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器裡的傳奇之旅:古人類已「發現美洲」16000餘年

2021-02-25 Nature Portfolio

作為他博士學位研究的一部分,Davis於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在Cooper’s Ferry(位於哥倫比亞河的一條支流旁)工作。在一次小規模的挖掘中,他的團隊發現了與克洛維斯投射物迥異的石制尖狀器以及其它人類居住留下的痕跡,它們的年代被暫定為13300年前。「這在90年代是極具爭議的。」Davis說,因為這表明存在另外一種和克洛維斯石器一樣古老的石器技術(甚至可能更古老)。

在2009年到2018年間,Davis團隊在Cooper’s Ferry進行了更大規模的挖掘。他們發現了更多的石製品,另外出土的還有幾十塊在製作石器的過程中被丟棄的碎片。通過對遺址和它的地質結構進行更深入的研究,Davis希望利用先進的放射性碳測年技術對它的年代做出更可靠的估算。

 「我希望我們能夠評估出這個遺址是不是真的有13300年那麼古老。」Davis說。然而,對石製品周圍發現的碳屑及動物骨骼的測年結果顯示,Cooper’s Ferry最早在16500年到15300年前就已經有人類居住了,這些人在那裡又繼續生活了幾千年。「測年結果之早,讓我們只有目瞪口呆的份。」他補充道。

這處遺址的年代為美洲地區最早定居的那批人類是沿太平洋海岸遷徙而來的說法增添了新的證據。「人類出現在愛達荷州的時間太早了,所以他們不可能是通過無冰走廊過來的,」Davis說道,「但他們可以離開沿岸地區,然後經由哥倫比亞河到那裡。那是他們脫離海岸路線後在內陸地區的第一站。」

但是阿拉斯加大學費爾班克斯分校的考古學家Ben Potter則認為,目前尚未明確人類究竟是走太平洋路線還是通過無冰走廊到達Cooper’s Ferry的。他對遺址最早的碳測年結果是否真的與人類定居有關表示懷疑,並認為還需要做進一步的研究來確定人類在那裡生活的時間段。「Cooper’s Ferry很有趣,但還沒有到撼動這個領域根基的地步。」

許多考古學家都假定第一批進入美洲大陸的人類在遷徙之前生活在白令陸橋上,那是一片曾經連接著西伯利亞東部和阿拉斯加的地區(現已被淹沒)。但Davis懷疑是不是有來自亞洲東北部的人類環太平洋遷徙的可能。他指出,Cooper’s Ferry出土的投射尖狀器與13000年到16000年前日本遠古住民製造的同類物品有相似之處。

美國南衛理公會大學的考古學家David Meltzer認為Cooper’s Ferry的測年結果「堅如磐石」。只是他還不準備接受當地發現的石製品是由來自亞洲的人類遷徙所遺留下來的這種看法。「要說最早的前克洛維斯時期的石器技術會是什麼樣子的,這仍然是一個沒有定論的問題。」他補充道。

