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萬天價藥」惹爭議,聽北京協和醫院藥劑科主任怎麼說

2020-12-06 財經天下周刊

文 | 健識局 張波 劉鑫

編 | 健識局 嚴冬雪

本文來源於《財經天下》周刊合作夥伴大健康品牌「健識局」,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一款定價70萬元的罕見病用藥尚未納入醫保報銷體系的新聞,引發社會強烈關注。

有輿論指出,美國渤健公司研發生產的諾西那生鈉注射液在澳大利亞價格僅為41澳元(約合人民幣205元),而在中國卻賣到人民幣69.7萬元。

事實上,這款藥物在澳大利亞被納入了政府的福利計劃,41澳元是患者自付價格,而非藥物價格,該藥在各國的售價均可稱為「天價」。

問題核心是,罕見病用藥的醫保報銷一直是行業難題。生命的價值標準如何衡量?藥物可及性和社會資源公平性之間如何取捨?

健識局特邀北京協和醫院藥劑科張波主任和劉鑫博士兩位專家,從罕見病的發病機理、藥物經濟學和中國醫療保障政策等多個角度,闡述罕見病醫保報銷的現狀。

以下正文為您詳述罕見病治療的特殊性。我們衷心希望,本該享受政策紅利的患兒家庭不再飽受網絡謠言的傷害。

罕見病用藥,患者家庭的希望

15年前已有地方發起藥品保障探索

脊髓性肌萎縮症(SMA)是一種神經肌肉遺傳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臨床表現為進行性對稱性肢體近端和軀幹肌肉無力、萎縮和癱瘓。四肢無力表現為近端重於遠端、下肢重於上肢。重症患兒的呼吸肌常受累,出現呼吸困難、肺炎等症狀,最後常死於呼吸衰竭。

按照最新分型方法,根據患者發病年齡及所獲得的最大運動功能(如坐、站、行)將SMA由重到輕分為0~4型[1,2](表1)。

該病的發病率約為1/10000,人群基因攜帶率1/60~1/40 [3]。有研究指出,中國人群中SMA的基因攜帶率約為1/42[4]。

由於患者數量少、市場容量小,為了保證藥企的研發熱情和合理回報,大部分在專利期內的罕見病藥物都價格不菲。因此長期以來,罕見病藥物的可及性、醫療保障問題在世界各國都倍受關注。

在中國,自2005年起,青島市、上海市、浙江省、山西省、佛山市等多地相繼開始探索獨立於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罕見病藥品保障模式」,一定程度上幫助患者緩解了支付壓力,也為未來罕見病用藥保障模式提供了借鑑和參考。

價格居高不下

缺乏罕見病流行病學研究

諾西那生鈉注射液是一種反義寡核苷酸(ASO)藥物,2016年12月在美國上市,單支價格高達12.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87萬元),其高昂的治療費用被《紐約時報》專題報導[5,6]。

2019年1月,荷蘭The social medword網站對諾西那生鈉注射液全球報銷情況作匯總分析,統計顯示分為無條件報銷、有條件報銷以及尚未納入報銷三類[11]。

此次輿論爭議中的澳大利亞,屬於有條件報銷國家。澳大利亞的藥物福利計劃(PBS)網站顯示,諾西那生鈉注射液單支採購價為11萬澳元(約合人民幣55萬元),由於被納入PBS,患者最終自付41澳元[8]。

在澳大利亞,諾西那生鈉注射液被列入PBS經過了長期反覆的討論和論證。公開資料顯示[9,10],PBS論證內容包括不同分型及幼兒/成年期SMA患者使用諾西那生鈉的需求分析、臨床獲益、該國患病人數,並在此基礎上分析該藥納入PBS後對保險基金的影響。

罕見病患病人數少,診斷技術要求高,開展研究難度大。在中國,目前尚無SMA的流行病學研究,因此無法準確預估患病人數,也就無法準確判斷對醫保基金的影響。

諾西那生鈉注射液在國內屬於自主定價藥品,市場零售價為69.97萬元/支。患者第一年費用約為420萬元,以後每年費用約為210萬元(第一年6支,以後每年3支,終身用藥)。

不過,中國初級保健基金會現已發起慈善援助項目:負荷劑量治療階段(起始治療時期)的患者,經過1支諾西那生鈉注射液治療後,醫生評估及基金會審核,最多為其援助3支;在維持劑量治療階段(維持治療時期),患者經過1支諾西那生鈉注射液治療後,項目醫生評估及基金會審核,為其援助1支。

據估算,上述慈善捐助項目預計降低患者負荷劑量75%和維持劑量50%的藥費,也就是說,經慈善援助後,第一年藥品費用約140萬元,以後每年藥品費用約105萬元。

罕見病到底如何保?

