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金錢政治的「黑洞」效應

2021-01-09 觀察者網

據新華網24日報導,前有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被披露接受中東金主巨額「援助」,後有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競選團隊負責人因「秘密」收受烏克蘭地區黨錢財而被迫辭職,在美國總統選舉漸入關鍵期之際,一樁樁涉及金錢政治的醜聞不斷曝光,不禁令人對美國政客們跪拜本國甚至是外國資本的醜態嗤之以鼻。

美國的金錢政治,正猶如宇宙中的黑洞,是一個強大的引力場,把勢力所及的大量資本吸引過去,從而使既得利益的政治團體更加強大,形成一個「金錢+政治」高速循環的漩渦。

政治和金錢是怎樣唱起一出「互惠互利」的雙簧?

據中東媒體爆料,希拉蕊從一名沙特王室成員那裡獲得了高達20%的競選捐款,這些錢不僅有柯林頓夫婦演講的天價報酬,還涉及基金會資金流向。最近,「維基揭秘」創始人阿桑奇不斷透風,為自己將曝光「柯林頓夫婦與沙特王室長達24年內幕交易」的猛料暖場。

巧的是,希拉蕊的前總統丈夫比爾·柯林頓18日表示,妻子一旦當選總統,柯林頓基金會將不再接受外國或企業捐款,他本人也將從基金會董事會辭職。

而就在柯林頓宣布上述決定前夕,美國一個法律觀察團體披露的電子郵件顯示,希拉蕊任國務卿期間,美國國務院可能受到她與丈夫創辦的柯林頓基金會影響,為基金會捐款者提供便利。

川普陣營也並未與外國資本完全脫開干係。

烏克蘭國家反腐敗局19日指認川普的競選經理保羅·馬納福特收受烏克蘭地區黨錢款,馬納福特雖然予以否認,但旋即辭職。

此外,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9日援引多名美國執法機構官員的話報導,美國聯邦調查局和美國司法部正在調查美方和亞努科維奇涉嫌腐敗的聯繫,對象包括馬納福特的企業,還包括希拉蕊競選團隊負責人約翰·波德斯塔兄弟託尼的企業。

不難看出,美國國內的利益團體並非美國政治遊戲的唯一參與者,華盛頓也是外國政府和外國私人利益團體遊說活動的中心。

美國艾奧瓦州立大學教授施密特和謝利在合著的《美國政府與政治》一書中詳細披露,美國的貿易夥伴日本、韓國、加拿大和歐盟國家政府都有不少遊說團體在美國活動。這些國外的利益團體僱傭前議員或者官員等來提高它們在國會山的地位。「外國進行的遊說馬不停蹄,但很少被普通公眾知曉。」

外國資本對美國政治的影響還見於素來有著政府「第四部門」「影子內閣」之稱的智庫。

比如全球排名第一的布魯金斯學會,其東亞研究所長年受到韓國和日本資金的支持,還有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設有日本研究項目主席,也是得到了日本方面的資助。CSIS倒是不諱言日本的資助,其官網顯示,2015年,日本官方資助超過50萬美金,是第一大金主。

華盛頓智庫國際政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比爾·古德費洛說,人們認為智庫是社會改良家,不會妥協,不會像政治階級中的其他人那樣被收買。但是,認為捐贈者不會產生影響的觀點很荒謬。「危險的是,身為智庫的我們正在遭遇與政界同樣的腐蝕。」

然而,美國政治圈不知是對這樣的資本操縱習以為常,還是甘於享受於資本的滋潤,甚至並不把這樣的現象看作腐敗。

美國《波士頓環球報》網站文章說,當伯尼·桑德斯這樣「有良心」的政客呼籲查處這種腐敗時,《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卻對他報以嘲笑,稱他為一個「做夢的蠢人」。

然而,現實情況是,美國政治中這樣的「蠢人」鳳毛麟角,想要抵制金錢腐蝕政府的「黑洞」效應的做法也只能是螳臂擋車。

(文/ 柳絲)

