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書店,尋找生活最初的模樣

2020-12-05 澎湃新聞

READING

「如果世間有天堂,那肯定是書店的樣子。」

人們總是用最美好、最理想的詞語形容一家書店。但其實,不同城市的書店也都有著各自的氣質,就像一個巨大的磁場,日日夜夜用自己創造的獨到的精神世界滋養著整座城市的靈魂。

北京有模範書局、鍾書閣;南京有先鋒書店;臺北有誠品書店;舊金山有城市之光書店......書店已經不僅成為一座城市的打卡名片,更像一塊傲然矗立的精神方碑。

為了那些水手和在沙灘上同樣喜歡閱讀的人

所建的Atlantis Books,位於希臘聖託裡尼

當代書店的靈感源泉,英美文學和現代主義的中心地,

Shakespeare & Company,位於法國巴黎

集多明尼加教堂為一體的Exyz Bookstore,

位於荷蘭馬斯垂克

如同1920年電影城的劇院包廂的Librería El Ateneo

Grand Splendid,位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

新哥德式特色並有著天國階梯的Livraria Lello,

位於葡萄牙的波爾圖

世界上最大的戶外書店Bart’s Books,

位於美國奧哈伊

有時候我們甚至會幻想,如果自己也擁有一家獨立書店,一個安靜的精神角落,那該有多好啊!

在日本目黑川河畔,有一家叫Cow Books的二手古董書店,日復一日地吸引著絡繹不絕的遊客前來。

除了慕名而訪的遊客外,許多當地居民也會沒事兒去這家書店轉轉,他們不一定買書,但都會在裡面舒適地待上一段時間。這正是書店的擁有者松浦彌太郎先生最樂意見到的事情--他希望通過建立這樣的場所,讓人們舒展自在地度過時間。

日本生活美學大師的

獨立二手書店

Cow Books,位於日本

「我並不是為了賣書盈利才經營這樣的書店」,這是松浦最開始跟員工講的話,直到現在現在這個理念也沒有改變。書店每天早上開晨會,大家都會討論今天怎樣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雖然聽起來好像在說大話,一個小書店怎麼能夠幫助到人呢?可在松浦15年的堅持下,書店才奠定了今天這樣的地位,至今是日本最受歡迎也是最有個性的書店之一。

而松浦彌太郎本人,也因此成功找到自己的生活基本,創立了受到數百萬亞洲人追捧、備受羅振宇、鄭爽、張德芬、李柘遠推崇的生活美學,成為全亞洲最會生活的男人。

「一切為了自由」

01

松浦在一次演講中回憶說,很小的時候書店就對他有著特殊的意義。

幼年時松浦的父母繁忙,經常把他獨自留在家裡,於是他就在父母回家前,到書店裡度過這段孤獨的時光。在那裡他可以看小孩子讀的書,也可以去成人書的角落窺探大人們的世界,所以小時候他就覺得,書店是一個可以給那些無處可去的人提供去處的地方,讓他們不寂寞。

每當在學校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情,比如跟朋友吵架、被老師批評,小松浦也會第一時間想跑到書店去,因為對他而言,書店此時已經是一個慰藉心靈的場所,能彌補父母在他成長過程中的缺席。

高中輟學,松浦一度對未來的路很迷茫。他半賭氣似的靠著暑假打零工掙的錢買了一張飛往舊金山的單程機票,夢想著能看見更廣闊的世界。可想而知,現實立馬壓垮了他,在異國他鄉,他連英語都不會說,發現比日本過得更慘、更孤獨難過。當他走在街道上,看到美國遍地都是復古溫暖的二手書店,回想起小時候每當不開心就到書店去的時光,仿佛找回了以前的自己。

沉浸在書店裡一時讓他忘卻痛苦,而且這裡也有美國人主動向他打招呼,這一點讓他非常開心。書店是一個特殊的存在:想了解世界就去書店,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就去書店,寂寞不開心的時候就去書店……書店是一個非常溫暖的場所,見證了他從孩童長大成人。

他受到鼓舞開始重拾自信,為了走出困境,第一次萌生出「從最簡單的小事開始訓練,最終達到改變」的生活哲學。

他訓練自己和人打招呼、如何敞開心扉、如何用經營的心態對待生活,甚至開始把每件小事形成習慣,自創的獨有的程序和步驟。

一段時間之後,他找回了對生活的熱愛,而生活竟也逐漸回歸了正軌,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回到日本後,他擁有了一家屬於自己的獨立二手書店。

02

獨立書店最重要的特質,就是既要滿足人們對於生活的想像,又不過於冰冷而難以接近。松浦接受媒體採訪說:「Cow Books最主要的不是商品,而是看不見的一種價值,商業不只是東西的交易,把快樂傳達給對方是很重要的。」

