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汽車上路前,還需要做這些系統測試

2020-12-05 雷鋒網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本文作者朱玉龍,汽車行業從業工程師,主做汽車電子。

隨著做自動駕駛系統的公司越來越多,如何保證自動駕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就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這裡進行簡要的分析。

L1:具備1種橫向或者縱向的輔助功能介入車輛和控制功能

L2:組合功能——以汽車為主體執行多種操作功能

L3:當以汽車為主體的駕駛,行不通時可指示駕駛員切換為手動駕駛

這個核心的問題就在於,L1在一步步實施的過程中,其安全性和測試方案以及效果得到驗證,而更高階系統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長期接受挑戰和迭代,這裡就需要從L1開始一個個進行測試完善。

   

每個功能的測試,其實需要大量的工具和測試體系的完善:

1、測試的要素是人、車、路

2、車輛性能

3、道路的特性

4、駕駛員行為

5、多系統的耦合性,需要抽象出其他系統的行為

6、環境的多擾動性:不同天氣、不同燈光

按照常理,總不能真拿車開著跑,需要建立大量的實際場景相關聯的測試系統和測試體系來支持這些功能的運行:

1、採集實際的環境數據

2、回放來分析系統行為


這裡就涉及到了系統驗證的程度和有效性,特別是如果算法採用多數據融合的時候。

這個場景數據,還有整個有效性,相當受質疑啊,上圖可視化一些,需要一個測試體系來支撐,後面也需要一個測試系統來執行。

從安全性上來看,其實只要介入以後,就需要一個單個架構的安全性。本身ECU的系統性設計和功能安全的導入就天生需要單個部件與其他系統進行配合,每個部件的安全需求都不低。

所以我個人的觀點是,從測試驗證的角度,是一個個逐級測試,然後通過大量的系統性的組合測試保證安全性,L1=>L2=>L3不存在你能跳躍這種測試方法,你最多是重構整個系統的結構,但是驗證路徑還是逐步完成和實施的。

而且你會發現,這個玩意是子系統、部件級別高度依賴的,分離每個部件和子系統的時間需求還挺難的。分離之後的回歸需要大量的測試和驗證。這裡面需要大量燒錢摸門道。

小結:

