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史上4個最為著名的「靈感夢」!

2021-01-10 騰訊網

你做過靈感夢嗎,就是那種醒著的時候怎麼也算不出的題、毫無思路的工作、亂七八糟的想法,突然一覺醒來,在夢中找到了答案……期待你的留言!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科學史上四個最為著名的夢

1.苯環的發現:

苯在1825年就被發現了,此後幾十年間,人們一直不知道它的結構。

所有的證據都表明苯分子非常對稱,大家實在難以想像6個碳原子和6個氫原子怎麼能夠完全對稱地排列、形成穩定的分子。

1864年冬的某一天,德國化學家凱庫勒坐在壁爐前打了個瞌睡,原子和分子們開始在幻覺中跳舞,一條碳原子鏈像蛇一樣咬住自己的尾巴,在他眼前旋轉。

猛然驚醒之後,凱庫勒明白了苯分子是一個環--就是現在充滿了我們的有機化學教科書的那個六角形的圈圈。

2.神經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1921年復活節星期天之前的夜晚,奧地利生物學家洛伊從夢中醒來,抓過一張紙迷迷糊糊地寫了些東西,倒下去又睡著了。

早上6點鐘,他突然想到,自己昨夜記下了一些極其重要的東西,趕緊把那張紙拿來看,卻怎麼也看不明白自己寫的是些什麼鬼畫符。

幸運的是,第二天凌晨3點,逃走的新思想又回來了,它是一個實驗的設計方法,可以用來驗證洛伊17年前提出的某個假說是否正確。

洛伊趕緊起床,跑到實驗室,殺掉了兩隻青蛙,取出蛙心泡在生理鹽水裡,其中一號帶著迷走神經,二號不帶。

用電極刺激一號心臟的迷走神經使心臟跳動變慢,幾分鐘後把泡著它的鹽水移到二號心臟所在的容器裡,結果二號心臟的跳動也放慢了。

這個實驗表明,神經並不直接作用於肌肉,而是通過釋放化學物質來起作用,一號心臟的迷走神經受刺激時產生了某些物質,它們溶解在鹽水裡,對二號心臟產生了作用。

神經衝動的化學傳遞就這樣被發現了,它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並使洛伊獲得1936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第三個夢——門捷列夫與元素周期表

這個夢發生在1869年2月,它關係到化學王國的憲法——元素周期律。

當時,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63種元素,如此眾多的元素使得科學家不可避免地要思考一個重要的問題——自然界是否存在某種規律,使各種元素能夠井然有序、分門別類、各得其所呢?

35歲的化學教授門捷列夫(俄語:Дми трий Ива 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 ев,1834-1907)也在苦苦思索這個問題。

極度疲倦中,他進入了夢鄉。

睡夢中,他看到了一張表,元素們紛紛落在了合適的格子裡。醒來後他立刻記下了這張表的設計理念,元素的性質隨原子序數的遞增而呈現出有規律的變化。

門捷列夫在他的表裡為未知元素預留了空位,後來,很快就有新元素陸續被發現,填充了這些空位!而且,這些元素表現出的各種性質與他的預言驚人地吻合。

4.愛因斯坦的夢

在青春期時,愛因斯坦做了一個意義重大的夢,終身不忘。他回憶道:

「夢裡我正在和一個朋友一起在夜裡滑雪橇,」

「我沿著山坡滑了下去,但我的雪橇滑得越來越快,快得讓我認為自己接近了光速。」

「那時,我抬起頭來,看到了星空。星光被折射成了我從未見過的顏色。我的心中充滿敬畏。不知怎麼著,我認識到我自己正在看著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

這段經歷最終啟迪他創造了相對論。「我的整個科學生涯,只不過是對我那場夢境的反思。」晚年時的愛因斯坦總這麼總結。

再講一個林肯不為人知的夢:

