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思念叫老家的蒿子粑粑,讀書的時候奶奶總讓我帶上一大袋

2020-12-05 夫愛町傑

在這美好的春日,不得不分享一下我們六安家鄉菜蒿子粑粑。口感香脆,非常好吃,一粒粒臘肉丁更是充滿了老家的味道。

蒿子粑粑

食材

蒿子500克大米粉700克臘肉半斤做法

1.蒿子洗淨

2.蒿子用開水燙10min,漂洗2遍,過濾掉綠水,擠幹水分,切碎

3.臘肉切丁,爆香出油

4.將蒿子、臘肉丁、米粉,一邊加水一邊攪拌混合均勻

5.揉成團,壓扁,上鍋

6.一般老家是在貼在鐵鍋中炕。城市裡可以用平底鍋煎或者類似老家那種炕法製作

7.美味的蒿子粑粑出鍋,吃了忘不了

以上是我的分享。也是因為確實又想家了。

相關焦點

  • 又到了吃蒿子粑粑的季節,你還記得蒿子粑粑的味道嗎?
    每當到了這個時候在我們農村有一道美食總是少不了,你知道是什麼嗎?算了,這個問題問的有點傻,文章標題都已經寫了,沒錯那就是小時候的一個美味,蒿子粑粑。農村的小孩子小時候基本沒有不喜歡吃蒿子粑粑的,那種青青的香氣完全能夠徵服你的味蕾,讓你欲罷不能。
  • 蒿子粑粑,舌尖上的春天
    早春時節,對於湘北的人來說,是吃蒿子粑粑的好時節。蒿子作為一種大山裡的自然饋贈,經過農人之手,搖身變成了舌尖上的美食。對於在外的故鄉人來說,蒿子粑粑經過長途運輸,走進城市,是告慰異鄉人舌尖上的鄉愁。而吃蒿子粑粑,對故鄉人來說,是在享受人間舌尖上的春天。
  • 六安時奶奶做的頂級蒿子粑粑,你嘗過嗎?
    六安時奶奶做的頂級蒿子粑粑,你嘗過嗎?嫩綠的青蒿,採擷後搗碎,浸泡,去汁,揪幹,然後用米粉加水拌和,再加進上等的土產黑毛豬醃製的臘肉等佐料,做成扁圓粑粑,之後,用香油將兩面煎炸至金黃色,成為頗具鮮明地方特色之待客上品佳餚。六安市蒿子粑粑節評選連續四屆冠軍獲得者:時學芳↑↑↑時奶奶是六安本地人,年輕的時候母親就將蒿子粑粑製作技藝傳授給她,目前時奶奶製作蒿子粑粑已有40餘年。
  • 皖南特產:三月裡的蒿子粑粑
    蒿有很多種,有藜蒿、茼蒿、蘆蒿、艾蒿,我幼時只見過艾蒿,而且一年中要見好幾次。爛煮春風三月初,皖南田間透青了,艾蒿遍地,到了吃蒿子粑粑的時候了。挎上竹籃,埋首壟間,小手一掐,蒿首便斷,捏在手心,一次要掐十根左右的艾蒿,才一把扔進竹籃裡。做一次蒿子粑粑需半籃子艾蒿,我跟家姐需一兩個時辰。
  • 春暖花開野蒿香,蒿子粑粑你吃了嗎?
    春天來了,在春風的吹拂下,嫩嫩的、綠油油的蒿子,散發著陣陣清香。清明節前後,是吃蒿子粑粑最好的時節。蒿子粑粑是存在於江淮人家唇齒間、味蕾裡,回憶綿長的家鄉風味。蒿子是屬於春天的,我總覺得它散發著一種很醒目很提神的清香。
  • 農曆「三月三」 ,蒿子粑粑攤,薺菜煮雞蛋
    揚子晚報網3月26日訊(通訊員 張杰 茂錦 記者 萬凌雲) 今天是農曆「三月初三」,在鎮江句容民間,人們在這一天有吃蒿子粑粑、薺菜煮雞蛋的傳統習俗。 今天一大早
  • 外婆做的蒿子粑粑,有著童年的味道
