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金健康牽手美國麻省總醫院開發CAR-T細胞療法

2020-12-05 財新

  證券時報網消息 記者 趙黎昀 樂金健康(300247)7月27日晚間公告,公司將出資85萬美元與麻省總醫院共同開發實體瘤新型 CAR-T 細胞療法,專利權歸雙方共同所有,雙方已籤署《合作研究協議》。

  雙方將針對實體瘤(例如肺癌和膠質瘤)開發出新型有效的 CAR-T 細胞療法。可有效解決了 CART-T 細胞治療實體瘤細胞的技術難題,廣泛應用於肺癌,結腸癌,卵巢癌,神經膠質瘤和乳腺癌等腫瘤的治療。公司將利用此次合作,加快大健康行業頂級人才的建設和尖端醫療技術的推廣應用,為打造公司在大健康領域的行業地位做好充分準備。

(本文由證券時報網授權財新網刊發,未經書面許可,不得部分或全文翻印、轉載)

相關焦點

  • 肥水流了外人田 CBMG收購解放軍總醫院CAR-T免疫療法
    因為CAR-T細胞療法的廣闊應用前景,包括美國、英國、瑞典、中國、日本等世界各國都積極開展和CAR-T療法相關的臨床開發,走在CAR-T療法最前沿的研究機構有賓夕法尼亞大學、美國癌症研究院(NCI)、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癌症中心、和西雅圖兒童醫院等。
  • 國內首個CAR-T療法獲受理 哪些概念股或將受益?
    2017年12月11日,南京傳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京傳奇)提交的CAR-T療法中國臨床申請(CXSL1700201)獲得CDE(藥品審評中心)正式承辦受理。這是國內將CAR-T項目以藥物進行監管後,首個提交的CAR-T項目臨床申請。
  • 免疫療法:CAR T細胞可溶解7磅大腫瘤
    癌症免疫療法有可能治療某些癌症,這些天,Marcela Maus作為麻省總醫院癌症中心新的細胞免疫治療項目的主任,在癌症免疫治療研究方法領域是一顆冉冉之星。所謂的CAR T細胞治療在治療血癌方面已經展現出巨大的潛力,日前又被發現可以消除90%的某種以前無法治癒的白血病和淋巴瘤的疾病。她主要研究T細胞,T細胞是一種血液白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的關鍵。
  • CAR-T治療費用全覆蓋!美國宣布支付CAR-T細胞療法及其相關費用
    自2017年上市以來,這種療法的高昂價格成為了熱門議題。對此,各個國家紛紛探索醫保覆蓋CAR-T治療費用的可行性方案。最近,美國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宣布不僅支付CAR-T細胞療法的費用,還支付所有相關服務費用,包括藥物管理、細胞的收集和處理、細胞的回輸、以及門診或者住院的治療費用。
  • 美國新銳細胞療法公司Orca Bio、Lyell攜手進軍實體瘤,CAR-T賽道又...
    如今,兩家 「不差錢」 的新銳公司開啟了攻克實體瘤細胞療法領域的探索。 「主攻」血液疾病的 Orca Bio 成立於 2016 年的 Orca 是一家致力於開發高精準度同種異體細胞療法產品的生物技術公司。
  • 給CAR-T細胞裝上「開關」,讓細胞療法更安全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近日,權威學術期刊《科學轉化醫學》刊登了一篇有關CAR-T細胞的新研究,來自美國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和麻省總醫院(Mass General Cancer Center)的科研團隊
  • 細胞免疫治療 CAR-T療法知多少?
    除了用藥物解除腫瘤細胞對免疫細胞的抑制,另一個思路是:直接利用患者體內的T細胞,將它們拿到體外進行改造,大量複製後再回輸到患者體內,這就是免疫治療的「另一條腿」——免疫細胞療法。目前,已有兩種免疫細胞療法在2017年獲得美國FDA批准上市。即諾華的Kymriah,和Kite Pharmar的Yescarta,就此開啟了腫瘤的免疫細胞治療的新時代。
  • 雙重CAR-T細胞免疫療法,功能性治癒愛滋病毒感染
    好消息是,最近發表在《自然醫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介紹了一種新的雙重CAR-T細胞免疫療法,可有效對抗HIV感染。這些嵌合抗原受體對T細胞進行重新編程,以識別並消除特定的患病細胞或感染細胞,如癌細胞或可能感染HIV的細胞。目前已有三款CAR-T療法獲FDA批准用於癌症治療。哈佛醫學院臨床教授、麻省總醫院Ragon研究所所長Todd Allen博士及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微生物學教授Jim Riley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共同設計了一種新的HIV特異性CAR-T細胞。
  • 美國麻省總醫院擬在珠海建院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金喆 發自廣州     每經記者 金喆 發自廣州社會資本辦醫和外資醫院放行的政策東風,把全球頂級綜合性醫院——美國麻省總醫院「吹」到廣東珠海。
  • CAR-T細胞療法是什麼?一文讀懂免疫療法之星CAR-T細胞療法!