松浦將書店的理念定義為everything for the freedom(一切為了自由),這些都是源自於他在美國逛舊書店的寶貴體驗。

他先是嘗試著收購了一些五六十年代從各種老雜誌上收集來的圖片回日本重新裝裱倒賣,並根據收集到的雜誌分析當時的流行趨勢。

憑藉這些,他積極聯繫各種有設計需求的人,用最樸素的方式將自己收集整理的資料推銷出去,也因此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設計師朋友。

積累起來以後,他把一輛兩噸的卡車改裝成了流動書店。這種輕快、靈活的售書方式可以讓賣書人與買書人直接打交道,了解他們最需要的東西。

普通的書店沒有4000冊書難以維持,但松浦的書店只有2000本書,他堅持每一本只有自己讀過、感動過、理解過,才會作為推薦,上架出售。

除此之外,店裡有售賣一些原創文創產品。

Cow Books幾乎把「自用自賣」發揮到了極致,它會考慮到一些很細節的東西,在品味和生活方式方面幾乎是手把手地「餵養」讀者。

從松浦彌太郎開始,獨立書店,開始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在他看來,如果能夠為他人提供讓人忘掉不安的某個東西,如果能夠給予這樣一種提議,就是幫助了他人。

(日劇《戰鬥吧書店女孩》)

一天可能會有一萬人走進他的書店,松浦關注的是這些人在尋找什麼?他們可能有很多不同的情緒,可能是興奮,空虛,也可能是苦惱,甚至自己都說不清道不明。在這個書店裡他們能找到一本書,某一個裝飾品或者來喝一杯咖啡。

所有能讓他們得到安慰的東西,能夠幫助到自己的東西,就是人們真正想尋覓的東西。

03

這樣想著,突然松浦從他的書店頓悟了生活的模樣。

他創立網站「生活的基本」,分享對於衣、食、住有關的靈感與思考,在他的影響下,身邊的人逐漸開始審視日常的美好。

他接手老牌雜誌《生活手帖》主編一職,將「每個用心生活」的理念發揮到極致,原本快被市場淘汰的雜誌重新變為發行超100萬冊的殿堂級生活指南。

也就是這件事後,他意識到,原來,大家期待的成就感並不來源於轟轟烈烈的大事,而是精心精緻地過好每一天的生活。

他開始著手將生活美學《100個基本》付印出版,一經推出就廣受讚譽,一年內重印多達11次,被數百萬日本人推崇。

在國內譯介出版後,也受到羅振宇、鄭爽、鄭秀文、黃曉明、範瑋琪、張皓宸、張德芬七堇年、李尚龍、剽悍一隻貓等一系列名人的好評推薦。

松浦認為所謂「基本」,就是不厭煩又有趣,每天都有新發現和新認知。是和誰都能分享,隨時都能幫到自己的法寶。

它是值得相信、想要守護的事,是投入最大努力的事,是持續在做的事,是美好的事,是比什麼都開心的事。

在他的新書《生活的100個基本》中,松浦以更貼近的姿態、更誠懇的思考,審視日常的美好,手把手地、不厭其煩地拆解每一個步驟,用他畢生追求的基本生活實操箴言,幫助人們找回人生秩序感,過好恆常如新的每一天。內容涵蓋烹飪、收納、旅行、家居、人際交往、處事原則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實操性強,幸福生活可複製。

