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咖啡館裡,有一群「做作」的記者

2021-01-07 人物

這裡是《人物》的「見好」欄目,編輯部成員會有主題地分享一些親自體驗過的好物好所在——日常,我們一起分享故事,今後,我們也要與你分享生活。本期《見好》主題——可以安放靈魂的地方。對記者而言,這樣的地方經常是書店或者咖啡館,當然,現在的情況經常是,一家書店,也帶咖啡館。

足以安放靈魂的咖啡館不光瀰漫著醇厚的咖啡香,它還需要有高度合適的桌子,軟硬得當的椅子,明亮的窗,最好,偶爾還有一隻不愛搭理人的貓走來走去。在那裡,可以打開書沉進去,也可以看看窗外,帶著釋然而珍惜的感情:你知道,這來來往往的人很可能一輩子僅此一次與你擦肩,但在沉默的共享中,我們會感到安慰,感到不孤獨。

祝你漫步世界,也能找到自己的靈魂安處。

策劃|一凡

編輯|槐楊

POSTPOST

推薦人:一凡

這家店的位置可以說是非常「不做作」——在一條平平無奇胡同中段的拐角岔路裡,胡同西邊出去就是金融街,東邊把口是西四地鐵站。我敢說每個能在不做功課的前提下找到這家店的人,靠的都是緣分,就連我這個住在附近二十多年的人,也是在朋友的提醒下發現它的,當時它已經開了三個月。

推門進去,一層的空間並不大,但內容極其豐富——除了一排臨近吧檯的座位,還布置了許多店主人的愛好收藏,包括但不限於vintage的衣服(如果有眼緣且聊得開心,你喜歡的店主願意割愛給你)、鏡頭與相機的收藏和許多我想要但捨不得花錢買的獨立雜誌。

逛完一層後可以去點一杯咖啡拿到樓上,上面是半露天的屋頂露臺。不同於那些文化商圈裡的胡同屋頂咖啡,這裡你可以看到沒被粉飾過的真實胡同生活,沒有熙熙攘攘的觀光客和吆喝震天的偽老北京小吃,只有出門晾衣服的大姐和蹲著修腳蹬子的大爺,我甚至可以在這裡邊喝咖啡,邊偷看遠處房頂上正在餵鴿子的老父親。

也許正因如此,在這裡虛度能給我一種對於生活莫名又舒適的抽離感,俯瞰著大家的日常瑣碎,屬於自己的放空時間好像能被一點點延長。

聽說這家店最近正在裝修,一層的空間會擴大,如果以後你有緣分來這裡坐坐,記得看看遠處的房頂,也許能看見正在餵鴿子的我。

蓮COFFEE&T

圖源豆瓣

推薦人:楊宙

作為一個文字工作者,咖啡館是我日常工作的地方,因此比起咖啡口感,環境更重要。對我來說,適合工作的咖啡館大概有這麼幾個特點:

一、採光:陽光很重要,能看到外面的景色很重要,有大大的落地窗是再好不過的了。不喜歡商場裡邊封閉的咖啡館(書店式除外)。燈光晦暗的也拒絕,那種只適合私密聊天。

二、桌椅:喜歡窗邊長排的吧檯位。千萬別是軟趴趴一坐就會陷進去的沙發,不然打字半天后肩膀就會斷掉。

三、聲音:我覺得這一點取決於每個人對聲音的敏感程度。對我來說,如果只是看資料,或者寫一些不怎麼費腦的稿子,我就更願意在人群和諧的嗡嗡聲中工作,比起絕對的安靜,那是一種舒適的白噪音。

四、其他:如果店裡有隻溫順可擼的貓就再好不過了,但不是貓咖那種。

之前,我家樓下有家非常合適的星巴克,坐在窗邊長排的吧檯位上,外邊就是寬敞的長安街,休息的時候我可以望望外邊來往的路人,天冷的時候星巴克裡是溫暖熱鬧的聖誕氣氛。最近它正在裝修,所以我的工作陣地轉戰到了更遠一點的阜成門附近的「蓮咖啡」,它大概也符合我以上幾點需求吧(沒貓)。