探索中國的相關醫保政策

2018年5月,SMA被列入中國《第一批罕見病目錄》。諾西那生鈉注射液隨後也被納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發布的第一批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並於2019年2月獲批上市。

得益於國家對罕見病審批的扶持政策,該藥從獲批到上市,整個周期僅173天,距其在美國上市也只相差794天,為中國SMA患者「有藥可醫」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

事實上,隨著我國醫療體制改革逐步深入,除了第一批罕見病目錄,國家相關部門還建立了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出臺了鼓勵罕見病治療藥品研發上市、罕見病藥品降稅等一系列的鼓勵政策。

例如,2019年醫保藥品目錄調整方案提出,要優先考慮罕見病等重大疾病治療用藥。通過談判,國家醫保局已實現肺動脈高壓、C型尼曼匹克病治療藥物的大幅降價,並納入醫保目錄。

截至目前,大部分已上市的罕見病治療用藥已被納入醫保支付範圍,由於基金和患者承受能力等因素,少量價格極其昂貴的藥品不符合目錄準入條件,因此未被納入。

不可否認的是,基於基本醫保的功能定位,「天價藥」與醫保準入之間存在天然的矛盾,如何平衡藥物可及性與醫保基金可持續發展?是全球衛生領域公共治理共同面臨的一大困境。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明確探索罕見病用藥保障機制。

《意見》要求,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醫療救助為託底,補充醫療保險、商業健康保險、慈善捐贈、醫療互助共同發展的醫療保障制度體系,待遇保障公平適度,基金運行穩健持續,管理服務優化便捷,醫保治理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實現更好保障病有所醫的目標。

我們建議,中國的罕見病用藥應探索一種由基本醫保、補充保險、醫療救助、商業保險、慈善等社會多方力量參與的多層次保障體系,進一步提高我國罕見病患者保障能力。

參考文獻:

[1] Lunn M, Wang C.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J].Lancet (London, England), 2008, 371(9630): 2120-2133.

[2] Mercuri E, Bertini E, Iannaccone S. Childhoodspinal muscular atrophy: controversies and challenges [J]. The LancetNeurology, 2012, 11(5): 443-452.[3] Kolb S, Kissel J.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atimely review [J]. Archives of neurology, 2011, 68(8): 979-984.

[4] Sheng-Yuan Z, Xiong F, Chen Y J, Yan T Z,Zeng J, Li L, Zhang Y N, Chen W Q, Bao X H, Zhang C, Xu X M. Molecularcharacterization of SMN copy number derived from carrier screening and fromcore families with SMA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J]. Eur J Hum Genet, 2010,18(9): 978-984.

[5] ACMGBoard of Directors. Insuring patient access and affordability for treatmentsfor rare and ultrarare diseases: a policy statemen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J]. Genetics in medicine : official journal ofthe 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2018.[6]https://www.fda.gov/news-events/press-announcements/fda-approves-first-drug-spinal-muscular-atrophy.

[7]https://www.mhlw.go.jp/index.html.[8]https://www.pbs.gov.au/medicine/item/11363C-11378W-11472T-11476B.[9]https://www.pbs.gov.au/info/news/2018/02/nusinersen-stakeholder-meeting.

[10]https://www.pbs.gov.au/industry/listing/elements/pbac-meetings/psd/2019-07/files/nusinersen-psd-july-2019.pdf.[11]https://thesocialmedwork.com/blog/reimbursement-information-on-spinraza-nusinersen.

