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小腦藏2個"炸彈" 被醫生成功摘除

2021-01-13 浙江在線

   zaichu

   本報訊(記者 檀傳才 通訊員 張基隆)一名小腦血管畸形成蜘蛛狀,血管深處還長著2個動脈瘤的患者,經鄞州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專家成功施行開顱摘除手術,不日即可康復出院。這種因難度和風險極大被稱作神經外科頂峰手術的開顱手術,在我市尚屬首次開展。

   7月19日,39歲的陳某因持續頭痛來到鄞州人民醫院檢查。經CT拍片後發現,引起患者頭痛的原因系其小腦第3、4腦室出血所致。

   患者入院後,醫生發現他小腦蚓部不僅已畸形成一個狀似4CM大的蜘蛛,而且小腦後下動脈和蚓動脈末端,竟長有2個動脈瘤。

   該動靜脈畸形由多支動脈供血後引流入直竇(腦深部血管),若採用常規的栓塞治療難以一次性根治,尤其是2個動脈瘤隨時會因破裂大出血造成患者死亡。該院神經外科經請求組織全院會診並得到家屬同意後,8月13日實施了開顱手術,一次性切除動靜脈畸形並夾閉除動脈瘤。患者術後迅速康復,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症。本篇新聞熱門關鍵詞:風險成功

  

  

  