除此之外,它的不遠處是一座高大的白塔,聳立在低矮的房子之中,天藍的時候很有氣魄。天氣暖和的時候,我經常看到人們坐在露臺上,對著它發呆、仰望。

中信書店

圖源豆瓣

推薦人:may

做記者四年多,好處是自由,畢業之後沒坐過一天班,沒體驗過辦公室政治,壞處則是24小時待命,你在上班,我在寫稿,你過周末,我還在寫稿。但在家裡寫稿是很難的,誘惑太多。所以世界上所有的咖啡館,都是我的辦公室。世界上所有的冰美式和拿鐵,都是我的紅牛。

當咖啡館變成工作場所,情調和環境就都不再重要了。我對咖啡館只有一個要求,就是桌椅的高度合適。長期伏案的人大概都理解,坐著寫一整天,要是桌子太矮,或者椅子沒有支撐,沒過多久腰椎和頸椎就要發難了。高度合適看起來簡單,實際上很難做到。在我看來,滿大街的星巴克、Costa和漫咖啡都做得不夠好。

我兩年前搬到常營,發現長楹天街裡有一家中信書店,有消費區,也賣咖啡。有一排區域,桌子高度合適,椅子靠背也厚實。更加分的是,它像時下流行的那種單人自習室,每個座位前面都被木板擋起來了,上面種著綠蘿,所以你不會和任何人有眼神交流,非常適合社恐患者。

但我感覺,中信書店並不需要我推薦,它已經非常搶手了——似乎附近居民都很愛這排座位,書店十點開門,如果十點二十分你還不到,這排座位就被搶光了。仿佛回到大學,期末考試前搶自習室的噩夢再次籠罩了我,使我不得睡懶覺。

在書店待久了,也是一種人類觀察。我發現這裡出沒著很多文字工作者,有時候站起來溜達,常瞟到這個人在寫影評,那個人在寫商業稿,那個人又在看導演傳記。人人背個帆布袋,我們編輯部有位女士稱之為,討米袋。

後來聽說,傳媒業有個居住地鄙視鏈,剛工作的年輕人住在常營草房(大概是因為這裡房租低、離市區也相對近);有一些錢之後,會搬到朝陽大悅城附近;更有錢一些,就會住到百子灣和國貿。我沒有在現實中驗證這個傳言,感覺自己短期內也沒有實力搬到城裡去,但內心也對目前的狀態挺滿意。年輕人們聚集在此,有點窮,有點熱情,有點晃晃蕩蕩和遠離中心的自在。有時從書店裡抬起頭來,會感覺自己也不是那麼古怪。吾道不孤啊。

1200bookshop

推薦人:秋秋

想說說廣州的1200bookshop,一家24小時開放的書店。

研究生的第一年,課業沒那麼重,我常騎著單車去探書店。那次專門去了離學校不遠的1200,招牌不太起眼,單車兜了幾圈才找到店鋪的入口。除了是一家選書有品、環境合格、咖啡優秀的書店(符合這些標準已經很難得)外,它還有幾個動人的細節。

書店的義工有幾位聽障人士,手裡有個本子,寫著顧客經常問的幾個問題的答案,書店牆上貼著一張紙,請大家對他們給予體諒和溫柔。

店裡擺著一個舊書櫃,是之前一家叫紅楓葉的獨立書店留下的。它的老闆在去年突然離世,留下經營了十幾年的紅楓葉。1200在鐵錘下把書籍救了回來,並將書櫃作為對老先生和紅楓葉的紀念。

雖然帶有咖啡角,但店員告知我這裡沒有wifi,希望大家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書籍中。

書店的一樓沒有店員,只有長長的木樓梯。下樓時看到環衛工阿姨坐在階梯上休息。廣州常常下雨,或許這也是一個能夠為他們遮風擋雨的地方。

因為是24小時書店,凌晨到來,你會發現都市生活的豐富多樣性。有人在這裡度過了生日,有人看完夜場電影到這裡迎接天明。

如果故事還有更新的話,那就是1200bookshop曾經的三家24小時書店關停了兩家,我去的那家體育東店是目前廣州僅存的一間24小時不打烊書店。得知這個消息的我已經離開了廣州,但還是覺得莫名難過。作為一個夜間出沒生物,所有打著「24小時」標籤的店鋪我都很依戀,它可以承接我夜裡湧起的頹喪和孤獨。獨立書店難以為繼,我也好想給它們體諒和溫柔。