    隨著生物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近幾年,全球範圍內以幹細胞和免疫細胞為基礎的細胞療法不斷取得突破,成為大眾關注的熱點。細胞療法的大熱,也標誌著現代醫學由分子治療向細胞治療的轉變。細胞治療又稱為細胞移植或細胞移植治療,即利用患者自體(或異體)的成體細胞(或幹細胞)對組織、器官進行修復的治療方法。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細胞治療方式為免疫細胞療法和幹細胞療法兩種。而近兩年,CAR-T細胞療法作為腫瘤免疫治療界的黑馬,成為免疫細胞療法的大熱方向。
  • Sangamo公司黃金手指聯手幹細胞開發「通用CAR-Treg細胞療法」
    近日(2020年4月22日),基因治療領域的領導者Sangamo Therapeutics與Mogrify達成一項獨家許可協議,以結合Mogrify專有的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和胚胎幹細胞(ESC)以及Sangamo基因編輯的黃金手指-鋅指蛋白(ZFP)來開發同種異體的CAR-Treg細胞療法
  • 解放軍總醫院發布CAR-T療法 I期臨床數據
    7名患者中有5人對CAR-CD30 T細胞療法有應答,且該療法被證明安全、可行、有效。該試驗由中國解放軍總醫院設計並執行,項目主要負責人是該院癌症免疫治療部門的主任韓衛東教授。該研究招募的患者具有嚴重的治療歷史和/或多個腫瘤病變卻沒有可用的治療方案,即現在的療法下只有有限的預後(several months to 7名患有復發/難治性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參加了CAR-CD30 T細胞療法試驗,其中2人獲得部分緩解,3人獲得疾病穩定(stable disease ,SD),因此,該療法整體疾病控制率為71.4%(5/7);客觀緩解率為28.6% (
  • 美國麻省總醫院中國醫院落戶珠海橫琴 有望推動中醫藥國際化
    原標題:美國麻省總醫院中國醫院落戶珠海橫琴 有望推動中醫藥國際化  新華網廣州10月9日電(記者肖思思 劉宏宇)美國最優秀醫院之一麻省總醫院將和廣東省中醫院在珠海橫琴設立中國醫院。除了讓患者在廣東能近距離享受世界一流水平醫療外,此舉還有望推動中國中醫藥國際化,與西方現代醫學相結合。
  • 美國麻省總醫院揭示催產素抑制食慾的機制
    近日,美國麻省總醫院的一項研究更是首次證明了催產素能削弱大腦獎賞系統的核心區域和其他鼓勵進食的大腦區域之間的功能性聯繫。因此,在面對高熱量食物時,催產素或可降低肥胖人群對食物的認知、感受和情緒處理。先前已有臨床研究證明,催產素可以降低受試者的食物攝入量和體重。
  • 美國麻省總醫院研究發現多種精神疾病具有共同的基因結構
    美國麻省總醫院和精神疾病基因組協會(Psychiatric Genomics Consortium)的最新研究發現,許多不同的精神疾病具有共同的基因結構。作為迄今為止同類研究中規模最大的一項,研究人員發現了100多種影響多種(一種以上)精神疾病患病風險的基因變異。
  • 新型CAR-t細胞療法在兒童神經母細胞瘤的早期治療中顯示良好的效果
    美國醫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由倫敦大學學院(UCL)研究人員開發的一種針對癌症腫瘤的新型CAR t細胞療法,在患有神經母細胞瘤(一種罕見的兒童癌症)的兒童身上顯示出了良好的早期效果。
  • 麻省總醫院開到珠海 但願這次不是「狼來了」
    南方日報稱,麻省總醫院將聯手廣東省中醫院在中國共建一所世界一流醫院:美國麻省總醫院中國醫院(MGH China)。當晚,廣東省中醫院的官方微信也轉發了這一消息。此前,哈佛與恆大攜手共建醫院的假消息猶在耳畔,而今又有麻省總醫院開到珠海的消息傳開,不得不讓人聯想起「狼來了」的故事。
  • CAR-T(MAGE-A4陽性靶點)細胞回輸治療晚期肺癌
    藥物介紹car-t療法作為全球熱門的細胞療法,在血液瘤領域(例如白血病)的治療潛力毋庸置疑,2017年,先後有兩款car-t療法獲FDA批准在美國上市。斯丹賽致力於通過開發創新型的car-t療法根治實體瘤。針對以上實體瘤治療的種種困難和挑戰,公司自主開發了的治療實體瘤的coupledcartm平臺技術,並已在臨床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 美國麻省總醫院研發的床旁MRI原型機問世
    原標題:美國麻省總醫院研發的床旁MRI原型機問世   近日,美國麻省總醫院①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頭部使用(「head only」)的低成本、可攜式磁共振,應用於大腦成像
  • Cell:利用CAR-T細胞作為微型製藥廠治療B細胞淋巴瘤
    2016年10月3日/生物谷BIOON/--最近針對免疫療法和基因工程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 CAR-T)的使用取得的進展已讓人們興奮不已。歷史上,CAR-T細胞免疫療法旨在給予免疫細胞所需要的信息來更好地將腫瘤細胞識別為外來的並攻擊它們,從而增強免疫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