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兩項技術助「玉兔」登月 實現100%中國製造

2020-11-24 人民網

原標題:哈工大兩項技術助「玉兔」登月 實現100%中國製造

  原標題:哈工大兩項技術助「玉兔」登月 實現100%中國製造

  央廣網哈爾濱12月3日消息(哈爾濱臺記者溯源)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12月2日1點30分,「嫦娥三號」探測器攜帶著「玉兔」號月球車奔向月球,擔負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著陸和巡視探測任務。

  據中國月球探測車的先驅者、哈爾濱工業大學81歲教授劉暾介紹,作為中國首輛月球車,其關鍵技術有2項是由哈工大科研人員研製的,包括溫度調控系統技術和車輪構型、材質設計技術。

  劉暾是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俄羅斯宇航科學院外籍院士。2000年,國家籌備成立研究部門,準備開發研究月球探測車,當時劉暾被任命為哈工大總體研究室主任、中國月球探測車研究項目負責人。

  據劉暾介紹,「玉兔」號月球車實現了全部「中國製造」,國產率達100%,是一臺長著輪子、能適應惡劣環境並開展科學探測的太空飛行器,一個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的機器人。由移動、結構域機構、導航控制、綜合電子、電源、熱控等8個分系統組成。其中月球車溫度調控系統是哈工大的一項領先於世界的先進技術。月球表面白晝溫度高達150度,黑夜低至零下180度,溫差超過300度。為適應極端環境,「玉兔號」月球車熱控分系統利用導熱流體迴路、隔熱組件、散熱面設計、電加熱器、同位素熱源,可耐受攝氏零下180度至零上150度的極限溫度。工作時的艙內溫度可以控制在攝氏零下20度至零上50度之間。

  劉暾:300度的溫差像很多儀器設備都受不了,白天把它降溫,夜晚把它升溫,保持在一定的溫度範圍之內。

  劉暾介紹,另外,月球車在月面「行走」風險重重,行走時車輪掀起的月壤細粒會大量揚起,形成月塵,一旦附著很難清除。月塵可能引起月球車很多故障,包括機械結構卡死、密封機構失效、光學系統靈敏度下降等。月球車的車輪形狀和材質成為一個很重要的解決月塵的關鍵點。為了確認哪種車輪的構型更適應月球環境,那種材質更適合月球表面的環境,科研人員進行了幾千次的實驗。

  劉暾:車輪很有特點,它完全不像咱們看見的地面上的車,是一個網狀金屬做的輪胎似的,實際上它是鏤空的,我們現在做的是六個輪子,從輪子數量來說減下來兩個,就可以騰出來有用的重量給其他有效部分用。

  劉暾說,哈工大這兩項先進技術助「玉兔」登月,「玉兔」號登月後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勘測月球上的地形地貌和地質構造,並將拍攝的清晰照片及時傳輸回地球。

(來源:中國廣播網)

