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不到,仿生材料發完Nature又發Nat. Mater

2020-09-23 研之成理

前言

前幾天,我們剛剛介紹了Nature上關於人工表面納米塗層技術的論文,作者從果蠅眼角膜納米塗層獲得啟發,使用了生物化學分析和基因改造技術來反向設計視網膜蛋白(Retinin)和角膜蠟作為納米結構的構造基礎。利用逆向工程和正向工程相結合的方法,提供了一種利用可生物降解材料經濟實用地生產功能性納米結構塗層的方法。

一周時間不到,仿生材料又在Nature Materials上發表了論文,這一次是從海綿的骨骼系統得到啟發來進行材料設計,下面進行具體介紹。

▲第一作者:Matheus C. Fernandes

通訊作者:James C. Weaver  and Katia Bertoldi
通訊單位:哈佛大學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63-020-0798-1

背景介紹

六放海綿綱(Hexactinellid),又稱玻璃海綿綱,是多孔動物門的一綱。骨骼中無海綿質。多分布於500~8500m的深海。形態結構表現出很多原始性特徵,也有特殊結構。因為其卓越的層次結構和跨多個長度尺度的機械堅固性,已受到工程領域和材料領域的極大關注。其中一種名為偕老同穴(Euplectella aspergillum)的海綿的骨骼系統,由一個覆蓋著兩套對角支撐的正方形網格狀建築組成,形成了一個類似於棋盤格狀的開閉細胞模式。儘管針狀體的層合結構在阻礙裂紋擴展和增加屈曲強度方面的作用已經在以前得到了證明,但由這些組成的針狀體組合而形成的雙對角正方形晶格的潛在力學好處仍未得到很大程度的探索。因此,系統研究海綿骨骼結構,有助於實現幾何優化的正方形晶格幾何,以避免整體結構屈曲,對改進現代基礎結構應用中的材料使用具有指導意義。

本文亮點

1. 作者選用了六放海綿的礦化骨骼系統作為研究對象,其組成的玻璃狀骨骼元素(骨針)呈現一個核殼結構,內核是中央蛋白質,外殼是由固結二氧化矽納米粒子和薄有機中間層組成的交替同心層。

2. 本文結合有限元模擬和對不同晶格幾何形狀的3D列印樣本進行的機械測試,證明了海綿的對角線加固策略可在給定數量的材料上實現最高的抗屈強度。

3. 作者通過使用進化優化算法,證明了靈感源自海綿的晶格幾何形狀接近了所考慮的設計空間的最佳材料分布。

圖文解析

圖1: 六放海綿的代表性骨骼系統

● 逐漸放大的海綿骨骼系統結構視圖,顯示整個骨骼結構。高度規則的晶格狀組織的放大視圖;棋盤格狀的開放細胞和封閉細胞的交替排列。比例尺:(a)4 cm; (b) 2 cm; (c) 2.5 mm

●(d)理想化桁架模型(綠線表示垂直桁架單元和水平桁架單元,藍線表示對角桁架單元)在海綿基底骨架結構上的複合材料覆蓋

●(e)設計方案A示意圖


圖2: 實驗和數值結果

●(a-d)四種不同結構設計方案示意圖。在每個結構方案中,基礎方形建築長度為L,矩形截面的特徵深度為H,從而保證平面足夠大,以避免平面外變形。

●(e)基於四種設計方案的3d列印模型在0%的外加應力(上排)和6%的外加應力(下排)下的機械變形快照。標尺,3cm。

●(f)對四種設計方案的獨立測試樣品進行模擬和歸一化實驗的應力-應變曲線。曲線的顏色與(a-d)中的顏色相對應。

● 曲線兩個關鍵特徵:(1)所有採用對角加固的設計(即a,b,c)具有幾乎相同的初始彈性響應特徵,這表明不同的對角加固設計不會影響結構的初始整體剛度。D方案因為更厚的垂直和水平元素,表現出了更高的初始剛度。(2)各曲線均顯示出明顯的最大承載能力,其中基於海綿結構啟發的a設計可承受最大荷載。


圖3:結構對不同加載角度響應的數值結果

●(a)結構的有效剛度E作為加載角θ的函數的變化。在任何加載角度下,所有含對角加固設計的結構的剛度幾乎是相同的,進一步證實了結構的剛度主要受沿加載方向分配的材料數量的控制。