背黑God解讀:美國的反腐敗的高招:讓行賄合法化


相關焦點

  • 木木:核心城市的黑洞效應
    這倒很是符合物理學的有關理論———質量越大,引力越強;質量大到極致,引力就強到極致;於是,黑洞誕生了,周圍的一切,包括光,都無所逃遁。  像北京這樣的核心城市,顯然是存在黑洞效應的。1949年的時候,北京不過200多萬人口;到1990年,人口已經超過1000萬;到2000年,人口已經接近1500萬;而到了今年,據說常住人口已經2200萬了。人口的聚集速度明顯呈加快趨勢。
  • 激發黨組領導「黑洞效應」
    (4月16日《人民日報》)在經濟學中,黑洞效應是指企業的一種自我強化效應,是一個正向加速循環的旋渦。作為我們黨組織體系的重要環節,黨組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提高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更好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不斷激發自我強化的「黑洞效應」。把方向,抓住政治建設「牛鼻子」。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
  • 養老業裡的「黑洞效應」
    作為格子衫理工男的捍衛者,有必要給你們普及一下黑洞知識了!!先從「黑洞效應」開始吧!  呃,我也忘了,還好有百度:  「黑洞效應」是什麼  物理學中的黑洞效應,是指一種天體現象,宇宙中的一些大質量天體發生坍塌時會形成一個質量和密度非常大的點,進而通過自身強大引力形成黑洞。
  • 回力棒效應:從黑洞逃逸的光線會再次被拉回黑洞
    這是科學家依據之前對黑洞吞噬類太陽恆星的觀測結果進行最新分析得出的結論,研究人員將重點放在黑洞圓盤的測量上,在那裡探測到光線從黑洞中逃逸出來,具體地講,一方面是直接從黑洞吸積盤中釋放的光線,另一方面是沒有逃逸黑洞吸積盤的光線,在被反射進入太空之前又被拉回黑洞。
  • 黑洞效應,在商業裡這麼厲害?
    黑洞黑洞,是一個讓人望而生畏的詞語,它有著極強的引力,能夠將所有接近它的事物吞噬殆盡,甚至連光都無法逃脫。未來的智能商業有著像黑洞那樣無限大的潛力與空間,可以包容一切的人、數據甚至時間。黑洞而擁有「黑洞效應」的企業,可以搜集到無數的數據、信息,從而持續地高速發展。同時,因為越來越龐大的數據基礎,智能商業的發展也必將越走越遠,做到真正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 曾鳴:智能商業的「黑洞效應」
    我提出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觀察角度——智能商業的「黑洞效應」。  為什麼會有黑洞效應? 黑洞意味著有巨大的能量場,這個能量場是怎麼構成的? 第一、網絡效應 網絡協同本身天然就具備網絡效應,就有指數級擴張等網際網路的天然優勢。
  • 《黑洞頻率》:「溫情版」蝴蝶效應
    最近英國版《黑洞頻率》熱播,由出演過《黑金血淚》和《閃電俠》的佩頓利斯特主演。其實這部電視劇早在很多年就拍成電影了,你們還在坐等《黑洞頻率》電視劇更新的同時不如去看一下這部2000年上映的電影,劇情都是差不多的,而且電影版的《黑洞頻率》的劇情更加緊湊些,劇情發展也非常的迅速,不像電視劇用大量的篇幅鋪設劇情。
  • 提高巡視政治站位 防止"四個效應"
    要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始終保持巡視工作戰略定力,堅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視,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把全面從嚴的要求和措施貫穿於統籌謀劃、推動工作全過程,體現在嚴明紀律、落實責任各方面,促進標本兼治。具體要防止「四個效應」。
  • 用「潮汐瓦解事件」可分析黑洞引力效應
    原標題:用「潮汐瓦解事件」可分析黑洞引力效應   英國《自然》期刊上22日在線發表的一篇宇宙學論文,報告了一個通常處於休眠狀態的超質量黑洞(SMBH)撕碎了一顆臨近的恆星。該研究分析了收集到的X射線數據,這些數據來源於這顆恆星經歷的「潮汐瓦解事件」和被吸入超質量黑洞的過程。
  • 黑洞的形成與吸引力波的作用效應
    近代,黑洞一詞在科學界已是一個熱門的話題。那麼,關於黑洞理論是由淮最先提出的呢?最早提出這個理論的是劍橋大學牧師約翰.米歇爾(J0hn MjcheIⅠ)在英國皇家學會的一次演講中推測了太陽引力對其輻射光線的影響。
  • 智能商業勝出的秘密——黑洞效應
