化檢測錯配修復基因有無缺陷以確定微衛星不穩定性的表達高低,有缺失(陰性)則是微衛星不穩定高表達。

目前,常常對結直腸癌、胃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等實體瘤檢測微衛星不穩定性的表達,也是免疫治療的適應症之一。

微衛星不穩定性高表達患者術後復發率更低、緩解期更長,預後要好於同期、同類型低表達的病人。

BRAF

正常情況下BRAF只有在傳遞信號時保持活性,若發生突變則活性一直存在,細胞增殖就不受機體控制,癌變。

臨床常對結直腸癌、甲狀腺癌、非小細胞肺癌等腫瘤檢測BRAF有無突變。

若甲狀腺結節不能確定性質時檢測BRAF還有定性的作用。肺癌BRAF突變者大概25%左右,目前還沒有相應的藥物上市,有一些藥物正在研究。

BRAF突變對結直腸癌的意義要大一些,預後相對較差,晚期腸癌檢測BRAF突變也有指示治療的意義,突變型不適宜相應的靶向治療。

乳腺癌的分子分型

乳腺癌以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及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三種因素把乳腺癌分為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Her-2陽性乳腺癌、三陰型乳腺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預後最好,三陰型乳腺癌預後要差一些。

隨著醫學的不斷進步,相信更多與腫瘤相關的基因被發現,研製出相對應的治療藥物,讓病人更加獲益!我是劉永毅醫生,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結直腸癌「同病不同命」,或許是一個分子標誌物的緣故,它是誰?
    影響結直腸癌病人「同病不同命」的因素比較多,比如組織分級、疾病分期、身體狀況以及治療情況等等,但是,在這些因素基本相同的情況下,有一些病人預後明顯好於其他人,為什麼?或許是因為一個分子標誌物的緣故,微衛星不穩定(MSI)!一、什麼是微衛星不穩定?
  • 先搞清楚分期分類分級分型
    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由於採用不同的分類標準、治療依據及檢測指標,乳腺癌有許多分類方法及預後判斷標準。臨床上制定治療方案及預後判斷需結合各類分類方法,做出整體評估。一、經典的TNM分期基本架構是根據腫瘤大小(簡稱T),淋巴結是否轉移及轉移數目(簡稱N),及是否有遠處器官轉移(簡稱M)等三者綜合分析TNM以決定乳癌的分期。
  • 垂體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全基因組分型
    垂體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全基因組分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27 14:52:24 法國科欽研究所Guillaume Assié團隊揭示了垂體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全基因組分型。
  • DCE-MRI定量增強參數對乳腺癌分子分型預測的研究進展
    作者:劉松濤,山西醫科大學醫學影像學系;楊曉棠,山西省腫瘤醫院放射科 近年來,乳腺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已成為嚴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惡性腫瘤之一,而且臨床發現病理分期和組織類型相同而分子分型不同的乳腺癌病人在對治療方案的敏感性及預後評估等方面有較大的差異,因此乳腺癌的早期發現和分子分型的確診具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
  • 基於預後和分子分型的子宮內膜癌分期修訂建議:國際聲音與中國現狀
    在過去的10年中,與子宮內膜癌相關的免疫組織化學、分子遺傳學、預後因素分析、前哨淋巴結評估以及微創手術等不同治療方式對預後的影響等多個領域湧現出新的觀點,關於子宮內膜癌分期修訂的呼聲也開始呈現。此外,術前影像學技術(CT、MRI、超聲)雖可為排除子宮頸受累提供參考,Ⅱ期子宮內膜癌在手術病理分期之前仍無法確診,關於可疑子宮頸受累子宮切除範圍的爭議尚未停止,國內指南仍支持行廣泛性子宮切除術。但更多的數據表明,單純筋膜外子宮切除和根治性子宮切除對患者生存率的影響無明顯差別,高危型患者可從術後補充盆腔外照射和陰道近距離放療生存獲益。
  • 腫瘤高中低不同分化程度對腫瘤病人有什麼影響?
    多腫瘤病人在做過活檢穿刺病理後,醫生會根據檢查報告結果,明確病人是否為惡性腫瘤,並告知腫瘤分化程度(高分化、中分化或低分化)。很多病人都不明白,這裡所說的高中低不同分化程度是怎麼回事呢?對腫瘤病人有什麼影響?
  • 江澤飛教授:乳腺癌分子分型對治療的影響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進展,醫學研究開始進人分子水平時代,僅靠傳統的病理組織學分類已不能滿足當今腫瘤研究及診治的要求,精確的掌握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特徵是個體化精準治療的必要前提。一、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確立乳腺癌的治療經歷了從腫瘤分期到免疫組化表型再到分子病理診斷的發展過程。
  • 乳腺癌的分型你知多少?一文帶你認清乳腺癌的不同分型與預後
    因此,隨著個體化治療的要求不斷提高,傳統的腫瘤病理學分型遇到了巨大的挑戰。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以乳腺癌基因表達特徵為基礎的分子分型逐漸成熟。為探討乳腺癌的異質性、治療靶點、預後評估及個體化治療等提供了新的啟示。
  • 楊興升教授:子宮內膜癌分型
    p53基因突變在p53印記腺體和子宮內膜漿液性的腫瘤病變中高度一致。EmGD符合癌前病變的特徵。子宮內膜漿液性腺癌可能的發生模式:首先是損傷導致基因突變,引起細胞的增殖及過度增生,最後發展成為子宮內膜漿液性癌。子宮內膜漿液性癌與卵巢漿液性癌的特徵非常相似,包括都有很高的p53突變率(90%以上),很少有PTEN基因突變(不超過3%),另外還有一些其他基因突變的差別。
