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毒藥物仍然是腫瘤化療的基石

2020-11-28 醫脈通

                                                                       ――第5屆費森尤斯卡比腫瘤區域會議報導


8月30日,第5屆費森尤斯卡比腫瘤區域會議在杭州舉行。來自中國大陸、香港特別行政區、中國臺灣和歐州的近200位專家和學者參加了這次學術盛會。大會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石遠凱院長擔任主席,多位著名專家對細胞毒性藥物在腫瘤治療中的地位進行了學術研討。大會分設了肺癌、乳腺癌和結直腸癌三大論壇,現總結大會主要內容如下。
    

肺癌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王長利教授主持肺癌論壇。德國慕尼黑大學魯道夫休伯(Rudolf Huber)教授指出,JMEI等研究表明,對於不同的病理類型患者,需要給予不同的化療藥物治療。培美曲塞治療時優選非鱗癌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而紫杉類可用於多種病理類型。
    

隨著對肺腺癌分子生物學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了肺腺癌的驅動基因突變譜,因此可選擇針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ALK融合和MET擴增等基因位點的靶向藥物進行治療。然而,臨床應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約9個月後即可出現耐藥。另一方面,研究顯示肺腺癌可能具有1~10個驅動基因突變,同時具有10~100000個沉默突變,因此距肺腺癌個體治療還為時過早。
    

臺灣榮民總醫院林增熙教授回顧了細胞毒藥物在晚期NSCLC治療中的歷史演變。針於EGFR突變陽性的肺腺癌,雖然OPTIMAL、EURTAC、LUX Lung-6等研究表明選擇EGFR-TKI進行一線治療使無進展生存期(PFS)顯著延長,但總生存(OS)並沒有顯示出優勢。而對於肺鱗癌,目前的標準一線治療仍然是含鉑雙藥方案。因此,在EGFR-TKI廣泛應用於晚期NSCLC治療的時代,細胞毒藥物仍然是化療的基石。
    

乳腺癌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沈坤煒教授主持乳腺癌論壇。德國烏爾姆大學沃爾夫岡揚尼(Wolfgang Janni)教授指出,對於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陰性轉移性乳腺癌的一線治療,宜優選蒽環類和紫杉類進行單藥或聯合治療。對於蒽環類治療失敗的HER2陰性轉移性乳腺癌,紫杉類仍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對於HER2陽性轉移性乳腺癌的一線治療,可優選紫杉類聯合曲妥珠單抗或帕妥珠單抗。對於三陰性乳腺癌(TNBC)的治療,目前最佳化療方案尚未確定,推薦採用類似於非TNBC的治療方案,即以紫杉類和蒽環類藥物為主的方案。
    

浙江省腫瘤醫院王曉稼教授在探討HER2陽性轉移性乳腺癌的治療時指出,細胞毒藥物蒽環類和紫杉類仍然是HER2陽性轉移性乳腺癌化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如HER2過表達,加用曲妥珠單抗可顯著提高療效。
    

結直腸癌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巴一教授主持結直腸癌論壇。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前任主席戴維克爾(David Kerr)教授指出,過去10餘年,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一線治療的OS期從12個月提高到24個月以上,靶向藥物的作用功不可沒,但5-氟尿嘧啶、伊立替康和奧沙利鉑的基石性地位不容忽視。FIRE3研究結果顯示,FOLFIRI方案聯合西妥昔單抗或貝伐珠單抗治療RAS野生型晚期患者的OS期分別為33.1個月和25.6個月[風險比(HR)=0.70,P=0.011],雖然該試驗主要終點客觀緩解率(ORR)未達到顯著差異,但OS期延長了7.5個月,給患者帶來了很大益處。這表明在治療RAS野生型mCRC時可將FOLFIRI聯合西妥昔單抗作為優選。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黃鏡教授探討了以伊立替康為主方案進行結直腸癌的個體化治療。晚期結直腸癌治療的終極目標是延長OS期,因此,如何有效布局化療藥物與靶向藥物以取得最佳療效是醫師必須關注的問題。
    

伊立替康單藥或以伊立替康為主方案,聯合或不聯合靶向藥物可用於晚期結直腸癌的一線治療或二線治療。遲發性腹瀉和粒細胞減少是伊立替康常見的毒性反應,早在10年前已有學者研究伊立替康毒副作用與UGT1A1基因多態性的關係。
    