請偶爾停下腳步,重新審視那些平時你認為理所當然的事。

邂逅生活中那些因手與心相連而孕育出的美好。

推薦閱讀

《生活的100個基本》

全日本最會生活的男人55年經驗總結

100條基本生活實操箴言

松浦彌太郎作品中王牌裡的王牌

內容涵蓋烹飪、收納、旅行、

家居、人際交往、處事原則等

生活的方方面面

實操性極強

幫助你找回人生秩序感

過好恆常如新的每一天

書名:《生活的100個基本》

副標題: 過好恆常如新的每一天

作者: [日] 松浦彌太郎

譯者: 冷婷

出品方: 大魚讀品

出版社: 四川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 2020-11

原標題:《我們在書店,尋找生活最初的模樣》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王蒙:三聯書店「有盜火的傳統」
    央視網消息:今天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八十歲生日
  • 懷念消失的濟南古舊書店
    濟南古舊書店始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是建國後山東省第一家公私合營的古舊書店,它最初是在泉城路上,後來遷移到經三路與皇宮照相館毗鄰。書店除了經營外,還有收售古籍舊書的業務,鼎盛時期大約有十幾年光景。2003年,因為舊書業貨源緊張,加之書店人員變動,濟南這家唯一的古舊書店不得不關門歇業了。
  • 隨侯珠的《情深意動》:即使時光流轉,愛情也一直是最初的模樣
    即使時光流轉,愛情也一直是最初的模樣。再次碰見學生時代的戀人秦佑生後,兩人雖然還是互看對方不順眼,但愛情有時候很神奇,即使時光流轉,也一直是最初的模樣。秦佑生說「寧冉聲」缺點的時候可謂義憤填膺, 秦佑生突然很有吐槽的衝動,但即使他在吐槽,也是面帶著微笑,目光柔和:「第一,吾行吾素,什麼道理都聽不進去。
  • 上海三聯書店將開進武漢,讓年輕人恢復對生活的熱情
    兩大書店項目爭取在今年10月與11月先後開業。「江漢路步行街和光谷步行街都是武漢本地年輕人愛去的地方,武漢本身又是中國年輕人特別多的城市。」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書店,讓更多年輕人恢復對生活的熱情與信心。
  • 三聯生活書店「獨立日」系列第三部上市
    《獨立日》 陳宇慧@田螺姑娘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三聯生活書店的生活品牌「獨立日」已經迎來了第三輯,在前兩輯《獨立日:用一間書房抵抗全世界》和《獨立日:用電影延長三倍生命》熱銷之後,「日出之食」的新概念,也隨著早餐達人陳宇慧@田螺姑娘的第一本書而推出。
  • 昌平有了首家24小時書店!
    疫情之下,實體書店行業遭遇困境,但也有書店在逆境中尋找機遇。位於昌平區回龍觀的「一個書店」,4月1日起,升級為24小時模式,成為昌平區首家24小時書店。進入這家24小時書店,只見讀者們正在間隔一米的桌子上安靜閱讀,沒有人聲沒有音樂,只有偶爾的翻書聲。「一個書店」是一家書店的名字,是一個新興會員制社區書店。在不能營業的兩個月裡,他們開發和內測了許多新服務。4月1日,升級版的「一個書店」重新回歸。正是從這一天開始,這家書店升級為24小時模式,成為昌平區首家24小時書店。
  • 抖音生活像一把無情的刻刀改變了我們模樣是什麼歌 歌詞介紹
    抖音生活像一把無情的刻刀改變了我們模樣是什麼歌 歌詞介紹  抖音生活像一把無情的刻刀改變了我們模樣是什麼歌?據悉,這首歌曲的歌名叫做《老男孩》,歌曲的原唱是老男孩,這首歌也是電影《老男孩》的主題曲。
  • 大象無形 大隱於心--有一家書店叫「大象生活」
    搜鋪網消息:2015年的下半年,瀋陽開了好幾家環境非常好的書店。老牌書店「新華書店」重新裝修,全新入駐萬象匯的西西弗和貓的天空之城,還有低調的路可書店,都是值得一去的地方。
  • 十餘位知名作家加盟書店「燃燈計劃」 音頻專輯上線喜馬拉雅
    近日,浦發銀行攜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發起書店「燃燈計劃」,邀請知名作家進行線上分享,並聯合全國200家書店,傳播閱讀之美,在線為書店和閱讀燃燈。目前,書店「燃燈計劃」音頻節目已上線喜馬拉雅。書店「燃燈計劃」秉承「為閱讀守望,為書店燃燈」的理念,以線上「雲分享」形式,邀請李浩、顧湘、韓浩月、計文君、賈志剛、駱降喜、吳鉤、蕭易、周雲蓬、走走等知名作家分享新書,閱讀見解和旅行見聞,為聽眾講述迷人歷史和智慧生活之道。在第一期書店「燃燈計劃」直播中,河北作家李浩將帶來題為「閱讀,能給我們帶來什麼?」的分享,全國近4萬名書友、數百名書店人參與,聽眾反響熱烈。
  • 一家書店改變了人類、自然和建築之間的關係
    然而,對於許多城市居民而言,古代詩歌中所描述的田園生活被認為是牧歌式的生活。滿目蒼翠生機盎然,這樣的一個自然環境,對於任何想尋找書籍或簡單閱讀的人來說,都是一個奇妙之地。   「我們的一個目標是改變人類、自然和建築之間的關係,以及人們理解自然的方式,」張雷說。
  • 以聲為錨,發現書店裡的「大世界」——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書店...