相關焦點

  • 湖南象面人摘除手術成功 曾長巨瘤重達23公斤
    三湘都市報2月28日訊「黃春才的第二次手術成功了!」今天上午,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宣布湖南象面人的二次手術取得成功。    英國BBC電視臺、菲律賓電視臺、《越南時報》、美聯社、路透社等十幾家境內外媒體記者向全球報導了這一好消息。
  • 上虞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成功開展高難度小腦腫瘤切除術
    近日,上虞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團隊凌曉東、盧尚坤、張燦裕三位醫生在麻醉科、手術室的密切配合下,成功完成首例小腦轉移性腫瘤切除手術
  • 男子僅半個小腦卻無異常人 打籃球一投一個準 專家稱可能大腦接管...
    三峽晚報訊 小腦主管人的平衡、運動、語言,但記者昨日從宜昌市一醫院獲悉,家住城區的53歲胡先生僅半個小腦,卻如常人一樣,而且打桌球、羽毛球、籃球都很拿手。突發腦梗發現僅半個小腦胡先生患高血壓10多年,一直在服藥控制。
  • 抗疫醫生艾芬:為了賺錢,他們摘除了我近乎正常的器官
    新聞視頻中的艾芬醫生,失去了往日急診科主任的淡定而幹練的神採,她看起來十分憔悴,尤其是她的右眼,明顯比另一隻眼睛更小,無神而且浮腫。艾芬醫生認為,問題就出在她去年5月在「愛爾眼科」接受的白內障手術上,她說:「他們為了賺錢,摘除了我近乎正常的器官」。一位抗疫前線的醫生,在短短幾個月之間,竟然成了醫療事故的受害者。
  • 小腦共濟失調患者的無奈,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
    據統計,小腦共濟失調的發病率約為5/10萬,每年新發病人數約為10.5/100萬,發病率雖然不高,但是我國人口基數大,每年也約有5萬的新發病例,給人們的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小腦共濟失調的主要特徵是走路不穩、動作不靈、握物無力、言語不清,有的患者會頭暈、頭重、頭脹、頭痛,伴有復視或視物模糊,吞咽發嗆,書寫顫抖,大小便障礙等。
  • 一個直徑不足 2 cm 的腫瘤,卻令世界上絕大多數醫生恐懼
    前段時間,北京的一位醫生朋友,給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對夫妻,帶著孩子,跨越 2000 多公裡,從貴州到北京,只為了切除一個直徑不足 2cm 的腫瘤。 一個「小」腫瘤至於如此大費周章嗎? 但其實,這個腫瘤比我想像的還要危險。
  • 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
    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是一種先天性疾病,可能與產傷有關。小腦扁桃體疝入枕大孔內而引起延髓、上頸髓受壓,顱內壓增高所表現的一組症候群。 臨床表現: (1)脊髓中央管損害:感覺分離、雙上肢肌肉萎縮; (2)神經根刺激症狀:頸、肩、背部疼痛; (3)後組腦神經及小腦症狀:球麻痺,共濟失調和步態不穩以及眼球震顫; (4)錐體束損害症狀:肌張力高、健反射亢進,病理反射
  • 浙江男子頭暈誤認頸椎病 原是小腦「掉」下來
    一直到最近,終於真相大白,原來,他的小腦掉下來了,壓迫了頸椎上的神經。一咳嗽就頭暈打個噴嚏全身像觸電老王是蘭溪人,家裡條件一般般。去年年初的一段時間,氣溫天天在0°以下,許多人都躲家裡避寒可為了養家餬口,他堅持外出幹活。
  • 核心區動刀,醫生成功摘除核桃大的松果體區腦瘤
    但如果不進行手術摘除,任由腫瘤繼續長大則會嚴重影響陳老伯的生活,甚至威脅到生命……」。接診的該院神經外科高峰博士考慮再三,在徵得患者及家屬的同意下,最後決定為他制定出詳細的圍手術期治療和腫瘤切除方案。手術當日,高峰主任在顯微鏡和神經內鏡內鏡配合下為其行「微創開顱松果體腫瘤切除及側腦室鑽孔引流術」,術中發現腫瘤呈淡紅色,魚肉狀,約2cmx2cmx2cm大小,被兩側的腦深部大靜脈包繞,並從後向前擠壓腦幹,腫瘤供血極其豐富,操作空間極其狹小,每切一塊腫瘤都冒著很大的風險,稍有損傷便會導致嚴重出血、水腫、昏迷等後果。
  • 小腦萎縮的症狀 小腦萎縮患者吃什麼好
    小腦是我們身體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小腦萎縮的症狀有哪些呢?患上小腦萎縮的人還有辦法康復嗎?那麼小腦萎縮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在日常的生活中,怎樣預防腦萎縮?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小腦萎縮的症狀1.共濟失調共濟失調是小腦萎縮的首要臨床表現。患者不能獨自站立,會出現搖晃、站不穩的現象。
  • 男子腎功能不全又長「腎臟炸彈」醫生全力以赴為其「拆彈」保腎
    面對患者的無條件信任,泌尿外科專家團隊不負患者所託,採用2代超高清3D腹腔鏡技術精準切除了腫瘤,並保住了腎臟。面臨絕境腎臟上長「炸彈」 若動手術可能腎臟難保57歲的李先生(化姓)家住黃陂,是一名造船工人。
  • 小腦的解剖(cerebelum anatomy)
    雖然有各種感覺信息投射入小腦,但它們主要是反映身體各部的位置、運動狀態等,供小腦分析、綜合,而並不在小腦內產生意識性活動。小腦的傳入聯繫主要來自於前庭、脊髓及大腦皮質的影響,分別代表小腦進化的三個階段。
  • 醫生飛針走線完成主動脈血管替換 救回病人一命
    通訊員 章琛 現代快報記者 吳怡 文/攝  病情很兇:體內埋著3個「炸彈」 ,隨時有生命危險  今年42歲的張平(化名),是一名在蘇州打工的徐州人。去年6月17日,正在工作的他突然昏倒,醫院檢查發現他患有急性A性主動脈夾層、胸腹主動脈瘤,同時還有家族遺傳的「馬凡氏症候群」。
  • 男子頭暈噁心嘔吐三天 誤把小腦梗死當胃腸病治
    頭暈、噁心、嘔吐,以為是胃腸道出了毛病,到醫院一檢查,竟然是小腦梗死。醫生提醒,小腦梗死症狀不典型,市民千萬不要忽視一些輕微的症狀,以免誤診誤治。頭暈三天誤當胃腸病吳先生今年52歲,有高血壓病,數年前因心臟疾患做過手術。
  • 行走重心不穩、喝水嗆咳,當心是小腦萎縮
    通過查體,醫生診斷杜阿姨患了小腦萎縮。 據了解,人體小腦主要管理肌肉運動協調性,當小腦發生病變時,人體各肌肉及運動不協調,出現協調功能障礙,謂之共濟失調,如走路步基增寬、軀體搖晃不穩、說話含糊不清等。
  • 在病人肝臟上刻字母,英國醫生:留個我的名字作紀念
    據《每日郵報》當地時間24日報導,55歲的西蒙·布拉姆霍爾(Simon Bramhall)因在2名麻醉患者的肝臟上寫下他姓名的首字母縮寫「SB」,近日被受害者再次上訴,被法庭暫停其行醫資格5個月。但他自己辯稱是因為「工作壓力巨大」才做出此種舉動,法庭考慮到他的理由,並未吊銷其行醫資格。
  • 醫生搶救病人時腦幹出血 2歲女兒:你快醒來
    紅網長沙11月5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張瑩 通訊員 周瑾容)夏立豐是湖南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一名普通醫生。11月4日上午他還在手術室搶救病人;下午,他本人卻被送進了手術室搶救。  從11月4日凌晨6點多,他接診一名重度顱腦外傷病人,其後忙著做清創處置和各項術前準備,到上午8點實施急診手術。
  • 拆彈專家2:真正的炸彈在人心中
    本以為《拆彈專家2》會是第一部的加強版,炸彈更高級了,罪犯更狡猾了,場面更宏大了,劇情更緊張了。事實也是如此,全片高能、全無尿點、全程在線。不過僅僅這些的話,這只能是一部爆米花爽片,只是一個普通的警察鬥罪犯的故事。幸虧邱禮濤導演沒讓我失望,在同行的人關注「武戲」的時候,我看到了更多的「文戲」,也看到導演更大的野心。
  • 小腦不發達的流浪貓,被救後「住」進醫生的口袋,活成醫院的團寵
    經過寵物醫生的全面檢查後,發現小橘貓有輕微的系統性感染,並且還患有先天性腦發育障礙。感染的問題可以用抗生素來治療,但先天性的小腦發育不良卻沒辦法醫治了。小橘貓平時走路搖搖晃晃,平衡感很差,就正是因為小腦不發達所致。小傢伙從小就被人類救助,過早地離開了貓媽媽,特別缺乏安全感,經常會顫巍巍地搖晃著尋找人類媽媽,奶聲奶氣的撒嬌功夫一流。
  • 中大研多肽抑制劑治小腦萎縮症
    圖:中大生命科學院教授陳浩然(左)及其研究團隊,成功研發首個由胺基酸肽合成的「P3多肽抑制劑」  大公網2月24日訊(記者張琪)小腦萎縮症是至今仍未有藥物可治癒的神經系統疾病。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科研團隊,成功研發首個由胺基酸肽合成的「P3多肽抑制劑」,有效抑制神經細胞退化,延遲六種類型的小腦萎縮症及亨廷頓症等罕見疾病的發病年齡。該抑制劑由蛋白質中13個胺基酸肽合成,較其他抑制劑毒性小,有望成為正式藥物。  小腦萎縮症屬於一種小腦細胞逐漸死亡的遺傳病,一般於20至40多歲發病,患者會逐漸步履不穩、說話不清、吞咽困難等,最終完全失去身體協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