1、自動駕駛系統本身是為了安全,而不是製造更多的安全問題,這給開發者和部署者提了很高的要求。

2、先行者建立了一整套工具和方法,後來者還是需要慢慢摸索,這個部署L2L3的進化過程和時間點,可能比我們預估的還要偏後一些。


雷鋒網特約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佛羅裡達州法律修改,無人駕駛汽車上路,自動駕駛技術安全嗎
    在北京的自動駕駛測試場地裡,十幾家獲得了測試牌照的公司依舊在進行著識別紅綠燈、躲避行人、繞過障礙的測試,離著自動駕駛汽車正式上路似乎還有很遠,但是最近美國佛羅裡達州宣布了允許自動駕駛汽車上路和測試。佛羅裡達州州長羅恩·德桑蒂斯清除了許多以前阻礙公司在該州道路上測試自動駕駛汽車的障礙。
  • 蘇州相城區發布智能駕駛「上路計劃」,福特開放自動駕駛汽車數據集
    該數據集涵蓋了美國底特律大區自動駕駛車隊所採集的數據。福特稱,這類數據對人工智慧非常有用,開放是為了供行業內的研發人員免費使用。早在2016年以前,福特就曾利用改裝的蒙迪歐等車型進行自動駕駛測試。為了創建數據集,福特的工程師每天坐著搭載了四個英特爾i7晶片的自動駕駛測試車,不知道在底特律機場和密西根大學之間往返了多少次。數據集不僅包括3D點雲地圖,還涵蓋不同季節的各類天氣。
  • 福特汽車與維吉尼亞理工合作測試自動駕駛汽車信號系統
    司機隱身上路,行人作何反應? 福特汽車與維吉尼亞理工合作測試自動駕駛汽車信號系統 2017-10-28 08:24 來源: 車行天下CTV 如今,汽車駕駛者通常只需招招手或者點點頭就可以告訴路上的行人他們是否可以穿越馬路。
  • 豐田將在歐洲道路上測試雷克薩斯LS自動駕駛系統
    7月1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豐田將在歐洲的公共道路上測試其自動駕駛汽車。  豐田將啟動一個項目,將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街頭試用其自行開發的系統。在接下來的13個月裡,一輛雷克薩斯LS將在布魯塞爾的固定路線上完成循環測試。  測試中使用的雷克薩斯LS是一款常規系列量產車型,將在普通、開闊的道路上行駛。
  • 谷歌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測試 時速25英裡
    北京時間6月26日消息,據路透社報導,谷歌已經開始在加州山景城的公路上對新款無人駕駛汽車原型產品展開測試。谷歌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測試 時速25英裡(圖片來自ABC News)    這些原型車的最高時速為25英裡,並未設計方向盤和剎車踏板,但是在公共道路行駛的初始時期,汽車仍將通過裝載可拆卸的方向盤和踏板來配備這些功能
  • 信息技術: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動態|汽車|大數據|自動駕駛|智能網...
    自動駕駛事故發生原因是多樣的,有可能是車輛使用者操作錯誤,或者系統故障,或者外部攻擊,或者通信延遲,如何確認事故責任成為需要解決的問題。關於測繪的問題。自動駕駛汽車通過環境感知、高精度地圖及定位技術,以實現自動駕駛的規劃控制。
  • 同濟大學無人駕駛汽車測試基地7月投用,安全系統將重新設計
    正在同濟校園裡進行測試的無人駕駛清掃車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離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近了
  • 自動駕駛汽車,我們的行駛軌跡和位置信息會被誰掌握?
    是不是覺得很驚訝,這麼早就有人開始做這方面的試驗了。通用汽車20世紀50年自動化汽車2009年,曝光了自動駕駛汽車的雛形圖片。同年,美國內華達立法機關允許自動駕駛車輛上路,這也是美國首個類似法律。該法律2012年3月1日正式生效。2012年4月,谷歌宣布自動駕駛汽車已經開了20萬公裡(離強制報廢不遠了)並已經申請和獲得了多項相關專利。2012年5月7日,內華達州機動車輛管理局(DMV)批准了美國首個自動駕駛車輛許可證。
  • 清華蘇州汽車研究院董漢:測試與驗證是自動駕駛落地的必要條件
    時至今日,自動駕駛從L0到L5,從駕駛輔助ADAS到高級別的完全無人駕駛,把人們對於未來駕駛體驗的幻想一次次刷新。論壇現場,董漢深入淺出從歷史聊到未來發展趨勢,就汽車行業通過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的方式,由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以及新的商業模式驅動發展自動駕駛體驗,創造智能網聯汽車,從而引領交通系統技術變革進行了宏觀分析,帶領與會嘉賓從另一個角度看待自動駕駛的意義。
  • 谷歌Waymo正式推出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
    「自動駕駛」這個字眼已經多次出現在我們的眼前,每次媒體的描述總是讓人憧憬,更加安全並且不需要人來駕駛,乘坐這樣的汽車,簡直讓人更加省心。當然,這說的是非常成熟的自動駕駛技術。在自動駕駛技術成熟之前,它需要經歷一個發展的過程。最近,Waymo就向我們展示了自動駕駛技術到了什麼水平。