    今天看《智能商業》這本書,裡面提到一個詞——黑洞。黑洞,是一個讓人望而生畏的詞語,它有著極強的吸力,甚至將所有接近它的事物吞噬殆盡。未來的智能商業有著像黑洞那樣無限大的潛力與空間,可以包容一切的人、數據、甚至時間。
  • ...是2016年大選的兩倍多——被金錢綁架的民主玷汙了「民主」二字
    原標題:2020年直接用於美國總統和國會議員選舉的費用將超過140億美元,是2016年大選的兩倍多——被金錢綁架的民主玷汙了「民主」二字激烈程度堪比貼身肉搏的美國2020年總統和國會選舉雖已塵埃落定,但餘波遠未平息,除兩黨纏鬥仍在繼續外,競選背後的巨額開支也讓人質疑所謂「民主」選舉的「含金量」。
  • 美國政治光譜正悄然右移
    至於川普這位業餘玩家,憑藉作秀般的誇張表現竟然製造出一場席捲美國的政治狂歡。  西方各大媒體在報導初選時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個現象:其他競選人的支持者在造勢現場振臂高呼的都是競選人的名字,只有川普的支持者大喊著「USA」。
  • 夏天陽光強高速進隧道,謹防黑洞效應
    這起事故的發生,很大程度上與隧道「黑洞效應」有關。  所謂「黑洞效應」,是指司機開車經過隧道,忽然從亮的地方到暗的地方,隧道洞口最初是一個黑黑的洞。而從隧道內出來時候則剛好相反,人眼看到的是一個白亮的洞口,被稱為「白洞效應」。「白洞」和「黑洞」嚴重情況下會產生「驟盲」,有很大的安全隱患。
  • 競爭型政治:美國政治極化的呈現與思考
    這些事件引發了人們對美國不斷加劇的政治極化現象的關注。近些年,在控槍、移民、醫保、氣候變化等議題上,人們都可以清晰地辨識到美國政治舞臺上大量政治分歧的存在。正因為如此,在當前西方社會科學界,特別是在美國,極化(polarization)逐漸成為一個高頻詞彙,「通常的判斷是美國社會正曰益變得極化」「關於美國社會正在不斷分裂的表達在過去數十年來不斷增加」。
  • 疫情加劇美國政治極化?戴蒙德:只有美國人有摧毀自己的能力
    在衛生專家看來,美國之所以遲遲難以拉平疫情傳播曲線,就與這個國家的政治分裂密切相關。而政治分裂的背後,是政治極化的加劇。此前,美國知名政治學者弗朗西斯·福山在「美國利益」網站刊發的文章《美國政治腐朽的代價》就指出,這場史無前例的疫情本應成為美國人放下分歧、團結一致的機會,但總的來說,疫情卻「加劇了美國的政治極化」,「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政治極化很可能會變得更加嚴重」。
  • 趙本山的「黑洞效應」
    無論劇中狀況多麼怪誕荒謬或是十萬火急,他都能通過可信的表演把觀眾「虹吸」入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裡產生共情效果,類似於黑洞效應。這是極少數演員能具備的能力,而且這少部分人裡面還大多數都依託氣氛和情節來施展,趙本山只需要他的一張充滿各種表情元素的臉就做到了。
  • 黑洞效應引發的「血案」,最後歸於平靜,還是爆發
    黑洞效應引發的「血案」,最後歸於平靜還是爆發。4月10日,事件視界望遠鏡(EHT)揭曉了人類歷史上首張黑洞照片,照片的主角是室女座星系團中超大質量星系Messier 87中心的黑洞。這張歷史性的照片拍攝動用了全球8臺望遠鏡,「衝洗」過程就花了2年,就在該事件爆發以後,網絡掀起一股黑洞效應,首先是視覺中國的版權問題。他碰瓷黑洞照片,說只要使用該照片都屬於侵權行為,最後被該照片的科研部門出來「打臉」,有網友說,這吃相太醜。當然此事並沒有簡單的結束,網站關閉整改,股票跌停,各路大v,官媒轉發。此處不配圖,怕侵權。
  • 美國公布了世界上第一張黑洞高清圖片,黑洞在進食時邊吃邊吐?
    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的誕生是科學史上的壯舉,但實現起來極其困難,最後得到的圖像解析度比較低。 科學和技術不斷進步。 科學家預計未來黑洞的直接影像品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顯著改善。但是,目前美國宇航局NASA 發布了非常精細的黑洞圖像,而且動態、驚人,比去年4月人類首次「真實」的黑洞圖像解析度有了飛躍性的提高。 我已經被美哭了! 這張黑洞的照片是為即將到來的「黑洞周」而製作的巨大超質量黑洞,能夠更清晰地目睹天體和宇宙的廣大奇蹟。 黑洞的第一張「高清照片」非常有助於您了解圍繞超質量黑洞內部的極端物理現象。
  • 安全通過隧道,萬萬不可忽視「黑洞效應」
    「黑洞效應」是人體的一種生理現象,即便是在有路燈照明的隧道內行駛,也不可忽視黑洞效應帶來的危害。隧道內的橫向空間受到嚴格的限制,往往是車輛連環追尾的多發路段。在大客車、大貨車與小轎車、微型麵包車混合的連環事故中,小轎車和微型麵包車的後果更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