Pai River Corner

推薦人:小叉

推薦這家咖啡館之前,應該先推薦一下這個地方,泰國北部的拜縣,與緬甸接壤,距離清邁130公裡,一個屬於深山的小角落。

從清邁古城出發,穿過763個迴轉山路,才抵達這裡。拜縣出名是因為它是泰國電影《愛在拜縣》的朝聖之地,色彩明亮的網紅打卡地不在少數,來這裡的遊客很多都預約了當地的旅拍,成群結伴來。另一些來自歐洲的度假者喜歡這裡的山野,喜歡成日騎著摩託在縣城裡奔跑。這些都不是我們來的原因,選擇拜縣是看上了它遠離都市,擁有完全的靜謐和空曠。

我們特意住在遠離城鎮中心、倚靠在山邊的小木屋。晚上什麼都看不見,小木屋裡微弱的燈光,溫暖又孤獨。1月份的拜縣,有著夏秋之交的涼爽。就在住的小木屋邊上,有一條叫pai river的河,河岸邊就是這家咖啡館。

被蔥鬱的熱帶綠色環繞著,對岸是木屋民宿,有鞦韆在蕩著,有頭髮花白的夫婦坐在臨河的桌上聊天,天上的雲流動得極慢,夾雜著草木味道的風也淡淡柔柔的,一瞬間覺得時間是停滯的。我和同伴聊到如果編輯部能搬到這裡該好多,工作都能擁有無限的動力。

當然,那時候誰也不想提起工作這件事情,放鬆的身體已經逐漸滑落,大腦也完全陷進了那片河流之中。店裡沒有音樂,背景音是自然裡的蟲鳴和沙沙的風響,旅行者拖著行李走過木橋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可以看到掉在雲來峰上的落日,漸漸暗下來的雲層,感覺一切都被延伸到了很遠很遠。

旅途裡找到這麼一家咖啡館,可以隱秘地安放一些東西,實在太難得了。以致於過了很久,還是覺得能夠回想起當日的場景,那種不想工作,只想關掉所有通訊工具,窩在椅子裡,閉著眼半睡半醒的瞬間。這時候,咖啡味道已經不重要了,擁有這個角落更重要,就像它的名字,Pai River Corner。

世界的圖書館三則

紐約公共圖書館

推薦人:查非

請注意,這是一個不太合群的旅行者的推薦。我是一個去了巴黎沒去老佛爺、到了紐約住在圖書館旁邊、在東京第一件事去參觀電視臺錄影棚的人。接下來的推薦並不適合打卡拍照型遊客,但如果你也喜歡在城市裡放空,沉浸在自己的樂趣中,以下是我鍾愛的私藏地點。

在紐約旅行的時候我住在了紐約公共圖書館(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旁邊,這是紐約城最適合躲起來的地方,晴天可以坐在Bryant Park看書,雨天可以進館躲雨,外國人也可以入館。我在這裡一邊讀書一邊熬過了紐約寒冷的雨天,還參加了Library Tour,跟著工作人員逛這個古老的地方,聽她講發生在這兒的傳奇——這裡有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英國女作家Virginia Woolf的手杖,還有數不盡的珍品書藏。她還一本正經地強調,圖書館雖然可以借書,但請一定要愛惜圖書,按時歸還,上一個不按時還書的用戶、藝術家Andy Warhol先生,就因為拖欠到現在還沒還上的外借圖片交了罰款……

Strand書店

紐約城另一個適合書迷的地方是Strand書店,那是一個書的天堂,我猜想那裡有適合所有人的書,店員還會貼心地給書貼標籤,「注意力不集中?這是適合你的短篇小說」、「讀這本書需要帶上紙巾擦眼淚」、「這是你撒謊說自己看過的書」……這是一個我光看標籤都能看一天的奇妙地方,最有趣的一個標籤是,當我去找自己專業的圖書,我意外地發現,Journalism和Humor放在了一起。看來,做記者也要學一點快樂呢。

Dussmann書店

另一個適合放空的地方是柏林的Dussmann書店(Dussmann das KulturKaufhaus),雖然裡面一半以上是德語圖書,英語書只佔了半層樓,但在晚上店鋪很早關門的柏林,這家書店卻會開到午夜。坐在它靠窗的位置,看一會兒書,望一會兒窗外逐漸沉睡的城市。對我來說,旅行是一種特別的生活體驗,它給予了我短暫的時間,在世界的另一個角落,以最放鬆的方式生活。而這些書店,就是這種體驗的最美好載體。

