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擁有正常人表情是因為天生而非後天學習

2021-01-13 搜狐網

  【搜狐科學消息】 據美國《個性與社會心理學雜誌》刊登的一篇研究報告顯示,人的面部表情與人的基因緊密相連。這篇報告表示人的面部表情更多是天生固有而非後天學習。這項研究通過對比盲人和視力正常人對特定情感刺激所做出的相同面部肌肉運動來證實其結論。

  同時這項研究在人類對社會交往如何做出情感反應這一問題上提出了新的觀點:人類組織表情的能力並不是通過觀察他人而獲得的。

  舊金山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大衛•松本(David Matsumoto) 對比和分析了2004年夏季奧運會和帕運會上的參加柔道比賽的盲人運動員和正常運動員的面部表情,2800多張照片,這些運動員來自23個國家。

  松本說:「盲人和視力正常人面部表情的統計相關性是近乎完美吻合,這說明我們體內的基因決定了我們的面部表情。」同時Matsumoto還發現盲人和視力正常人對同一社會環境會採取相同的方式來組織面部表情。例如,在奧運會的頒獎儀式上,85%的銀牌得主會因為沒有得到金牌而展示出一種「假笑」,假笑只會動用唇部肌肉,而真笑時,眼睛會閃爍光芒並彎曲變窄同時臉頰會變紅。

  松本說:「銀牌得主在做出假笑這種表情時會將下嘴唇上揚,出生就盲的人是無法用觀察來學習這種表情的,所以這裡必然還存在另外一種機制,這可能就是我們的情感以及管理組織系統,這是我們祖先進化時的遺留物,在對負面情感的反應中,人類可能衍生出了一種機制,這種機制可以讓我們閉嘴以避免喊叫、咬人和說髒話。」(尚力)

  

(責任編輯:羅園)