●(b)四種結構在加載角度為0時的歸一化臨界屈曲模型

●(c)不同晶格結構設計的歸一化有效失穩應力作為加載角θ的函數的變化

●(d)考慮到D方案的屈曲模式的全局性質,性能很大程度上會受到邊界效應的影響,當考慮一個由10×10 RVEs組成的有限尺寸結構時,臨界屈曲應力會大大降低。


圖4: 優化結果和實驗驗證

● 在證明了基於海綿啟發的A方案結構與方案B-D相比的優點之後,通過優化參數結構參數,設計了另一種具有更高臨界屈曲應力的對角增強方形網格設計。

●(a)不同對角加固線數的臨界屈曲載荷的最優值;各點的顏色代表最優質量比λ。最優值僅比A方案高9.55%,並且發生在類似於海綿結構的設計中。

●(b)對A方案和最優晶格設計的獨立測試樣品進行模擬和歸一化實驗的應力-應變曲線。實驗結果驗證了數值預測的正確性。

●(c)最佳設計的實驗快照在0%的外加應力(左)和6%的外加應力(右)。標尺,3cm。


圖5:細長結構三點彎曲試驗的數值和實驗結果

●(a)三點彎曲加載11×2方形單元的細長結構布置結果;當施加位移時,反作用力被測量並繪製在(b)中,展示了幾種不同幾何形狀下的反作用力。

● 實驗數據和有限元模擬結果都表明,海綿啟發的方案A更加強健,在更大的應用位移範圍內可以承受多達15%的更高荷載。


原文連結:https://doi.org/10.1038/s41563-020-0798-1

相關焦點

  • 上月惠普剛發完Nature,今日三星也發Nature了
    對於國內科研工作者來講,很少見到企業發NS,而這在國外卻屢見不鮮,上個月,我們介紹惠普發表在Nature上的研究成果(點擊文字可閱讀相關推文,!),引來廣大關注。▲第一作者: Taehyung Kim通訊作者:Eunjoo Jang通訊單位: 韓國三星電子DOI:10.1038/s41586-020-2791-x背景介紹使用量子點來精確地顯示顏色信息已有幾十年的歷史,目前採用環保材料的商業化產品已作為背光源
  • 985大學發《nature》有多難?發一篇相當於一個河南省高考狀元
    而他研究後寫出來的論文,自然也是毫無疑問的發表在了《science》、《nature》這樣的頂級期刊上,而且還不止一篇,一個人發的比我們的985大學一年發的還多。華中農業大學是老牌211大學,科研實力也是相當的不錯,可在前幾年才發出了本校歷史上的第一篇《nature》。
  • 如何用「果凍」發一篇Nature/Science?玩轉生物質材料—明膠
    生物質材料由於其環保、安全、可再生以及相對廉價等優點,在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不同領域研究人員的青睞。多種多樣的生物質材料,例如多糖類的纖維素、澱粉,蛋白質或多肽類的膠原、明膠、蠶絲等材料都在諸如生物材料、仿生材料、能源材料、軟機器人與驅動器材料中得到了開發和應用。
  • 酸了,諾貝爾獎發了119年還沒發完……
    最近諾貝爾獎陸陸續續發完了頒給研究「拍賣理論」的經濟學家米爾格羅姆和威爾遜,只有你想不到,沒有諾獎做不到的還有令人想不到的是,掐指一算,諾貝爾獎都頒發了119年,還沒發完,獎金甚至逐年增加。關於這個「諾獎發了100多年,還沒發完」的話題,小歐今天就來聊一聊。
  • 發Nature和Science?網友:還以為是西湖大學!
    歡迎關注:說教育雙非的成果最近,上海的一所「雙非院校」——上海師範大學發表了兩篇重量級的文章,分別是在nature其實不看內容都能猜出是生化或者材料科學,頂尖的物理理論是很難發的,實驗科學就是看誰錢多。cell裡面都是生物內容的頂尖雜誌,以生物為主。nature和science是各種理科的集合,物理研究更得拼錢,相對而言生物化學所用的瓶瓶罐罐要便宜多了,準入門檻低。我不信雙非學校的錢比一流大學的錢多,能發頂尖文章應該是研究人員的idea牛,更努力,並能抓住機會。
  • 合作發完Nature之後,一起再發Nature Materials!
    【第四種電子材料,拓撲絕緣體】自旋電子學 (Spintronics,又稱磁電子學)。它利用電子的自旋和磁矩,使固體器件中除電荷輸運外,還加入電子的自旋和磁矩。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和技術,也是目前最有希望取代當前許多電子系統的一套物理系統。
  • 核磁、電鏡發完Nature,輪到拉曼發Nature Nano
    Science、Nature上關於新技術發展的論文可謂是層出不窮,僅九月份就有不少正刊和子刊報導了相關技術的發展與突破,比如:1. 9月初,掃描探針電鏡技術發了Nature,實現對單分子的超快操縱!上周,光子反衝成像技術發了Science!▲Science:非線性X射線物理學重大突破——光子反衝成像!
  • 發nature communications了不起嗎
    剛才某上海地區的粉絲突然發信「責問」我為什麼沒有發他們課題組成果的宣傳稿,我表示「一臉懵逼」,想起來原來是前些天他也是這樣「隨意」委託過我,說課題組剛剛發了一篇
