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積極推動京津冀海水淡化規模化應用

2020-11-24 錢訊網

  證券時報網(www.stcn.com)06月13日訊

  發改委網站13日消息,6月8日至9日,京津冀政協主席聯席會議第三次會議在天津召開,圍繞「京津冀水資源協同保護與利用」主題建言獻策。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範恆山出席會議並講話,範恆山強調,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在中央的堅強和正確領導下正向縱深推進,水資源保護和利用是其中的一個關鍵環節,下一步重點要進一步完善京津冀水資源規劃體系,大力推進相關重點項目建設,協調加強區域水事管理,積極推動京津冀海水淡化規模化應用,全力支持節水型社會建設,推動京津冀水資源保護和利用工作不斷取得新的成效。

  範恆山對京津冀三省市推進區域水資源保護和利用工作提出了五點工作建議。一是加強對標對表,把各項任務落到實處。二是抓好工作重點,充分發揮其引領帶動作用。三是深入推進改革,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四是完善工作機制,凝聚形成工作合力。五是加強溝通銜接,爭取國家政策支持。

相關焦點

  • 青島水務集團推動規模化海水淡化應用 打破國外壟斷
    一行人參觀考察了青島百發公司的兩個取水泵站PS1和PS2,海水輸水管道,超濾反滲透車間,礦化後處理系統,清水池及產品水泵房等海水淡化設備,全面了解了海水淡化項目包括取水工程,預處理,反滲透和後處理等主要工藝流程以及一系列先進技術,公司採用的反滲透海水淡化技術,因其投資節省、能耗降低、建造周期短、脫鹽率高、能量回收效率高等諸多優勢成為近年來海水淡化的主導技術。
  • 廣東省投資10億在雷州半島海域建設規模化海水淡化項目
    為此,根據雙方協議,廣東省鹽業集團計劃引進以色列IDE公司先進的海水淡化技術,投資10億元在雷州半島海域建設規模化海水淡化後製鹽項目,通過利用雷州半島北部灣優質的海水資源,建設雷州半島生態海鹽生產基地,形成規模化生產高品質生態海鹽能力。海水淡化技術煉鹽的生產工藝已在以色列、日本、韓國等國家及我國臺灣地區應用多年。
  • 海水淡化主要工藝及其應用
    從海水中取出水,或除去海水中的鹽,都可以達到淡化目的。海水淡化的方法,基本上也分為這兩大類。  其中得到大規模商業應用的是反滲透法、電滲析法和蒸餾法。  對於近年來我國海水淡化工程規模不斷增長的原因,國家海洋局科學技術司有關負責人解釋說,我國海水淡化產業得到國家高度關注和支持,沿海和地方有關部門推動海水利用工作的意識更加主動,福建、天津、青島出臺了專門的規劃和政策推動海水利用技術創新
  • 《京津冀工業節水行動計劃》印發 海水淡化受關注!
    【政策導向】工信部、水利部、科技部、財政部印發《京津冀工業節水行動計劃》,力爭到2022年,京津冀重點高耗水行業(鋼鐵、石化、化工、食品、醫藥)用水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達到93%以上,年節水1.9億立方米。推進企業實施全方位節水技術改造,建設一批重點水效提升項目。
  • 海水淡化能否解濱海缺水城市之渴
    山東物價部門積極支持,給予相關海水淡化企業電價優惠,按居民生活用電類的非居民用戶標準執行。企業按日產10萬立方米計算,全年可省近2000萬元。  二是推動工業企業點對點直供海淡水步入常態化。2018年,青島百發海水淡化廠鋪設專用管道進行淡化水直供。2019年全年供水量達2122萬噸,日最高供水量8.3萬噸。
  • 山東海水淡化應用全國領先
    在國家發改委、國家海洋局、財政部聯合印發的《海水利用專項規劃》中,青島市被確定為國家級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示範城市和產業化基地。《規劃》提出,青島市2010年海水淡化規模要達到日產18萬立方米~20萬立方米,到2020年達到日產35萬立方米~40萬立方米;2010年海水直接利用量15億立方米/年,到2020年達到25億立方米/年。
  • 2016年我國海水淡化市場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
    進行海水淡化和直接利用海水對沿海缺乏淡水資源的國家和地區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目前,全球已有150多個國家在開發及應用海水利用技術,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我國沿海和中西部地區擁有極為豐富的地下苦鹹水資源,海水淡化成為解決我國淡水緊缺的重要途徑。
  • 海水淡化產能提升顯著 反滲透技術應用成熟,海水淡化,水處理-環保...
    海水淡化產業向好,大規模海水淡化廠推動了整體市場的增長。   近日,GWI聯手IDA發布全球脫鹽年鑑,梳理了全球海水淡化及水再利用領域的項目開發商排名TOP 20——2009年到2020年,以及2019年到2020年,並得出了以上結論。
  • 四大部委發布京津冀工業節水行動計劃 海水淡化成焦點(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工信部、水利部、科技部、財政部印發《京津冀工業節水行動計劃》,力爭到2022年,京津冀重點高耗水行業(鋼鐵、石化、化工、食品、醫藥)用水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達到93%以上,年節水1.9億立方米。
  • 天津港保稅區大力發展海工裝備、海水淡化及氫能產業
