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在武漢的「洋志願者」:我沒有理由離開

2020-12-05 中國僑網

留守在武漢的「洋志願者」

當疫情發生時,有一群人選擇走出家門去幫助他人。與當地誌願者相比,有一群人的相貌與眾不同。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武漢的「洋志願者」。

來自巴基斯坦的「超級志願者」

來自巴基斯坦的努曼是聯想集團全球供應鏈新品導入測試工程師,在中國生活了10年,目前一家三口都在武漢。

2月1日,努曼看到一則巴基斯坦準備支援武漢的新聞,他立即將新聞截圖發給同事:「我有沒有可能作為志願者去幫幫忙、給他們當嚮導呢?」

3天後,努曼加入了湖北省慈善總會的志願者組織,經過培訓後開始從事線上志願者服務。這個團隊共有83個人,努曼是唯一一位外國人。

對於技術出身的努曼來說,區分各類捐贈物資、匯總表格、準備各種材料,並不容易。但因為會說中文、英文和烏爾都語,他有自己的強項。

「努曼話不多,但很積極,最主要的是有恆心。」志願者服務團隊主管華紫秀說。

華紫秀介紹,志願服務的周期一般是兩周,不少志願者會因為個人工作、生活上的調整而逐漸退出,但努曼至今已滿負荷工作了一個月,是團隊裡工作時間最長的志願者之一。

來自法國的「貨運司機」

「武漢的醫護人員不是獨自在奮戰,他們背後是所有的中國人。」來自法國裡昂的弗雷德裡克·多梅克說。多梅克今年54歲,8年前隨愛人來到武漢。

1月26日,當朋友詢問多梅克是否願意加入志願車隊為醫院與社區運輸物資時,他立刻爽快地答應了。作為豹變支援車隊的一員,他開著自己的車給醫院運送消毒水、橡膠手套、防護服、飯菜,還幫社區運輸蔬菜、日常生活用品。

3月3日,得知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的醫護人員在連續吃了一個多月的盒飯後胃口不佳,豹變支援車隊決定自製30餘份紅燒肉為醫護人員加餐。

多梅克負責開車採購食材。由於語言不通,多梅克把手機拿在手中,通過翻譯軟體與人溝通。車隊隊員萬斌說:「多梅克做事非常踏實,而且極其認真。他給我們的影響很大。」

「武漢還有很多志願服務團隊,我們的車隊就有7組人,此外還有很多市民去支援需要幫助的人群。大家為醫護人員運送防護用品、醫療物資和食物。武漢人民士氣很高昂。」多梅克說。

1月底,法國政府開始從武漢撤離法國僑民,但多梅克與家人決定留在武漢。「我的媽媽、妻女都在武漢,我沒有理由離開。」他說,「疫情發生後,中國採取了很多舉措減少人員流動,相對隔離的環境對我們來說很安全。」

來自加彭的「分隊長」

奧賓是武漢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系大三的學生,來自加彭。校園實施封閉管理後,這位非洲大男孩立刻號召同學們組建了一支抗「疫」小分隊。

為了減少接觸,校方決定用手機作為主要的通訊工具。手機、充電寶、口罩、消毒液,這四樣東西構成了奧賓與他的小夥伴們的作戰武器。

除了為留在校內的學生分發醫用物資、蔬菜糧食,小分隊還協助宿管「師傅」為同學們測量體溫、檢查健康狀況,幫助他們舒緩緊張情緒。「由於麵包很難買到,我們還組織搭建了美食工坊。」奧賓說。

談及志願工作中是否遇到過困難,奧賓表示:「隔離期間,我們和老師們一起充當起了同學們的『眼』和『耳』,雖然有時會感到孤獨,但答應大家的事就要做到。」(記者龔哲、樂文婉、李偉)