  • 用路易斯酸替代氫氟酸,MXene製備發了Nat. Mater.和Science
    首個MXene於2011年由美國德雷塞爾大學Yury Gogotsi教授課題組合成並報導,在如今非常火熱的二維材料中算是比較年輕的。從2011年開始,MXene家族不斷被擴充,同時由於它的層狀結構、表面親水性和金屬導電性(> 6000 S cm-1),在超級電容器、電池、電池屏蔽、複合材料以及催化領域的應用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點擊閱讀相關)。
  • 發一篇Science和Nat. Mater只用了半個國慶假期
    相較於熱加工的方式,電脈衝的方式更加節能,成本也更加低廉,如今已被廣泛應用於鈦合金、鋁、鎂合金、鋯合金和鋼等材料的製造。然而,電脈衝提升金屬成型可塑性的機理尚不清楚。最初人們都認為電塑性只不過是熱軟化(thermal softening)。
  • Nature重磅:5篇最新高分子材料綜述
    ;5、仿生聚合物在生物醫學上的應用。或許某天,仿生界面和與生物電子塑料作為身體的一部分將會成為一種常態。 )  5、仿生聚合物在生物醫學上的應用  圖9 仿生材料在組織粘合劑和塗料上的應用  通過模仿自然
  • 浙大團隊研發神奇仿生材料 靈感來自北極熊
    每一根直徑100微米的(1毫米=1000微米)北極熊毛,手感近似人類發質粗密的頭髮。在電子顯微鏡下,北極熊毛的橫截面如同一根管道,裡面充斥著多個孔洞。這種結構對光線裡面的紅外線,有非常好的反射作用。同時,在寒冷的天氣裡面,它能夠封存住大量的空氣,高效地儲存熱量,並輸送到北極熊的體表。
  • Nature又上線2本新子刊!
    想發Nature系列刊物的注意了!
  • 三星發完Nature發Science
    上個星期我們還在感概惠普、三星接連在Nature上發表重要成果,沒想到現在才過去十天,三星又在Science上發文章了。這速度,大寫的服!
  • 諾貝爾獎獎金已發119年,什麼時候發完?
    但從1901年頒布諾貝爾獎開始,獎金不但沒有發完反而越發越多,這是為什麼呢?  10月5日下午,來自美國和英國的三位科學家獲得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相比於2019年,今年每項諾貝爾獎獎金增加至1000萬瑞典克朗,這相當於759餘萬元人民幣。實際上,諾貝爾的遺產最初只有約3100萬瑞典克朗。
  • 「諾貝爾獎」獎金為何發了119年還沒發完?
    為什麼諾貝爾獎獎金119年來一直沒有發完而是得到越來越多?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10月5日下午,來自美國和英國的三位科學家獲得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相比於2019年,今年每項諾貝爾獎獎金增加至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59萬元。
  • 發了一百多年還沒發完
    諾貝爾獎每年評選和頒發一次,獲得獎項的可以得到一枚金牌、一份證書和一筆獎金,在1901年首次頒發的時候,單項獎金為15萬瑞典克朗,相當於當時一個瑞典教授工作二十年的薪金,到了今天諾貝爾獎的單項獎金更是高達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10萬美元),那麼問題來了,諾貝爾到底留下了多少錢,為什麼發了一百多年了還沒發完?
  • 諾貝爾獎發了一百多年,還沒發完?
    諾貝爾獎發了一百多年,還沒發完?知名的獎項有很多,諾貝爾獎可能也是含金量最高的一個了,但是諾貝爾究竟留下了多少財產呢,為什麼將近發放了將近100年,至今還沒有發完呢。諾貝爾獎獎勵那些對人類發展有著突出貢獻的人,比如說有些人對人類和平作出的貢獻,同時對人們的健康做出的貢獻。所以很多科學家對這個獎項也是充滿敬畏的。
  • 鈣鈦礦領域的常見問題,只有他們發了Nature
    從最開始的比拼光電轉換效率,到優化材料配方和形貌,到對更深層次的機理研究,幾乎每月都有Nature 或Science 出現,大家已經習以為常。研究的熱度高,也代表著競爭激烈,有人戲稱現在能想到的常規及非常規idea和套路幾乎都被做完了。那麼是否還有機會發頂級文章呢?當然有,前提是腦洞夠大、眼光夠「毒」。
  • 能源周報:Nature、Nat. Mater.、Nat. Nanotechnol.等大合集
    此外,用其製備的無粘結劑對稱超級電容器具有42.1 Wh L-1的高體積能量密度,這是水電解質中MXene基材料的最高報導之一。這項工作為合理設計用於能源應用的二維材料基礎上部結構鋪平了道路。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3-020-0729-116. Nat. Nanotechn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