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要取消「公攤面積」?買房者是否能獲得補償,有關部門回應14字
一房一價的房地產開發
常言道「有房子就有房子」,現在老百姓買房子不只是為了居住,還有結婚用的房子,還有孩子們的學區房。但對於大多數剛需族來說,買房並不容易,許多人因為買房而背負了沉重的房貸負擔,甚至還得花上幾十年才能還清。
老百姓買房子時,基本上都會發現房子的大小與開發商給的尺寸有出入,而這部分缺的就是所謂的「公攤面積」。實際上,包括電梯井、消防通道等區域都算在公攤面積內,相當於老百姓在為公用面積買單,這也讓不少購房者難以接受
但是,早在2013年,我們的國家香港就有了公攤面積的說法,而且率先提出公攤面積的是香港富商李嘉誠。很快,公攤面積被引進內地,內地的房地產商也開始接受公攤面積。事實上,國外壓根就沒有公攤面積這樣的說法,網上也有不少人表示,今年公攤面積要取消,是真的嗎?
首先來看一下公攤面積對購房者的影響,假如一個購房者買了100平米的房子,公攤面積佔了20平米,實際居住面積只有80平米,但他還是要為這20平米的公攤付錢。現在大多數城市的房價已經超過了萬元,這20平米也就意味著要多付20萬元。
由於公攤面積帶來的價格差異較大,也是許多剛需族無法接受的原因,而且市場上還出現過公攤面積大於房屋面積的情況,不少開發商選擇在公攤上做文章。但是專家們的觀點卻與此相反,他們不建議取消公攤,因為取消公攤之後,開發商也會尋找其他方式來避免損失,比如改變房屋結構,或者採取提高房價的方式。
民眾要求取消公攤面積的呼聲日益高漲,對於這一問題,我國住建部也用14個字做出了回應:住宅建築應按套內建築面積交易。換言之,就是開發商要按房屋的實際面積明碼標價,不算公攤面積。
但是,如果公攤面積取消了,已經買過房的人還能得到國家的補償嗎?以我國超過95%的城鎮住房率來衡量,幾乎所有國家都擁有自己的住房。因此,以每個家庭20萬元為基數,全國所有家庭賠償近100萬億元,顯然這一數字並不現實。
相關專家還從房地產商的角度分析說,如今公攤面積已經成為開發商的收入來源之一,如果取消公攤面積,那就意味著開發商整體虧損,再加上目前的特殊情況,許多開放商都可能因此而倒下,給房地產行業帶來更大的衝擊。
而且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體產業,房地產業與國內各行業的關係密切,如果房地產行業出現問題,很可能會影響到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所以取消公攤面積的舉措還有待商榷。對於使用套內使用面積交易這種說法,我國的一線城市也已經開始了試點,是否真正推廣需要時間去驗證。是否同意取消公攤面積?
閱讀後不要忘記點讚,收藏,轉發!長按三連鍵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