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開發網絡教材的學生們(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人民網東京4月16日電 據《朝日新聞》報導,日本弘前大學(位於青森縣弘前市)學生為了能夠用簡單易懂的日語向生活在日本的外國人提供災害信息,專門編寫了一套名為「簡單日語」的網絡日語學習教材。同時,該大學也呼籲一些公共組織和支援機構能夠積極採用此書。
這套新的網絡教材全稱為《通俗易懂/人生第一本簡單日語教材(基礎語法篇)》,全書包含五門課程,大約需要30分鐘可以學完。它是由弘前大學人文學部佐藤和之教授指導、5名社會語言學專業學生,自去年9月起歷經半年時間編寫完成的。
教材通過漫畫的方式,描述了如果一個外國人在日本遭遇了地震,需要怎樣安全到達避難場所的全過程。同時,它把電視新聞裡、避難途中經常出現的災害信息相關用語,用更加簡單易懂的日語表示了出來。
海嘯→很高的海浪
比如「海嘯」寫成「很高的海浪」,「餘震」寫成「之後又發生的地震」,這樣一來誰都可以明白這些術語的意思。同時,本教材還特別指出,應該把指示標語用簡單易懂的文字表達出來,儘量避免使用羅馬字。
佐藤教授的團隊以1995年1月發生的阪神大地震為契機,開始了對「簡單日語」的研究。在那次地震的受災地,有很多外國人由於不能完全理解日語的意思而無法安全到達避難場所。
在日本生活一年大約可以學習2500個日語單詞,因此佐藤教授的團隊努力從這2500個日語單詞中挑選合適的單詞,並且把句子的長度控制在24個假名以內,然後用這些簡單易懂的單詞和句子傳遞災害中的緊急避難信息。這樣一來,生活在日本的外國人應該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度過災後的72小時。
僅僅標上漢字的讀音是不夠的
「簡單日語」自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發生之後,在日本各地區大有普及之勢。
2012年11月,東京都修改了地域防災計劃書。計劃書中提到,在向生活在日本的外國人普及防災知識時,除英語和中文以外,簡單的日語也應該被積極採用。日本愛知縣在去年2月製作了「簡單日語」的手機應用軟體,並且可以免費下載。
另一方面,佐藤教授認為,單純地在難讀漢字上加上讀音,並不能幫助外國人理解文章的內容。因此他極力推動「簡單日語」教材在各地普及。(編譯:陳思 審稿: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