  • 腫瘤醫院肺癌團隊獲多項突破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主任、胸部腫瘤多學科綜合診治團隊首席專家陳海泉教授領銜的一系列關於非小細胞肺癌方面的研究,揭示了病理學浸潤狀態是影響磨玻璃結節患者生存的獨立預後因子、亞實性肺腺癌(影像學表現為部分磨玻璃的肺腺癌)具有獨特的臨床和預後特點;並發現了肺腺癌新型融合基因,為過往無法進行靶向治療的一部分肺腺癌患者帶來新希望……這些研究成果先後在在國際肺癌研究的權威期刊發表。
  • 季加孚:腫瘤領域如何實現精準醫療的3R理念
    中國政府已經與專家們進行了戰略諮詢,並將精準醫學納入「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中,重點關注疾病隊列研究、分子水平上的疾病分類和分期、個性化臨床治療以及大數據收集和挖掘。本期特別策劃邀請北京大學副校長、醫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北醫三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喬傑,北大腫瘤醫院院長、教育部惡性腫瘤發病機制及轉化重點實驗室主任季加孚,共同探討:精準醫學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 腫瘤患者要做基因檢測嗎?中山醫院精準醫學中心專家為您解讀基因...
    腫瘤發生機制的複雜性也提示臨床醫生在選擇治療藥物前,若能進行基因檢測及分析,對於治療的用藥指導非常重要。具體來說,可針對患者基因分型來精確的推薦合適的靶向藥物,對患者的重要變異基因進行解析,並針對靶向藥物及化療藥物進行用藥提示。同時,一些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常常會存在耐藥問題,而耐藥機制眾多,只有明確耐藥原因才能選擇進一步的治療方案。
  • 文章解讀 | 細胞外基質在非小細胞肺癌預後預測中的相關指標
    研究者根據1943個原發性NSCLC腫瘤和303個正常組織的相關差異性表達推測,細胞外基質(ECM)中的相關成分可能是更好的用於診斷預後的標記物,所以基於此開發了一個29基因ECM相關的預後和預測指標(EPPI),並且在多個獨立數據集中驗證了EPPI風險評分的魯棒性(robust performance)。在臨床數據集中根據閾值得分將病人進行分組,發現低風險組具有較好的生存結果。
  • 腫瘤患者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具體來說,可針對患者基因分型來精確的推薦合適的靶向藥物,對患者的重要變異基因進行解析,並針對靶向藥物及化療藥物進行用藥提示。同時,一些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常常會存在耐藥問題,而耐藥機制眾多,只有明確耐藥原因才能選擇進一步的治療方案。基因檢測即可針對複雜耐藥進展患者,分析耐藥機制和進展原因,為進一步調整用藥提供指導方案。
  • 劉蔭華:有關St.Gallen共識中乳腺癌病理分型的思考
    2011年,《共識》確定了以腫瘤組織病理免疫組化檢查為基礎的乳腺癌臨床亞型,即通過檢測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 (HER2)基因過表達和(或)基因擴增,以及作為細胞增殖標誌的Ki-67指數來區分乳腺癌臨床亞型。
  • 昆明動物所等在膠質母細胞瘤分型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央廣網昆明7月26日消息(記者李健飛)膠質瘤是常見的顱內腫瘤,其中惡性程度最高的是膠質母細胞瘤。異常的快速增殖、極強的浸潤性及高度異質性是膠質母細胞瘤的典型特徵。患者的平均中值生存期僅為一年左右,是目前人類腫瘤中死亡率極高的腫瘤之一。
  • 腫瘤專家:掌握這些方法少走彎路!
    不過,針對肺癌不同的基因突變類型,各自適用的靶向藥物是不同的。這就像一把鑰匙(靶向藥物)開一把鎖(基因突變)。因此,使用靶向藥之前,必須明確肺癌的突變類型,並結合患者個體情況制訂治療方案。被診斷為肺癌後,還要進一步明確分型、分期、何種基因突變,這三個方面都需要搞清楚。肺癌的分型越精細,指導治療也就越精準。在我國,每年新發肺癌病例中約有80%~85%的患者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其又分為腺癌、鱗癌和大細胞癌,腺癌是最主要的類型。所謂分型,主要是講癌細胞長啥樣,分期則主要說明癌細胞是否擴散。
  • 腫瘤專家:掌握這些方法少走彎路!
    解放軍總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胡毅教授介紹。過去10多年,靶向藥物不斷豐富,我國一大批晚期肺癌患者,尤其是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從中獲益。相對傳統的化療,使用靶向藥物不僅對患者而言副作用小,而且整體生存時間也會延長。不過,針對肺癌不同的基因突變類型,各自適用的靶向藥物是不同的。這就像一把鑰匙(靶向藥物)開一把鎖(基因突變)。
  • 腫瘤專家:掌握這些方法少走彎路!|張力|肺癌|...
    不過,針對肺癌不同的基因突變類型,各自適用的靶向藥物是不同的。這就像一把鑰匙(靶向藥物)開一把鎖(基因突變)。因此,使用靶向藥之前,必須明確肺癌的突變類型,並結合患者個體情況制訂治療方案。胡毅教授治肺癌前先做基因檢測很多人對肺癌的認知,還停留在早期、中期、晚期。事實上,肺癌是幾十種分型的組合,可以視為一個「肺癌家族」。
  • 【一千零一案】腫瘤的基本概念與分類方法
    開始講之前,請大家先回想一下,腫瘤患者的首頁數據,除了疾病與手術操作完整準確地分類,還應關注哪些方面?比如說,關注腫瘤的病理診斷、腫瘤分期、最高診斷依據、分化程度,關注患者的戶籍、現住址區縣、聯繫方式,甚至年齡和性別。因為編碼員的工作不僅僅是負責編碼的這份病案數據成功上報就可以了,還有很多後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