上野公園星巴克

圖源豆瓣

推薦人:矮木

在我們這個在做作道路上一去不返的欄目裡,推薦星巴克實在是件非常不酷的事兒。因為工作性質,記者出現在咖啡館之類的地方大多只有兩件事,要麼採訪要麼寫稿,所以出現在咖啡館裡的記者,神經都高度緊張,在咖啡館裡找那種靈魂放空的美妙感覺,至少在我的腦海裡,實在稀缺至極。

但有次在東京,恰恰是在非常不酷的星巴克,靈魂著實飄蕩到了九霄雲外,現在想來都是非常美妙的經歷。

東京我最喜歡去的地方是上野公園,有次去正好趕上下雨。開始的時候雨不大,綿綿密密的,還能佯裝一下文藝青年當個不躲雨的人,但很快,雨越下越大,那天我穿的也少,距離最近的正好是上野公園的星巴克,於是衝了進去,買了杯豆奶拿鐵(很好喝),找店裡最後一個座位坐下。

我的位置靠近一面巨大的落地窗,從窗戶往外看,風景盡收眼底,樹在雨中驕傲地站立,沒有座位的遊人在露天區的簷廊下避雨,記者都有觀察人的職業病,我記得窗外依偎在一起看雨的戀人,哄著小朋友的年輕父母,互相打鬧的學生,發呆的上班族,還有一對穿著衝鋒衣、大約是在結伴旅行的老人家,這些人年齡不同,膚色各異,說著不同的語言,大約沒有什麼共同點。

但說不出來為什麼,那天就是感覺很平靜,上野公園附近集合了古蹟與名勝、博物館、美術館、動物園等等等等,我想那份平靜裡應該有種周圍人都是同類的安全感,哪怕這些人是如此不同,哪怕大家一生也只有這麼一次擦肩的機會。

後來我才知道,這間星巴克是日本的最美概念店之一。當時沒有拍照,不過現在想來真是一點也不遺憾,手機佔領了我們生活的一切角落,有那麼一段存於記憶而不是手機內存裡的時刻,對於陷在生活泥沼中的現代人來講,可能是另一種珍貴吧。

