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臨床試驗組首批組員王偉:海外受試者非常信任中國疫苗

2021-01-21 中國生物技術網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姜雪穎 北京報導

2020年12月3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發布一則重要消息,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已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附條件上市,這是我國首個上市的新冠疫苗。

從III期臨床試驗入組啟動,到新冠疫苗附條件獲批上市,只用了短短的168天。中國創造了新冠滅活疫苗研製的「火神山」速度。

今年33歲的王偉是中國生物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以下簡稱「北京所」)科研管理部經理助理。去年8月,他白天與4位中方同事、十幾位阿聯研究者一起在阿聯開展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臨床Ⅲ期試驗(以下簡稱「Ⅲ期試驗」),到了晚上,他就一個人窩在酒店房間裡寫總結報告。

電腦屏幕上光標閃爍,王偉感覺頭也沉重起來——時不時因為陷入睡眠猛地朝前低下,又因為這突然的動作而驚醒。實在支撐不住了,他就趴在桌上睡兩三個小時,天亮接著開工。

對於這些工作,王偉並不陌生——本科從山東大學生物技術專業畢業後,就在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讀研究生,期間參與過其他疫苗的開發,畢業後的五六年裡,也一直從事科研項目管理和臨床試驗工作。

這些凝結著王偉和同事們心血的文檔裡,既有此次Ⅲ期試驗的階段性總結報告,也有Ⅰ期和Ⅱ期試驗更新的內容,它們將被滾動送報到國家藥監局等各個部門,成為推動疫苗面市的重要一環。

中國生物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工作人員在阿聯,與阿方研究人員共同開展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臨床Ⅲ期試驗。

45000支疫苗打包到凌晨四點

從北京飛往阿聯首都阿布達比需要5小時,王偉睡了那段時間最安穩的一覺。2020年7月9日,作為第一批工作組成員,他和28位同事搭乘專機前往阿聯開展Ⅲ期試驗工作。

此次海外試驗項目開展前夕,王偉全程跟著技術專家設計整體試驗、修改方案、核對中英文版本內容。2020年6月23日,Ⅲ期臨床試驗阿聯項目正式啟動,方案也基本成型,王偉這才知道自己在初步定下的工作組名單裡。

沒有驚訝,他告訴記者,「臨床試驗前期的工作主要是由我負責,差不多預料到了,就感覺推進得真的很快。」快到「壓根就沒什麼時間準備」。心理建設、生活上的籌劃統統沒有,至於出發的確切時間,王偉也是直到出發的前幾天才知道,「我們只知道要快,不能出一點紕漏。」

準備工作更是繁瑣:由於此次試驗採用的是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方式,試驗方和受試者都不知道使用的是藥劑還是安慰劑,需要提前對疫苗編盲;貼在盒子上的標籤需要設計、審核;包裝材料的印刷進度需要及時跟進;必備物資的消耗量必須核對清楚,以免出現突發狀況;如何裝箱才能使空間得到最大化利用、冷藏箱需要多少……這些都由王偉來考量和統籌。編盲要在冷庫裡進行,王偉得及時安撫其他人員的情緒;為了包裝規範化,要給前來援助的同事們一點點地培訓。在王偉的回憶裡,那段時間基本無休,周末也沒休息。

2020年7月7日,距離出發還有兩天,來自武漢所的3萬多支疫苗終於在中午運抵北京所。王偉和同事們緊急行動起來,把兩邊的45000支疫苗合併、編號、打包裝箱。

七八十箱的疫苗全部打包妥帖,已是7月8日凌晨三四點;等到裝車完畢、運輸車發走,天已開始蒙蒙發亮。王偉回家補了一覺,白天又繼續趕回總部準備出發的事項……兌換貨幣、辦理財務手續,甚至抽空做了咽拭子核酸檢測,晚上才回到家收拾行李。

「在飛機上終於可以休息一下了。」王偉說。阿聯什麼樣?會不會有感染的風險?這些都還沒來得及考慮。

受試者非常信任國產疫苗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阿布達比國際機場幾乎沒什麼人,剛下飛機,一股熱浪就直衝過來。在酒店隔離的3天裡,王偉也沒閒著,不是參加線上會議,就是匯總國內Ⅰ期和Ⅱ期試驗的安全性數據。儘管到了阿布達比,王偉也沒法完全撇下原有工作。

2020年7月16日,Ⅲ期試驗正式啟動。啟動前,王偉和同事們已經布置好了現場,包括查驗冰箱、血清採集用具等物資,以及根據實際場地調整布局——從受試者來到現場後的註冊、體檢、知情、入組到採血、接種、觀察、隨訪和離開,整個過程都必須符合法律法規要求、滿足方案要求,最後能更流暢。