相關焦點

  • 天生盲人的人做的夢是什麼樣的?超乎你的想像
    昨晚我的伴侶和我們的一位朋友在聊天,一個有趣的問題浮出水面:盲人做夢嗎,夢是什麼樣的?這就出現了更多的問題,例如盲人實際上是基於視覺做夢,還是他們的植根於他們可以利用的感官上?聲音,味道,感覺?因此,我對此進行了一些研究,這確實很有趣。
  • 閉上眼眼就是盲人的世界?不對,盲人眼中的世界或許是這樣的
    盲人看不見並不代表沒有任何視覺感受視力出行障礙,這就是盲人的定義,生活中的盲人分為兩種,一種就是失明,眼睛一點光亮的感觸都沒有,另外一種是對於正常視力的60%,眼睛看不清東西,但只能夠感覺到一絲的光亮。在臨床上雙眼最佳矯正視力低於0.05被稱之為盲人,然而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沒有光感。
  • 人的表情從哪來?
    為了食物和伴侶,需要與他人爭鬥,讓人們擁有更不易骨折的頰骨和前額骨骼。氣候對臉型也有影響,寬鼻孔與高溫和較大的空氣溼度有關,而擁有窄鼻孔的人多生活在寒冷乾燥的地區,因為狹窄的鼻孔使氣流與潮溼、溫暖的鼻黏膜有更長的接觸時間,在空氣進入肺部前,提高它的溫度和溼度。此外,我們祖先的生活習慣和環境可能不僅影響了臉的形狀,還影響了我們面部表情的運動。
  • 盲人到底是怎麼開車的?
    盲人開車主要有兩種方式。有的是根據副駕發出的導盲指令進行方向和油門的操作。還有一種是使用手杖作為行動輔助工具進行探測、保護和辨識環境路況。自由主義者有多屌的寫實鏡頭無論採用哪種方式,也不管他們開的是法拉利Mondial還是標誌206,從方向盤後面的表情上都明白無誤地顯示出,開車對盲人來說是種無與倫比的極樂快感。
  • 盲人的世界是怎樣的?只有黑色還是連黑色都不存在?盲人會做夢嗎
    此外,後天因為疾病而形成的視力殘障,因為之前曾看得見,因此大腦中保留了對色彩的記憶。  盲人的夢境裡能看到東西嗎?  換言之,盲人也會做夢。正常人的夢境是由視覺、聽覺、嗅覺以及觸覺所感受到的東西,靠記憶轉化而來。而且多數正常人的夢境其實只有視覺這一個概念,人回憶夢境往往只能想起來畫面。  那麼先天性的盲人夢境,又是什麼樣子呢?
  • 繁衍是動物本能,那麼人類的繁衍行為,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學習的?
    從人類還是古猿的時候,就已經學會了繁衍,那麼人類的繁衍行為,到底是先天性還是後天所學習的呢?接下來筆者就帶著大夥一起來探討一下。從自然界中我們可以看到繁衍可以說是動物的本能,它們為了將自己這個物種延續下去,潛意識裡就已經有了繁衍的本能來延續後代。它們會找到異性來交配,讓種群壯大起來。甚至有些生物活下來就是為了繁衍,一旦繁衍成功便會死去。
  • 柯羅連科《盲樂師》,天生盲人的成長感悟
    託爾斯泰之所以問及這個問題,一大原因是因為這部小說吧。以音樂家作為主角的文學作品,較為著名的有德國作家託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約翰·克裡斯朵夫》等。而《盲樂師》的不同之處在於,當中的這個音樂家是一個盲人。當然,中外相似,都認為盲人因看不見而尤為善聽,是以在音樂藝術方面比一般人更有天賦。眾所周知,我們古代的樂官稱為「瞽」,即是因盲人擔任之故。
  • 盲人的夢裡會「看見」什麼?
    同樣有意思的還有色盲悖論:假設有一種奇怪的色盲症,別人眼中的紅色在患者看來是綠色的,但是別人將其稱呼為紅色,患者自然也將眼中的綠色稱呼為「紅色」。那麼患者該如何自己自己患病了?以及你如何證明自己沒有患病?情形類似,在盲人(尤其是先天性失明)喪失了視覺反饋的腦內,他們的夢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 眼瞎心不瞎 盤點與盲人相處勿存五種心理
    當你面對失明人士,與他們相處時,他們雖然並不能看到你的表情,但是,他們的心絕對能感受的到你們的感受,因此,當我們與盲人相處的時候,切忌不要存在以下五種心理。  一、憐憫  視力殘疾人「生活在黑暗之中」,失明導致對環境信息獲得的喪失和對環境有效控制能力的喪失、視力殘疾人學習的不便、生活的艱辛、求職之不易……使得視力殘疾人這一社會弱勢群體中的弱勢群體更易為人們所憐憫與關注。
  • 一根盲人杖,走遍6大洲:我看不見世界,卻讓世界看到了我!
    對於正常人來說,旅行不僅可以是說走就走,更是一路眼見風光無限。可是,對於盲人來說呢?看不見的路,磕磕絆絆;識不出的人,暗藏險機;所以,對於盲人來說,生活,是雙眼無視的黑暗,更是「井底之蛙」的黑暗。他們走不出黑暗,看不到世界。但是,曹晟康,卻打破了「盲人」的限制。
  • 盲人影院,為17000000人開眼
