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具有轉基因替換功能的Cre/loxP系統
複合性狀是未來一段時間內轉基因作物開發的主要目標,在單一轉化體開發功能的基礎上,將新的性狀基因定點插入到原來的插入位點
-
專論綜述 | 轉基因動物及其產品檢測技術研究進展
從最初用同位素標記探針的原位雜交技術發展形成了包括生物素原位雜交、螢光原位雜交和基因組原位雜交的結合分帶技術,逐漸形成了一系列較為完善的技術系統。應用FISH研究轉基因動物外源基因整合及其效應的關係,一方面為外源基因定點整合研究提供了參考,另一方面也為深入探討外源基因整合所導致的生理變化等理論研究打下基礎。
-
觀賞植物轉基因研究進展
由於花卉產業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育種者希望通過轉基因將具有商業價值的性狀導入觀賞植物中,用以定向改良花形、花色、花期、花香、貨架期及生物/非生物抗性等性狀。該論文總結並列舉了全球近年來觀賞植物轉基因研究的相關文獻,並試圖確定這些轉基因材料是否能被實驗室常用的分子生物學工具進行檢測。
-
轉基因植物新材料育種價值評估
但隨著我國轉基因研究成果的不斷湧現,取得生物安全證書後的轉基因植物是否可以作為種質資源利用,進入育種程序,它們的育種利用價值如何,還需要深入評估,才可以不斷縮小克隆的基因與育種利用之間的差距,加速轉基因作物新品種培育的育種進程。
-
物理所原位研究銅氧化物超導體新方法取得進展
OMBE-ARPES聯合系統,通過臭氧/真空退火的方法在同一塊Bi2212單晶新鮮解理表面上成功實現了近乎整個超導相區的原位摻雜調控,為銅氧化物研究開闢了新道路。 之所以可以得到與塊體輸運測量得到的能斯特效應互相一致的ARPES結果,主要是因為臭氧/真空退火表面處理的方法,使得測量結果準確而具有定量化比較的可能性。這種原位摻雜處理的技術不僅提高了實驗結果的可靠性,更極大地提高了銅氧化物相圖研究的效率,為系統性研究高溫超導銅氧化物的電子相圖提供了新的平臺,對高溫超導的進一步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
通過農桿菌對植物細胞進行轉基因操作的研究進展
人們將目的基因插入到經過改造的T-DNA區,藉助農桿菌的感染實現外源基因向植物細胞的轉移與整合,然後通過細胞和組織培養技術,再生出轉基因植株從Hinchee等 (1988) 第一次應用農桿菌介導法轉化了大豆, 作物轉基因技術已經經過了30年的發展, 提高作物轉基因效率一直是轉基因研究的關鍵點[2]。農桿菌Ti質粒的T-DNA可高效率地整合到植物受體細胞的染色體上並得到表達。
-
最全的植物科學研究方法及軟體都在這裡
procotol.pdf 53 植物病原體感染期間的植物組織臺盼藍染色Bio-protocol2078.pdf 54 植物組織電鏡基本制樣方法20171117.pdf 55
-
植物轉基因是怎麼轉入的?
轉基因就是把一種生物的一個或幾個基因轉入另一種生物的細胞核裡,並且連接到DNA上。這是一種細微的「外科手術」。 植物轉基因的常用方法有三種: 一、農桿菌轉入法。農桿菌普遍存在於土壤之中,土壤中有很多種細菌,農桿菌只是其中一種。植物的根系植於土壤之中,難免被耕作損傷、被昆蟲損傷,如果是雙子葉植物,比如大豆,根系損傷後就容易感染農桿菌。
-
水稻基因編輯有了新方法 效率可達47%
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獲悉,該中心研究人員採用修飾後的DNA片段作為供體,在水稻上建立了一種高效的片段靶向敲入和替換方法,該方法的靶向敲入效率可達47.3%,將極大地方便植物研究和育種。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
-
被「妖魔」的轉基因|為什麼要研究轉基因?
