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穩定平衡的巖石(地質界所稱的PBR)可以為科學家提供地震災害的有趣線索

2020-10-06 科普百分百

不穩定平衡的巖石(地質界所稱的PBR)可以為科學家提供地震災害的有趣線索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不穩定平衡的巖石,即地質界所稱的PBR,是一種古老且姿態微妙的自然構造,可以為科學家提供有關該地區地震災害的有趣線索。通過了解這些巖石過去所承受的晃動的上限,研究人員可以獲得該地區未來地震風險的情況,而一種尖端的新技術可以大大提高這種建模的準確性。

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求助於PBRs來評估地震活動和未來的地震風險,這些長期存在的巖層是之前數千年來當地發生的地震極限的證據。這些信息與斷層線等其他因素一起,為工程師們在確定建造橋梁大壩的安全位置時所依賴的地震災害建模提供了依據。

但這種方法存在很多漏洞,其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缺乏1萬年到100萬年前罕見的較大地震的地震數據。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一個團隊通過研究加州一組PBR的古老地質秘密,想出了一個可以填補這些空白的方法。

這涉及到使用一種稱為宇宙射線表面暴露年代的技術來統計巖石內部稀有鈹原子的數量,這是長期暴露於宇宙射線的結果。這使得研究小組能夠確定這些PBR以其目前的排列方式存在了多久,並使用3D建模軟體重新創建這些巖石,並模擬出它們倒下時需要多大的地面震動。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一個團隊發現,PBRs,或者說不穩定平衡的巖石,在景觀中存在的時間可以是之前假設的兩倍。新的數據被結合起來,並與現有模型進行比較,以此來提高模型的準確性。據該團隊稱,這幫助他們消除了建模中的一系列假設,最終將地震災害估計的不確定性降低了49%,並將估計每1萬年發生一次的罕見地震的平均規模降低了27%。

「我們正徘徊在地震預報科學突破的邊緣,」研究合著者Dylan Rood博士說。「我們的『巖石鐘』技術有可能節省地震工程的巨大成本,並可用於測試和更新地震易發地區的特定地點危險估計--特別是在沿海地區,控制地震源是近海斷層,其運動本身就更難調查。」

研究人員現在將注意力轉向改善加州南部的危險估計,這是美國人口密集的地區,也是地震活動特別危險的地區。

"我們現在正在研究洛杉磯附近的聖安德烈亞斯斷層等主要地震斷層附近的PBR,"研究主要作者Anna Rood說。"我們還在研究如何確定哪些數據--無論是斷層滑移率還是地動方程的選擇--都在扭曲原始危險模型的結果。這樣我們就可以進一步提高科學家對大地震的理解。"

