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在黃河水脈上的「紐扣」!
她就是炎黃子孫的母親河——黃河。 千百年來,她用甘甜乳汁滋養了華夏民族,孕育出中華文明。母親河一路走來,獨愛寧夏。在三面環沙的北部沿黃地區,哺育出谷稼殷實的「塞上江南」,流淌千年的秦渠、漢渠、唐徠渠等古渠,見證著寧夏悠久的開發歷史。 黃河走金岸,落筆驚風雨。
-
成都海鮮市場「勾兌」海水 給海鮮吃「興奮劑」
天府早報記者連日暗訪調查發現,讓海鮮保持鮮活的「海水」,並非取自海洋,而是普通自來水與名為「海水晶」的白色粉末勾兌而成的「人造海水」。那麼問題來了,「人造海水」養出來的海鮮食用安全嗎?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嗎?
-
海鮮池的海鮮總是死亡,可能是你這幾點沒做好!
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現在各大酒店超市等場所都有著自己的海鮮池,用來養殖海鮮,吸引到更多的消費者來消費。但是,只要養過海鮮的都知道,海鮮在養殖過程中,很容易就會出現死亡的情況,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海鮮池的海鮮總是死亡,一般是你這幾點沒做好:1.
-
黃河水應該怎麼用
以黃河為例,看看怎樣安這個大水錶,也就是看節水型社會的制度建設實踐。黃河多年平均河川徑流量580億立方米,缺水問題十分突出。如何用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思路來解決黃河流域的水資源問題呢?首先,分析黃河流域的水資源承載能力,對流域進行初始水權分配。扣除河道內生態和環境用水後,黃河可用於分配給沿黃各省區的水權是370億立方米。
-
海鮮老大:一摸便知水溫 熟記300多種海鮮的喜好
魏師傅說,該酒店裡有海鮮300多種,他們要牢記各自品種的產地、生活習性和適應海水的溫度和鹹度等。從全部淡水飼養的黑魚到人工配置海水飼養的澳洲龍蝦,再到全部海水飼養的小章魚等,如果放錯了,海鮮就養不好。
-
黃河什麼時候變黃的?
炎黃子孫,龍的傳人,都無比熟悉這句歌詞「家裡盤著兩條龍,是長江與黃河」。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和山東等九省(自治區),在山東省東營市注入渤海,全長5464公裡。
-
黃河水是如何變黃的?有沒有可能讓黃河水變得清澈?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每當提到黃河,心中總是感慨萬千、熱血沸騰,同樣是發源於世界屋脊、華夏脊梁的長江、黃河,但黃河水有長江水的長度卻沒有長江水清澈到底的命,孕育我華夏五千年文明史的母親河竟然如此渾濁不清,惹得阿貓心中感慨萬千,迫不及待想去了解一下原因,以及有沒有讓黃河水變清澈的方法
-
黃河入海流
黃河從青海巴顏喀拉山北麓流來,經過了九曲十八彎,此時已經流經5464公裡,跨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九個省區,下降5400米落差後在這裡注入渤海。 前面是海天一色的灘涂,落滿了成千上萬隻候鳥。遠處的盈盈天光下,一列長腿鷺就像立在天邊,水中留下倒影。左一片、右一片的鸛、鶴、雁、鴨,不計其數,悠閒覓食。
-
奏響高質量發展的黃河樂章 ——東阿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作為黃河百裡生態長廊的重中之重,東阿黃河國家森林公園依氣勢磅礴的百裡黃河而建,面積2446.33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2%,園內集山、水、林、寺、墓、橋、堤、壩、閘、洞諸多景點於一體,是迄今全國唯一一個在黃河衝積平原上建起的國家級森林公園。
-
黃河泥沙資源利用關鍵技術與應用
黃河是世界上最為著名的多沙河流,因「水少沙多、水沙關係不協調」而成為世界上最為複雜、最難治理的河流。突出的泥沙問題使黃河嚴峻的水資源形勢更加嚴峻,水資源的嚴重短缺又進一步凸顯黃河泥沙問題。泥沙淤積一直是困擾河道防洪安全、水庫有效庫容長久維持、灌區安全運行的關鍵性技術難題。
-
鬥爭「鹽鹼化」 甘肅任重道遠
原標題:鬥爭「鹽鹼化」甘肅任重道遠 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莊俊康 我省每年因土地鹽鹼化損失的糧食超過1億公斤。隨著鹽鹼化程度的加劇,部分地方莊稼絕收、民房坍塌,由此導致的移民、再移民和棄耕現象時有發生。
-
黃河變清調查:泥沙每年減少7.6億噸 大洪水機率增加
《黃河流域綜合規劃》認為,目前的水利水保措施年均減沙4億噸左右,到2030年適宜治理水土流失區得到初步治理後,每年可減少入黃泥沙6億~6.5億噸。屆時,入黃泥沙可減少至9.5億~10億噸,遠期可減少至8億噸。雖然入黃泥沙銳減,黃河水沙調控體系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但黃土高原輸沙規律未變,黃河下遊持續數千年的「人沙賽跑」遠未到散場時。
-
建設河南水博物館、河南省黃河實驗室……關於黃河,未來我省還有...