與前兩期試驗不同,Ⅲ期試驗要全面評估疫苗保護率,樣本量需求更大,因此現場由阿布達比拓展至阿聯沙迦、巴林、埃及和約旦,8月4日,王偉被派往沙迦擔任負責人。

「條件確實不如阿布達比。」王偉不得不承認,在阿布達比,試驗中心由國家會展廳內部臨時改建,十分寬敞,但在沙迦,試驗現場設在一處健康中心。「只有一層面積幾百平米的小樓,可活動區域很小。」王偉介紹,「我們計算了一下,最多只能容納200多名受試者,調整後可以達到300多人。但因為防疫需要,有時候受試者來了就只能在室外等著,我們怕他們中暑,還要隨時送水。」

麻煩不止於此。因為靠近機場,這裡基本沒什麼餐館,再加上吃不慣阿拉伯菜,他們只能從杜拜的一家中餐館訂餐。「光是車程就要兩個小時,所以稍微晚一點就吃不上晚餐。」吃不上晚餐似乎才是常態,王偉告訴記者,因為時間緊、任務重,他們會經常長時間坐在一處不動,「沒有時間運動,就怕長胖,所以也不怎麼吃晚飯。」

熬夜更是常事。根據方案,沙迦要招募6000名受試者,平均每天有近300名受試者入組。早上8:00左右,王偉和同事們就從酒店出發,搭車10多分鐘抵達試驗現場,開啟一天的工作——疫苗和血清樣本是否一一對應?每個人需要注射兩針試劑,最後一針後需要採集血清樣本檢測抗體,在這個過程中誰採了、誰沒採?這些都必須及時跟進。

「有時候採集完血清就已經22:00了,還要做一些水浴、離心和編號的處理,最晚的時候我們到過凌晨一兩點,第二天還是這樣『兩點一線』。」王偉回憶,有五六次,他們就在試驗現場通宵,辦公室只有七八平米大的,他們就去急救室找一把採血椅,放平了躺著睡上幾小時,或者乾脆不睡了,第二天晚上稍早一點回去。「那段時間我們長期高負荷運轉,為了項目的申報、為了結果材料的提交、為了儘快推進疫苗上市,真的是一股信念強撐著,頂著我們向前走。」王偉說,「當然也是想早點回家。」

根據國際規定,中方人員不能直接接觸受試者,需要當地的研究者們來溝通,王偉的另一項艱巨任務就是培訓這些研究者,「要讓他們按照我們的節奏和要求來,需要做大量的溝通工作。」對於王偉來說,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英語口語變好了——剛到阿聯的時候還需要同事幫忙點菜,現在已經能做正常交流。

「改變一個人的想法是很難的,關鍵是要摸清楚那個主要研究者的脾氣。」王偉「傳授」起心得來,「比如我們會給每位受試者一張日記卡,要求他們每隔7天記錄自己的反應等信息,那位研究者不願意接受我們的表格形式和填寫方式,我們就要逐條給他解釋原因。這個過程不可避免,之後溝通起來才會更順暢。」王偉補充,「他們年齡和我們差不多,平時也會聊聊生活,後期他也更願意交談。」

在沙迦,周五、周六是休息日,但王偉發現研究者們在整個過程中熱情高漲,願意放棄休息時間來配合工作推進;幾名中方成員是臨時組隊,有的才二十六七歲,難免會因壓力而急躁,這時,王偉就會安撫隊員心情、幫助他們調節狀態。

「我們必須要快,這是最大的困難。我必須把所有人統一到我們自己的節奏上來,有時候是會感覺力不從心,挺熬人的。」王偉坦誠地說。

但幸運的是,試驗進展得非常順利,此前擔憂的問題都沒發生。沙迦與其他幾個酋長國都有交界,距離杜拜也很近,所以中國人比較多,招募過程也不算坎坷。「大家非常信任咱們的國產疫苗,積極性很高。」王偉表示,「8月就完成了入組任務,速度非常快。後續我們還會持續跟蹤病例,確保產品儘快上市,滿足國家的防疫需求。」

去年2月投入疫苗前期研發

事實上,王偉的戰疫時間線還得再往前延伸。2020年2月份剛剛復工,他就介入疫苗的前期研發過程;3月中旬北京所第一批成品出來,他便設計動物試驗,並火速將結果送往動物安全性評價公司進行動物安全性評價,一有新結果就立刻提交給國家藥監督局藥品審評中心。

2020年4月27日臨近下班,王偉拿到了藥物臨床試驗批件。

「試驗是無縫對接的。」王偉說,4月28日——批件拿到的第二天,臨床試驗便正式在河南啟動。5月份,王偉又馬不停蹄地趕到河南工作了一個星期。一整年下來,王偉很少按時回家,「以前周末還能陪著老婆逛逛街,今年就壓根就沒有想過。」

