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可提高肺部感染診斷效率

2020-12-04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倫敦2月19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愛丁堡大學發布了一項新的肺部檢測技術,可在一分鐘內診斷出肺部感染狀況,與現有技術相比更快、更精確。新技術能使病人及時接受合適治療的同時,降低抗生素使用概率。

不少重症病人在治療中容易出現肺部感染,但現有的X光檢查精確度難以讓人滿意,肺液樣本檢驗又需時較長。很多時候醫生一旦發現病患出現疑似肺部感染,就會使用抗生素進行預防性治療,這不但增加醫療成本,也容易導致抗生素過度使用。

愛丁堡大學、巴斯大學以及赫裡奧特-瓦特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微型化學探針,可被「噴灑」在病人肺部,一旦它們附著在特定的細菌上就會發光。隨後,科學家再利用一種微小的光導纖維導管深入病人肺部去檢測這種螢光,以快速確認是否出現感染。

研究團隊已開始在有支氣管擴張症狀和疑似肺炎的病人身上開展臨床試驗,初步測試結果顯示,這種方法能在非常短的時間內診斷出病人是否出現肺部感染。此外,團隊還在開發能深入肺部觀測的新型感應和成像設備,以便讓醫生更充分評估病患肺部的生物學變化,如含氧量和酸性等。