    對於一個在他鄉漂泊多年的湖南人,長沙成為了地圖上一個小小的標誌,距離我生活的城市有一萬多公裡,即便如此,我還是堅持常回家看看,只為了看看家長的老人和享受家中的美食。 蒿子粑粑作為湖南的美食,比起臭豆腐,小龍蝦和辣椒炒肉,它一點也不出名,甚至很少被人提起,但是這個簡單的長沙美食,卻在很多人的心中一點也不簡單,它是無數人童年的一部分。
  • 新邵傳統美食蒿子粑粑 撩倒「吃貨」一片
    新鮮的蒿子(上圖)和艾葉(下圖),還真有點傻傻分不清。忙且快樂著的申坤林。蒸熟了的蒿子粑粑因添加了芝麻、焦糖、花生米等餡,香氣四溢,令人垂涎欲滴。油煎的蒿子粑粑和糯米餈粑色、香、味俱全。紅網時刻4月7日訊(新邵站通訊員 何雯)「申老闆,該幫我做了吧?我已經等了老半天了。」「我也等了好久,只怪他生意太好了,搞不贏。」4月3日,在新邵縣金三角市場後面加工餈粑的申坤林一家忙得不亦樂乎,店門口排隊等候加工蒿子粑粑的人不停地催促著。
  • 皖西特色美食——蒿子粑粑,是大自然的恩賜
    2017年,裕安區申報的蒿子粑粑製作技藝入選六安市第五批非遺名錄。蒿子粑粑,也叫蒿子粑,是安徽江淮、江南地區(六安、桐城、安慶、含山、宣城、南陵等地)民間流傳的一種特色美食,主要以蒿子、米粉、臘肉、蒜等為原料精製而成。
  • 蒿子粑粑最簡單的做法
    周末陪孩子去鄉下遊玩,在田野邊發現一茬嫩綠可人的野生蒿子。那清翠欲滴的一抹綠色讓我忍不住下手摘了回來。蒿子,是一種野生植物,可以食用,常用於配料。蒿子品種多樣,有艾蒿,白蒿,青蒿……用這些當配料可以做成形式各樣的食品,比如青團,艾餈,糖油粑粑……口味也可以是多樣的,包餡的,不包餡的,鹹味的或是甜味的,做法呢也是多樣化,蒸,煮油煎,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來搭配。
  • 蒿子粑粑又出新花樣,焦香酥脆蓬鬆暄軟,不用打汁也能做
    飯後帶上老父老母,出門享受春光明媚的大好時光啦!美麗的方興湖公園坐落於市政府辦公大樓門前。春回大地,萬物復甦,陽光是溫暖的,風兒是和煦的。放眼望去,藍天白雲下綠草如茵,嫩草像綠寶石般發出悅目的光彩。紅的粉的不知名的花兒點綴其中,像大塊的五彩斑斕的地毯。這裡是花的世界、美的融合,是一切色彩的總匯。
  • 每年三月你也吃蒿子粑粑嗎?
    我生活在皖東南,每年三月都會吃蒿子粑粑。三月,野外的蒿子開始生長。蒿子分粉蒿和柴蒿,粉蒿做的粑粑比柴蒿做的更好吃,更香。蒿子粑粑我吃過不少,最令我難忘的仍然是母親做的。母親採回一籃子粉蒿,到水井裡洗淨,然後是揉,把蒿子裡的汁揉出來,搗碎。加工的時候,蒿子的香味就令我陶醉了。再把搗碎的蒿子和米粉、臘肉、春筍等放到一起做成粑粑。最後把粑粑貼到鍋裡,就是農村那種煮飯的大鐵鍋,開始炕。
  • 在安徽,還有比蒿子粑粑更有代表性的春天味道麼?
    對於長江以南的人來說,蒿子粑粑大概是最有代表性的春天味道。「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古人對於蒿子最早的文字記載,甚至可以追溯到《詩經》。採摘蒿子,一年生草本,可能只有中國人才會把這種氣香特異,味道微苦的植物融入到食物裡面去。
