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非誠勿擾》裡舒淇扮演的女主人公對葛優扮演的男主人公說道:「一見鍾情不是看,是味道,就是彼此被對方的氣味吸引了,迷住了。這種味道不用湊上去聞,相投的氣味隔著八丈遠也能聞得到。」
氣味相投這個說法到底有沒有科學根據?
電影《非誠勿擾》裡舒淇扮演的女主人公對葛優扮演的男主人公說道:「一見鍾情不是看,是味道,就是彼此被對方的氣味吸引了,迷住了。這種味道不用湊上去聞,相投的氣味隔著八丈遠也能聞得到。」
舒淇所說的「愛情的味道」有個科學的名稱,叫做費洛蒙(Pheromone),也可稱做氣味信息素。今年是費洛蒙這個概念出現50周年,上網搜Pheromone可以搜出300多萬個結果,大部分內容都是關於性吸引的。事實上,費洛蒙這個概念正是被一些廠商炒熱的,他們宣稱自己生產的人類費洛蒙能夠幫你吸引異性,讓你中意的對象一聞到你的味道就把持不住,束手就擒。
這事聽起來倒是不錯,但靠譜嗎?
費洛蒙的發現
人類很早就知道氣味能傳遞信息,影響接收方的行為,任何養過狗的人都知道處於發情期的母狗的味道對於公狗而言意味著什麼。19世紀70年代,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親自做過一個對照實驗,發現雄性天蠶蛾會對隔著鐵絲網的雌蛾展開瘋狂追逐,卻對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蛾熟視無睹。這個實驗說明,觸覺和視覺對於天蠶蛾的性活動沒有任何作用,雌蛾是靠氣味讓雄蛾就範的。
到底是什麼氣味吸引了雄蛾呢?這個問題直到100年後才得到解答。1959年,德國慕尼黑大學的生化學家阿道夫·布特南德(Adolf Butenandt)宣布找到了第一個費洛蒙——蠶蛾醇(Bombykol)。布特南德本是一位著名的人類激素研究專家,是他第一個發現了人類雌激素,並因此獲得了1939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發現蠶蛾醇的研究工作進行得非常嚴謹,布特南德不僅從雌蠶蛾中成功地分離出了天然蠶蛾醇,搞清了它的分子式,還利用人工合成的辦法合成了蠶蛾醇,並證明人造蠶蛾醇同樣對雄蠶蛾具有吸引力。從此以後,任何新發現的費洛蒙也都必須滿足這4項標準才會被承認,這已成為該領域公認的準則。
布特南德的兩位同事彼得·卡爾松(Peter Karlson)和馬丁·盧徹(Martin Lüscher)受到啟發,於同一年發表了一篇論文,建議用費洛蒙這個新名詞來描述像蠶蛾醇這樣的化學物質。按照這篇論文的說法,費洛蒙可以在同一物種之間傳遞信號,刺激接收方做出某種本能反應。但它又不一定非得是內分泌器官所分泌的,這就和激素區別了開來。除此之外,費洛蒙和激素很像,都是只需極少的量就能產生極大的效果。
正因為如此,關於費洛蒙的研究進展得並不順利。布特南德為了提取12毫克的蠶蛾醇用於研究,使用了50萬隻蠶蛾!母狗用來吸引公狗的費洛蒙至今尚未被提取出來,原因也是如此。好在費洛蒙潛力巨大,眾多製藥廠不惜投入巨資進行研究。目前已經發現了幾千種費洛蒙,幾乎每種研究過的動物身上都發現過,鮮有例外。
費洛蒙的出現可以用自然選擇理論加以解釋。比如,雌魚在排卵期間體內的激素會發生變化,其中肯定會有少量激素溶進了水裡。如果某條雄魚能夠撲捉到它,就會比其他雄魚更早地接近雌魚,因此就會留下更多的後代。
這一領域研究得最多的要算是昆蟲的費洛蒙,因為人類一直試圖找出一種更加安全的方法控制農業害蟲。大部分昆蟲都用費洛蒙傳遞愛的信號,某些蘭花甚至進化出了類似於雌蜂費洛蒙的化學物質,吸引雄蜂前來為它授粉。這種「冒牌費洛蒙」的作用是如此強烈,被騙的雄蜂甚至會在花蕊上射精!可以想像,如果我們搞清了某種害蟲的「催情」費洛蒙的作用方式,就可以用它來誘捕害蟲,或者擾亂害蟲的求偶過程。這種方法具有極佳的特異性,比農藥環保多了。
與昆蟲相比,哺乳動物的費洛蒙就比較少見,作用也沒有那麼強烈。不少科學家甚至懷疑哺乳動物是否真的有費洛蒙,他們認為哺乳動物的行為太複雜了,不大可能受到一種小分子的控制。雖然有些氣味對於哺乳動物來說很有用,但它們是否可以被稱為費洛蒙尚存爭議。比如小鼠可以通過嗅覺判斷對方是不是自己的家庭成員,但是這種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本能,需要通過後天的學習才能掌握,因此也就不符合費洛蒙的定義,應該被叫做「信號氣味」才對。
話雖如此,科學家們確實在某些哺乳動物中發現了符合定義的費洛蒙。比如公豬會分泌一種催情費洛蒙,可以讓母豬做出交配動作。這種費洛蒙已經商業化,被飼養場用做人工授精時的輔助藥物。再比如,雌性亞洲象在發情期也會分泌一種小分子氣味化合物,嚴格符合前文所述的4條標準,被公認為屬於費洛蒙的一種。
那麼,哺乳動物中行為最複雜的人類究竟有沒有費洛蒙呢?答案就不那麼肯定了。
萬能催情藥