林肯遇刺前12天夢見自己被謀殺

1865年4月,林肯向密友兼保鏢瓦德 希爾 萊蒙說到自己近期做了個夢,很讓人不安,他夢見自己的身體「死亡般的寂靜」,還聽到白宮樓下房間傳來哭泣的聲音。

他四處查看,在東廳看到一具用葬袍包裹著的屍體,一群人正悲傷地看著那具屍體。林肯問死者是誰,得到的回答是總統,總統被暗殺了。

兩個星期以後,林肯和夫人前往華盛頓福特劇院看戲,演出剛剛開始,林肯便遭槍殺,兇手是聯邦間諜約翰 威爾克斯 布思。

END

相關焦點

  • 改寫科學史的夢—從少年愛因斯坦說起
    改寫科學史的夢 從少年愛因斯坦說起夢對許多人來說充滿神秘,有些人在夢中遊歷天堂、地獄,有些人通過夢預知未來。除此之外,夢還能帶給人們靈感,進而改變世界。今天人們所學的許多科學知識,其實都歸功於夢的啟發。這裡為大家介紹七位受夢啟發的科學家。1.
  • 改寫科學史的夢(上),從少年愛因斯坦說起
    夢對許多人來說充滿神秘,有些人在夢中遊歷天堂、地獄,有些人通過夢預知未來。除此之外,夢還能帶給人們靈感,進而改變世界。今天人們所學的許多科學知識,其實都歸功於夢的啟發。這裡為大家介紹七位受夢啟發的科學家。
  • 改寫科學史的夢,從少年愛因斯坦說起
    夢對許多人來說充滿神秘,有些人在夢中遊歷天堂、地獄,有些人通過夢預知未來。除此之外,夢還能帶給人們靈感,進而改變世界。今天人們所學的許多科學知識,其實都歸功於夢的啟發。這裡為大家介紹3位受夢啟發的科學家。 1.
  • 改寫科學史的夢(下),數學天才與神經學之父
    夢對許多人來說充滿神秘,有些人在夢中遊歷天堂、地獄,有些人通過夢預知未來。除此之外,夢還能帶給人們靈感,進而改變世界。今天人們所學的許多科學知識,其實都歸功於夢的啟發。(續上篇)上次為大家介紹了愛因斯坦、門捷列夫和尼爾斯.玻爾,其實除了這些物理學家、化學家,也有數學家和生物學家從夢中得到靈感。
  • 科學史上著名公案——數學天才伽羅華之死
    貝爾說:「他在黎明前那些絕望的最後時刻寫下的東西,將會使一代代數學家忙上幾百年。」「他一勞永 逸地發現了一個折磨了數學家幾個世紀的謎團的答案:在什麼條件下一個方程有解?」《數學大師》的浪漫筆調激勵了許多年輕人投身於數學研究,甚至成為著名數學家,其中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翰·納什。後來的科普文章在介紹伽羅 華時也多沿用貝爾的描述。
  • 科學史上的「異想天開」
    各種稀奇古怪並且非常著名的科學實驗,仿佛都發生在這個階段。比如書中記載的:電學實驗——瘋狂科學家給植物、動物甚至自己的學生通電!核物理實驗——整天琢磨怎麼核爆月亮!心理學實驗——用一屋子的託兒「欺騙」志願者!
  • 科學史上365天——貝克勒爾發現放射性
    在科學史中,科學世家並不多見,比較著名的有原子物理學家玻爾父子、飛機發明者萊特兄弟、提出新災變論的物理學家阿爾瓦雷斯父子等,而亨利·貝克勒爾的祖父安東尼·西加爾·貝克勒爾、父親亞歷山大·埃蒙德·貝克勒爾和他的兒子傑恩·貝克勒爾和他自己,祖孫4代都是著名的物理學家,都是法國科學院會員,這一壯景與瑞士的
  • 牛頓完全可以靠一部《化學》,躋身於科學史上著名的化學家的行列
    牛頓生前也留下了上千萬字的鍊金術手稿,有些科學史家認為,牛頓對鍊金術的興趣完全是出於抽象的哲學和宗教目的,由於同鍊金術沾上了邊兒,這讓牛頓在科學界的聲譽蒙受玷汙。牛頓作為一個科學家,探索科學是他的愛好。他研究數學,人們稱他數學家;他研究自然哲學,人們稱他物理學家。但為什麼他研究化學有的人就叫他魔法師、鍊金術士呢?
  • 科學史上4個曾被認為很荒謬的想法,現在都一一被證實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4個科學史上被認為荒謬的想法,但是到了今天卻被認為是正確的。達爾文進化論在今天,我們都知道,我們人是從猿猴進化而成的,甚至在世間上存在的一些生物都是經過進化
  • 從蘋果想到的金點子:《100個超級大腦——兒童極簡科學史》
    盧卡•諾維利在《100個超級大腦——兒童極簡科學史》對金點子給出了他的解釋。一個好主意,一次領悟,一個能夠解決問題或逃離困境的想法,可能是靈光一現,但更過是來自長期的學習和研究。在大多數情況下,它來自於用一種聰明而意想不到的方式,把現存的醒悟和新想法結合起來。
