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肺癌不幸,但如果是這幾種基因突變的肺癌,又是不幸中的萬幸!

2020-12-05 澎湃新聞

健康時報

權威健康資訊,因專業而信賴!

本文專家

周彩存,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 醫學博士、同濟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同濟大學醫學院腫瘤研究所所長、腫瘤學系主任

得了肺癌是不幸的,尤其是臨床上發現的肺癌往往是中晚期。不過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肺癌的治療在不斷提升,除了手術、放療、化療,還有靶向藥物、免疫藥物等。尤其是在靶向藥物中,「精準打擊」更是讓患者受益。尤其是針對一些特殊基因類型的肺癌患者,效果更好。

不幸!七成肺癌患者就診已是中晚期

每年11月是「全球肺癌關注月」, 根據GLOBOCAN的數據顯示①,2018年全世界新發肺癌210萬例,佔所有新發腫瘤病例的11.6%(排名第一);死亡180萬例,佔所有腫瘤死亡病例的18.4%(排名第一)。

肺癌是我國最常見的癌症之一,根據國家癌症中心2018年全國最新肺癌報告顯示②,肺癌的發病率在我國男性惡性腫瘤中位居第1位,在我國女性惡性腫瘤中位居第2位,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與生命。

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周彩存教授表示:「事實上,我國約七成肺癌患者就診時已是中晚期,這時候的治療方案就比較複雜了,需要因人而異。目前,我國肺癌的精準化治療已經非常成熟了,即使是晚期肺癌,通過合理的藥物排兵布陣,也能獲得更長的生存期。」

靶向治療帶來了曙光

靶向治療出現前,晚期肺癌患者的選擇通常只有化療和局部放療,平均總生存期只有8-10個月。近年來分子靶向藥物治療發展迅速,為晚期肺癌患者帶來了曙光。「由於精準『靶向治療』的使用,讓很多腫瘤晚期患者的生命得到延長,3年至5年屬於常見延長期,有的患者甚至可以延長10年。」周彩存教授說。

在亞洲,EGFR基因突變的發生率很高,大約50%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 患者存在EGFR基因突變陽性③,這些患者適合使用靶向治療。周彩存教授表示:「針對EGFR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EGFR靶向藥(EGFR-TKI)是目前一線治療的最佳選擇。

隨著臨床科研不斷深入,肺癌靶向治療相較於以前要更加「精準」,尤其是臨床上已經發現靶向藥在EGFR不同突變亞型中具有明顯的療效差異。因此目前普遍認為,對於EGFR的不同突變亞型,應該選擇不同的靶向藥治療。

相較化療,EGFR-TKI使眾多患者在延長生存期的同時提高了生活質量,且EGFR-TKI一、二、三代藥物均已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大大降低了癌症患者家庭經濟負擔,提高了藥物可及性。儘管仍存在不良反應,如腹瀉、皮疹等,但是大多數都是可防可控的。」

針對EGFR突變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二代和三代EGFR-TKI的療效均優於一代,對腫瘤細胞生長抑制力更強。如確診後,優先使用一代藥或二代藥,在產生耐藥後,約有50-60%機率會出現T790M,根據FLAURA研究顯示,這部分患者仍可使用三代藥。④這種治療方式在臨床上簡稱為「2+3」模式。但如在確診後直接使用三代藥耐藥後,目前的治療手段僅限於化療,後續治療機會較少。

萬幸!擁有「黃金突變」患者,效果最好!

EGFR突變有多種類型,其中19外顯子缺失(Del19)和21外顯子L858R(21L858R)點突變是EGFR最常見的突變類型。因為 EGFR基因的19號外顯子的缺失突變使用靶向藥物的效果最好,也被稱之為「黃金突變」。

而對於「黃金突變」的治療也在不斷優化中。在今年9月份召開的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上公布的一份真實世界研究數據證實,EGFR突變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治療後發生T790M耐藥突變,尤其是亞裔患者及Del19患者,使用二代EGFR-TKI阿法替尼序貫二線三代EGFR-TKI奧希替尼治療是一種有效可行的治療策略。相較一線使用三代EGFR-TKI,該研究中亞裔伴隨Del19的患者的生存期高達45.7個月。⑤

此外,根據一項藥物經濟學的研究顯示⑥,與「一線使用奧希替尼序貫化療」對比,「一線使用阿法替尼序貫奧希替尼」可幫助患者節省將近10萬的治療費用,總體治療時間延長3.63個月,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周彩存教授說:「『2+3』的治療模式能夠讓EGFR突變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總生存期延長,或是目前較為合理的肺癌靶向藥治療策略。建議患者據自身情況選擇最佳治療方案,獲得長生存,享受更高的生活質量。」

本文參考資料:

① Bray, F.,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Cancer J Clin, 2018. 68(6):394-424.. Ferlay, J., et al. Estimating the glob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2018: GLOBOCAN sources and methods. Int J Cancer, 2019. 144(8):1941-1953