相關焦點

  • 墨西哥洞穴裡的新發現 將人類走進美洲時間提前1萬年
    此前主流觀點還認為,人類進入美洲大陸的歷史並不長,不過區區1.3萬年至1.6萬年之久。但人類具體何時首次抵達美洲,一直是個備受爭議的話題,起碼目前還搞不清楚確切時間。然而,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兩篇關於研究人類最早何時進入美洲的文章,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 38.5萬年前的石器遺蹟被發現,進化論或再次被推翻
    這次所發現出土的古人類石器工具大約為7300餘件,有部分工具的年代可追溯至38.5萬年前。在印度發現這些石器前的一周,科研人員在以色列的米斯利亞洞穴的文明古蹟中也發現了大量的石器,因此認定在古人類早在18.5萬年前即在歐洲出現。哪曾想僅僅一周之後,就在印度發現了更早的石器遺蹟,顯然這並不是結束,興許某一天在每個地區的角落中人類發現比印度石器遺址更早的原始遺蹟。
  • 世界上已發現最早的古人類石器遺址
    呼和浩特大窯文化遺址,一座舊石器時代早期的石器製造場,據說距今已有五六十萬年之久[簡介]大窯文化遺址在呼和浩特市郊區保合少鄉大窯村南山坡上,位於呼和浩特市東北33公裡處,佔地面積約2平方公裡,是一座舊石器時代早期的石器製造場。
  • 巫山發現我國最早古人類化石(組圖)
    ,距今204萬年,這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古人類化石。近日,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單位主辦的「巫山龍骨坡遠祖之謎」研討會上,記者獲悉,這項研究結果改寫了科學界先前對人類演化史的認識。  中國最早人類生活在三峽  10月27日下午,中法考古隊在「巫山人」發現者、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萬波教授的帶領下,第三次進駐巫山縣廟宇鎮龍骨坡古人類遺址。
  • 古脊椎所等揭示廣西婭懷洞遺址古人類植物利用
    7月29日,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中國科學地球科學》)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妍、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謝光茂,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趙志軍等,合作完成的關於距今3萬年左右的中國南方地區廣西婭懷洞遺址古人類植物利用的研究成果。最近3萬年是晚更新世全球氣候變化的關鍵時期,對人類產生了深刻影響。
  • 美洲猴子會用石器,或已進入石器時代,第二種高智慧生物將出現?
    地球最早生命誕生於原始海洋在此後的25億年裡,地球的生命經歷從單細胞生物向多細胞生物--簡單的海洋生物--複雜的海洋生命--陸地生物--空中生物等進化階段,終於在距今5.4億前引發第一次生命大爆發,史稱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此後在5億多年的時間裡地球經歷了5次生物大滅絕,又經歷了五次生物大復甦,大概在6500萬年前,地球第一代生物霸主恐龍因為一顆小行星的撞擊最終滅絕,恐龍的滅絕為地球第二代生物霸主人類的誕生創造了條件
  • 捲尾猴廣泛使用石器,已進入石器時代?進化後影響人類的地位嗎?
    一時間全世界的各大媒體都爭相報導巴拿馬捲尾猴可以使用工具的現象,還有許多人擔心它們已經進入了石器時代,會進化並且逐漸取代人類在地球的位置,但是我認為這種情況是不會出現的。捲尾猴捲尾猴是一類生活在美洲的特有靈長目捲尾猴科哺乳動物,它們的尾巴幾乎和自己的身軀一樣長,並且時常捲曲,因此而得名。它們聰明可愛,社會性較強,喜歡吃各種堅果,昆蟲的食物。
  • 亞洲和美洲隔海相望,古人類是如何完成大遷徙的?是靠遊泳嗎?
    對於很多科幻片愛好者來說,講述外星人、史前文明等諸多神秘事件的《X檔案》一定是不容錯過的最佳影片之一,在電影版的《X檔案》中,有這樣的一幕,大約20多萬年之前的美洲洞穴裡,生活在這裡的古人類,正在舉著火把一路前行。 看起來是不是沒有什麼問題?
  • ya247《石器時代》重溫傳奇再會石器
    重溫經典,傳奇回歸!2016年1月15日15點,ya247《石器時代》網頁版新服火爆開啟!帶你再會那片堪稱傳奇的回憶之地,在這個溫馨的石器時代裡,尋找一片永不褪色的故事與記憶。
  • 人類祖先走進美洲的時間被改寫,海洋擋不住他們
    據報導,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上,人類走進美洲的時間又被改寫,通過在墨西哥洞穴裡的最新發現,人類學家表示,人類走進非洲的時間,大約在3萬年之前,這個新的時間比此前的推測時間,足足提前了至少1萬年。 古人類的美洲遷徙之謎
