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二月初二,太陽西垂,繁星初上,在曠野上向東望,會看到東方蒼龍星座的角宿一明亮地升起。這是一年之中,東方蒼龍星座第一次在太陽落山之後即刻升起,所以稱「龍抬頭」。
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也作春龍節。北京天文館王玉民對本刊說,「二月二前後,太陽西垂,繁星初上,在曠野上向東望,會看到東方蒼龍星座的角宿一明亮地升起。這是一年之中,東方蒼龍星座第一次在太陽落山之後即刻升起,所以稱龍抬頭。」
春龍節
在太陽運行的黃道上,古人把它分成了四象: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和北方玄武。其中東方蒼龍代表東方、春、木、青色等五行屬性。
春龍節標誌著春耕的開始。王玉民介紹,關於龍抬頭,民間有個傳說:東方蒼龍在天庭司雨,主管降雨於人間。一天,天庭中的玉帝到人間體察善惡,化身為一個乞丐到一個地主家行乞,地主搜刮民脂民膏已經習以為常,怎肯拔毛助貧,於是糾集了家丁將乞丐(玉帝)趕出門外。玉帝感嘆人間世風日下,決定懲罰人間,命令蒼龍三年不許降雨。結果第一年,莊稼就全都旱死,民不聊生,路有骸骨。蒼龍見了很心焦,蒼龍司雨多年,覺得人間並不是像玉帝說的那樣惡,就自作主張降雨於人間,解除了人間旱情。玉帝知道後怒髮衝冠,立即下命將蒼龍囚禁在青龍山下,封碑刻字:「蒼龍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若想重回雲霄殿,除非金豆開花時。」
結果人間又進入大旱之年,莊稼枯澀,蒼生疾苦。百姓於是競相尋找讓「金豆開花」的辦法,來解救雨神蒼龍。第二年春天,人們準備春播,將玉米種子拿出來翻曬,突然頓悟:玉米粒不就是金豆嗎?太陽一曬、玉米粒爆開,不就是金豆開花嗎?一傳十、十傳百,民間都在家中做爆米花,鋪散在自家院子裡,玉帝遠遠看去果然「金豆開花」了,這才放了蒼龍。
自此,二月二這天,民間炒玉米(爆金花)過春龍節,祈求風調雨順。也流傳下很多與「龍」相關的習俗:二月二的餅為龍鱗餅;米飯為龍子飯;面為龍鬚麵;豬頭肉為龍頭;剪頭髮為剃龍頭;二月二的前一天,農家人就要把水打好,當天不再下井打水以免犯龍神,還要將草木灰從井邊劃到水缸,寓意「引龍回」……
東方蒼龍
二十八星宿中四象的命名與中國文化密不可分。王玉民說,「四種動物的形象與遠古的民族圖騰相關。」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自黃帝授命於天,威澤四方,龍就成為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中國的象徵,傳說青龍身似長蛇、麒麟首、鯉魚尾、面有長鬚、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從漢代開始,龍就被確定為皇帝的象徵。白虎為西方之神,形似虎,白色,兇猛無比,成為尊貴的象徵,同時也象徵著威武和軍隊,所以很多以白虎冠名的事物都與軍隊有關,如古代軍隊裡的白虎旗和兵符上的白虎像。劉禹錫詩「鼙鼓夜聞驚朔雁,旌旗曉動拂參星」,形容雄兵出師驚天動地的場面,參星即西方白虎的參宿。朱雀,形似鳳凰,為南方之神。玄武,為北方之神,形似龜蛇的合體。
東方蒼龍星宿又包括了角、亢、氐、房、心、尾、箕,角為龍角、亢為龍的脖子、氐為龍爪、房為龍腹、心為龍心、尾為龍尾、箕被戲稱為接龍排洩物之器。如果按照十二星座重新排列,蒼龍星座的角、亢、是處女座,氐是天秤座,房、心、尾、為天蠍座,箕則在人馬座。
王玉民說,「如果從二月二開始,每天傍晚都留心觀察蒼龍星座的龍角,就會發現,每一天都比上一天高出一點,大概每天早升起4分鐘。到了夏天,整個蒼龍星座在傍晚時早已掛在星空,南方朱雀星座再從東方慢慢升起。所以才特別強調二月二這天。」