臨床應用伊立替康時應該個體化,根據UGT1A1基因型選擇伊立替康初始劑量。對於UGT1A1*28純合突變型患者應減少伊立替康劑量;對於UGT1A1野生型患者,伊立替康常規劑量180mg/m2可能不足;對於UGT1A1*6/*6患者,需慎重選擇伊立替康初始劑量。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超聲聯合微泡增敏腫瘤化療的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進展
    但化療藥物在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殺傷正常細胞,引起全身的毒副反應。 如何提高局部藥物濃度、增加對腫瘤細胞的細胞毒作用、減輕全身副反應是亟需研究並解決的問題。超聲聯合微泡可以增敏化療,增加腫瘤區域藥物濃度,增強細胞毒作用,改善細胞對化療藥物的耐藥性,從而增強化療效果。
  • 基石藥業-B(02616):CS1001聯合含鉑化療一線治晚期非小細胞肺癌...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訊,基石藥業-B(02616)發布公告,將在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2020年年會上,以摘要的形式公布其PD-L1單克隆抗體CS1001的CS1001-101研究最新數據。
  • 腫瘤靶向藥物治療,你真的了解麼?化療藥物和靶向藥物的區別,你知道...
    腫瘤已成為危險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 目前,腫瘤的主要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治療、放療和化療,但這些常規的腫瘤治療方法一般不良反應較多。
  • 中科院生化所與上海藥物所合作揭示腫瘤化療引起的腸道毒性的分子機制
    該研究報導了化療過程中所導致的腸道毒副作用與化療藥物誘導細胞釋放雙鏈DNA密切相關,腸道中大量的dsDNA激活了宿主免疫系統的AIM2炎症小體,進而引發了腸道炎症和損傷的分子機制。耿美玉、孫兵、丁健和黃敏研究員為該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化療仍然是目前大多數腫瘤的主要治療手段,但化療藥物的使用常常伴隨著嚴重的毒副作用。
  • 戴海明課題組揭示化療藥物誘導腫瘤細胞焦亡調控機制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健康與醫學技術研究所戴海明課題組在化療藥物誘導腫瘤細胞焦亡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研究人員不僅明確了線粒體外膜蛋白BAK/BAX在化療藥物誘導的細胞焦亡信號通路中的作用,而且首次報導了GSDME Cys407/Cys408棕櫚醯化修飾在化療藥物誘導的細胞焦亡過程中的作用。同時,該研究還發現了藥物誘導的細胞凋亡和細胞焦亡轉換的新機制。
  • 合肥研究院揭示化療藥物誘導腫瘤細胞焦亡調控機制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健康與醫學技術研究所戴海明課題組在化療藥物誘導腫瘤細胞焦亡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研究人員不僅明確了線粒體外膜蛋白BAK/BAX在化療藥物誘導的細胞焦亡信號通路中的作用,而且首次報導了GSDME Cys407/Cys408棕櫚醯化修飾在化療藥物誘導的細胞焦亡過程中的作用。同時,該研究還發現了藥物誘導的細胞凋亡和細胞焦亡轉換的新機制。
  • 阻斷DNA修復的新藥物能夠提高腫瘤細胞對化療的敏感性
    鉑類等許多化療藥物通過破壞DNA來殺死癌細胞。然而,一些腫瘤可以通過依賴DNA修復途徑來抵抗這種損傷,從而對化療產生耐藥性。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和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可阻斷這種修復途徑的化合物,當用這種化合物和順鉑聯合治療荷瘤小鼠時,腫瘤比單用順鉑治療的腫瘤明顯縮小。該研究結果於6月4日發表於Cell雜誌,論文標題為「A Small Molecule Targeting Mutagenic TranslesionSynthesis Improves Chemotherapy」。
  • 含鐵納米藥物催化的腫瘤特異性促氧化可實現抗壞血酸腫瘤化療
    含鐵納米藥物催化的腫瘤特異性促氧化可實現抗壞血酸腫瘤化療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7 15:51:45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施劍林研究小組發現,含鐵納米藥物催化的腫瘤特異性促氧化可實現抗壞血酸腫瘤化療
  • 全球腫瘤十大熱門靶向藥物和療法
    上一期我們盤點了腫瘤市場十大熱門靶向藥物和療法點中的(PD-1抑制劑、HER2抑制劑、CDK4/6抑制劑、BTK抑制劑、VEGF/VEGFR抑制劑),這一期我們著重介紹(CAR-T療法、EGFR抑制劑、ALK抑制劑、PARP抑制劑與ADC抗體偶聯藥物),了解它們的作用機制、臨床療效、市場走向……一、CAR-T療法CAR-T,全稱chimeric antigen
