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Mobility是一家位於密西根州安娜堡的研究自動駕駛接駁車的創業公司,成立於2017年初。今年2月26日,這家公司獲得了來自豐田AI風投和寶馬i風投領投的共1150萬美元的種子輪投資。
據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新智駕了解,May Mobility迄今共籌集了1160萬美元的資金,投資方還包括矽谷著名的孵化器Y Combinator。該公司表示,此次獲得的投資將用於啟動今年晚些時候推出的共享出行商業服務。對於此次投資的回報,CEO Ed Olson表示,May Mobility能夠提供的,是早期乘客的體驗數據。
此次領投的豐田AI風投是豐田研究院的子公司,於一年前成立,有1億美元的投資預算。 May Mobility是Toyota AI Ventures投資的第七個早期創業公司。其他公司包括Connected Signals、Intuition Robotics、Joby Aviation、Nauto、Realtime Robotics和SLAMcore。其中,Realtime Robotics正在研發能夠進行實時動作規劃的處理器,目前已經在機器人展覽峰會上展出。
May Mobility所研究的自動駕駛接駁車主要應用於大學校園、中心商業區和其他低速、地理圍欄區域。
2017年10月,May Mobility在底特律進行了一個小型試點項目,以測試自動駕駛的接駁巴士。雷鋒網新智駕了解到,今年第一季度,該公司還將在佛羅裡達州和德克薩斯州開展試點項目。
May Mobility有一批Polaris GEM低速電動車,他們配備了傳感器和公司自動駕駛軟體。May Mobility和底特律物業公司Bedrock合作的試點項目取得了重大成功,這表明May Mobility的自動駕駛車輛已做了好向地理圍欄區域推出的準備。地理圍欄區域也正是自動駕駛行業首先瞄準的區域。
May Mobility的方向是處理低速、預先規劃好的路線,從而幫助企業、大學和服務不太完善的小型社區改善短途旅行服務。
在與Bedrock合作的過程中,一輛自動駕駛接駁車在一段一英裡(1.61公裡)的環路上跑了五晚。它為在晚上7點到10點之間工作的人提供短途交通服務,避開了街道上的高峰期。一共有幾百名工作人士使用了該接駁服務。接駁車上有一位司機,在必要時會進行幹預,但幹預的機會非常少,這些接駁巴士95%的時間都是自動駕駛的。
豐田對May Mobility的投資與之對自動駕駛汽車的做法保持一致。豐田研究院的CEO Gill Pratt在2017年CES上表示,要在公共街道上定期運營完全自動駕駛汽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他補充說:「這還需要經歷很多年的機器學習以及更多的測試。
豐田 AI 風投的常務董事Jim Adler在一篇宣布此次投資的博客中重申了這些觀點。他寫道:「當記者和其他行業觀察者們問及自動駕駛車輛何時會出現在公路上時,我的回答通常是,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快,但應用區域或許會有所限制。Level5級別的完全自動駕駛還需要幾年的時間。好消息是,在某些場景下,自動駕駛車輛已經能夠上路了。」
May Mobility的自動駕駛接駁車團隊擁有超過25年的機器人和汽車行業經驗,精通技術和商業規則。May Mobility的創始人中,CEO Ed Olson是前豐田研究院自動駕駛的聯合董事;COO Alisyn Malek,在GM Ventures工作期間負責的是與Cruise Automation合作;CTO Steve Vozar此前是運營密西根大學APRIL機器人實驗室的機器人專家。
據雷鋒網新智駕了解,May Mobility目前全公司共有21人,他們計劃今年將公司規模擴大到現在的兩倍。
豐田AI風險投資公司的總經理Jim Adler在發布會上表示:「這次我們投資的,不僅僅是在出行領域中的聰明創意和優秀團隊,更是一家優秀的企業。 我們喜歡May Mobility正在積極運用優秀的技術來改善全美社區的生活質量。但同樣重要的是,他們籤下了一些付費的客戶,證明了單位經濟效益的可行性。」
2018年1月,May Mobility三維雷射雷達解決方案提供商Cepton達成合作關係。 May Mobility的接駁車將使用Cepton 的雷射雷達產品。
Olson說:「我們沒有採用大型的車輛,所以,當我們的產品上路時,我們有更好的控制能力。而像Cepton這樣的合作夥伴,已經清楚地表達出了期望並且採取了出色的後續行動。Cepton是幫助我們將車送上路的關鍵。」
「Cepton正在推動高性能雷射雷達的發展,打破1000美元的價格點;我們對於與Cepton的合作以及此次合作的積極意義感到非常興奮。」Olson說。
Cepton聯合創始人兼CEO Jun Pei說:「Cepton和May Mobility有共同的願景,即使用當今的先進技術開發和落地自動駕駛汽車。Cepton和May都意識到,通過一個對的團隊,自動駕駛技術就可以立即部署並產生影響,而不是等待研發進程和又貴又難以生產的組件。 這種在未來願景和文化上的契合,使我們的合作進展得非常迅速。」
May Mobility聚焦在限定場景下的短途自動駕駛,從「小」的模式開始推動自動駕駛,從成立到實施試點項目,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憑藉著優秀的團隊實力,從Y Combinator孵化出來後,這家公司又獲得了傳統汽車製造商豐田和寶馬的青睞。
今年年末,May Mobility是否夠順利推出商業服務?雷鋒網新智駕將會持續關注其最新動態。
PS:看遍這一年中國與全球智能駕駛領域的技術前沿與商業探索,雷鋒網新智駕年度推薦,掃描下圖二維碼或點擊 https://www.leiphone.com/special/custom/AIdrive.html 了解更多信息。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