相關焦點

  • 德媒關注「玉兔」登月:中國做出不懈努力
    中國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由著陸器和巡視器(俗稱月球車)共同組成。在該國首輛月球車全球徵名活動中,近65萬網民投票「玉兔」號。2013年12月「嫦娥」將懷抱「玉兔」飛天落月,「玉兔」號隨後將開展為期3個月的月面巡視探測。
  • 嫦娥五號登月取樣,中國載人登月啥時候能實現?總師:時間問題
    按照計劃來看,嫦娥五號探測器將成為中國首個實施月面取樣返回的太空飛行器,也是我國探月工程中最為關鍵的一步。與此同時,此次壯舉完成後,我國將成為四十年來繼美國和蘇聯之後,第三個實現月球採樣的國家,值得國人驕傲。實際上,在我國航天科技發展的今天,實現探測器登月取土已經不是難事,大家更為關注的是中國的載人登月何時實現。
  • 張學習及其團隊:為嫦娥五號「挖土」助一「臂」之力_新聞中心_中國網
    新華社哈爾濱1月5日電 題:張學習及其團隊:為嫦娥五號「挖土」助一「臂」之力新華社記者楊思琪「嫦娥五號機械臂長3.7米,結構重量3100克,臂厚1.4毫米,相當於十幾張紙的厚度,可以說是太空裡的『白瘦美』。」
  • 嫦娥三號攜玉兔月球車登月意義何在?
    運載火箭將嫦娥三號直接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飛行約5天, 進入100公裡環月圓軌道飛行約4天,變軌進入15公裡*100公裡橢圓軌道,再飛行約4天後,從高度約15公裡的近月點開始慢慢由動力控制軟著陸,成功後探測器釋放玉兔月球車,開展預定的月面巡視勘察,月表形貌與地質構造調查等一系列科學探測。
  • 印度登月失敗2周後,中國玉兔2號拍罕見畫面,神秘物質引人注意
    據俄羅斯通訊社9月20日報導,中國玉兔2號在月球表面一個小型火山口周圍拍攝了一組嶄新的照片,該消息一經推出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登月事件最近一直是國際上的熱門事件,印度探月飛船"月船2號"在登月失敗2周後,中國"玉兔2號"在月球上取得實質性的進展,並且發布了一組月球表面上的最新圖片。如此對比,兩國探月技術的差距十分明顯。
  • 嫦娥三號發射成功 玉兔開始登月之旅
    原標題:嫦娥三號發射成功 玉兔開始登月之旅  12月2日1時30分,搭載著嫦娥三號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新華社記者 李剛攝   本報西昌12月2日電(特派記者 曹斌)擔負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探測任務的嫦娥三號,12月2日1時30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展開奔月之旅。  由著陸器和「玉兔」號月球車組成的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總重近3.8噸。在月球表面軟著陸後,「玉兔」號將駛離著陸器進行為期約3個月的科學探測,著陸器則在著陸地點進行就位探測。
  • 香港產"眼睛""地圖"助嫦娥探月 航天技術將轉民用
    香港產"眼睛""地圖"助嫦娥探月 航天技術將轉民用 17日,香港學者容啟亮在回憶觀看「嫦娥三號」探測器登月的情景時仍很興奮。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融合了「港產」的相機、定位技術,並將轉化為民用科技。
  • 捐出800萬獎金的劉永坦,報考哈工大有前途
    與影視明星相比,搞科技的知識分子是清貧的,而中國重器離不開默默工作的知識分子,他們才是中國的脊梁。除了在陸地與空中雷達與信號的研究,近年來,劉老還是中國對海的深度探測的奠基人。在劉老的身上,我們也看到一種執著的精神,為科研、技術研究的一種執著。劉永坦研製的中國唯一具備全天時、全天候、超視距、海空兼容對海探測能力的雷達裝備。這是技術的創新,這是研究的深入,這才是真正科技工作者的驕傲。
  • 哈空調:與關聯人共同投資暨關聯交易
    名稱:哈爾濱空調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住所:哈爾濱市南崗區嵩山路哈高科技術開發區26號 法定代表人:劉銘山 註冊資本:人民幣叄億捌仟叄佰叄拾肆萬零陸佰柒拾貳圓整 經營範圍:空氣冷卻冷凝設備、高中低壓換熱器、製冷空調設備、環保除塵設備、散熱器製造及技術服務、技術諮詢;倉儲、貨物運輸
  • 嫦娥5號無人探月,全自動挖土如何實現?揚眉吐氣不是吹牛
    為了讓嫦娥5號登月時,能夠在無人協助的情況下,精確挖到每一寸指定月土,由哈爾濱工業大學研製的嫦娥5號機械臂,全長3.7米,重3.1公斤,通體銀白色的機械臂,厚度僅1.4毫米,多溫度性能檢測表明,這僅1.4毫米厚的「芊芊玉手」,剛度和尺寸均實現技術穩定,在挖取月土並轉移至盛放容器這一看似簡單,對無意識體而言卻難以協調的過程中,具備極高的定位精度,甚至超出了原設計方案要求。
  • 35位世界知名教授哈工大兼任博導
    據哈工大外事處副處長範洪波介紹,此次引進的35位外國專家,均是來自世界著名大學的知名教授,如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州立大學數學系及材料研究所曹文武教授,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丁)高級研究員周建十,美國紐奧良大學物理系唐勁科教授,英國伯明罕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納米物理研究實驗室RichardE.Palmer教授,牛津大學工程科學系PeterD.McFadden教授,東京工業大學副校長下河邊明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控制與儀表系主任蘇榮才教授