② 2014年中國肺癌發病和死亡分析,中華腫瘤雜誌,2018年第27卷第11期

③ Tsao AS et al. J Thorac Oncol. 2016May;11(5):613-38

④ 【2018 ESMO ASIA】真實世界研究:EGFR突變陽性NSCLC一線治療持久獲益,中位治療時間達27.6個月,http://www.liangyihui.net/doc/47152

⑤ M J Hochmair et al. Sequential afatinib and osimertinib in patients with EGFR mutation-positive NSCLC: final analysis of the observation GioTag study. Future Oncology. (2020)

⑥ 顏建周,等. 一線使用阿法替尼與一線使用奧希替尼治療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常見突變非小細胞肺癌的預算影響. 中國藥物經濟學. 2020, 15(6): 5-17.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得肺癌不幸,但如果是這幾種基因突變的肺癌,又是不幸中的萬幸!》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肺癌檢測基因突變,該如何用藥?
    如果對藥物產生了抗性咋辦?」最近收到好幾個類似的問題,於是決定寫這一篇也許有點枯燥的文章,但作者相信這對中國近20萬EGFR突變肺癌病人和家屬來說是有意義的。本文主要回答下面幾個問題:EGFR的突變有哪些?肺癌檢測出EGFR突變後有哪些藥可以選擇?國產的EGFR藥物更便宜,但和進口的效果有差別麼?
  • 同樣是肺癌,為什麼這些人卻無藥可用,肺癌基因中的幸與不幸!
    中晚期肺癌患者診治中一定聽過靶向治療,就是通過「基因檢測」找到突變的基因,再對症選用適合的藥物。然而,導致肺癌的驅動基因多達上千種,可不是每個都有「靶向藥物」,尤其是一些罕見的基因突變,患者不僅經歷「無藥可用」的尷尬,診療過程也異常艱辛,不斷地在「試藥」和等待「新藥」中糾結,他們也被稱為 「大癌種下的罕見患者」。
  • 小細胞肺癌與兩種基因突變相關
    原標題:小細胞肺癌與兩種基因突變相關  科技日報柏林7月21日電 (記者顧鋼)德國科隆大學和科隆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對兩種肺癌進行對比研究後,成功解密了導致肺癌的遺傳基因,這一成果被刊登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 肺癌晚期就束手無策了嗎?醫生:錯!這幾種方法可以選擇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更新,確診晚期肺癌後有很多治療方法可以選擇,如果選擇得當依然可以獲得不錯的生存周期。而晚期肺癌同樣可以,下面就介紹一下晚期肺癌的幾種常用治療方法。臨床研究發現,肺癌的發病與特定類型的基因突變有關,包括EGFR、ALK、KRAS、HER2等基因突變。因為這些基因由正常的突變為了不正常的基因,導致人們發生了肺癌。既然是基因突變引起的肺癌,那麼如果能找出一種藥物專門作用於突變的基因,那麼肺癌不就有救了嗎?而我們所說的這種藥物現在已經存在了,就是《我不是藥神》中說的基因靶向藥物。
  • 肺癌精準治療新突破!揭示高海拔地區肺癌人群基因突變特徵
    ,首次揭示高海拔西藏地區肺癌人群基因突變特徵,對指導高海拔地區人群的肺癌精準治療具有重大意義。2018年全球癌症統計數據報告顯示,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列首位,而在高海拔西藏地區,這兩項數據分別排在該地區各癌種的第六位和第四位[1]。據此推斷,高海拔地區肺癌人群可能具有不同於其他地區肺癌人群的基因特徵,且這種特徵可能與低氧有關。
  • 胡成平教授:給肺癌「罕見患者」更多關愛
    近日,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肺癌診療中心主任胡成平教授。她表示,就肺癌患者群體而言,罕見靶點患者只佔一小部分,但對患者個體而言,卻是100%的不幸。因此,不應放棄針對罕見靶點的研究,應給予罕見靶點突變更多關注。
  • 胡成平教授:給肺癌「罕見患者」更多關愛
    近日,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肺癌診療中心主任胡成平教授。她表示,就肺癌患者群體而言,罕見靶點患者只佔一小部分,但對患者個體而言,卻是100%的不幸。因此,不應放棄針對罕見靶點的研究,應給予罕見靶點突變更多關注。
  • 中晚期肺癌患者如何能活得更久?超過5年、10年?醫生如實相告
    對此,餘桂芳指出,體檢如果發現了肺部小結節,醫生需要根據它的大小、數目、形態、密度、邊緣及內部特徵等來判斷良惡性,對不能立即診斷的患者可以觀察隨訪,每3到-6個月做一次CT,如果隨訪觀察2年以上穩定,則惡性可能性不大。中晚期肺癌患者如何治療?
  • 腫瘤藥物資訊:非小細胞肺癌的一二三四代EGFR-TKI靶向藥