最早發現人類存在費洛蒙的是一位名叫瑪莎·麥克林託克(Martha McClin-tock)的美國女科學家。她在麻薩諸塞州衛斯理女子學院(Wellesley College)上學期間注意到同宿舍的女生經期會逐漸趨於一致。她的這篇論文於1971年發表在著名的《自然》雜誌上,迅速引發了廣泛的爭議。1998年麥克林託克又發表了一篇論文,進一步證明了這一現象的存在。她從女性的腋窩處提取氣味讓志願者聞,結果發現後者的經期確實受到了影響。
大部分關於人類費洛蒙的研究都把注意力集中到腋窩處,不但因為這裡匯集了上千種化學物質,而且因為腋窩的溫度較高,這些化學物質很容易順著腋毛擴散開來。可惜直到現在科學家也沒能找出影響經期的到底是哪種物質,候選者實在太多了。在小鼠身上進行的研究表明,生物活性最大的費洛蒙並不一定就是含量最高的那種,因此要想找出費洛蒙,不但要研究波峰,還要研究波谷。有時甚至幾種費洛蒙必須聯合起來才能起作用,這又給人類費洛蒙研究增加了新的困難。
既然費洛蒙的源頭很難研究,能否從接收方找到突破口呢?答案同樣是不容樂觀。小鼠的費洛蒙是由一個特殊的犁鼻器(Vomeronasal Organ)負責接收的,人類雖然也有相應的犁鼻器組織,但研究表明,人類犁鼻器已經完全退化,細胞表面受體在成年後就不再表達,犁鼻器和大腦之間的神經連接也被終止了,不可能有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是,對小鼠的進一步研究表明,小鼠犁鼻器傳回的信號和普通嗅覺細胞傳回的信號在大腦中是被整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說,小鼠的鼻子同樣具有接收費洛蒙的功能。事實上,兔子的一種費洛蒙就是被鼻子接收到的,這說明人類還是有希望的。
人類費洛蒙研究領域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人類行為太過複雜,再加上人類具有強大的意志力,很難想像人類行為會受到某種氣味的左右。美國心理學家曾經進行過一個很有代表性的試驗,把第一次跳傘者跳傘前流出的汗液給志願者聞,同時對志願者的腦部進行掃描,結果發現志願者大腦內負責恐懼的部分確實顯出了興奮的跡象。但是,志願者本人並沒有感到恐懼,這說明志願者的意志力輕而易舉地戰勝了本能。
氣味對人類行為的影響與社會的進步有著密切的關係。在古代,體味往往是性吸引力的象徵。據說拿破崙有一次遠徵俄羅斯,快回國的時候提前兩周給妻子約瑟芬寫信,叮囑她不要洗澡,等他回來。但是,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進步,體味已經逐漸變成了一種不討人喜歡的味道,即使其中含有某種催情費洛蒙,其功效也會大打折扣。
截至目前,市面上出售的那些「催情費洛蒙」沒有一種是被嚴格的試驗證明過的。科學家們更願意把注意力放到經期同步上,希望能夠找出起作用的費洛蒙,以便發明出一種可聞的避孕藥來。■
專訪特裡斯特拉姆·懷亞特
英國牛津大學動物學系教授特裡斯特拉姆·懷亞特(Tristram Wyatt)是國際公認的費洛蒙研究權威,他寫過一本專門講述費洛蒙的書,名字就叫《費洛蒙與動物行為》。為了紀念費洛蒙發現50周年,懷亞特教授於今年1月15日在著名的《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綜述,概括了整個領域的現狀。《三聯生活周刊》日前採訪了他。
三聯生活周刊:有很多人質疑麥克林託克關於女性經期同步的試驗,請問您對她的試驗結果怎麼看?
懷亞特:確實,所有涉及人類的費洛蒙試驗都很不好做,統計分析的難度極大。但我對麥克林託克的試驗基本上持肯定態度,我相信她確實發現了一個真正存在的現象。
三聯生活周刊:人類的行為是很複雜的,即使某種化學物質讓受試者做出了某種反應,怎麼能肯定這不是受試者通過理性分析後做出的主觀選擇呢?
懷亞特:在研究人類行為的過程中,「意識」確實是一個很棘手的難點。這就是為什麼關於人類費洛蒙的試驗必須嚴格實行雙盲標準,試驗者和被試驗者都不能知道到底測試的是什麼東西。
三聯生活周刊:有種觀點認為,人類的祖先在大約2500萬年前進化出了彩色視覺,從此人類之間更多地通過視覺進行交流,費洛蒙便失去了原有的地位。請問您是否同意這個說法?
懷亞特:這個說法的來源在於,有人推算出了造成人類犁鼻器退化的基因變異發生的時間,正好和彩色視覺產生的時間相近。但是,已有很多證據表明費洛蒙不一定非要通過犁鼻器才能起作用,所以上述觀點並不一定正確。
三聯生活周刊:古人把洋地黃(Digitalis)當做藥物茶,聲稱它具有強心的作用。但其實古人並不知道究竟是什麼成分有效,直到後來才發現其中含有的20多種強心甙是真正的原因。同樣,目前科學家還不知道人類費洛蒙究竟是哪種化學物質,但我們是否可以借鑑洋地黃的經驗,先用起來再說呢?
懷亞特:確實,即使我們沒有找出真正有效的化學成分,我們仍然可以把人類費洛蒙商品化。但是問題在於,目前關於人類費洛蒙的研究尚處於初級階段,其功效缺乏科學的試驗證明,甚至連一條合格的劑量效應曲線都沒有畫出來。在這種情況下談人類費洛蒙的商品化,為時尚早。■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