  • 副總師:中國已超過美國阿波羅登月時期技術
    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1年任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現擔任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科技委主任。他把15顆國內外的應用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為和平利用太空做出了重要貢獻。2010年,「嫦娥二號」成功飛天,它已經在太空中飛翔了4年,目前距離地球8300萬公裡。其實,「嫦娥二號」不寂寞,它的「妹妹」嫦娥三號也在太空中,只是巡視探測器玉兔發生了一點狀況,目前正在「治療」中。
  • 為實現載人登月,美國、蘇聯花了多少錢?
    對於蘇聯在外太空競賽中完敗於美國的原因,有學者總結了三點原因:1、蘇聯始終將奪取「第一」、政治獻禮和製造轟動作為發展航天的首要戰略目標,甚至忽視了對空間技術的切實研究;2、管理體系混亂,如不同設計局為登月方案爭論不休;3、經濟實力遠遜於美國,無力在登月計劃上大筆投資。⑦
  • 哈工大反擊:成立計算學部!清北沉默,BAT太忙了……
    哈工大再次肩負著國家的重大使命1、中國攀登科技的曲折之路中國不甘於只是能生產製造牛仔褲,玩具,運動鞋。於是我們規劃了中國製造2025,而中高端製造業一向都是被西方發達國家所壟斷,我們要攀登這條科技樹,註定要經歷重重磨難,對此我們早有心理準備,所以我們在這方面很能忍。我們有著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這是我們唯一的一張王牌!
  • 【不圖不快】:「玉兔」登月成功 美國網友很不高興
    【每日囧言】:「玉兔」登月成功 美國網友很不高興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嫦娥三號探測器14晚成功登月,「玉兔號」巡視器也於昨日凌晨踏上月面,留下了中國人在月球上的第一道車轍。  如今,隨著中國離載人登月又近了一步,華盛頓很可能會面臨政治上的壓力從而重啟擱置的登月計劃。
  • Nature特刊祝賀哈工大百年校慶,美實體清單王牌選手「被迫」高調
    《自然》雜誌特刊推介百年哈工大(圖片來源:Nature)多位第一,鑄就百年輝煌它是中國第一所建立航空學院的大學,也是第一所獨立研發小型衛星的大學,為我國航天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包括首次發射長徵五號和長徵七號,天宮二號太空實驗室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等;
  • 中國計劃2036年載人登月
    據BBC報導,中國計劃在2036年之前派太空人登陸月球,實現中國航天史上另一項重大突破。 當然,目前載人登月計劃還有許多困難,首先需要發展足夠強大的運載火箭將至少100噸載荷送入低地球軌道。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副部長張育林中將在最近的一次座談會上表示,中國力爭用15到20年的時間實現載人探月目標,為中華民族開拓利用地月空間邁出堅實的一步。張育林中將的這次講話也是中國首次確認載人探月計劃。        當然,目前載人登月計劃還有許多困難,首先需要發展足夠強大的運載火箭將至少100噸載荷送入低地球軌道。
  •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中科院研發十多種材料 制"外衣"助"玉兔"信步廣寒
    「嫦娥」和「玉兔」首次月夜休眠長達十幾天,溫度低至-180℃。助它們抵禦嚴寒的,是上海科學家為它精心研製的特殊「外衣」。1月2日,記者從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了解到,為了讓「嫦娥」、「玉兔」順利登月並開展工作,科研人員研製了至少十幾種高技術材料和組件。耐高溫的「土豪金外套」嫦娥三號著陸器拍攝的照片中,「玉兔」號月球車金光閃閃。
  • 江瀚:玉兔二號首登月背 中國的航天科普路在何方?
    來源:金融界網站最近一段時間,對於中國人來說可謂是一個難得的好日子,2019年新年伊始,中國航天事業又實現了一次全新的突破,玉兔二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創造了人類歷史的一個新的奇蹟,回顧中國航天工業發展的歷程可以說是讓人感慨頗多,如今中國航天不斷取得突破的時候
  • 秦裕琨院士將來哈出席智慧能源與動力論壇 看他是如何徵服燃煤的
    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秦裕琨。 半路「改行」 開始研究鍋爐 1953年,從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後,秦裕琨被分配到哈工大做師資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