參與這項研究的愛丁堡大學教授蓋烏·達利沃爾說,通過結合多種技術,團隊能夠開發出全新的方法對相關疾病進行診斷和治療。

相關焦點

  • 肺部感染的診斷金標準是什麼?
    前 言診斷肺部感染性疾病的金標準是什麼?痰塗片檢查發現哪些細菌有確診價值?哪些標本需要冷藏保存、哪些必須室溫?弱抗酸染色可檢測哪些病原體?呼吸道標本培養到麴黴是否可以診斷麴黴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患者,在感染後3~5天即可檢測到病毒特異性IgM,但是IgM陽性不一定就是新冠病毒感染,有可能是假陽性(所以現在不用抗體篩查感染者了,還是核酸更靠譜)。4.3塗片檢查肺穿刺標本和胸腔積液塗片發現病原體對確診具有重要意義(前提是標本沒有被汙染)。
  • 專家共識 | 發熱伴肺部陰影鑑別診斷
    近日,由我國呼吸科相關專家組成的「發熱伴肺部陰影鑑別診斷共識專家組」,發布了《發熱伴肺部陰影鑑別診斷專家共識》。對於發熱伴肺部陰影的患者,本共識建議按以下步驟進行分析和診斷。一、鑑別病變是感染性還是非感染性肺部感染是發熱伴有肺部陰影最常見的原因,因此,臨床醫生在處理時,首先要分析患者的發熱、肺部陰影是否由於感染導致的,如肺炎、肺膿腫、肺結核及支氣管擴張並感染等。
  • 新技術可大幅提高對嚴重失血病人的診斷速度
    新華社雪梨11月8日電(記者陳宇)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化學協會·傳感器 》雜誌上發表論文說,該校與合作團隊共同開發的一種新技術可以在急救場合大幅提高救護人員對嚴重失血者的診斷速度,有助於搶救因大出血而有生命危險的患者。
  • 冉玉平教授:提高真菌性皮膚病診斷效率 確保患者接受完整治療
    皮膚鏡(毛髮鏡)可提高頭癬早期診斷率 傳統將頭癬分為「白癬」「黑點癬」「黃癬」「膿癬」,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顯微鏡鏡檢和菌種培養鑑定,近年來皮膚鏡(毛髮鏡)的運用發現頭髮受真菌感染後的早期特徵性改變,如「螺旋狀發」「條形碼樣發」「紫外光皮膚鏡下看到的毛根部藍綠色螢光
  • 肺部炎症性陰影診斷中應注意的問題
    ,根據病原體、解剖學以及發病地點可有多種分類方法,現按照肺部陰影特點鑑別。多次痰找抗酸桿菌陰性時,應當積極進行支氣管鏡檢查,刷片、肺泡灌洗和組織活檢可提高陽性率。 1.1.5 少見病原體肺感染 奴卡菌感染多發生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與結核和真菌感染相似。影像表現病灶多位於上肺,空洞多見。病原學診斷:奴卡菌為革蘭陽性需氧菌,具有抗酸性,用沙堡培養基較容易獲得陽性結果。
  • 基於胸部CT影像學表現的肺部感染病原體的評估與甄別
    】 肺部感染是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感染性疾病,早期快速、準確的病原學診斷、精準治療是改善肺部感染預後、降低死亡率的關鍵。有些病原體引起的肺部感染病灶,可在胸部CT表現出一定的特徵。因此,根據病灶形態、大小、數量、變化速度,臨床可評估和甄別引起肺部感染可能的病原體。本文就肺部感染相關胸部CT常見和重要的影像學特徵進行述評,旨在提升臨床醫生對評估肺部感染病原體、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及改善肺部感染預後的能力。
  • 一文讀懂真菌感染診斷的G試驗和GM試驗
    G試驗檢測值95 pg/ml定義為陽性,建議結合臨床症狀診斷治療。 主要針對於侵襲性麴黴菌感染的早期診斷。麴黴菌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肺部,從而引起肺部侵襲性麴黴,診斷麴黴菌在肺部是定植還是侵襲性生長,關鍵在於其是否合成GM。
  • 新型智能CT系統可精確掃描肺部並減少輻射
    論文精選1通過開發應用於臨床的智能CT系統,進行精確肺部掃描並減少輻射:提升患者照護質量基於76,882張人臉檢測數據、377位肺部分割受試者數據以及1186位用於外部驗證的患者數據,我們開發出U-HAPPY(人體肺部聯合成像自動規劃箱)掃描CT,這是一個胸部自動化檢測的智能系統。
  • 幹細胞人肺模型可模擬新冠病毒感染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26日發表的一項幹細胞最新研究成果,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報告一種人類肺培養系統問世,它可用於模擬肺部感染,包括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感染。而肺部幹細胞可以再生肺部組織,因此有潛力能形成實驗室肺培養模型,用於研究肺病、癌症和感染。但是,肺部是人體最複雜的器官,肺臟自近端到遠端包括氣管、支氣管、小支氣管和肺泡等結構,對氣體交換和抵禦病原體入侵至關重要,由數十種不同細胞的協同工作保證了其正常功能的進行。
  • 新基因技術可提高 植物光合作用效率
    據新華社電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說,通過改造植物中的相關基因,可以使植物更有效進行光合作用,從而提高作物產量。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陽光和空氣轉化成有機物,從而給人們提供食物和燃料。但如果植物接受過多光照,可能對進行光合作用的相關細胞器造成損害,因此植物需要利用一種名為「非光化學淬滅」的機制來保護自身。
  • 趙振軍:最全圖文解讀《新冠肺炎CT早期診斷和鑑別診斷》(上)
    方案發布之後,全國各省市醫院的放射科CT掃描工作量激增,但是CT設備短缺、診斷經驗不足、CT掃描室易交叉感染等問題也成為提高放射科「產能」的一些挑戰,尤其是「如何對新冠肺炎的疑似病例進行正確診斷」,成為放射科醫生們短時間內需要強化的一項技能。
  • 新技術可提高用細菌合成藥物的效率
    英國科學家設計出一套用於細菌內部的控制系統,能實現資源的動態分配,提高生產效率,原理與工業上常用的自動控制系統相似。為了讓細菌細胞生產人類所需的化合物,要給它們植入特定的「生產線」。而外來的「生產線」會與細菌本身競爭一些重要的資源,因此需要對有限的資源進行合理分配,在維持細菌正常生活的基礎上儘量提高生產效率。
  • 肺部CT提示「暈徵」,說明什麼?3步鑑別診斷來幫你!
    出血性結節 病灶周圍出血,可形成暈徵。 腫瘤細胞浸潤 肺部各種腫瘤細胞浸潤也可能形成暈徵,比如淋巴瘤、肺泡癌等。 炎症浸潤 嗜酸細胞與其它炎性細胞的肺浸潤,也可能表現為暈徵。例如單純肺嗜酸細胞增多症、寄生物感染、機化性肺炎等。
  • 醫療AI 提高診斷效率,「數字醫生」為醫生減負又賦能
    今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支持「網際網路+醫療」等新服務模式發展,網際網路醫療進入加速發展期。網絡問診 遠程購藥在家看病諮詢,在線報銷醫保,百姓看病舒心更盼放心今年以來,推出或擴大在線診療服務的醫院數量顯著增長。
  • 肺部感染的診斷金標準是什麼?「專家意見」的4大亮點一文整理!
    前 言 診斷肺部感染性疾病的金標準是什麼? 痰塗片檢查發現哪些細菌有確診價值? 哪些標本需要冷藏保存、哪些必須室溫? 弱抗酸染色可檢測哪些病原體?
  • 「分區供電法」可大幅提高雷射器效率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科學家發現,通過精心設計雷射器內的能量傳遞區域,可解決這一問題,大幅提高其發光效率。他們開發出一種數學方法來優化電能傳遞模式,並讓雷射的效率獲得數倍的提升。藉助該技術有望生產出靈敏度更高、耗電更少的雷射器。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光子學》雜誌上。  雷射器的核心部件是一種供電後能夠發光的材料。
  • 阿里全新AI診斷新冠肺炎技術:20 秒出結果,96% 準確率
    核酸檢測試劑盒是能夠直接檢測病毒核酸的工具,核酸檢測技術此前已經應用於B型肝炎病毒(HBV)、C型肝炎病毒(HC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等多種病毒的檢測工作當中,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主要通過實時螢光RT-PCR鑑定進行常規檢測。
  • 趙振軍:最全圖文解讀《新冠肺炎CT早期診斷和鑑別診斷》(中)
    詳情請點擊:《趙振軍:最全圖文解讀《新冠肺炎CT早期診斷和鑑別診斷》(上)》2月初,國家衛健委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CT影像診斷結果被納入湖北省臨床診斷標準中,「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徵者」,即為臨床診斷病例。
  • CT在新冠肺炎診斷治療中起什麼作用?上海「指導意見」說清了!
    亮點一:明確鑑別診斷 CT的價值首先體現在鑑別診斷上。臨床上不乏有CT檢查情況嚴重但核酸檢測呈陰性的患者,這時候就需要結合CT通過綜合分析進行診斷。「CT可以幫助醫生迅速判斷患者是否有肺炎,其範圍和程度如何、處於哪個期等等。」王培軍說,新冠肺炎需要與其他病毒性肺炎、非病毒感染的肺炎相鑑別。
  •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新方法可提高細菌、病毒和真菌性腦膜炎的檢出效率
    》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首度證明:FilmArray ME Panel可以顯著提高細菌、病毒和真菌性腦膜炎的檢出效率,對臨床作出正確的診斷決策並快速開展精準抗感染治療具有重大意義。腦膜炎和腦炎是潛在的傳染感染病突發事件, 兒童腦膜炎和腦炎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更是居高不下。然而,腦膜炎和腦炎的實驗室診斷非常複雜,它需要鑑別診斷的疾病很多,且相關臨床的症狀和體徵特異性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