相關焦點

  • 咖啡館裡貓肥 蝴蝶園中斷翅
    記者從一層逛到二層,總共看到約10隻小貓,有的被顧客抱在懷中揉摸,有的在懶洋洋地睡覺,有的則在吃東西。咖啡館裡著實熱鬧,音樂聲不斷,人聲嘈雜,再加上店內溫度略微偏高,別說是小貓,就是記者都感到有些憋悶。記者無意之間往一張沙發下方一瞥,居然看見3隻小貓一動不動地蜷縮在那裡。
  • 主打冷釀衝泡咖啡,咖啡初創公司「Sleepy Owl Coffee」獲 Rukam...
    「Sleepy Owl Coffee」官網據外媒報導,咖啡創業公司「Sleepy Owl Coffee」近日完成了 A 輪融資,融資金額尚未公開。此輪融資由 Rukam Capital 領投,現有投資者 DSG Consumer Partners 參投。
  • 「SNOG XX」:這才是「精品咖啡」的正確打開方式
    相較於法式咖啡的花俏、美式咖啡的速成,意式咖啡作為歷史悠久的正統表率,往往更能體現一個咖啡愛好者的品味,是給真正的咖啡發燒友們品鑑的「功夫咖啡」。   作為資深咖啡控的Alexander Wang在遊歷各國,足跡幾乎遍布各大咖啡館後,在昆明開了一家主打意式咖啡的精品咖啡館——「SNOG XX」。
  • 聽說你愛喝咖啡,這些咖啡你都喝過嗎?
    有人則表示:「喝咖啡喝的是一種生活情調。」 幾十年間,咖啡從一個舶來品逐漸變成了國人日常的飲料。你喜歡喝什麼咖啡?美式咖啡·拿鐵·卡布奇諾·焦糖瑪奇朵·摩卡星巴克、咖啡貝妮、麥咖啡等外來連鎖咖啡店,全都以它們為主打產品。國內其他咖啡館裡,這些意式咖啡也佔據著咖啡單的大半。
  • 品一杯「經濟學人」咖啡 – The Economist Espresso #iOS #Android
    品一杯「經濟學人」咖啡 – The Economist Espresso #iOS #Android 生活中能讓我們不明覺厲的東西很多,可有三個標籤除此之外還讓我們望而卻步
  • 咖啡就要趁熱喝?放到「這個溫度」你的咖啡錢就白費了
    不管是冰咖啡還是熱咖啡都各有勝場,看起來似乎怎麼樣都好喝;然而,夾在一冷一熱兩個極端溫度間的「溫咖啡」,卻常常會被人嫌不好喝?如果你有喝過「放涼」的熱咖啡,你可能會覺得喝起來跟之前有著極大的區別。除了感覺到咖啡的苦味變重外,酸味等各種風味也像是加倍放送般直擊你的味蕾,讓人不自覺地在腦中產生「涼掉的咖啡不好喝」的想法。明明都是同一杯咖啡,味道怎麼會差這麼多?
  • 為什麼咖啡冷掉之後總會飄著一層「結塊物質」?
    但是,在咖啡冷卻之後,一些咖啡的液面上會飄著一層類似風乾的油花,讓人忍不住趕緊把它倒掉。那是什麼原因產生了這些拒人於千裡之外的物質?,也就是我們會看到的咖啡表面類似於「油花」的結塊物質。在水果和蔬菜中,你也常常會找到這些現象:綠豆放在鐵鍋裡面煮久了會變黑;蘋果、梨子等如果用鐵刀削切後放置一段時間,切面顏色會變黑等等。
  • 當我們喝「榛果咖啡」時,我們在喝什麼?
    下次發圈,可以引用《詩經》不知道有多少人,第一次喝榛果拿鐵時,心情是這樣的👇榛果咖啡,準確是說「榛果風味」的咖啡,濃鬱的榛果香來自榛果風味糖漿,而不是真正的榛果。生的榛子中就有這種物質,但經過烤制之後含量可以增加600多倍以上,獨特的榛果風味大大提升。 研究顯示,榛子在180℃條件下烘烤9分鐘,所含的榛子酮從1.4μg/kg上升到660μg/kg;烘烤15分鐘後,進一步上升到每公斤1150μg[1]。
  • 在「古板遲緩」的晶片產業,一群「寒武紀」們誕生的意義與挑戰
    從某種意義上,這些晶片能夠根本改變計算機的製造方式。而在這些恰逢其時出現的idea與創業公司中,就包括最近風頭正勁的全球第一家晶片獨角獸——中國創業公司「寒武紀」。「寒武紀」們的機會當下,在很大程度上,深度學習晶片市場是由英偉達主導的。這家晶片巨頭長期以來一直以其「王牌產品」——圖形處理器(GPU)而聞名業界。
  • 日語裡「海老」與「蝦」有什麼區別?
    在日語裡,「海老」與「蝦」都讀作「えび」,指的都是甲殼類的蝦。那它們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 詳解中國雲南咖啡產區:雲南花果山與小粒咖啡有什麼不同
    「雲南咖啡浪漫的起源」雲南咖啡的香氣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了,這一切還得從法國浪漫的土地說起,當時一位法國牧師將咖啡豆芽帶到了現在的雲南省大理市賓川區朱庫拉村,從此這顆小小的萌芽植根於中國文化的深處,這個百年老咖啡樹仍然隱藏在神秘而寧靜的村莊裡。
