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宋的煮茶點茶到明清的撮茶法,從末茶到散茶,茶的口味、茶具的審美觀念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唯一不變的,是古往今來的茶客對宜茶之水的追求。
一杯好茶,關鍵在水,其次才是茶葉、茶具。水中之道,你品出了幾分?
水的故事
關於宜茶之水的故事,不得不說到陸羽。這是記載在《煎茶水記》中一則故事:
唐代宗時期,李季卿赴任湖州刺史,途經揚州,偶遇陸羽。李季卿久聞陸羽精於茶道,便說到:「陸君善茶,天下聞名;這揚子江的南零水(因位於鎮江金山西南面而得名,又名中泠泉)也是天下好水,天下殊絕,陸君豈能錯過!」說罷命一個軍士乘舟前去取水。
不一會兒,水到了,陸羽揚起一勺,皺眉說:「江則江矣,然而不是江心之水,倒像臨江之水。」
軍士辯道:「我乘舟至江心,一路上數百人都看見了,怎麼會騙你?」
陸羽默然無語,將瓶裡的水緩緩倒進盆裡,倒了一半時戛然而止:「剩下這些,就是南零水了。」
軍士蹶然大驚,坦陳道:「我在江心灌滿了水,靠岸時船一顛簸,水灑了一半。不得已,灌進了半瓶江岸之水。陸先生真神人也!」李季卿當下心悅誠服。
這事情看起來也太玄乎了,不過細想也似乎有幾分道理,江心之水澄澈,江岸之水則比較凝滯,有沙土草木之氣,還是有差別的。
不僅如此,陸羽還在《茶經》中羅列了天下名茶產區和上、中等茶葉產地,而且還品評了天下二十名泉。
梅花之雪
在《紅樓夢》中也描寫了一個關於茶水的故事:
賈母帶領劉姥姥遊覽櫳翠庵,妙玉用「舊年蠲的雨水」泡了一盅老君眉,劉姥姥嘗了一口,卻嫌棄茶味太淡,「再熬濃些更好」。
妙玉私邀黛玉和寶釵到耳房內品「私家茶」,寶玉吃了讚不絕口。
黛玉因問:「這也是舊年蠲的雨水?」
妙玉冷笑道:「你這麼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總捨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我只吃過一回,這是第二回了。你怎麼嘗不出來,隔年蠲的雨水哪有這樣輕浮,如何吃得。」
連這舊年的雨水都「吃不得」,只有這梅花上的雪水才是宜茶之水,講究到這份上,也大概只有妙玉了。
不過這梅花之雪水,作為宜茶之水卻是真的。古代空氣沒有什麼汙染,而天上落下的雪水、雨水都會被茶客們收集起來。這雪水往往藏之於地窖,待到夏天再取出來煮茗,清甘醇美。
至於這雨水呢,古人會在屋簷下放一口大水缸,收集四季的雨水煮沸了就能喝。從天而降的雨水,稱之為「天泉」,也讓茶客們產生置身天界的遐想。
泉水的靈氣
宜茶之水,最上品的莫過於山泉之水了。不過這泉水也是有分好壞等級。
話說乾隆皇帝就曾經命人給各地的名泉好水稱重,水質輕者為上品。
稱得結果:
北京西郊玉泉山的水質最輕,鬥重一兩;
濟南珍珠泉次之,鬥重一兩二釐;
揚子江金山泉又次之,重一兩三釐;
惠泉、虎跑又次之,重一兩四釐。
玉泉山因此得名「天下第一泉」,為特供宮廷御用。
古人認為水質越輕越好,沒有雜質。然而,有一種泉水,卻是例外。那就是「乳泉」。所謂「乳泉」就是巖石洞中鐘乳石上滴下的水。這大概是因為這鐘乳石上滴下的泉水富含礦物質,煮起茶來,那當然甘甜爽口了。
山泉水,不僅僅泉水就可以了。明朝田藝衡在《煮泉小品》中說:「山厚者泉厚,山奇者泉奇,山清者泉清,山幽者泉幽,皆佳品也。不厚則薄,不奇則蠢,不清則濁,不幽則喧,必無佳泉。」
這看起來也似乎很玄乎。然而好山養好水,有好的自然環境才能有好的泉水,這可以說是一個大的準則。而且古人認為,泉水從石頭裡流出來的更佳,泉寒為佳。
山泉水,經過大山的滋養和砂石的過濾,既潔淨又富含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口感甘爽,稱之為好水也是自然之理。
身處喧囂城市之中的現代人,天天飲著富含漂白粉和五味雜陳的自來水,大概早已經沒有古人那種「挑剔」的味覺感官了吧,又怎能體會水中之道呢?
水,至清、至靜、至簡、至善,這也是茶中之道。
各位看官,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