    ,保稅區將積極構建自主可持續發展的海水淡化產業鏈,結合正在編制的「十四五」規劃,加強研究與戰略謀劃,依託海淡所核心科研平臺,加快申報建設國家海水資源利用技術創新中心  ■ 在氫能產業方面,保稅區重點從項目引進、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示範應用推廣、鼓勵創新研發、設立產業基金、營造產業氛圍、組織產業聯盟七個方面全方位支持氫能產業發展  記者近日從天津港保稅區獲悉,自臨港片區併入天津港保稅區後
  • 中國海水淡化簡史與現狀
    1985年1月16日,我國第一座海水淡化工廠在西沙群島永興島建成投產。1987年,大港電廠從美國引進2套3000m3/dMSF海水淡化裝置,與離子交換法結合,解決鍋爐補給水的供應。1997年,我國第一套500m3/d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在浙江舟山嵊山縣投產建成,開創了國內海水淡化規模化應用的歷史先河。
  • 海水淡化行業前景分析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全球海水淡化技術中反滲透佔總產能的65%,多級閃蒸佔21%,電去離子佔7%,電滲析佔3%,納濾佔2%,其他佔2%.下面進行海水淡化行業前景分析。《2019-2024年中國海水淡化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表示,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是實現水資源利用的開源增量技術,可以增加淡水總量,且不受時空和氣候影響
  • 缺水的中國與海水淡化歷程
    對資源豐富的海水加以開發和利用,使之變成淡水,一直是多國探索的方向,海水淡化則成為沙烏地阿拉伯、以色列等內陸國家淡水的重要來源,伴隨著全球氣候變化、人口增長、材料科學的進步等因素,海水淡化利用將在人類發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 科學生活:海水淡化可以解決「水危機」嗎?
    那麼,海水淡化主要有哪些方法?我國的海水淡化技術發展如何?    淡化水多用於工業    海水淡化,顧名思義就是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據了解,自從國家發改委、國家海洋局和財政部於2005年聯合出臺了我國首部《海水利用專項規劃》後,天津、浙江、青島、大連等9個沿海省市先後將淡化海水的項目提上日程,以求解決其工業用水的需求。
  • 海水淡化本土化離我們有多遠?
    這也導致海水淡化的應用不太廣泛。一個新興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政策的引導和扶持。這一產業在國外主要依靠政府的幫助發展起來的,包括新加坡、中東等海水淡化技術應用廣泛的國家。這一市場的驅動需要一個長時間的過程。
  • 國家發改委負責人就《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的...
    答:海水淡化是從海水中提取淡水,並將海水淡化產生的濃海水用於製鹽及提取鉀、溴、鎂等元素。海水淡化水可以用於生產、生活和生態等多方面,目前主要用於工業和生活領域。工業上主要用於鍋爐補充水和生產工藝用水,如:電力、冶金、化工等行業有較大規模的應用;在生活領域,主要用於沿海地區和海島的飲用水等,作為市政供水的重要補充。
  • 利好新政催暖上行周期 海水淡化仍需「多條腿走路」
    隨著我國相關扶持政策與產業逐步成熟,海水淡化行業將逐漸告別以往低迷回歸理性,並向著規範化方向發展。  利好新政催暖上行周期 海水淡化仍需「多條腿走路」   當前,海水淡化行業正處於政策扶持、創新驅動的「青春期」。長期水資源循環利用趨勢確定,中短期海水淡化技術不斷突破。
  • 國家海洋局:海水淡化水屬於高品質飲用水,可作缺水城市水源
    ,分析了「十三五」期間我國海水利用產業發展的趨勢和政策導向,將為推進海水利用規模化應用,保障國家水安全,支撐生態文明建設起到積極促進作用。截至2015年底,全球淡化工程規模8655萬噸/日,已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應用淡化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海水利用還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存在發展規模小、機制不健全、競爭力弱、核心技術亟待突破等問題,特別是在政策方面存在制約因素,亟須通過出臺促進海水利用產業發展的政策性文件,推動我國海水利用技術不斷創新和產業健康發展。
  • MVR技術在海水淡化中的應用研究
    通過利用MVR技術能夠有效地對海水進行淡化處理獲得無機鹽,同時獲取的淡水能夠達到生活飲用水的標準。應用MVR技術進行海水淡化具有工藝簡單、設備使用周期長等的優勢,在現代的海水淡化工程當中具有非常好的應用前景。本文將對MVR技術在海水淡化中的應用研究,進行進一步地分析和闡述。
  • 廈門研究發展海水淡化產業 未來有望喝上淡化水
    12日上午,廈門市發改委主辦召開「廈門市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專家座談會」,並請來國家發改委、國家海洋局、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清華大學等領導和專家,共同為廈門的海水淡化工作「把脈」、提建議。  廈門供水超7成依賴外調  廈門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340立方米,遠低於1700立方米的國際警戒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