  • 張卜天:在科學史「新大陸」開疆拓土
    1.現在作息的95%,都被翻譯佔據  初見張卜天,是在清華大學,《荷塘月色》中的那片荷塘,湖心島上。今年4月,他剛剛調到這所學校,在新成立的科學史系任教。  1979年出生的他,顯得比實際年齡要年輕,說話誠懇而直率,平靜的語氣,透出一種明悟之後的淡然。與這樣的人聊天,是一種非常愉快的體驗。不知不覺中,半天時間就過去了。
  • PCR發明過程中的科學靈感與科學思維
    《紐約時報》對他的評價可以說毫不誇張,現代生物學騰飛發展的三十年始於PCR技術,PCR技術則始於穆利斯教授的「公路靈感」。穆利斯在他的自傳《心靈裸舞》中回憶到:「那是在 1983 年的一天,我正開車疾馳在高速公路上。
  • 科學史上365天——元素周期表誕生
    有心人容易捕捉到靈感,在赴德的第二年,從德國卡爾斯魯厄化學大會上,他得到了一個重要的啟示。後來他回憶說:「我的周期律決定時刻是1860年……,在這次會上,我聆聽了義大利化學家康尼查羅的演講……,一個想法湧上心頭,這就是元素的原子量遞增而使性質呈現周期性變化的想法。」說明此時,在探索元素間關係的時候,他悟出了一個重要線索,這就是原子量和元素性質周期性關係。
  • 寫作沒有靈感,怎麼辦?三個方法,幫你找到寫作靈感
    靈感「熄火」的時候,你得做點什麼。也許你可以試試下面這些方法。1. 自由寫作如果你覺得自己已經準備好「迎接」故事的靈感,但無論如何也寫不出一個字時,不要驚慌失措。你的問題不在於想不出東西可寫,而是沒有將想法寫出來的習慣。
  • 他是科學史上最多產的數學家,晚年在失明狀態下更是猶如神助
    但他是科學史上最多產的一位傑出的數學家,雖然歐拉是在失明狀態下度過晚年生涯,這一點讓人感到相當遺憾,但是,英國科學作家達林卻認為:「歐拉產出的數量似乎跟他的視力成反比發展,因為隨著他在1766年近乎全盲以後,他發表作品的速度反而更快了。」下面就介紹歐拉的兩條數學公式。
  • 科學史上三大神獸-除了薛丁格的貓,還有著名的蝴蝶和一條銜尾蛇
    一、薛丁格的貓"薛丁格的貓"是由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於1935年提出的有關貓生死疊加 的著名理想實驗,用來反駁量子力學的主流--哥本哈根學派,認為哥本哈根學派的觀點運用到宏觀物體上會得到非常荒謬的結論。
  • 香港島,「深水灣」和「淺水灣」海濱浴場最為著名!
    香港地區共有大大小小的島嶼230多個,其中較為著名的就有百餘個,作為香港地區的主體,自然要數香港島。要俯瞰香港全貌,登上太平山頂去欣賞無疑是最佳去處了。上太平山頂,一派繁榮景象,港九風光盡收眼底。香港島面積為76.5平方公裡,與九龍半島隔海相望。
  • 基礎物理學中,這3個發現堪稱是科學史上的奇蹟,使人類走向光明
    以下是描述科學史上三大奇蹟的歷史之旅。正文1)光速不因光源的速度而改變想像一下,你非常努力地擲球,它的速度可以達到45米/秒。現在,假設你在一列以135米/秒的速度行駛的火車上:1 如果你把球從火車上朝它運動的方向扔出去,它會以什麼速度飛行呢?
  • 專訪|吳國盛:對科學史無知,便容易對科學盲目崇拜或反對
    吳國盛認為,科學並不是人類歷史上的一種普遍文化現象。技術是,但科學不是。那麼在歷史上,科學經歷了怎樣的發展呢?在《科學的故事》一書中,吳國盛詳述了科學的起源和發展歷史:希臘城邦文明被視為科學的誕生地。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4世紀,科學在希臘城邦文明中誕生。公元前4世紀到公元2世紀,在希臘化地區茁壯成長。託勒密埃及的首都亞歷山大城,成了古代世界的科學中心。
  • 胡恩海︱科學史絕非科學的註腳:科學革命的人文理解
    與此同時,英吉利海峽對岸的法國哲學社會學家孔德在《實證哲學教程》中把人類知識的歷史分為三個階段——神學的、形上學的和實證的:前兩個階段的意義僅在於開創第三個階段,後者開始的標誌正是十七世紀的科學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