  • 「漿果闢謠」之「樹墩城冰咖易拉罐真的像汽水嗎?」
    最近,美國第三波精品咖啡三大巨頭之一樹墩城(STUMPTOWN COFFEE ROASTERS)推出易拉罐裝冰咖啡,其中注入氮氣。DUANE也不可能是這種人啊!所以漿果斷定樹墩城的新產品絕對不可能是汽水!那到底是什麼呢?漿果終於找到了那個傻逼雜誌翻譯的那篇文章的源頭,其實人家的意思是這樣的:樹墩城在將冰滴咖啡瓶裝、放到啤酒桶裡面想生啤一樣打出來賣之後,他們做了又一創舉,這是世界精品咖啡的革命:易拉罐冰滴咖啡。
  • 咖啡豆風味 咖啡豆風味有什麼決定 咖啡豆風味及口味詳解
    -土地--土壤-前街咖啡認為火山巖產區容易孕育出醇厚度佳又有果酸味的好咖啡。火山巖土質的咖啡,其酸、香、甘、醇、 苦風味最為均衡,也最多元。這是因為火山巖含有高濃度的硫磺和硫化物, 這些成份恰好是有些芳香精靈合成前的必備元素, 因此栽種於火山區的咖啡通常有較濃的香味。另外, 這種土壤也富含鉀元素,有助咖啡的醇厚度, 亦可增加豆子重量和枝幹的厚實度。
  • 人設這個詞,從出生就帶著天然的虛偽和做作,本身就不是個褒義詞
    人設這個詞兒,從出生開始就帶著天然的虛偽和做作,本身就不是個褒義詞,而當事人的真性情很可能與之截然相反。他暖男、沉穩、風趣幽默、魅力四射,還不都是我們在主觀上這麼認為後加給他的頭銜麼?所以崩就崩了吧,路人樂的吃瓜看戲,粉的捶胸頓足,黑的手舞足蹈,圈內人哪個不是或多或少經歷過這些?我們換個關注人就好。倒是出軌、劈腿、家暴、吸毒、嫖娼這種碰不得的底線,在公眾人物的事件中被放大到口誅筆伐的程度,實在是有點……鹹吃蘿蔔淡操心。
  • 一杯咖啡怎麼來?從一顆種子開始,認識咖啡
    一杯咖啡怎麼來?今天我們就從一顆種子開始,認識咖啡。我們平時喝的「咖啡」,從咖啡豆變成咖啡粉,然後衝煮以後變成一杯咖啡。那麼咖啡豆怎麼來的呢?又怎麼衝煮呢?咖啡生豆,其實是咖啡樹果實的「種子」。↓「摘」下熟成果實,就是所謂的咖啡櫻桃(Coffee Cherry)由左至右,分別是生果—熟果。最佳的採收果實狀態為右2。↓經過一連串的篩選、「處理」,獲得咖啡生豆。基本分為:水洗、日曬、蜜處理。他們的外觀會有不同的特色↓接著經過烘焙師的「炒焙」。基本有淺焙、中焙、深焙。
  • Galgame:逝去的你、館裡甦醒的罪惡
    可是有個群友發來這個遊戲的日語名稱,我頓時覺得這部遊戲有點深度【悲傷哲學的感覺,單純指的是名字。】《逝去的你、館裡甦醒的罪惡》(日語:死に逝く君、館に芽吹く憎悪)是由日本遊戲公司BUG SYSTEM製作的一部18禁獵奇向美少女遊戲。體驗版於2016年4月1日公開,正式版於同年7月29日發售。
  • 農夫山泉的新品碳酸咖啡,為什麼取了一個奇葩的名字?
    「炭」和「仌」的含義之間,會產生一種對比的聯想。一邊是「炭火」,一邊是「冰凍」,形成了強烈的反差。然而,這種反差又是有合理性的,因為咖啡本來就曾是用「炭火」烤煮的,如今製成的咖啡也能通過「冰凍」來增加口感風味,這兩種方式完全可以融合在一款咖啡裡。
  • 為什麼咖啡不需要加糖?
    為了逐步提高環保意識,我們在每一盒咖啡中都放了一張特別製作的「晾曬回收紙」,並在紙上做了詳細的使用說明。這張「晾曬回收紙」是防油防水的,可反覆多次使用,千萬不要用一次就扔掉哦~另外,為了方便大家回收咖啡渣,除了「晾曬回收紙」同時還附贈了咖啡渣回收袋,每個回收袋可收集7~10包掛耳咖啡的咖啡渣。
  • 拿鐵、卡布奇諾、摩卡咖啡有什麼區別 拿鐵咖啡製作 卡布奇諾咖啡
    前街咖啡發現每個剛開始喝咖啡的小夥伴都會來問卡布奇諾、摩卡咖啡、拿鐵咖啡到底有什麼不一樣?今天前街咖啡就來講講到底有什麼不一樣,新手又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咖啡。首先我們來看這三款咖啡如何製作,首先都是得先萃取濃縮咖啡,前街咖啡自用的是向日葵暖陽拼配咖啡豆。
  • 乾貨| 有關咖啡樹種、產地、名稱的一些常識
    有了這些概念,再看「咖啡命名」這個問題,就會比較清楚,下面就是我的回答。但您所說的僅以咖啡樹種(如信中所提到的「瑰夏」,Gesha)來命名,我似乎從未聽說過,至少在精品咖啡的世界裡,沒有人這麼做(商業咖啡就有,例如在說到「羅巴斯塔」時,可以完全不提產國、產區等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