在王偉的領導、結識了六七年的中國生物臨床醫學中心副主任楊雲凱眼裡,王偉年輕、敬業、專業、踏實能幹,還很帥,是個「暖男」。

「我們的報告裡,安全性數據是最複雜的一部分,每次都是他來處理,有時候一個數錯了,他就死磕著把原因找出來;涉及到的法規也會自己去鑽研。」楊雲凱說,平時誰沒吃早飯,他會想著帶一份;哪位同事需要幫助,他也會毫不猶豫地站出來。「沙迦是幾個現場裡條件最差的一個,但他能主動發現和解決問題,交給他特別放心。」

王偉倒是覺得這沒什麼,鑽研和勤奮只是工作需要。累的時候,他會聽一聽脫口秀;在阿聯的半年裡,放鬆的方式只是偶爾去附近的大超市置辦生活用品、和家人視頻,現在最大的願望是好好睡一覺。回國的時間還沒確定,原本今年想生個寶寶,計劃也跟著推後。

「真的非常感謝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雖然辛苦是值得的。」王偉說,「對藥品上市來說,前期工作特別關鍵,作為臨床工作者,這也是責任所在。能夠參與到這麼大的項目裡非常榮幸,希望通過我們認真負責地完成效果評價,給全體研發人員一個真實的交代。」