    作為城市文化名片,實體書店已成為人們生活的「第三空間」,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不再是「是否還需要書店」,而是「我們需要怎樣的書店」。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二季於11月23日在北京實體書店公眾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音頻客戶端雲聽APP、新浪讀書、喜馬拉雅、有書上線,該節目旨在挖掘北京優質特色書店空間,立體化、沉浸式講述書店故事,讓聽眾和讀者能在一天時間,探訪不同區域的書店空間,體驗不一樣的書店之旅。
  • 《生活大爆炸》最初的片名是什麼,為何說最初的名字很糟糕?
    由吉姆·帕森斯主演的《生活大爆炸》在2007年首播,不過這部幽默的喜劇在首播之前,其實有另外一個名字。《生活大爆炸》無疑是好萊塢最著名的一部情景喜劇,在這部劇中我們見識到了幾位主角們是如何聚集在一起,他們是如何發展他們的友誼和愛情的。
  • 從售賣場所到文化空間,從單一跨界到細分多元 帶你讀懂蘭州書店的...
    網紅書店、二手書店、連鎖書店、微書店……一個個書店新概念接二連三地出現,書店開始從傳統意義上的做空間純賣書,升級為重體驗的多元發展。在蘭州,或許你不再是單純地去書店尋找一本書籍,或者是去聽一場講座、或者是去參加一場文化沙龍、甚至只想單純地去喝一杯咖啡發發呆……書店正在以全新的姿態給人們更多的可能性,但是在這樣的過程中也有人更願意去找尋最傳統書店的那份簡單。那麼,你呢?
  • 三聯書店終於開到成都,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書店.
    對,是《三聯生活周刊》的那個「三聯」。"三聯"兩個字代表著中國知識先鋒,是中國讀書人心裡的一座豐碑。三聯書店最早1932年由鄒韜奮先生創辦,《錢鍾書集》、《傅雷家書》、《我們仨》還有蔡志忠的漫畫都是三聯出版社的經典;《讀書》、《三聯生活周刊》也被稱為「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這是三聯韜奮書店首次在北京以外開書店。
  • 鄭州24小時書店調查:多家書店放棄,深夜的燈還能亮嗎?
    在回聲館之前,鄭州第一家吃螃蟹的24小時書店是書是生活。2014年,在宋寨南街的這家書店,依託社區服務中心的地租全免優勢,試運行周五、周六兩天24小時不打烊。後來,在經營屢陷困境的情況下,書是生活幾易店址,如今在經六路與黃河路交叉口南側。書是生活還在堅守24小時嗎?負責人富貴向記者搖搖頭,他說,書店最近一次24小時營業是在今年的4月23日世界讀書日。
  • 24小時書店豐富武漢夜生活,熬夜看書的人有了好去處
    當時,武漢這座城內,卓爾是第一家24小時書店。近年,武漢24小時書店新增九丘書館、鉑仕匯城市書房,豐富了武漢的文化夜生活。24小時書店為夜讀人提供一片閱讀靜地18日,在九丘書店,一位男孩在認真讀書。24小時書店豐富城市夜功能18日晚9點,一位母親帶著兒子來到卓爾書店澳門路店買書。 記者楊濤 實習生彭華 攝近年,武漢夜生活日漸多元化,夜間除了消費、娛樂外,24小時書店等文化場所的開設,為人們提供了新的選擇,豐富了城市夜功能。
  • 宇宙如何演化成今天模樣 專家組團尋找首批恆星和星系
    原標題:宇宙如何演化成今天的「模樣」 澳天體物理學家組團尋找首批恆星和星系超級計算機模擬中宇宙電離時代的演化。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4日報導,來自澳大利亞國際射電天文學研究中心(ICRAR)、波西(Pawsey)超級計算中心和DUG公司的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使用默奇森寬場陣列(MWA)射電望遠鏡5年來收集的數百小時觀測數據,尋找來自早期宇宙的信號。
  • 豆瓣評分8.2,10年出版3本書,她怎樣打開書店時光寶盒?
    本篇文章為此系列第三期,我們邀約自由撰稿人、《書見》系列主編雅倩,談一談十年來,她對書店、對閱讀的思考和感悟。「生活需要找到一個良好的平衡點,而這個平衡點就來自於對待生活的態度和合理的生活方式」。之後,我以熱心讀者的身份,在這家書店做了兩月的義工。每天中午,蹲坐在書堆裡,享受著書店為我這名義工提供的福利,一頓簡單的午餐。當時的我,似乎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再合理不過的藉口把整個人扔進書堆裡。在書店中,哪怕只是聞著這些紙張和油墨的味道,我也會感到安心。無論後來我和多少書店有過交集,最初的那些書店時光,卻是我最為珍貴的體驗。
  • 新加坡PAGEONE書店內地首家旗艦店落戶三裡屯Village
    「我2004年加入PAGEONE,到2010年我們才在杭州開第一家PAGEONE書店,這期間關鍵的工作是尋找零售的場所。」劉貴表示,「最困難的地方在於同業主的溝通,對於在商場中注入文化業態重要性的認知十分重要,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具體談判過程中,雙方能夠達成共識,找大家都覺得滿意的合作條款,十分艱難。」
  • 書店寫作計劃04 | 蘇州東大書店:何須淺碧深紅色
    編者按: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書店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奇妙空間。在書店裡,我們可以看到人類文明一步一步走來的足跡,也可以看到對於未來一點一滴的想像,書架之間,古往今來,無數的思想在這裡聚集,讓過去與未來的連接變得更加自然。透過一家家書店,能夠喚起我們對於未來的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