  • 探秘康巴什最早的古人類遺址——烏蘭木倫遺址
    此地河流眾多、水草豐美,各種古動物就來這裡喝水、吃草,而烏蘭木倫古人類就在這裡捕獵動物、打制石器,甚至燒制肉食。幾乎每一個重要的考古新發現,都有一些傳奇故事。那烏蘭木倫遺址是怎樣發現的呢?2010年5月25日,鄂爾多斯古生物化石愛好者蒙古族小夥子——古日扎布漫步在烏蘭木倫河景觀河段,他順著河的下遊向上遊走著,踩在軟軟的沙地上,望著正在隆隆作響的施工機械,他思緒萬千,如果能在這些土層裡發現古生物化石,該是多麼美妙的事情。在他的家鄉鄂託克前旗北部就有許多這樣的化石。
  • "重慶發現我國最早古人類化石"引發爭議
    在1985年10月13日被發現前,它們深埋在8米之下的鈣質黏土中,地點是重慶市巫山縣宇鎮龍坪村的一個小山坡。  兩塊看似不起眼的齒骨,近日成為科學界和輿論關注的焦點。半個月前,不少媒體以「重慶發現我國最早古人類化石」為題進行了報導:發掘者是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萬波,兩個齒骨經過北京大學考古系教授陳鐵梅的測定,有204萬年的歷史。
  • 找尋最早中國古人類的活動蹤跡
    按照陳小峰的指引,肩扛各種攝影器材和無人機的記者團隊在齊腰的荒草中向溝嶺的頂部攀爬,雖然衣服已被汗水浸透,但期待發現的心情讓大家都顯得格外興奮。來到溝嶺的頂部,眼前豁然開朗,黃土層和古土壤層交錯疊壓的景象在溝壑的峭壁上呈現。   陳小峰的手機裡,保留著他與朱照宇研究員一起工作的多幅照片。
  • 泥河灣古人類活動最新研究:百萬年前石器製作錘擊為主砸擊為輔
    中國和西班牙科研團隊最新合作研究表明,泥河灣古人類百萬年前為適應當地自然資源和環境,石器製作技術總體上以錘擊法為主、砸擊法為輔。記者23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裴樹文研究團隊聯合西班牙高級科學研究委員會歷史研究所,對泥河灣盆地早更新世砸擊法剝片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近日已在國際專業期刊《考古與人類科學》發表。
  • 泥河灣古人類活動最新研究:百萬年前石器製作錘擊為主砸擊為輔
    中國和西班牙科研團隊最新合作研究表明,泥河灣古人類百萬年前為適應當地自然資源和環境,石器製作技術總體上以錘擊法為主、砸擊法為輔。記者23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裴樹文研究團隊聯合西班牙高級科學研究委員會歷史研究所,對泥河灣盆地早更新世砸擊法剝片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近日已在國際專業期刊《考古與人類科學》發表。
  • 石器時代的三個階段,古人類發展長河中重要的一步
    當時人類雖已使用非常粗糙的石器,但生產力極低,並經常面臨自然災難、兇猛野獸的威脅。所以,原人為求生存,必須結成群體,過著「聚生群處」的生活。從留遺物來看,原人已會用火,並且能夠製造用於砍伐樹木、割削獸皮的銳利石器。於是人類逐漸放棄茹毛飲血的飲食習慣,並提高了其抵抗自然及其他動物侵害的能力。經過漫長時間,大約在距今一二十萬年之前,中國原人進入舊石器時代中期。
  • 史前人類是如何進入美洲的
    2 考古發現最早的美洲人1997年,考古學家在南美智利蒙特沃德遺址發現了被屠宰的乳齒象遺骨、木質建築遺蹟、打了結的繩索、古火爐及石器[1],放射性碳定年結果為1.4萬年前。在美國西北部俄勒岡州的佩斯利洞穴遺址,發現了同樣是1.4萬年前攜帶有人類線粒體的糞便化石[2]。
  • 《Nature》登新考古發現:古人類在210萬年前就從非洲來到中國
    7月11日,一篇發表在 Nature 上的文章指出,中國的黃土高原出土了可能是最早「出走」非洲古人類的石器。這批「遺物」是由中國科學院的朱照宇院士領導的一支考古團隊在黃土高原南部上陳村發現的,主要包括石芯、刮刀、石錘、尖棍等石器。
  • 四萬年前北京人DNA成功提取:第一個中國古人類基因組
    科學家驚訝地發現,四萬年前,雖然田園洞人居住在中國北京房山地區,他們卻跟來自比利時的古歐洲人有遺傳聯繫。但這並不意味著北京田園洞人擁有歐洲血統。此外,研究人員發現,在美洲土著的各個人群中,美洲的亞馬遜人與北京田園洞人的遺傳關係最近。
  • 中國古人類起源於非洲?
    早在1984年,中國古人類研究專家黃萬波等,就發現了位於我市巫山縣的龍骨坡古人類遺址,並在此後的考古工作中發掘出「巫山人」下頜骨化石等,龍骨坡也被譽為「東亞人類搖籃」。此次,魏光飈的最新研究表明,龍骨坡遺址中含「巫山人」化石地層的地質時代為距今214萬年前,比之前204萬年的結論提前了10萬年。為何提前了10萬年?參考標準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