談到黃河流域水安全的話題時,河南省水利廳廳長孫運鋒表示,我省將打造與現有河渠大連通的興利除害現代水網體系,形成系統完善、豐枯調蓄、循環暢通、多源互補、安全高效、清水綠岸的水安全保障格局,構建「一軸兩翼三水」的水安全保障格局。其實,早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孫運鋒就向河南商報記者介紹過此事。
-
海鮮攤主用海水晶配海水 或致海鮮重金屬超標
當記者來到青島水產品批發市場時,入口處的一家海鮮攤的女攤主告訴記者,雖然青島靠近海邊取水方便,商家基本用管道直取海水,而且市場上隔三岔五還有販賣海水的人上門。可市場上的商販使用海水晶,這也是人盡皆知的。「用海水晶調配,給海產品合適的生活環境,可以延長海鮮的存活時間。」
-
山東東營:構築生態城市「五水統籌」大格局助推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
本期刊發東營市關於「五水統籌」的解讀文章,感受「黃河入海·我們回家」黃河三角洲特色發展之路的實踐成就。加大農業節水挖潛力度,加快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減少高耗水作物種植面積,推廣農藝綜合節水與水肥一體化技術,深入實施灌區節水配套改造。2020年大力實施引黃灌區農業節水工程,12月底前完成主體建設任務。推進工業節水提質增效,加快工業產業結構調整與用水工藝提升改造,實現高耗水行業佔工業總產值比重降低到50%以下,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達到95%以上,穩步提升中水利用率,實現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穩步下降。
-
黃河魛魚:這個「鄰居」的重現,意義非凡
何為刀魚黃河刀魚屬於鯷科,又叫"茅刀魚",黃河刀魚的故鄉在黃河口一帶,因其形似利刀而得名。身薄色亮,細鱗小肚,吻短圓突,像一口尖刀。黃河入海口有句漁諺:麥稍黃,刀魚長。小的六、七寸,大的一尺多長,它們有時遊到海裡,有時又遊到河裡。在網上一搜這個黃河刀魚,以前在黃河眾多魚種中確實是很有名的魚種。
-
黃河全長多少千米 黃河到底有多長
導語:黃河雖然沒有長江長,但也是排列在時節十大河流的前五名,可想它的長度也不短。那麼,具體黃河全長多少千米呢?你知道黃河到底有多長?黃河跨越我國青海、甘肅、陝西、山西、山東等省份,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它的真正長度吧。
-
黃河魛魚:這個「鄰居」的重新歸來,為我們帶來了驚喜
何為刀魚黃河刀魚屬於鯷科,又叫&34;,黃河刀魚的故鄉在黃河口一帶,因其形似利刀而得名。身薄色亮,細鱗小肚,吻短圓突,像一口尖刀。黃河入海口有句漁諺:麥稍黃,刀魚長。小的六、七寸,大的一尺多長,它們有時遊到海裡,有時又遊到河裡。
-
黃河水原本是清澈的
提起黃河,大家的第一印象是比較渾濁,顏色黃黃的,其實黃河本身的水並不黃,在黃河的上遊地區水還是比較清澈的,只是在流經的途中混入了泥沙,尤其是在流經黃土高原時,大量泥沙的混入,直接導致河水變成了黃色。在早期,黃河水是清澈的,名字也不叫黃河,叫大河,黃河水變黃是由於人們長期對森林植被的破壞,使原來的草原、森林變成了荒漠
-
黃河尋根之旅下半程:探尋當地黃河景觀、體味獨特風土人情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之河,在她5464公裡的流域中,孕育出了璀璨的中華文化。相比較黃河尋根之旅上半程,黃河尋根之旅下半程帶給我們的文化和風景更加豐富多元。寧夏銀川的塞外風情、甘肅蘭州的劉家峽水庫、青海瑪多獨特的風土人情至今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