相關焦點

  • 新冠疫苗III期臨床試驗組首批組員王偉:海外受試者非常信任中國...
    從III期臨床試驗入組啟動,到新冠疫苗附條件獲批上市,只用了短短的168天。中國創造了新冠滅活疫苗研製的「火神山」速度。  今年33歲的王偉是中國生物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以下簡稱「北京所」)科研管理部經理助理。
  • 新冠疫苗宣布在中國開始臨床試驗,已有72名受試者接種!復星醫藥獲...
    記者 | 可達18月5日盤後,復星醫藥(600196.SH,02196.HK)在公眾號發布文章《復星醫藥和BioNTech宣布已在中國開始基於mRNA的新冠疫苗的臨床試驗》,表示和BioNTech(BNTX.US)宣布,在獲得國家藥監局臨床試驗批准後,截至目前,已有72名受試者接種
  • 72名受試者已接種,復星新冠疫苗國內一期臨床試驗正在進行
    (健康時報記者 尹薇)8月5日,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德國BioNTech 聯合宣布,在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臨床試驗批准後,截至目前,已有72名受試者接種BNT162b1疫苗。據悉,在中國進行的臨床I期試驗計劃總共招募兩個年齡階段(18至55歲及55歲以上)144名健康受試者,以評估該候選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並確定劑量選擇。受試者將注射10微克(g)或30微克BNT162候選疫苗或安慰劑,臨床試驗產品由BioNTech位於歐洲的通過GMP認證的mRNA生產工廠供應。
  • 我在牛津參與新冠疫苗2/3期臨床試驗,一名阿斯利康疫苗受試者的經歷
    假設你是一名全球流行疾病在研疫苗的臨床試驗志願者,當你聽聞由於接種者疑似出現嚴重不良反應而試驗叫停,你會是什麼感覺?驚慌或者擔憂,其實在這種情況下都很常見。但對於身在牛津參加2/3期新冠疫苗臨床試驗的科研人員Marcia來說,她基本上沒感覺,「其實5萬人的試驗,(即使)現在有個別不良反應也正常」。
  • 柳葉刀發布陳薇團隊新冠疫苗試驗結果:安全,能誘導免疫反應
    開放標籤、108名健康成年志願者參與的I期臨床試驗顯示,「結果令人滿意」;最終結果將在6個月內進行評估;此外還需進一步試驗,來評估該疫苗能否有效預防新冠病毒感染。這一研究成果來自中國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領銜的團隊研發了前述Ad5新冠疫苗,並率先開展了I期和II期臨床試驗。
  • 目前我國共有4個新冠疫苗進入III期臨床試驗 6萬受試者接種疫苗未現嚴重不良反應
    來源:北京青年報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副司長田保國在20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共有4個進入III期臨床試驗階段的新冠病毒疫苗。截至目前共計接種了約6萬名受試者,未收到嚴重不良反應的報告。III期臨床試驗結果是驗證疫苗保護力國際公認的有效性指標。
  • 中國全面回應新冠疫苗最新進展:已有13個疫苗進入臨床試驗,共接種...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隨著北半球進入秋冬季節,全中國上下都在警惕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彈,而降低風險的最有效辦法之一就是疫苗。目前,多種中國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均已進入III期臨床試驗階段的最後衝刺階段,部分疫苗的緊急接種也已經展開。
  • 免疫學專家:病例銳減 新冠疫苗臨床試驗或移海外
    (原標題:中國免疫學會理事長:病例銳減,新冠疫苗臨床試驗或移海外)
  • 核心試驗數據出錯,阿斯利康新冠疫苗「回爐」重做臨床
    在經過歡呼、質疑之後,根據外媒11月25日報導,阿斯利康和合作方牛津大學相繼承認,其新冠疫苗臨床試驗結果中,有效率90%的一組存在操作錯誤:本應該注射兩劑的受試者,少接種了半劑。
  • 中國免疫學會理事長:病例銳減,新冠疫苗臨床試驗或移海外
    伴隨著國際疫情的嚴峻形勢,新冠病毒疫苗的研製愈加緊迫。在全球範圍內,一場新冠疫苗研發的國際競賽早已激烈展開。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21日,全球共有51個候選疫苗在研發,其中有兩家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 新冠疫苗傳來大消息!阿斯利康、強生宣布恢復在美臨床試驗,此前因...
    當地時間23日,阿斯利康製藥公司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已經批准其恢復在美國的新冠疫苗臨床試驗。同一天,強生公司也表示,將在美國恢復開展強生旗下公司研發的新冠疫苗3期臨床試驗。圖片來源:新華社此前,前述兩家公司的新冠疫苗臨床試驗因先後爆出問題而被暫定試驗。
  • 中國重組新冠疫苗二期臨床試驗結果公布,你看懂了嗎?
    7月20日晚,世界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報導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團隊研發的重組新冠疫苗(腺病毒載體)Ⅱ期臨床試驗結果,成為全球首個正式發表的新冠疫苗Ⅱ期臨床試驗數據。在我國,繼「炸醬麵」成功控制住新發地疫情之後,新疆又出現疫情,在7月2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未來出現疫情是一種常態。
  • 新冠疫苗一夜間迎三大利好!牛津大學疫苗受試者「免疫反應劇烈...
    《柳葉刀》還發布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團隊研發的新冠疫苗II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安全,並且可以誘發免疫反應。此外,美國製藥巨頭輝瑞和德國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宣布新冠肺炎疫苗研究取得早期的積極進展,Biontech稱沒有報告嚴重的副作用。
  • 我國又一新冠滅活疫苗臨床試驗揭盲 無一例嚴重不良反應
    6月16日,由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研製的全球首款新冠病毒滅活疫苗Ⅰ/Ⅱ期臨床試驗盲態審核暨階段性揭盲會,在北京、河南兩地同步舉行。No subjects showed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the company said.國藥中國生物6月16日宣布,其新冠病毒滅活疫苗Ⅰ/Ⅱ期臨床試驗在接種的志願者身上表現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受試者無一例嚴重不良反應。
  • 陳薇團隊新冠疫苗三期臨床試驗結果公布
    澎湃新聞記者 趙思維2月8日晚,澎湃新聞從權威渠道獲悉,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團隊領銜與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聯合研發的我國重組新冠疫苗
  • 美國兩個疫苗都說很有效,中國新冠疫苗呢?
    中期分析顯示,在完成第二劑接種的兩周後,共出現95例新冠確診病例,包括15名65歲以上者和20名少數族裔受試者。其中90人來自安慰劑組,5人來自疫苗組。《紐約時報》「新冠疫苗追蹤者」即時數據顯示,全球進入臨床試驗的新冠候選疫苗共48個,其中進入Ⅲ期臨床的有12個。此外,仍處於實驗室階段的候選疫苗有164個。法新社稱,使用不同技術的候選疫苗越多,最後生產出性能強、能兼容的疫苗的機率就越大。
  • 新冠疫苗或難全民免費,中國5款疫苗正「最後衝刺」
    更引人注目的是,該項研究中,30例新冠肺炎嚴重病例全部發生在安慰劑組,而接種組無一例。這意味著,這款疫苗對新冠重症的保護率是100%——在理想狀態中,按照這款疫苗的接種程序和時長,受試者接種後不會得上重症新冠肺炎。
  • 巴西宣布恢復中國新冠疫苗試驗,受試者死亡竟系自殺?
    【南方+11月12日訊】據俄羅斯媒體報導,在對中國疫苗暫停試驗兩天後,當地時間11月11日,巴西國家衛生監督局宣布恢復中國科興公司與巴西布坦坦研究所合作研發的新冠疫苗Coronavac在巴西的臨床試驗。
  • 一阿斯利康新冠疫苗受試者死亡,未知是否與疫苗相關未知
    記者 | 原禕鳴 編輯 | 許悅 1 10月22日,據巴西《環球報》( Globo)報導,巴西國家衛生監督局(ANVISA)於當地時間19日證實,上周四(15日),該國一名參加阿斯利康新冠疫苗臨床試驗的志願者死亡,死因是新冠肺炎併發症
  • 科技部 : 4個新冠疫苗進入III期臨床試驗共計接種約6萬名受試者
    &nbsp&nbsp&nbsp&nbsp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璐 北京報導&nbsp&nbsp&nbsp&nbsp10月2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疫苗有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