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學家開發新疫苗療法抵抗海綿狀腦病

2021-01-07 中國日報網

環球在線消息:美國科學家報告說,動物實驗表明,他們開發的兩種新疫苗療法能抵抗海綿狀腦病。科學家認為,這兩種疫苗可進一步加以開發,最終用於人體防治新型克雅氏症。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17日報導,這兩種疫苗分別由美國羅切斯特大學醫學中心和紐約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開發。科學界目前一般認為,狂牛症和新型克雅氏症等海綿狀腦病是變異普裡昂蛋白導致的。疫苗的主要原理是使免疫系統產生針對變異普利昂蛋白的保護性抗體。

羅切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培養了一種無害的帶抗體遺傳密碼的病毒,這些抗體可與變異普裡昂蛋白結合。科學家將這種病毒注入實驗鼠大腦,然後再給實驗鼠和對照組實驗鼠的腹部注射變異普裡昂蛋白。到達實驗鼠大腦的變異普裡昂蛋白會使其他蛋白變異,並在神經系統積聚,引發海綿狀腦病。

結果顯示,對照組老鼠在200天內死亡,而接受疫苗注射的實驗鼠存活天數平均提高約30%,在約260天後死去。主持這項研究的科學家霍華德·費德羅夫對此解釋說,那些與變異普裡昂蛋白結合的抗體阻止了變異普裡昂蛋白的積聚,最終延緩了海綿狀腦病的病變進程。

紐約大學科學家的方法則不同,他們從通常在實驗鼠腸道中發現的沙門氏菌中取出有害基因,並利用這些基因產生普裡昂蛋白。科學家隨後讓這些基因改變了的細菌侵襲腸道,促使樹突狀免疫細胞變得非常活躍。當樹突狀免疫細胞遇到普裡昂蛋白時,就會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體。

實驗鼠在口服攜帶普裡昂蛋白的細菌後,有30%對變異普裡昂蛋白完全免疫。這些實驗鼠在接觸變異普裡昂蛋白後能存活約600天,相當於進入他們的老年時期。這種疫苗也延緩了其餘70%的實驗鼠的海綿狀腦病病變進程,使它們比對照組實驗鼠的存活時間更長。

(編輯:王晶 來源:國際在線)