    EGFR-TKI靶向作用機制被稱為「不幸中的萬幸」的著名靶點:EGFR突變現在肺癌患者或多或少都會做基因檢測,以此來看是否有針對性的靶向藥可服。因為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已經進入了「個體化」治療階段,效果更好且副作用更小的靶向藥物正在逐漸取代傳統化療藥物成為一線藥物。
  • 上海每天新增23個肺癌 突變基因首次被找到
    來自滬廣兩地的知名胸外科專家以「傾聽『肺腑』之言」為主題,首次向公眾發布了發現肺腺癌13個突變基因,並為市民推薦了早診早治手段和微創手術的最新理念。  基因:亞洲肺腺癌基因突變特點首次發現  肺癌發病的增加與人口老齡化、城市工業化、農村城市化、環境汙染化以及生活方式不良化有關。肺癌的發生、發展過程受遺傳和環境兩方面的共同影響。
  • eLife:基因突變協同讓肺癌更惡性!
    2019年9月28日訊 /生物谷BIOON /——根據開放獲取的期刊《eLife》上的一篇新報告,科學家已經確切地展示了兩種不同基因的突變如何協調驅動惡性肺部腫瘤的發展。這項在新型基因工程小鼠身上進行的研究觀察了肺腫瘤的特徵--從小到肉眼看不到到大到可能致命的腫瘤。
  • 肺癌中的鑽石突變——ALK突變,規律服用靶向藥可以長期生存
    有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屬於肺癌中的「幸運兒」,而具有AKL突變的患者則是更加「幸運」。 ALK突變是肺癌中的鑽石突變,其靶向藥物的有效率遠遠高於EGFR突變的患者。
  • 吸菸導致KRAS基因突變形成肺癌
    眾所周知,吸菸是導致肺癌的首要風險因素。每次吸菸時,都會對肺細胞造成雙重打擊,為癌症的形成創造理想的生存環境。香菸中所含有的化學藥品,如焦油和甲醛會滲透到細胞中,損傷DNA。上述化學藥品也會對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過程的基因造成嚴重破壞,即促使細胞分裂的基因變得極度活躍,以及使調控細胞分裂的基因失去調控能力。
  • 關於ALK基因突變型肺癌近年獲批的靶向藥物整理
    靶向藥物應用於抗腫瘤前,需要對患者進行基因檢測,以判斷患者是否存在基因突變,再尋找針對該突變的藥物。肺癌是對人群生命與健康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ALK融合基因突變是肺癌基因突變的類型之一,那麼針對肺癌ALK靶點的靶向藥物有哪些呢?下面,整理了關於ALK基因突變型肺癌近年來最新的靶向藥物。
  • 查出肺癌該怎麼治?腫瘤專家:掌握這些方法少走彎路!|張力|肺癌|...
    不過,針對肺癌不同的基因突變類型,各自適用的靶向藥物是不同的。這就像一把鑰匙(靶向藥物)開一把鎖(基因突變)。因此,使用靶向藥之前,必須明確肺癌的突變類型,並結合患者個體情況制訂治療方案。胡毅教授治肺癌前先做基因檢測很多人對肺癌的認知,還停留在早期、中期、晚期。事實上,肺癌是幾十種分型的組合,可以視為一個「肺癌家族」。
  • 肺癌是如何靠近我們的?這3個誘因,讓很多人沒有躲開
    研究發現,50年裡25000名去世的醫生中,有1052人死於肺癌,而其中因吸菸而死亡的人數是不吸菸人數的15倍。除此之外,重度吸菸死亡的人數是不吸菸人數的25倍。雖說吸菸不是一定會導致肺癌,但是大多數得肺癌,或因肺癌而去世的患者,多少都是因為吸菸而導致的。另外,對於不吸菸的人,也難免會受到二手菸、三手煙的侵害。
  • 肺癌基因檢測查出罕見基因突變,就無藥可救了?還可用這個療法治
    但是想要進行靶向治療,就一定要先做基因檢測,因為靶向藥物治療有效的前提,是肺癌患者的腫瘤組織中存在著基因突變的作用靶點。但是有不少患者在做完基因檢測後卻感覺墜入了絕望的深淵:被告知存在的基因突變是「罕見突變」,目前還無有效的靶向藥可用,這些人又被稱之為「罕見的肺癌患者」!什麼是罕見的「肺癌患者」?
  • [中國專家共識]非小細胞肺癌血液EGFR基因突變檢測
    在EGFR基因突變的晚期NSCLC患者,系列國際國內多中心臨床研究已證實EGFR 靶向治療能顯著降低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而在EGFR未發生突變的肺癌患者中,臨床研究證據提示不宜使用靶向藥物。這些臨床研究和系統分析均指出EGFR突變檢測是晚期肺癌患者使用EGFR-TKIs治療的先決條件。
  • Nature Genet:基因組掃描發現小細胞肺癌中SOX2基因突變
    2012年9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科學家們已經完成了一種致命肺癌類型全面基因突變掃描。約翰霍普金斯大學Kimmel癌症中心科學家發現一個名為SOX2的早期胚胎發育相關基因在小細胞肺癌中發生了突變。
  • 在研靶向療法治療基因突變肺癌,疾病控制率91%
    近日,美國FDA宣布授予KRAS G12C抑制劑Sotorasib(曾用名:AMG 510)「突破性療法」認定,用於治療KRAS G12C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這些患者之前至少接受過一次全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