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現場。院方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發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0月4日12時訊(首席記者 黃宇 通訊員 張勤)今(4)日上午,53歲的張女士來到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重慶人民醫院)進行第二次複診。「你的心功能正常,但要按時服藥,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醫生告訴她。誰也想不到,現在看起來面色紅潤的張女士,一個月前卻因為突發心臟驟停,危及生命,慶幸的是,張女士發病的地點在醫院,得到了醫護人員及時有效的救助。
CT檢查時 突發心臟驟停
9月9日,張女士因覺左肩不適3天,到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重慶市人民醫院)渝中分院心內科門診就診。
坐診的副主任醫師張源經過詢問病史,得知張女士除左肩不適,心前區也有不舒服症狀,在立即進行心電圖及心肌標誌物檢查排除急性心肌梗塞後,建議她進一步做胸部CT等檢查。誰知,CT檢查時,張女士突發暈厥,心臟驟停。
放射科醫護人員馬上進行胸外按壓,心肺復甦,同時轉運至急診搶救室。在急診搶救室,患者意識喪失,醫護人員通過心電監測發現患者反覆發作室顫,血壓心率及氧飽和度降低,進行多次除顫後,才恢復竇性心律,麻醉醫師也同時對患者進行了氣管插管。
「搶救過程中複查心電圖,發現和患者就診時的心電圖比較,出現了明顯的前壁心肌梗死的改變,」張源說,「基於此,我們考慮患者心臟驟停是由於冠狀動脈急性閉塞導致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從而誘發室顫、室速所引起的心源性猝死。」
「氣管插管!建立靜脈通道!腎上腺素!」在心內科主任醫師梅霞、李民鳳的指揮下,心內科、麻醉科、急診科、導管室等多學科的通力合作,介入團隊迅速實施介入手術,造影發現患者前降支閉塞,快速植入支架開通血管後,患者的心律趨於穩定,血壓氧飽和度回升,煩躁的症狀得到明顯緩解。
從患者轉運至導管室到開通血管僅用時33分鐘,患者心臟驟停、搶救、上手術臺、開通血管,整個救治過程40餘分鐘。
9月24日,張女士順利康復出院,心前區不適完全緩解。9月28日,張女士第一次複診,張源醫生發現她比發病期間臉色好多了,是一個正常紅潤的狀態。
這些壞習慣 可能你也有!
張女士才53歲,不肥胖,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為什麼會發生心梗?在診療中,醫生發現,張女士愛抽菸,打麻將,通常是久坐,熬夜。這與她發生心梗不無關係。
據統計,每一年發生心源性猝死的人群達50萬以上。心臟驟停後,3-5分鐘是搶救的黃金時間,超過10分鐘幾乎搶救不回來,像張女士一樣幸運地在醫院發病的則非常少。在醫院外發生心源性猝死,搶救不回來的佔六七成。所以,關注自身健康,及時就醫是關鍵。
張源提醒,當前,心血管疾病發病年齡年輕化,建議大家平時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與樂觀心態,清淡飲食,戒菸戒酒,不要熬夜、久坐、壓力過大,堅持鍛鍊與定期體檢,如有不適,及時就醫。
張源說,市民若遇到心源性猝死,進行心肺復甦時可按照如下步驟進行:判斷現場環境是否安全;迅速撥打120並大聲呼救;判斷病人意識,拍左右肩看反應;按壓胸部雙乳頭中間點30次,之後進行2次人工呼吸通氣,每次1秒;循環這套動作5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