該研究發表在《AGU Advances》雜誌上。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大地震或與太陽活動有關-科學家,地球,大地震,太陽活動,有...
    而回顧歷史上的地震監測數據不難發現,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從未逃離過來自地震災害的威脅。現在,一些科學家和研究者認為,地球發生強烈地震災害或許與太陽活動存在著一定關係。他們列舉觀測數據稱,1960年在智利發生了一場9.5級地震, 科學家發現太陽黑子和地球磁場活動高於平均水平,但是隨後於1964年發生的阿拉斯加地震則沒有出現異常的太陽活動。因此,太陽活動的強烈與否並非決定地球發生地震災害的必要因素,但兩者之間究竟存有何種關係,目前還尚無法最終確定。
  • 美國歷史上最強地震,除了破壞還為科學家提供了……
    1964年3月27日當地時間下午5:36(3月28日3:36 UTC),阿拉斯加威廉王子灣地區發生9.2級大地震。地震破裂始於地表下約25千米處,其震中位於安克雷奇以東75英裡(120千米)處。地震持續了大約4.5分鐘,是美國歷史上記錄最強烈的地震。它也是有儀器記錄以來的第二大地震,僅次於1960年智利的M9.5地震。
  • 科學素質丨公民科學素質應知應會200問(四)
    地球的內部結構為一同心狀圈層構造,由地表至地心依次分化為地殼、地幔、地核,地核又分為內地核與外地核兩部份。地球內部越接近地心,溫度越高。據科學家推測,地核外部邊界的溫度為3500℃,內核外部邊界的溫度為6300℃,而地球正中心的溫度高達6600℃,比太陽表面溫度高1000℃。
  • 地震科普 | 地震科學知識(一)
    這些地震可分為因板塊活動引發的板塊地震、因區域地震構造活動引發的構造地震、因火山活動引發的火山地震和因地表或地下巖層陷落引發的陷落地震。天然地震數量最多、震級高、危害大。4什麼是誘發地震誘發地震按誘因不同,可分為水庫誘發地震、注(抽)水誘發地震、礦山採掘誘發地震即礦震等不同類型地震。
  • 寶石學家研究獅子山茲密地區產鑽石:為大陸的形成提供線索
    鑽石是最珍貴的寶石之一,對地學科學家來說也非常有價值。鑽石中的礦物內含物是我們從無法到達的地球深處得到的最直接的樣本。鑽石中的內含物為地學科學家提供了有關地球內部的水、地球深處的礦物學和地球深處的金屬相的信息。此外,由於沒有直接的方法根據鑽石本身來確定鑽石的年齡,鑽石內的礦物內含物是確定鑽石年齡的唯一方法。
  • 法國發生非常罕見的淺層地震
    不過,他很快發現,震動來自於一種破壞性較小但對該地區來說非常罕見的東西:一場震裂地面的地震。 經測算,此次地震的震級為芮氏5.4級,地震破壞了許多建築物,造成4人受傷。這也讓科學家們對此次地震的一些奇怪特徵產生了好奇。法國蔚藍海岸大學的地震學家Jean-Paul Ampuero解釋說,首先,雖然法國對地震並不陌生,但地震通常都很小。
  • 我國雲貴高原是地質災害最為多發地區,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並存
    自然災害的發生涉及多種因素,其中自然原因是自然災害發生的主導原因,而人類活動造成的人為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影響範圍和危害的程度。雲貴高原地質災害自然災害通常具有複雜性、周期性、潛在性、突發性、群發性和多因性的特徵。根據自然災害的成因和發生過程我們可以將自然災害劃分成四大類。
  • 隕石為我們太陽系的起源提供線索
    在2018年的在美國中西部隕石可能提供線索如何形成地球上的生命在2018年1月18日產生火球和巨大的爆炸聲之後,這些巖石很快就被研究人員在被汙染之前。在天空中划過不到兩天後,發現了第一塊放在密西根州漢堡附近湖結冰的表面上。由於隕石塊的大小與冰雹相近,因此他能夠使用NASA的天氣雷達來確定位置。他很快將它送到芝加哥的菲爾德博物館,館長迅速著手研究。「這種隕石很特別,因為它掉落在冰凍的湖面上,很快就被回收了。這是非常原始的。
  • 新月和滿月時更易發生大地震? 潮汐力是否可以誘發地震?
    目前,地震的預報仍然困難重重,但科學家正在揭開地震的本質,開發有效的地震早期預警系統。     最近,日本東京大學的井出哲和同事在《自然·地球科學》上發表文章,提出大地震的發生概率與潮汐應力有關,這一發現或許有助於評估大地震發生的可能性,並為地震預警系統確定地震等級提供幫助。
  • 為什麼不能預報地震?地震學徹底完蛋?
