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開門無客」的售樓處給原本遇冷的樓市蒙上了一層陰霾,然而北京土拍市場卻呈現出房企扎堆搶地的熱鬧景象。
2月18日,北京迎來新一輪土地出讓,熱點地塊甚至出現了十七家主體「圍獵」搶地的情況,其中綠城以80.48億元入手兩宗不限價地塊,表現尤為亮眼。
據北京商報記者梳理,前後一周時間,北京共計出讓9宗地塊,363.89億元交易總價、27家參與競拍房企(聯合體拆分計)、最高叫價74輪、最高溢價率49.78%……疫情之下,房企在京補土儲的腳步並未止步不前。
溢價率再創新高
繼北京四天出讓6宗土地後,2月18日,北京迎來新一輪土地出讓,本輪土拍仍頗具看點。記者了解到,通州區臺湖鎮亦莊新城站前區YZ00-0401-0056等地塊為本輪土拍的「熱點」,共吸引包括龍湖、綠城、中海、雅居樂在內的17家房企及聯合體參與競拍,最終由綠城以13.48億元+7%自持競得,溢價率49.78%。
值得一提的是,因調控政策不斷加碼,「競自持」近期已鮮少在北京土拍市場出現,北京上次「競自持」還是在2018年11月,住總以17.7億元+自持2%摘得大興區採育0128A限價宅地。
對此,貝殼研究院新房分析師潘浩表示,13.48億元總價競得,刨除教育用地和自持部分,可售住宅部分成交樓面價達到30806元每平方米。本輪土拍熱度再次提升,溢價率也再創新高,接近一年以來的最高值。
「競自持」的出現,也反映出好的地塊從來不缺少想入場的買家。潘浩稱,從地段上來看,上述地塊雖然在成熟區邊緣,但距離地鐵站更近,且區域內在售項目及未來同期競爭項目多數為限競房項目,而體量小、起始價低,且不限價等因素,是吸引17家主體競逐該地塊的原因。
記者注意到,通州臺湖板塊此前因萬科城市之光·東望和臺湖金茂悅項目備受追捧,是一個已經被「炒」熱的區域。「17家企業競拍也必將帶來臺湖板塊熱度的再次提升,預期未來區域價值將進一步上漲。」潘浩進一步表示。
相較於通州臺湖地塊的高溢價率,大興區舊宮鎮地塊則引發眾房企74輪的激烈「廝殺」。據了解,該宗地塊共吸引中海、平安、綠城、招商、保利+首開、世茂、金茂等多家品牌房企參與競拍,拍賣現場交替舉牌,都表現出勢在必得的決心。最終,該地塊仍由綠城以67億元斬獲,溢價率34%。
最後一宗不限價地塊,大興區採育鎮DX10-0001-6004地塊,則由興創+住總以6.56億元底價成交,樓面12860元每平發米。就在上周,與該地塊相鄰的0042低密度地塊,溢價25%,由京能摘得。「相較0042地塊,上述地塊佔地面積相當,但容積率高達2.5,總價也較高,雖然樓面價低了3626元/平米,但未來打造高密度社區,建設成本更高,這或許也是該地塊爭奪少的原因。」潘浩稱。
自2月份供地開閘以來,北京共計出讓9宗地塊。據北京商報記者梳理,前後一周時間,363.89億元交易總價、27家參與競拍房企(聯合體拆分計)、最高叫價74輪、最高溢價率49.78%……土地市場依然活躍,房企在京補土儲的腳步並未止步不前。
最大贏家綠城
毫無疑問,綠城是本輪土拍的最大贏家,此次以80.48億元入手兩宗不限價地塊,表現尤為亮眼。而早在2月14日,綠城就以63.6億元的價格競得北京昌平東小口鎮HC-022、HC-027地塊(限競房用地),溢價率29.8%。
2月份以來,北京出讓的9宗地塊中,綠城佔得三分之一,而363.89億元的總成交額中,綠城拿地金額也佔到四成,成為鼠年北京土拍市場的最大贏家。
「目前來看,北京拿地主體還是以國企為主,綠城雖為民企,但其第一大股東中交集團卻有國企背景。」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最近全國土地市場以國企拿地為主,私企拿地的非常少,北京也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純私企拿地的情況,大部分都是國企聯合體獲得土地。相較於私企,國企的資金壓力小。
財經評論員嚴躍進則認為,對於綠城此類拿地,客觀上說明當前部分房企拿地的熱度,也在某種程度上有助於改變市場的預期。從最近的一些拿地房企來看,普遍都是過往銷售業績不錯、規模擴大意向明顯、資金狀況良好的企業。對於綠城來說,一周時間144億元的拿地支出,雖然可以說是資金預算充裕的優勢,也可以說房企拿地的積極性並未受到疫情影響。拿地熱度的提升,正是體現出房企對於後續市場發展的信心。
「雖然受疫情影響,大部分房企短期流動資金周轉不暢,但具有開發潛力和價值的地塊依舊能吸引眾房企爭相進場。」潘浩指出,以大興舊宮地塊為例,該區域近年熱度頗高,地鐵8號線的貫通帶來了區域價值的進一步上升,同時品牌開發商的新項目層出不窮,再加上社區品質化發展將區域定位在中高端價位。所以此次綠城的入駐,可以說未來利潤空間可期,也必將進一步拉升該區域價格走高。
一邊搶錢一邊搶地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房企補充土儲會直接影響到後續的銷售業績,無疑資金壓力是目前掣肘房企拿地的關鍵,換一個角度來看,補土儲的需求仍在,但苦於「囊中羞澀」。
嚴躍進分析稱,客觀上說,雖然近期房地產市場處於「停擺」狀態,但部分房企已經積極行動起來,充分說明其對於土地市場未來前景的認可,在當前時間節點補土儲,也很大程度上說明房企對於追求規模的迫切。此外,房地產市場雖然在降溫,但不一定意味著後續市場會持續惡化,實際上後續市場依然有反彈的空間,政策放鬆積極面仍在。
張大偉把近期房地產市場分為兩大戰場:有人在搶錢、有人在搶地。在張大偉看來,受疫情的影響,如果未來政策稍微有「放鬆」的空間,那麼按照北京2月份這一批土地的入市時間,年末小高峰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大部分企業都在競逐2月份的幾宗土地出讓。從市場趨勢來看,房地產企業可以期待政策的變化,過去過於嚴格的調控政策應該有所調整,特別是針對首套房和改善型住戶的貸款政策。
合碩機構首席分析師郭毅亦表示,目前政策更多聚焦於企業的資金鍊,而針對購房者的政策也在零星出現,一旦調控政策上有所鬆綁,針對購房者限購、限貸定向放開,那麼對於後續市場拉動的作用會更好。
「目前來說,疫情什麼時候得到緩解仍是關鍵。線下售樓處關閉,開發商缺少銷售場景和銷售工具,雖然在線上有了很多營銷動作,但如何完成線下承接,實現真正成交還需要一個轉換的過程。」郭毅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