相關焦點

  • 找到了當志願者的價值和理由
    他們留下來和這場疫情共同戰鬥了40多天,並且有了一個共同的新身份——志願者。 不出門的志願者 疫情在武漢暴發40多天了,蘇毅和衛婧還都沒有單獨走出過小區。他們在家裡當志願者,各自負責一個志願者團隊,業務又有交叉。他們募捐的錢物合計超過一個億,捐贈的範圍覆蓋全省100多個縣市和280多家醫院。
  • 志願者創作公益歌曲,呼籲社會關注留守兒童
    去年他們在贊皇縣南峪小學支教,發現村裡有很多留守兒童。為了讓大家對留守兒童多些關注,2017年夏天「愛在行動」公益組織的志願者王妍在贊皇縣南峪村小學支教時,為大山裡的留守兒童專門創作的歌曲《無限可能》。如果你有機會從贊皇縣南峪小學門前路過,就能聽到那裡的孩子們哼唱的歌。歌曲問世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志願者特別希望能有專門的團隊幫忙,將這首歌拍成MV。
  • 「我是外國人,但我不是外人!」
    從國外的家人牽掛身處武漢的他們到他們牽掛國外的家人這段時間在武漢這片土地發生了哪些故事?他們拒絕撤離,選擇留守武漢約翰·瓦列留斯是一名已經在武漢生活11年的美國教師。在疫情暴發初期,他拒絕「從武漢撤離、乘坐包機回美國」,留在了武漢。
  • 南昌航空大學志願者帶領留守兒童走進飛機庫 手工製作飛機
    對於志願者們的到來,小朋友們顯得異常興奮,蹦蹦跳跳地搬出擺在角落的塑料凳來,然後調皮地搶奪哥哥姐姐們頭頂的小紅帽。留守孩子被緊緊地抱在懷裡。看到孩子的模樣,帶隊老師的眼睛會心一笑,並向記者表示好久沒有看見孩子們這樣開心了!
  • 00後維修技師李永雷:我是武漢修車志願者
    武漢城內,一名名汽修人組成了一個緊急救援服務隊,提供免費汽車救援服務。他們穿梭在空曠的武漢街道上,在特殊時期,為武漢的基本出行提供著支持,見證了這座城市靜默中蟄伏的冷暖世事。李永雷就是其中的成員之一,回想那段時間李永雷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個字難。不到20歲的信陽小夥李永雷是魯磨路一家汽車維修店的維修技師,因疫情留在了武漢。
  • 「95後」志願者鄭欣怡:我是武漢姑娘伢,我必須為家鄉做點什麼
    3月7日,鄭欣怡出門準備前往武漢中百倉儲百步亭花園路店做志願者。  1997年出生的鄭欣怡,是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大三學生。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她主動報名參加志願服務。目前,她不僅承擔著在線「小老師」的工作,為父母在武漢抗疫一線的孩子補習功課;還堅持去武漢中百倉儲百步亭花園路店分揀蔬菜,為保障社區團購貢獻力量。 鄭欣怡說:「最初,我和爸爸說了想當志願者的想法,爸爸並不同意,擔心我一直身體差,不想讓我去冒這個險。」但她還是義無反顧報了名,「我是武漢姑娘伢,我必須為家鄉做點什麼」。  「累並快樂著」是鄭欣怡當志願者以來最大的感受。
  • 多了「洋志願者」,解了管理難題
    亞辛是浙江師範大學應用化學專業的學生,也是金華市公安局交管分局婺城大隊羅店中隊的一名交通文明志願者。讓洋志願者參與交通管理,這個創意來自羅店中隊副中隊長胡鋒。自2007年參加公安交管工作以來,他一直奮戰在路面一線,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群眾工作經驗。位於羅店中隊轄區的浙江師範大學,佔地面積3300多畝,師生3萬多名,其中包括來自100多個國家的1200多名留學生。
  • 【在一起 中國留守兒童報告】「每個人,都不應該是一座孤島」寫給...
    (藍信封供圖/圖)歷時7年,3000多位大學生志願者接力,用最原始的手寫書信,為缺乏父母陪伴的留守兒童打開一個情感出口。「沒有一個簡單的方式讓你一下子理解整個群體,只能是每一個個體的留守兒童。和你產生連結的一個個孩子多了,你才對這個群體產生理解和認識。」小燕,13歲,留守兒童。她寫了一封信,談死亡。
  • 央視9.9高分紀錄片:在武漢,那些彼此守望的普通人
    他們按照自己的專業和需求分成了許多小分隊:科普疫情知識和預防方法;採集和匯總求助信息,聯繫社區,幫助患者儘快可以入院;給武漢留守孕婦們提供醫院信息和幫助;徵集當地誌願者,提供、交換供需信息,運送醫療物資,接送醫護人員和患者,等等。身處美國灣區的陳恕行,從疫情開始蔓延開始,就沒有睡好過。「雖然我身處一萬公裡之外的美國。
  • 「小海豚計劃」讓留守兒童不再想念
    富德生命公益項目"小海豚計劃"繼去年發起"讓愛團圓"活動後,在疫情大背景下,特別推出了"關愛留守兒童"公益活動:捐贈智能學習機給201名留守兒童。學習機內除了包含著父母的勵志話語,還有孩子們的夢想,志願者的來信以及抗擊「瘟疫」的逆行英雄講述的故事等等,給留守兒童以鼓勵和陪伴。雖然近幾年來,留守兒童群體得到了政府、媒體的重視,但也無法彌補他們童年時期父母不在身邊的孤單。