  •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國內首創自動駕駛整車在環測試系統 獲自動駕駛...
    這是在中科院體系內及廣東省高校與科研機構中獲得的首個自動駕駛路測牌照。自動駕駛路測牌照(自動駕駛團隊供圖)「獲得公開道路測試牌照後,我們的自動駕駛車輛將按計劃在深圳市交委劃定的19個市內公開區域中進行智能網聯汽車公開道路測試」,深圳先進院汽車電子中心主任李慧雲研究員表示。
  • 做自動駕駛接駁車的May Mobility,憑什麼獲得了豐田和寶馬力挺?
    地理圍欄區域內的自動駕駛接駁車May Mobility所研究的自動駕駛接駁車主要應用於大學校園、中心商業區和其他低速、地理圍欄區域。2017年10月,May Mobility在底特律進行了一個小型試點項目,以測試自動駕駛的接駁巴士。雷鋒網新智駕了解到,今年第一季度,該公司還將在佛羅裡達州和德克薩斯州開展試點項目。
  • 德國允許英特爾以80英裡小時的速度測試自動駕駛汽車
    蔚來自研晶片今年8月,前Momenta研發總監任少卿入職蔚來汽車,任助力副總裁,直接向李斌匯報。與此同時,蔚來還宣布計劃進行超過17億美元的股票增發,其募得資金將用於自動駕駛技術研發。而今天早上,有消息稱蔚來計劃自主研發自動駕駛計算晶片,將會投入幾十億人民幣,儘管該項目還未經過董事會討論,但是李斌似乎意向明確,並且蔚來已經組建了獨立的硬體團隊「Smart HW」來負責此項目。
  • Uber 自動駕駛這四年
    2015 年 5 月,Uber 的自動駕駛測試車正式在匹茲堡上路;2015 年 8 月底,在匹茨堡市中心的乘客利用 Uber 的手機 App 呼叫自動駕駛汽車。這被認為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此前還沒有任何一家汽車公司或技術公司做過這樣的事。就算是行業公認的自動駕駛的標杆 Waymo,也是直到 2018 年 12 月才推出打車服務 Waymo One。
  • 英特爾發布為Mobileye自動駕駛汽車視覺系統開發的兩塊關鍵晶片
    據外媒報導,英特爾和Mobileye為自動駕駛汽車開發了一對新的傳感器,旨在降低雷達和LIDAR的價格並幫助自動駕駛汽車提供動力,進而讓它們能相互訓練以應對新的位置。在2021年CES上發布的這款新型傳感器有望解決讓自動駕駛汽車更加普及的最大障礙之一,即降低用於觀察其駕駛周圍世界的綜合傳感器套件的成本。這一直是一個障礙,即使有了先進的固態LIDAR和其他類型的傳感器。雖然我們離早期自動駕駛汽車原型上安裝的大型旋轉雷射測距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現實是,即使是少數現代LIDAR傳感器也會給汽車添加大量的材料。
  • 自動駕駛規模化難題:更換測試地點等於從頭開始?
    【網易智能訊 11月04日消息】在異國他鄉駕駛可能會讓人神經緊張,你也許不得不在路上更換車道,不讓行人先行,甚至繞過失控的牛群前行。但你終將適應這些。區域駕駛差異的問題對人類來說可能聽起來有些奇怪,但它對自動駕駛汽車造成了嚴峻的挑戰。特斯拉和通用汽車等科技汽車公司都在開發自己的自動駕駛系統,希望有一天能將它們推廣到世界各地。
  • 最全自動駕駛技術匯總 全面解析Waymo自動駕駛安全報告
    該方法還借鑑了從航空航天、汽車及國防等行業中的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在遵守這類最佳實踐後,Waymo對自動駕駛車輛各個部件進行了大量測試,確保在整合到整套自動駕駛系統後,所有的子系統均能夠安全地運行。該方法還有助於驗證全自動駕駛車輛上路行駛時的安全性。
  • 簡直是開掛的節奏:Waymo 自動駕駛公路測試裡程已突破 800 萬英裡
    眼下,Waymo 的測試車隊部署在 25 個城市,共有 600 多輛克萊斯勒 Pacifica 測試車,不過這些走街串巷的克萊斯勒 MPV,未來還會多出 6.2 萬輛新增車輛。這還沒完,別忘了 Waymo 還在捷豹那裡訂購了 2 萬輛 I-Pace,這些豪華電動 SUV 也會成為車隊的中堅力量。
  • 英偉達發布自動駕駛仿真系統 可模擬十億英裡測試
    網易汽車3月29日報導 人工智慧計算公司英偉達日前宣布,推出一款自動駕駛模擬仿真系統Drive Constellation,通過雲計算能力來模擬無人駕駛汽車在行駛過程中所遇到的突發情況,收集相關數據。可在超現實環境中處理數十億英裡的虛擬駕駛裡程,模擬邊緣案例並重新創建難以在真實道路上進行徹底測試的條件的能力。第一臺伺服器運行英偉達DRIVE Sim軟體,用以模擬自動駕駛汽車的傳感器,如攝像頭、雷射雷達和毫米波雷達傳感器,提供逼真的攝像頭捕捉和數據,以準確地模擬真實道路上駕駛的情況。
  • 撞一個人還是撞五個人,自動駕駛汽車如何選擇?
    自動駕駛汽車已經上路接受檢測,將來也會碰到類似的難題,它也必須做出相應選擇。 比如,一輛自動駕駛汽車在剎車失靈或者來不及剎車的情況下,正好道路前方有五人闖紅燈,而車上有兩名乘客。此時,自動駕駛汽車有兩個選擇: 1. 繼續前行,撞死不遵守交通規則闖紅燈的五人。 2. 為避開五人轉而撞向路障,車上兩名乘客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