【編者按】自從1983年第一株轉基因植物問世以來,轉基因技術的前行就伴隨著巨大的爭議。如今已有數十種乃至上百種轉基因植物在世界各地的實驗室中誕生,涉及作物種類包括木瓜、大豆、玉米、茄子等。然而在全球範圍內,公眾對轉基因技術的概念認識卻廣泛受到陰謀論和政治群體的影響。
-
【科技日報】水稻基因編輯有了新方法 效率可達47%
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獲悉,該中心研究人員採用修飾後的DNA片段作為供體,在水稻上建立了一種高效的片段靶向敲入和替換方法,該方法的靶向敲入效率可達47.3%,將極大地方便植物研究和育種。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
-
種植轉基因植物會破壞生態環境嗎?
實際上,由於實驗設計存在重大缺陷等因素,在全世界科學家的質疑聲中,該文章在2013年11月就因「研究方法和結論皆存在嚴重問題」被正式撤回了。即便如此,這篇文章依然被反對轉基因的群體時常拿出來說事。此外,耐除草劑的植物可能會導致「超級雜草」的產生、種植轉基因作物會導致土壤廢棄等等說法也層出不窮。但是,上述擔憂真的科學嗎?什麼是轉基因植物?
-
研究發現植物DNA主動去甲基化新機制
儘管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鑑定到了首個植物DNA去甲基化複合體(Lang et al., Mol Cell, 2015),DNA去甲基酶是如何被招募到基因組上的靶位點進行去甲基化的詳細機制仍然不清楚。 為了鑑定新的DNA去甲基化因子,研究人員通過正向遺傳篩選體系以尋找ROS1介導的DNA去甲基化和抗沉默所需的細胞因子。
-
無套路領取近1000個植物科學研究方法步驟
葉綠素含量測定.doc262液泡分離及V-PPase酶活和H+轉運檢測.doc263儀器操作規範-2017.11.17.doc264螢光定量引物自動化設計教程.doc265營養品質測定方法.doc266用於質譜鑑定的蛋白質凝膠樣品酶解方法.doc267油菜轉基因技術體系終結版.doc268原位.doc269中藥鑑定學重點整理.doc270最新實驗原理與方法2009.doc271[emuch.net]
-
上海生科院在植物中實現A·T- G·C的單鹼基替換
上海生科院在植物中實現A·T- G·C的單鹼基替換 2018-02-28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尋求高效的單鹼基編輯技術一直以來是植物研究的熱點和難點。
-
研究發現植物先天免疫新突變體
張躍林博士早年畢業於復旦大學遺傳學及遺傳工程專業,實驗室的研究方向主要為先天性免疫和功能基因組學。近期其研究小組發表文章,解析植物功能基因組研究。
-
中外4名植物領域院士科學家提出水稻全基因組蛋白標籤計劃
但是,蛋白層面的研究進展嚴重滯後,相比於40000個左右已注釋的水稻基因,只有不到1000個基因在蛋白層面被初步解析,兩者的差距巨大。蛋白研究通常需要相應的特異性抗體,但是植物蛋白抗體製備困難,難以廣泛適用。
-
你對轉基因植物都了解嗎
轉基肉植物基因工程技術使微生物、動物、植物之間的基因轉移成為可能,原來難以實現的遠緣雜交成為可能。於是,形形色色的轉基因植物出現了。2000年11月,日本宣布用轉基因水稻生產免疫球蛋白獲得成功。這項成果是日本東京理科大學科學家千葉丈完成的。他成功地用轉基因水稻生產出預防B肝病毒的球蛋白,這有可能為用廉價而安全的手段生產預防肝炎藥物提供新思路。
-
上海科學家在水稻基因打靶技術上取得突破 極大方便植物育種和研究
相關研究成果已於近日在線發表在國際頂級生物技術期刊《自然·生物科技》上。近年來,CRISPR/Cas介導的植物基因組定點編輯技術在農作物基因功能研究和精準育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展現了廣闊的發展潛力和應用前景。不過,CRISPR/Cas介導的植物基因組定點敲除技術只能在基因組特定位點產生隨機插入和刪除,精準的片段插入和替換的效率一直很低,極大地限制了其在植物研究和育種上的應用。
-
轉基因植物安全性問題並非無解
現為美國康乃狄克大學教授,新英格蘭地區入侵植物研究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學家,康乃狄克大學轉基因植物中心主任。他創建了可使轉基因作物安全無害、可讓轉基因食品放心食用的「外源基因去除(Gene-Deletor)」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