有學者認為,《周易》中的乾卦,實際就是東方蒼龍星座在一個回歸年中的運行過程。初九潛龍為建子之月(陰曆十一月),西漢京房《京氏易傳》卷上記載:「建子起潛龍。」至隋代何妥在解釋《文言傳》「潛龍勿用,陽氣潛藏」時說得更明白:「當十一月,陽氣雖動,猶在地中,故曰潛龍也。」如果把「龍」解釋為蒼龍星座,十一月冬至,其尚潛藏於地下。二爻的爻辭為,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周易集解》中三國王弼注九二云:「出潛離隱,故曰見龍;處於地上,故曰在田。」據此,見龍在田反映的天象應該就是東方蒼龍星座的角宿在初昏時會出現在東方地平線以上,時間為正月至二月初。及至六爻,曰上九:亢龍有悔。《周易集解》引王肅曰:「窮高曰亢。知進忘退,故悔也。」亢龍,即飛的極高已看不到的蒼龍,「悔」字通「晦」。隋何妥解釋《文言傳》「亢龍有悔,與時偕極」時說:「此當九月,陽氣大衰,向將極盡,故云偕極也。」實際天象是,陰曆七月飛龍在天以後,龍頭、龍身、龍尾日落時已逐漸沒於西方地平線以下,至九月份,整個龍體在初昏時都看不到了。
找龍角
二月二前後,「龍抬頭」,怎樣去尋找「龍角」呢?王玉民介紹,龍角的角,為角宿,有兩顆星,角宿一、角宿二。角宿一很亮,二月二前後太陽落山後,從正東方升起一顆很亮的星,就是角宿一。「用肉眼就可以看到,」這時候的北鬥星也在東邊,所謂「鬥柄指東,天下皆春。」隨著夜幕的降臨,星座從東邊升起,抖柄指的地方有一個很亮的星星為大角星,但這個不是龍角,大角星旁邊再一顆亮星便是龍角的角宿一了,也就是「龍抬頭」了。
遠古的佔星
中國古代天文的發展主要是為皇家佔卜所用。「北京古觀象臺,在原來就隸屬於欽天監。」王玉民說,「古代的天文機構與現在大大不同,現在天文臺是搞科研的,而原來的欽天監則是政治機構,是維護統治階級政權的國家機器的一部分。」
古天文機構有兩個日常職能,第一就是擬定曆法,這項職能與現在的天文機構相類似,第二項,也是更為重要的一項職能就是皇家佔卜。「通過觀察天象的變化,如日食、月食、彗星、流星以及行星掩犯等,記錄下來進行佔卜,每天早晨都要向皇帝上奏當夜的天象,用於皇帝處理政務的一種參考,所以說是國家機器的一部分。」
王玉民介紹,「明成祖朱棣的皇位是從其侄朱允炆手中奪來的,剛稱帝的幾年中很多文人都不服,認為朱棣『不是順天承命,而是叔奪侄位,無異於父奸子妻』。在這些文人中有一個叫景清的官員,雖然內心憎惡朱棣,表面上卻臣服,以伺機行刺。在景清擬行刺的當天,欽天監大臣給朱棣送的奏章上寫著『昨夜現紅色彗星犯帝座』。朱棣便格外留意,見景清身著一件奇怪的大袍走路不便,便讓其脫掉外袍,景清無奈照辦,退去外袍後露出一身紅色衣褲,朱棣一見大驚,這不是紅色彗星嗎?立即著喚衛士,景清內心有鬼,以為事情敗露操起匕首就刺過來,但還沒碰到朱棣就被侍衛攔住當場捉拿。朱棣大笑,『早有來報說今日紅色彗星犯帝座,果然有人行刺,這不就是順應天命嗎,朕不就是天子嗎?』遂將景清凌遲處死。」
然而究竟有沒有「彗星犯帝座」?現在早已無從考證。但有趣的是,景清早年被視為神童,可以過目不忘,還有天賜的「文曲星」神力,能夠使神治妖,傳說裡景清肩上有三盞神燈為他照明,只不過第一盞因收了潤筆錢而滅,第二盞因寫了篇偏激的訟詞而滅,第三盞便是隨著刺殺朱棣未遂而最終熄滅。史志中被傳得神乎其神之人,卻最後被欽天監揭發,落得自己被凌遲,景姓族人皆被誅殺得下場。更讓人唏噓的是,朱棣藉此說服了文臣和百姓,「紅色彗星」到最後反而成就了「帝座」。由此,欽天監與國家政治之間微妙而緊密的關係也就可見一斑了。
*王玉民 北京天文館研究員 中國古天文聯合研究中心副主任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