  • 腫瘤化療導致的中性粒細胞減少診治專家共識
    >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臨床化療專業委員會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支持治療專業委員會 原文刊發於《中國腫瘤臨床》 引用本文: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臨床化療專業委員會,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支持治療專業委員會.
  • FDA生物標記的腫瘤個性化藥物
    1腫瘤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一類高發性疾病。藥物標籤包含基因組生物標記信息,藥物基因組學可實現個性化用藥,本文對腫瘤領域的藥物基因組生物標記相關的個性化藥物進行綜述。腫瘤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一類高發性疾病,主要包括乳腺癌、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胃癌、胰腺癌、膀胱癌等多種疾病。
  • 科學家揭示腫瘤化療引起的腸道毒性的分子機制
    該研究報導了化療過程中所導致的腸道毒副作用與化療藥物誘導細胞釋放雙鏈DNA密切相關,腸道中大量的dsDNA激活了宿主免疫系統的AIM2炎症小體,進而引發了腸道炎症和損傷的分子機制。耿美玉、孫兵、丁健和黃敏為該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化療仍然是目前大多數腫瘤的主要治療手段,但化療藥物的使用常常伴隨著嚴重的毒副作用。
  • 基石藥業抗PD-L1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藥物擬遞交上市申請
    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8月6日,港股上市公司基石藥業宣布,在研抗PD-L1單抗CS1001注射液(以下稱CS1001)聯合含鉑化療用於IV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一線治療的III期臨床試驗,經獨立數據監查委員會(iDMC)評估達到預設的主要研究終點,顯著延長了患者無進展生存期
  • 乳腺癌術後為什麼還要輔助化療,化療副作用大怎麼辦?
    對於腋窩淋巴結陰性患者,腫瘤直徑大於1cm、雌激素受體(estrogen,ER)陰性、組織學分級Ⅲ級、脈管瘤栓和HER-2/neu陽性都是給予術後輔助化療的指徵。    70歲以上乳腺癌輔助化療資料很少,化療也可能有生存益處,但應考慮毒性,還應考慮伴隨疾病及非癌死亡也將影響總的益處。
  • 18年非小細胞肺癌市場分析和趨勢走向—免疫藥物與化療藥物篇
    18年非小細胞肺癌市場分析和趨勢走向(下)——免疫單抗和市場總結文丨司鐵本篇為大家介紹免疫藥物與化療藥物篇。免疫藥物正常人體的免疫系統具有對腫瘤細胞的殺傷作用,腫瘤要想形成發展,首先要躲避免疫系統的殺傷。
  • HER2陽性胃癌首個ADC藥物!美國FDA授予阿斯利康Enhertu突破性藥物...
    如果獲得批准,Enhertu將成為治療HER2陽性胃癌的第一個ADC藥物,將為這類癌症帶來有意義的治療進步。阿斯利康腫瘤學研發執行副總裁José Baselga表示:「目前對HER2陽性轉移性胃癌患者和復發患者的治療方案有限,沒有批准的HER2靶向藥物。
  • 腫瘤化療病人沒胃口怎麼辦?化療後的飲食
    很多人都知道一種可怕的疾病叫做癌症,這種疾病是一種極為棘手的疾病,但其實癌症就是一種惡性腫瘤,屬於腫瘤的一種。腫瘤還有一種類別就是良性腫瘤,一般來講對人體無害,但有時也會影響人類健康,所以很多人使用化療來治療腫瘤。那麼,腫瘤化療病人沒胃口怎麼辦呢?
  • 「化療是害人的!」患癌後到底要不要化療?醫生想跟你說說心裡話
    一、全面了解化療,從容面對!化療:化療治療有廣義與狹義兩種,從廣義上來說,化學治療包含靶向藥物治療、內分泌治療等化學藥物的抗癌治療。而狹義上的化學治療是指細胞毒性藥物殺傷腫瘤細胞,我們一般常說的口服、注射化療藥物等都屬於此類範疇。
  • 得了癌症,化療和不化療哪個活得久?腫瘤醫生揭化療真相
    最近的幾次化療,每次藥物隨著血液輸進身體,從口腔到其他消化道,黏膜就都受損了。 這是什麼感覺呢?吃一粒米,米到哪裡就痛到哪裡。癌症越來越高發,隨著研究的進行,不斷有「新療法」湧現,但對大部分癌症來說,化療依然是首選的方法,化療藥物依舊是殺死體內癌細胞的重要選擇。 一、苦不堪言的化療,消滅的不止是癌細胞 為什麼早期和中期的腫瘤患者不用化療,大部分都是手術呢?
  • 闢謠特工隊 | 納米載體靶向藥物取代傳統化療?
    在腫瘤治療的研究中,其目的就是讓抗腫瘤藥物能夠在腫瘤細胞中靶向釋放,從而減少化療藥物對其他健康細胞的傷害,減小傳統化療所帶來的如骨髓抑制等副作用。簡單來說,對於研究納米載體靶向藥物的學者們來說,對於癌症的治療首先要識別好壞細胞,全局給藥,局部發揮作用。這項技術聽起來前景大好,但事實上並沒有在臨床中得到充分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