    初識周雲蓬,還是因為他的那首《盲人影院》。 但在大多數人的思維定式裡,我們甚至從來沒有考慮過盲人如果「看」電影的問題。 歸根結底,或許是因為他們完全沒有力量和勇氣跨出家門。
  • 相信人是天生跑者!憑藉APP 紐約一盲人獨自完成5公裡長跑
    人是天生跑者!紐約1名盲人周四在中央公園完成了5公裡的路跑,20多歲就失去視力的他,在路途上沒有其他人的協助,也沒有導盲犬的指引,他靠的是Google研發的APP,獨立完成路跑,不再受限於其他人。《路透》指出,50歲的潘尼克經營著一間導盲犬學校,盲者的導引之眼,他在20歲初期,就因基因條件而失明,他說,對於盲人來說,最安全的事情就是一直坐著,不過我並沒有一直坐著。一年前,他決定要獨自跑馬拉松,因為他發現他馬拉松的熱情當時正因為導引人員跑速較慢而逐漸喪失,始終相信人類是天生跑者的他,轉而尋求科技巨擘Google的協助,讓手機告訴他要跑向何方。
  • 遺傳學家:50%的學生學習成績是由於遺傳,而不是後天的努力
    交友是為了孩子的學習,可以省吃儉用,把個人的享受完全拋之腦後。因為有人誇耀私立學校好,教育設施好,她一直在存錢,準備為自己的孩子轉學。她認為,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學業上出類拔萃,改變命運。可是,最近朋友們卻改過自新,說把孩子的學業成績看得順其自然,有些事是基因已經決定的。
  • 學霸是天生智商高還是後天靠努力?其實都不是……
    大家都很羨慕學霸的成績,有人認為學霸就是天生的高智商,也有人覺得學霸是後天努力的結果,但是真正學習排名靠前的學生,既不是靠天賦,也不是靠努力,而是因為他們擁有良好的習慣,包括:學習習慣與思維習慣。學習習慣有多重要?
  • 高智商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的?學習可以讓人變聰明嗎?
    這得追究到猶太人民族歷史,漫長的壓迫,這個民族不許其他非猶太人通婚,而且很多從事猶太人從事的職業都是高度重視智力因素的職業。這也導致猶太人大多智慧過人。所以愛因斯坦的高智商不僅僅是大腦結構問題還有自身民族的特殊性,生存環境所決定。現在很多家長總抱怨說自己的孩子明明比別人努力,但是學習成績總是提不上來,所以監督孩子要努力學習,那不斷的試錯真的會變得聰明嗎?
  • 國內視障人士數量世界第一,盲人出行受阻卻被罵慘?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優勝劣汰吧,成本太高」「社會為大眾服務服務的都是正常人盲人沒有權利要求什麼都以盲人為主」???憤怒之後是不解,不解之後……仔細想想,這些聲音也似曾相識。就隱身在你我身邊。Sir今天不僅不能當沒看見,還要拿放大鏡給你們一個一個揪出來。
  • 世界上最奇特的民族,有的天生就是盲人啞巴,有的像是吸血鬼
    盲族,正如聽到名字就能想像的那樣,這個族中的人基本上可以說是盲人。盲族在墨西哥的原始森林中,村子不大也有300多人,但他們是盲人。實際上因為森林裡有可以在血液中繁殖的蟲子,所以盲族的人出生後3個月就會失明。雖然啞族和盲族是一樣的,但是這個族裡的人一個都不會說話,會說話也會有幾個叫聲,所以啞族都能用幾個手勢進行交流。這個家族的人天生就不會說話,你覺得不可思議嗎?
  • 首款盲人筆記本電腦面市:盲人也能上網瀏覽了
    中關村在線消息:近日據外媒報導,為了讓視障人士也能無障礙使用電腦來進行學習和社交,來自印度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款名為首款盲人筆記本電腦面市:盲人也能上網瀏覽了這款盲人筆記本電腦是一款特殊的電腦,因為它不需要藉助電腦顯示器就可以上網
  • 10件盲人能看到的事,你知道是什麼嗎?
    閉著眼睛看不見的東西,就是盲人看不見的東西。TOP9 光1923年,哈佛大學的學生克萊德·基勒(Clyde Keeler)發現,盲鼠的瞳孔在暴露於光線時會變小。到那時,我們已經知道人類和小鼠使用位於視網膜內部的兩個感光器(稱為視網膜感光器)檢測到光。但是,對於小鼠而言,因為小鼠是盲人,所以感光體不應該具有活性。
  • 超強記憶力:孩子過目不忘的記憶力是天生的?還是後天訓練的?
    那有人就會問了,孩子擁有這麼強大的記憶力,難道是天生的嗎?答案是:不是,他們靠的是後天科學的培養和訓練,關鍵是你有沒有抓好孩子記憶的關鍵時期和科學的訓練記憶力的方法。孩子的這種記憶能力,在他小的時候,被科學的教育方法激發訓練出來了,孩子上了讀書的年紀,孩子的方面的學習能力都會明顯優於其他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