  • 抗擊肺炎疫情的戰役中,這3位志願者的故事真感人|戰疫日記
    但90後廣西小夥梁意錦在深思熟慮後,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開著一輛裝滿物資的小型貨車從老家出發,車兩側的帆布上寫著「武漢加油,我是志願者,一路請多關照」的字樣!梁意錦逆行而上,千裡馳援,花了20多個小時,才到達肺炎疫情最嚴重的武漢。
  • 武漢十二時辰·寅時|「志願者這事,做了就停不下來了」
    今年37歲的楊錦是一名建材行業的從業者,武漢人,曾跟隨家人外出生活13年,於2013年回到武漢。今年是他回到武漢的第七年,也是最不平靜的一年。在武漢「封城」的兩個多月的時間裡,他志願者的身份未變,服務內容隨著武漢疫情形勢一直在變化。
  • 坐高鐵看中國|我要認真端詳武漢,曾交付熱情與生命的地方
    以下是樓威辰的口述:在武漢,解散螢火志願隊的微信群時,我寫了句話:太平盛世不出山,天下動蕩再相逢。那時候武漢情況已經慢慢好轉,復工的人漸漸變多,道路上的交通卡口也都撤去。我知道是時候回家了。4月8日離開那天,我沒有告訴其他人,只有一個我幫助過的新冠康復者來送別。我心裡很喜悅,感覺通過努力,完成了這件事。有武漢人從網上看到我的故事,評論說虧欠了我。
  • 「洋超市」,是鯰魚,還是鯊魚?
    對大多數人來說,「全球化」最直接的感受莫過於家門口接踵而至的「洋超市」。商業界人士更關注的是,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洋超市」,到底是鯰魚還是鯊魚?將留給本土零售業多大的發展空間?
  • 疫情中的逆行者:武漢小動物保護協會在行動
    1月23日,武漢宣布「封城」,因為各種原因「留守」在家中的寵物們正面臨著一場猝不及防的糧食危機,如果沒了主人的照顧,小動物們的後果可想而知。此後,杜帆以及其他的志願者奔走在奔走在武漢的大街小巷。截至2月5日,協會已經幫助了400多戶家庭,尋求幫助的人數已達5000餘人。
  • 「大江大河大徵途」手記⑦:武漢志願者奔波3000餘公裡,守護全球飛...
    佘暉供圖11月13日,「大江大河大徵途」長江行考察團與當地環保志願者吐旦旦巴座談時,了解到一群武漢志願者奔波3000餘公裡,扎守在班德湖邊保護斑頭雁的動人故事。我們來了後,斑頭雁再沒有丟失一枚蛋。」吐旦旦巴感到非常驕傲。他非常感謝武漢的志願者為守護長江源的生物多樣性所付出的行動。連結>>>長江日報記者佘暉是第一批斑頭雁守護行動志願者,多年在武漢從事觀鳥活動,他撰寫手記,講述了武漢志願者在長江源與斑頭雁那些不為人所知的故事。
  • 全家成為新冠疫苗志願者 武漢女孩:接種疫苗那天見到了陳薇院士
    封面新聞記者 滕瑾「做疫苗臨床試驗志願者我沒有害怕過,現在我的父母也作為志願者參與了疫苗二期臨床試驗。」腺病毒載體重組新冠病毒疫苗一期臨床試驗志願者吳妮說,「畢竟,人生有多少機會能體現自己的價值?」吳妮對記者說,「我雖然曾報名參與各種志願服務,但沒有一次入選,我應該是算志願者裡『成分』最差的。」3月21日,吳妮接到體檢通知,3月23日進行體檢,3月24日接種疫苗。但在體檢過程中,一個「插曲」差點讓吳妮錯過機會,「當時我的心電圖有點異常,負責檢查的醫生建議我暫緩接種,我特別沮喪。」
  • 武漢海關嚴查"洋垃圾" 已立案3起 案值近億元
    昨日,武漢海關透露,該海關已立案偵查3起涉嫌走私固體廢物案,嚴查「洋垃圾」。  武漢海關介紹,國內一些不法商人為謀求利益最大化,將境外我國禁止進口的「洋垃圾」走私進境,經簡單處理後就以新品出售。境外百餘美元1噸的「洋垃圾」,通過偽報品名、偽裝貨物、偽造單證等手段走私入境後,再進行分揀加工,可產生10倍甚至更高的利潤。
  • 男子瞞著家人從唐山來武漢做志願者 幹了一個月體檢發現肺部腫瘤
    一個是這裡還需要我,二個就是跟這些人相處得特別好,第三個衡量自己的身體還能在堅持。 2武漢對幹實事的志願者是很歡迎的,這雖然是個人行為,但是為了公共利益,他可以默默無聞,你可以不宣揚他,但是這種精神必須得到傳揚。在運送病人之餘,我也接送物資,早上順路再拐個彎去接一兩個醫護人員上班。我在武漢跑了1800多公裡,運送的物資得有二十多噸。
  • 武漢酒館老闆王帆:從志願者回歸經營者,一定要記得還有一個身份
    參與拍攝的紀錄短片收穫過萬點擊,運送物資的電瓶車跑了3000多公裡,兩個多月以來,王帆的身份是武漢疫情中的記錄者和志願者。「我確確實實看到很多人連生活最基礎的保障都沒有。」王帆覺得,去做志願者也是被影響,拍志願者的時候發現越來越多的人站了出來,「這是我們骨子裡邊兒帶有的社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