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哈工大兩項技術助「玉兔」登月 實現100%中國製造
原標題:哈工大兩項技術助「玉兔」登月 實現100%中國製造
央廣網哈爾濱12月3日消息(哈爾濱臺記者溯源)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12月2日1點30分,「嫦娥三號」探測器攜帶著「玉兔」號月球車奔向月球,擔負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著陸和巡視探測任務。
據中國月球探測車的先驅者、哈爾濱工業大學81歲教授劉暾介紹,作為中國首輛月球車,其關鍵技術有2項是由哈工大科研人員研製的,包括溫度調控系統技術和車輪構型、材質設計技術。
劉暾是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俄羅斯宇航科學院外籍院士。2000年,國家籌備成立研究部門,準備開發研究月球探測車,當時劉暾被任命為哈工大總體研究室主任、中國月球探測車研究項目負責人。
據劉暾介紹,「玉兔」號月球車實現了全部「中國製造」,國產率達100%,是一臺長著輪子、能適應惡劣環境並開展科學探測的太空飛行器,一個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的機器人。由移動、結構域機構、導航控制、綜合電子、電源、熱控等8個分系統組成。其中月球車溫度調控系統是哈工大的一項領先於世界的先進技術。月球表面白晝溫度高達150度,黑夜低至零下180度,溫差超過300度。為適應極端環境,「玉兔號」月球車熱控分系統利用導熱流體迴路、隔熱組件、散熱面設計、電加熱器、同位素熱源,可耐受攝氏零下180度至零上150度的極限溫度。工作時的艙內溫度可以控制在攝氏零下20度至零上50度之間。
劉暾:300度的溫差像很多儀器設備都受不了,白天把它降溫,夜晚把它升溫,保持在一定的溫度範圍之內。
劉暾介紹,另外,月球車在月面「行走」風險重重,行走時車輪掀起的月壤細粒會大量揚起,形成月塵,一旦附著很難清除。月塵可能引起月球車很多故障,包括機械結構卡死、密封機構失效、光學系統靈敏度下降等。月球車的車輪形狀和材質成為一個很重要的解決月塵的關鍵點。為了確認哪種車輪的構型更適應月球環境,那種材質更適合月球表面的環境,科研人員進行了幾千次的實驗。
劉暾:車輪很有特點,它完全不像咱們看見的地面上的車,是一個網狀金屬做的輪胎似的,實際上它是鏤空的,我們現在做的是六個輪子,從輪子數量來說減下來兩個,就可以騰出來有用的重量給其他有效部分用。
劉暾說,哈工大這兩項先進技術助「玉兔」登月,「玉兔」號登月後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勘測月球上的地形地貌和地質構造,並將拍攝的清晰照片及時傳輸回地球。
(來源:中國廣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