    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就生存在大地震的持續陰影中,為什麼?因為斷層就從這經過。因此,他們投入這些災難的研究要多於其他地方。帕克菲爾德(加利福尼亞州中部的一個小村莊),很少有人來這裡,也少有人住在這裡,這村莊座落在著名的聖安德烈亞斯斷層的頂端,看起來這裡似乎是了解地震的關鍵。
  • 談茂縣山體垮塌成因:警報能否在災害到來前拉響?
    6月24日5時45分,四川阿壩州茂縣疊溪鎮突發山體垮塌災害,經專家現場踏勘初步分析,這是一次降雨誘發的高位遠程崩滑碎屑流災害,垮塌山體為當地新磨村新村組富貴山山體,塌方量約為800萬立方米。截至25日14時,災害已造成62戶被埋、93人失聯。
  • 青藏高原災害發展趨勢與災害風險
    斷裂帶中的巖體破碎,裂隙發育,利於崩塌、滑坡等次生災害的形成,同時為泥石流活動提供了豐富的鬆散固體物質條件。沿深切的高山峽谷區成帶狀分布高山峽谷區由於河流的強烈下切作用,導致地形陡峭,高差大,位能條件好,巖石和土體容易失穩下滑,誘發崩塌、滑坡等災害發生;高山峽谷區由於地形抬升作用,使得局地性暴雨頻發,提供了有利於泥石流和洪水發育的條件。因此,高山峽谷區具有山地災害最有利的孕災條件組合,導致災害在河谷內成帶狀分布。
  •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黑龍江省地震災害應急預案的通知
    省內7.0級以上或哈爾濱6.0級以上地震,初判為特別重大地震災害。 (2)重大地震災害是指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含失蹤),或者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地震災害。 省內6.0級以上、7.0級以下或哈爾濱5.0級以上、6.0級以下地震,初判為重大地震災害。
  • 科學家在實驗室裡模擬地震
    科學家們在實驗室中模擬出了一場中強度地震
  • 防災減災宣傳周:地震可以提前預知?
    在防災減災宣傳周期間,我們將為大家講解一系列災害成因及應對措施等知識,想了解更多,請點擊「閱讀原文」,觀看防災減災專題(這一周的每一個閱讀原文
  • 地震會造成哪些災害 次生災害最嚴重
    從造成地震災害的成因角度進行分類,大致可分為三大類:原生災害、次生災害和誘發災害。(一)原生災害由地震造成巖層的錯位、變形、斷裂或地面的震蕩所帶來的災害。主要有:1.地面被破壞。如地面出現裂縫(也稱地裂)、巖層滑坡、泥石流、地層塌陷等現象。2.建築物與構築物的破壞。
  • 專刊徵稿:重大地震災害與減災
    地震災害不僅會造成生命和財產的直接損失,而且能引起一系列次生自然災害及社會災害。中國是地震多發地區,中國大陸及其鄰近地區發育著眾多具有發生破壞性地震能力的不同類型活動構造,面臨著極高的地震災害風險。對重大地震災害案例進行詳細科學的研究,可以為地震災害預測與防治積累寶貴的經驗。
  • 大統一理論(十)
    今天,本文只在理論上探討,地震預測的分歧及空間本質被揭示後,它們在更高的時空點,能不能夠相互融合的課題。目的,就是想要在理論上,打開一個前所未有的突破口。為現實中解決這個世界級難題,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至於我所說的這個目的能不能達到,就要看「空間」、「實空間」、「虛空間」這三個名詞的全新定義給不給力了。
  • 科學家發現新線索,亞特蘭蒂斯遺址或許不在海裡,難怪找不到!
    科學家發現新線索,亞特蘭蒂斯遺址或許不在海裡,難怪找不到!想必大家都看過《海王》這個電影,在多個情節中,都涉及到了一個王國,那就是亞特蘭蒂斯。亞特蘭蒂斯非常神秘,其中蘊含太多的秘密等著我們去挖掘,可惜它的歷史太過悠久,想要真正找到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有科學家認為,由於金字塔的周圍曾經是一片河流,會隨著板塊的運動河流逐漸變為荒漠,很有可能亞特蘭蒂斯並不是沉在海底,而是在另一個地方那就是沙漠,這一說法在科學界引起不小的爭議。科學家發現新線索,亞特蘭蒂斯遺址或許不在海裡,難怪找不到!
  • 【連載】趣說中微子(八)
    實驗使用的Borexino探測器安裝在義大利格蘭薩索(Gran Sasso)地下1000多米深處,那裡是全球最「深」的實驗室之一,可以排除任何可能的幹擾。探測器直徑約18米,由層層的防輻射層構成,外層儲存槽填滿2400噸純水,由一個巨大的不鏽鋼球體支撐,球體上有超過2200多個光電管。球體內部分成內外兩層尼龍容器,容器中都包含有高純度的液體閃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