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伽耶是這條線的目的地,位於印度比哈爾南部伽耶市近郊7公裡處之布達葛雅。國人熟知的大菩提寺就在這個小城裡。我對這裡有如此強烈的感情是因為玄奘曾來過,我們都是從西安出發歷盡艱辛才抵達印度的。
菩提伽耶距離瓦拉納西大約200公裡,在恆河流域的中心位置。2500多年以前,釋迦牟尼從瓦拉納西渡過恆河,在菩提伽耶的一棵菩提樹下開悟,從此創立了一門新的宗教。玄奘來到菩提伽耶朝聖時,這裡已經成為廢墟。直到英國人康寧漢姆根據《大唐西域記》對這裡的描述,成功地找到遺蹟,並且將其發掘出來。
期間無聲無息過去了1500年。菩提伽耶是佛教四個聖地之一,2002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知名度迅速普及開來,一下子讓這個偏離GTR公路的小城熱鬧非凡,一年四季都擠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眾和遊客。大菩提寺位於城區中央,以塔為中心形成遺址公園。周邊石牆、古樹環繞,氣氛莊重典雅。在炎熱的天氣中,園中也是清涼無比,身心頓感放鬆。
主塔是一座稜角分明的方形錐體,狀若金字塔,砂巖建造。塔基周圍有四座衛塔,形成四方結構。由於現在的建築是在遺址上復原的,所以低於地面,進入時需要順著石階而下。這樣就使高50米的主塔沒有了恢宏氣勢,但建築結構卻給人以堅定的自信感。這也許就是設計者想要傳達的一種從視覺上能映射到人們心裡的效果:釋迦牟尼開悟,本身就是人內心堅定的象徵。
畢竟是聖地,自然有它獨特的地方。塔裡供奉著金身佛像。當你遠看時,他在朝你微笑。當你走近時,他就變得嚴肅起來。我恭敬地朝佛像磕了三個頭。塔背後,就是那棵著名的菩提樹。菩提樹枝繁葉茂,但軀幹嶙峋,樹體的一部分幾乎匍匐到地上,需要用鋼管支撐。據說,此樹並不是原來的那棵。
玄奘的遊記中曾描述道:昔佛在世,高數百尺,屢經殘伐,猶高四五丈。釋迦牟尼就是坐在這裡,最終悟道。坐在塔林一側的臺階上,看著此起彼伏的信眾膜拜,注視著對中國人而言頗具異國情調的主塔,遙想著當年玄奘的跋涉,我的心情異常激動。對於生活在唐代的玄奘而言,印度首先是一個只能從佛經上了解到的遙遠國度,一個佛教昌盛的國家,知識和智者的故鄉,一片恆久的土地。
我崇拜玄奘唯一的感情依據就是他的勇氣。在對印度認識模糊的前提下,玄奘懷著一種在中國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膽量踏上旅程,前往理想國。釋迦牟尼和玄奘都在試圖尋找某種永恆的真理。但釋迦牟尼從家鄉到恆河,期間只行進了幾百公裡而已,他更多的是在探索內心之路。
而玄奘跨越數國,行程萬裡,走過的是對當時的人們而言一片未知的黑暗域界,但他鎮定自若,堅定不移。玄奘從來沒有懷疑過那個在佛經典籍中出現過的理想之地。他越過數國,來到印度,並且找到了菩提伽耶——他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