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9月27日報導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國際公司網站9月25日報導刊發題為《關於印度火星探測器的五件事》的文章稱,美國第一次嘗試無法成功,蘇聯也是。而印度以弱旅的姿態發射了超划算的太空飛行器,並且擊敗了美國人和歐洲人,成為第一個首次嘗試就成功將探測器送入火星軌道的國家。在印度躋身精英航天俱樂部24小時之後,其「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已在圍繞火星運行,並向控制中心發回數據和圖片。
以下是有關這個火星新寵兒的五件事:
1.印度怎樣保證其火星任務的低成本
外界一再提到,耗資7400萬美元的印度火星軌道探測器計劃比1億美元預算的好萊塢電影《地心引力》還省錢。
事實上,印度的火星任務比好萊塢今年夏季的大多數爛片都省錢。比如,湯姆·克魯斯主演的《明日邊緣》預算高達1.78億美元。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省錢的方法是縮短研發周期,並充分利用印度的廉價勞動力市場。比如,印度的高水平航天工程師每月的工資僅為1000美元,只是歐美工程師收入的零頭。
2.印度的火星任務多快實現
時任印度總理的辛格在2012年8月宣布印度將啟動火星任務。結果,ISRO以驚人的速度完成了火星探測器的設計、組裝和發射。2013年11月,探測器從金奈升空,10個月後,它到達了火星軌道,給印度帶來了極大鼓舞。
從宣布到執行,印度的火星任務只耗時兩年零一個月。
相比之下,美國航天局火星大氣與揮發物演化任務(MAVEN)的探測器項目是在2008年9月宣布的,但探測器本周早些時候才進入火星軌道——耗時6年。
2013年在接受《福布斯》雜誌採訪時,ISRO負責人K·拉達克裡希南說,印度的航天科學家在發射期間一般每天工作18小時,有時甚至20小時,這樣他們就能節省更多時間和成本。
3.印度火星任務的目的
火星探測器將圍繞火星運轉,繪製火星表面圖,並分析火星大氣。ISRO說,探測器已經開始使用其攜帶的科學儀器。
4.它在網際網路上也成了新寵
如今,假如你的太空飛行器在社交網絡上沒有一個性格古怪精靈的帳號,那它簡直就像不存在一樣。
印度火星探測器的推特帳號有時會跟美國航天局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打招呼:「你好啊……保持聯繫。」
類似的前輩太空寵兒,像「好奇」號火星探測器以及中國的「玉兔」號月球車等,都是因為在社交網絡上的既頑皮又有科學性的發言而大受歡迎。
5.它並非沒有爭議
在一個三分之一人口缺少供電等生活基礎設施的國家,並不是所有人都為其行星間任務的雄心壯志而歡欣鼓舞。
下面這些數字是發人深省的: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營養不良兒童都生活在印度。它面臨著發展、貧困、教育、性別等多方面的挑戰。一些批評人士說,印度應該把資金用來幫助地球上的人。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印度火星探測器傳回首批照片中的一張,顯示了火星橘紅色的表面和暗色的坑洞。
更多「印度」相關新聞,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參考消息」(ID:ckxxwx),外國媒體每日報導精選,隨時隨地想看就看。還有會員福利等著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