相關焦點

  • 美「馴化瘧原蟲」技術可用以開發抗瘧疫苗-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和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科學家通過一種新奇的「馴化」技術,讓瘧原蟲必須依賴一種外來化學物質的供給才能活命,造出了一種「馴化瘧原蟲」。這種馴化瘧原蟲毒性大大減弱,並可能激發人體免疫系統反應,從而為開發首個抗瘧疾疫苗提供了依據。該研究發表在8月30日的《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輯》上。
  • 馴化瘧原蟲可助開發抗瘧疫苗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和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科學家通過一種新奇的「馴化」技術,讓瘧原蟲必須依賴一種外來化學物質的供給才能活命
  • 科學家在吃腦食人族基因中,挖掘抵抗腦部疾病的關鍵!
    不過近日英國科學家在巴布亞紐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 其中一種食人族福爾族(Fore) 身上,找到一種可以抵抗傳染性海綿狀腦病的基因,可以幫助醫學界克雅二氏病、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腦退化疾病的進一步的治療研究。
  • 現有疫苗能否抵抗變異新冠病毒?
    財聯社(上海,編輯 周玲)訊,隨著英國出現Covid-19新變種毒株,歐美新冠疫情再度面臨失控風險。人們擔心,現有新冠疫苗在抵抗新冠變種毒株方面是否依然有效?新冠病毒主要是通過刺突蛋白與宿主細胞受體結合進而進入宿主細胞,目前疫苗針對的也是這種刺突蛋白。
  • 比頭髮絲細1000倍的納米海綿可抑制新冠病毒傳染性,變異了也不怕!
    6月17日發表在《納米快報》雜誌上的第一批數據描述了抗擊COVID-19的新方向。這種「納米海綿」由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工程師開發,並由波士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測試。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稱這種納米級顆粒為「納米海綿」,因為它們可以吸收有害的病原體和毒素。
  • 新冠肺炎疫苗生死時速!中、美、歐疫苗研發五大賽道盤點
    而中國的新冠肺炎疫苗賽道上,也已經站上了超過20家企業,其中不乏疫苗行業的龍頭企業。 那麼,全球已經行動起來的企業,都採取了什麼樣的策略?主要技術有哪些?哪個疫苗研發最有希望?下面,就讓小探為您全景式梳理當前新冠疫苗的開發進展。
  • 「納米海綿疫苗」能「扣留」成孔毒素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納米工程師開發出一種「納米海綿疫苗」,經小鼠實驗證明,其能大量吸收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產生的成孔毒素——無論在血管還是在皮膚,因此能預防MRSA放出的alpha-溶血素造成的影響惡化,可作為一種安全高效的抗毒素疫苗。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日的《自然·納米技術》上。
  • 《細胞》:促進創新T細胞療法開發 哈佛大學團隊開創高通量T細胞...
    這一技術是TScan Therapeutics公司開發治療癌症和傳染病的創新T細胞受體(TCR)免疫療法的基石。在適應性免疫反應過程中,細胞毒性T細胞(CTL)表面表達的TCRs通過識別由主要組織相容性I類複合物(MHC-I)呈現的抗原片段,激活CTL分泌細胞因子和細胞裂解分子,從而殺死靶點細胞。
  • 科學家開發的新流感藥物技術有望應用於新冠等其他病毒感染
    據外媒BGR報導,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流感藥物技術,可應用於其他病毒感染,包括新冠病毒、愛滋病毒和肝炎病毒。來自普渡大學的科學家將神經氨酸酶抑制劑扎那米韋與二硝基苯(DNP)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可以只針對病毒及其感染的細胞的分子,而使健康細胞不受傷害。
  • 【盤點】基因療法&HIV疫苗:治癒愛滋的普羅米修斯之火
    其中,結合基因療法的HIV疫苗是諸多研究中很重要也同時很有希望的一個方向。HIV疫苗的研製曾經歷盡坎坷,而近期,來自斯克利普斯研究中心的Farzan團隊在這方面取得了值得注目的最新進展,再次引起了人們對這一領域的關注。那麼,研製HIV疫苗為何困難重重?科學家們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基因療法是如何與疫苗研製結合在一起的呢?
  • 美科學家創建首個新冠病毒門鑰匙3D結構圖:疫苗藥物開發關鍵靶點
    魚羊 乾明 發自 雲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根據中國研究人員提供的病毒基因組序列,美國科學家新冠病毒研究迎來新進展。2月19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團隊在Science雜誌發表研究成果,宣布成功解析新冠病毒S蛋白結構,並重建首個新冠病毒附著並感染人類細胞部分的3D原子尺寸結構圖。作為新冠病毒附著並感染人類的核心之一,S蛋白是開發疫苗、治療性抗體和藥物的關鍵靶點。
  •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科學家獲諾貝爾獎 正在研發新冠疫苗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已於10月5日揭曉,三位科學家由於對發現C型肝炎病毒作出決定性貢獻而獲殊榮。阿爾伯塔大學透露,目前霍頓正率團隊進行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霍頓出生於英國。1989年,為美國一家生物藥企工作的霍頓與同事發現了C型肝炎病毒。主要合作者中包括兩位華人學者:出生於新加坡的朱桂霖(Qui-Lim Choo)和來自臺灣的郭勁宏(George Kuo)。發現這一病毒後,新的篩查檢測技術也被開發出來。到1992年,C肝病毒在血液供應中基本上被消除。
  • 新冠疫苗研發成功,美新移民居功厥偉
    (美聯社)如果新冠肺炎疫苗讓人們的生活在未來一年逐步恢復正常,美國得要感謝許多移民。美國以神速推動新冠疫苗研發,包括輝瑞(Pfizer)疫苗和莫德納(Moderna)疫苗都在不到一年時間內推向市場。這場與時間對抗的空前競賽,仰賴一群全球頂尖智識能人背後累積數十年的努力。而且,從疫苗研發到問世,幾乎每個環節都有移民扮演關鍵角色。
  • 美科學家人工合成普裡昂蛋白
    新華社華盛頓7月29日電(記者曲俊雅)美國科學家29日宣布,他們首次人工成功合成了普裡昂蛋白,實驗鼠受其感染後大腦受到了損害。這一研究成果據信有助於研究海綿狀腦病,包括狂牛症和人類的新型克雅氏症的病因。
  • Nano Letter:細胞納米海綿顯著抑制SARS-CoV-2感染細胞!
    6月17日發表在《納米快報》(Nano Letters)雜誌上的第一批數據描述了抗擊COVID-19的新方向。這種"納米海綿"由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的工程師開發,並由波士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測試。
  • 新冠有救了?!又是疫苗,又是特效藥,離自由生活不遠了……
    目前全球範圍內有 10 種候選疫苗進入了後期測試,有 4 種疫苗在美國進行大量研究,輝瑞及其德國合作夥伴 BioNTech 開發的疫苗是其中之一,有可能本月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提出緊急使用申請。
  • 美14歲少女發現潛在新冠療法,奪3M青年科學家獎
    切布羅魯下一步著眼於攜手科學家共同努力,旨在把研究成果轉化為真正療法。(圖/YouTube/Anika Chebrolu)全球科學家現正積極尋找治療新冠肺炎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美國14歲女孩切布羅魯(Anika Chebrolu)的表現亮眼,透過電腦模擬發現可能的潛在療法,贏得2020年3M青年科學家挑戰賽,拿到2萬5000美元獎金。
  •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新機制助力新療法開發
    但是對於戊型肝炎目前尚沒有一種對應的療法被批准。而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全球有2000萬人感染戊型肝炎病毒,這種病毒主要通過被汙染的食物和水進行傳播。這些患者絕大部分分布在東非和南非地區,而近年來歐洲感染這一病毒的患者數目也在不斷增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食用未經烹飪的肉類。因此,對於臨床研究人員來說,開發戊肝疾病藥物已經迫在眉睫。
  • 以史為鑑:也說新冠肺炎的血漿療法
    遙遠不期的疫苗,神奇莫測的中藥,等你等到我心痛的抗病毒藥物和老藥新用,俯身甘為孺子牛的支持療法……金銀潭醫院張定宇院長的血漿捐助求援無疑給全國人民帶來新的希望,新的期盼,舉國振奮!血漿(清)是什麼,是真的「中國好聲音」,還是又一個「狼來了」?血清治療前景如何,如何發揮作用,有什麼潛在不確定性,甚至風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