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時間10月22日,在2018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年會(ESMO 2018)上,同濟大學上海市肺科醫院腫瘤學系主任周彩存教授剛剛報告的ALESIA研究的最新結果顯示,Alectinib(周彩存團隊成果,一種用於治療晚期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藥物)或將成為ALK(間變性淋巴瘤激酶)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一線治療的新標準。
ALESIA是一項頭對頭比較Alectinib與Crizotinib(克唑替尼,一種靶向治療的藥品)一線治療亞洲ALK陽性晚期NSCLC患者的隨機、III期、開放標籤研究。研究主要目的是,驗證Alectinib在此類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是否優於Crizotinib。研究主要終點是研究者評估的無進展生存期(PFS),次要研究終點包括獨立影像學評估委員會(IRC)評估的PFS、客觀緩解率、對腦轉移的緩解率、至腦轉移發生的時間等。
周彩存表示,此項3期臨床研究全方位評估了Alectinib在一線治療ALK陽性晚期NSCLC中的療效和地位。來自中國、韓國和泰國亞洲3個國家21個中心的專家參與了研究。研究於2016年8月份啟動,2017年5月份提前完成入組,共入組了187例患者。其中,125例進入了Alectinib組,62例進入了Crizotinib組。
周彩存說,這個臨床研究進展相當順利,這告訴我們只要齊心努力,我們開展臨床研究的速度會比其他任何國家都更快,研究設計是當有60例事件發生後可進行主要分析,在今年舉行的一次國際會議上報告的是這個3期臨床研究的一些主要分析數據。研究結果顯示,此項臨床研究達到甚至超過了我們預期的假設,它與國際多中心的ALEX 3期臨床研究結果高度一致。且Alectinib與Crizotinib相比,疾病進展風險明顯下降,我們不但看到了主要研究終點的明顯改善,PFS(無進展生存期)也出現了明顯改善。周彩存介紹,我們不僅看到了客觀緩解率的明顯提高,Alectinib組的緩解率可以達到92%,Crizotinib組是77%,提高了15%。因此,此項臨床研究也告訴我們緩解率方面Alectinib更勝一籌。
周彩存說,Alectinib組的腦轉移患者的客觀緩解率可以達到94%,Crizotinib組只有22%,差距非常懸殊。12月時累計腦轉移的發生率Crizotinib組中為35.5%,Alectinib組只有7.3%,相差達5倍,因此,Alectinib一線治療伴有腦轉移的ALK陽性的NSCLC的療效遠遠優於Crizotinib。周彩存說,此項臨床研究的重要意義就是在ALK陽性的患者中應用Alectinib治療的中位PFS可以達到3年,這意味著有更多的患者活過5年,活過5年就意味著臨床治癒,也就是說Alectinib的確給很多的患者帶來了生存希望。且安全性方面,Alectinib組也具有很好的優勢。因此,此項臨床研究結果公布後將強烈支持每日兩次,600毫克的Alectinib應成為此類患者一線治療的新標準。
周彩存在接受當地電視臺採訪時表示,未來值得探索的3個研究方向。
其一是此項臨床研究在晚期患者中已經取得成功,那麼是否可以將Alectinib前移,用於ALK陽性患者的輔助治療,以便增加患者的治癒率?這是我們很感興趣的研究課題,可喜的是我們已經看到這樣的3期臨床研究正在進行中,Alectinib作為輔助治療的數據值得期待。
其二,我們還希望了解Alectinib在局部晚期患者中是否也具有應用價值。局部晚期患者現在的標準治療是同步放化療,但是同步放化療療效並不令人滿意,同步放化療的中位PFS僅10個月左右,但是Alectinib在晚期患者中的PFS可達到3年,倘若綜合應用Alectinib和同步放化療這些治療方法,是否能使更多的ALK陽性的局部晚期的患者得到治癒?這也是大家感興趣的課題。
其三,讓我們感興趣的課題是,Alectinib治療後腫瘤可能出現進展,我們需要了解其進展機制,這將為我們克服其耐藥機制、開創新的靶向藥物指明方向。希望我們能夠儘快開展相關轉化研究,將Alectinib治療後出現耐藥的患者進行再活檢,並結合血清學檢測尋找其耐藥機制,這將有助於克服其耐藥性。他表示,這3個課題是迫切需要回答的問題,我們需要開展相應的一些工作。
相關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NVvmwKcs7n3Pl6rLcKLA_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