  • 在湖南益陽,蒿子粑粑,是益陽人愛吃的清明特色美食!
    我想這與以前糧食少不夠吃有關,人們為了填飽肚子千方百計弄些野菜和有限的糧食放在一起做成各種小吃。如今卻成了我們眼裡最環保的食物了。蒿子粑粑作為一種傳統的農家小吃,承載了我們一代人的記憶。陽春三月,天氣漸漸暖和起來了,蒿子草已經在田野上到處瘋長。午飯後,一家人去屋前的水田邊摘蒿葉。
  • 春日饋贈|蒿子粑粑:清明節傳統美食,做法簡單、軟糯可口全家愛
    蒿子粑粑是安徽宣城、舒城一帶的傳統美食,有著千年的文化流傳,也是《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中重點推薦的地方美食,農曆「三月三」和清明節都有吃蒿子粑粑的習俗,寄託對故去親人的思念,也有祝願人人健康的美好意願單從品鑑美食這塊來將,蒿子粑粑是春季的時令美食,春天萬物復甦,可食用的野菜非常多,比如說艾草、香椿、茼蒿、薺菜等都可以做成很多時令的小吃。其中蒿子粑粑用到的就是香蒿(或青蒿、白蒿、艾蒿等),做法與艾草青團有類似之處,都屬於清明節的時令美食。
  • 安徽清明特色美食——蒿子粑粑
    用開水將蒿葉焯一下可去苦味,過冷水衝涼,擰乾,以此法除去大量的墨綠色汁水和細毛,這樣做出來的蒿子粑粑就不會太黑。也可將蒿葉以洗淨後鍾子或鵝卵石衝碎,直至流出蒿草汁,再將錘好的蒿草放入裝用清水的臉盆中,淘淨撈出。
  • 老家「蒿子粑」最難忘
    每到二月末的時候,田野裡,山坡上,小路旁就會有三五成群的人摘蒿子,掐鼠麴草(這是學名)我們家鄉叫米曲,蒿子米曲都是做蒿子粑需要的原料,那嫩嫩的蒿子,軟綿綿的米曲,掐在手上就能聞到它散發出來的特有香味。其實做蒿子粑,還有一種最好的原料,它生在大山深處,並且只有半陰半陽的山上才能找到,數量極其的少。
  • 好吃又健康的蒿子粑粑,你沒吃過的美味
    蒿子粑粑又稱蒿子粑。是傳統江南青團衍生出來的另一種做法。這種做法流行於安徽江淮、江南地區,是清明節及農曆三月三的漢族民俗小吃之一(主要以艾蒿、糯米為主要原料按一定的比例,經過蒸煮等工序精製而成。其口感柔潤香糯,味鮮色美)。
  • 手把手地教你做蒿子粑粑,嘗出兒時的味道!
    ,儘量選取嫰點的,因為太老的葉子苦味有點濃,蒿子如果多的話,把蒿子放進開水裡焯一下,放少許鹽,這樣能保持蒿子碧綠的顏色,然後把焯過水的蒿子捏成球狀,分裝在保鮮袋裡,放冰箱裡冷凍,我家一般過年的時候拿出來做,招待客人。
  • 大別山裡蒿子粑粑兩種吃法都很美味
    入春後,生長於低崗野地,採擷後搗碎,浸泡,去汁,揪幹,然後用糯米粉加水拌和,也可加進臘肉等佐料,做成圓粑粑。可用蒸籠蒸,也可用平鍋焊,熱吃冷食均可。這種蒿子粑略帶綠色草類清香,特別甜美可口,實乃最具地方特色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