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科學消息】 據美國《個性與社會心理學雜誌》刊登的一篇研究報告顯示,人的面部表情與人的基因緊密相連。這篇報告表示人的面部表情更多是天生固有而非後天學習。這項研究通過對比盲人和視力正常人對特定情感刺激所做出的相同面部肌肉運動來證實其結論。
同時這項研究在人類對社會交往如何做出情感反應這一問題上提出了新的觀點:人類組織表情的能力並不是通過觀察他人而獲得的。
舊金山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大衛•松本(David Matsumoto) 對比和分析了2004年夏季奧運會和帕運會上的參加柔道比賽的盲人運動員和正常運動員的面部表情,2800多張照片,這些運動員來自23個國家。
松本說:「盲人和視力正常人面部表情的統計相關性是近乎完美吻合,這說明我們體內的基因決定了我們的面部表情。」同時Matsumoto還發現盲人和視力正常人對同一社會環境會採取相同的方式來組織面部表情。例如,在奧運會的頒獎儀式上,85%的銀牌得主會因為沒有得到金牌而展示出一種「假笑」,假笑只會動用唇部肌肉,而真笑時,眼睛會閃爍光芒並彎曲變窄同時臉頰會變紅。
松本說:「銀牌得主在做出假笑這種表情時會將下嘴唇上揚,出生就盲的人是無法用觀察來學習這種表情的,所以這裡必然還存在另外一種機制,這可能就是我們的情感以及管理組織系統,這是我們祖先進化時的遺留物,在對負面情感的反應中,人類可能衍生出了一種機制,這種機制可以讓我們閉嘴以避免喊叫、咬人和說髒話。」(尚力)
(責任編輯:羅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