相關焦點

  • 70萬一針天價藥的背後:小孩子才談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
    因為她通過朋友了解到該藥在澳大利亞售價僅為41澳元(約合人民幣205元),在日本政府醫保補貼之後達到近乎免費的價格,反觀國內的價格高達70萬人民幣一針,並且沒有任何補貼。70萬一針,對於很多普通的家庭來說無疑是天文數字,很難負擔得起。
  • 北京協和醫院核酸檢測量單日最高逾1.7萬例 當日可取報告
    中新網北京7月8日電 (陳杭)新發地聚集性疫情發生以來,北京協和醫院以戰時狀態僅用70個小時建成了200平米的核酸採樣方艙;不到2個小時組建了203人的核酸採樣隊,支援北京核酸採樣工作;用58個小時建成全新的核酸檢測實驗室,醫院日均檢測能力從不到4000例樣本增至10000例樣本級別
  • 北京協和醫院網際網路診療迎來首位患者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王璐 陳明雁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昶榮)5月21日早8:40,林奶奶通過北京協和醫院官方App,向心內科劉永太副主任醫師敘述自己的病情,這是北京協和醫院網際網路診療正式上線後的首位患者。
  • 住院醫師規培 北京協和醫院是這樣做的
    「山重水複處,驀然回首時」,才發現,哦,「原來你還在這裡」……如果沒有接下來的講解,你可能怎麼也想不到一個個聽起來有點怪怪的題目,背後是一個個神經科臨床病例,並且竟然全都出自住院醫之手。他們不光「動手」能力強,腦洞也是一個比一個大!在這種情況下,12月18日,第十一屆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住院醫師病例報告大會召開。
  • 網紅維E乳,協和醫院打假!認準武漢各大醫院自製藥,趕緊收藏!
    最近,一款護膚產品火了短視頻平臺帶貨、網紅帶貨……短短一周的時間裡在某平臺上全網售出51萬件頂峰時超100個主播同時在推廣它就是號稱北京協和醫院生產的然而有媒體記者來到北京協和醫院的協和大藥房
  • 北京協和醫院「普內科保衛戰」
    「我在上海混跡了幾十年,就沒聽說過哪個大醫院還有普內科!」上海某三甲醫院的一名醫生向健康界坦言,普內科在中國幾乎絕跡。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醫學發展突飛猛進,醫療技術和理論也隨之迭代更新。我國大中型醫院的內科逐步被分割成各個專科,並不斷向縱深發展。儘管專科的發展給患者,特別是專科疑難病患者帶來了福音,但問題也隨之而來。
  • 一針70萬僅5毫升,全球最貴「救命」藥何時降價?
    近日,一則"救命藥"賣出一針70萬天價的消息在網上廣為流傳。 01 "如果等不到那針救命藥你怎麼辦?" "我還是會盡力讓他活著,如果等不到,那就陪他一起走到最後。"
  • 看藥劑師、牙科醫生怎麼說
    看藥劑師、牙科醫生怎麼說       日前,微博認證為「三甲醫院血液科職業醫師」的「科普醫生博雅」在網上發表了自己購買某名牌中草藥牙膏的經歷,發現該名牌中草藥牙膏中含有西藥成分氨甲環酸。許多網友表示,自己使用這類牙膏刷牙不出血,可能就是因為添加了止血藥。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牙膏內的成分。
  • 北京協和醫院專家曾小峰:系統性紅斑狼瘡「缺醫少藥」現象仍需改善
    新華網北京5月25日電(肖寒)系統性紅斑狼瘡(簡稱「SLE」)是一種典型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導致多器官、組織損傷,增加患者的死亡風險。日前,北京協和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曾小峰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表示,中國是SLE高發區,由於病因不清,該病目前尚不能完全根治。
  • 北京協和醫院有多牛?這位「掃地僧」的故事是真的!
    北京協和醫院又火了!在微博上,人們正在談論「北京協和醫院有多牛」,其中認證為北京協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治醫生「林大鼻醫生」的文章再添證明。(滑動查看全文)有的網友講述了一臺手術背後驚心動魄的決策過程,讚揚他們敢於探索的醫者情懷;有的醫生用的是多年積累之後四兩撥千斤的巧勁——比如有位患者過敏很多年不知道什麼原因,到了協和才知道是萬分之一概率的某種藥物過敏;更多是各種看不好的疑難雜症,到了協和就像常見病一樣被看好……在上周發布的復旦醫院排行榜中
  • 年收入260萬的阿里p7員工和北京協和醫院的主治醫師哪個更算成功?
    年收入260萬的阿里p7員工和北京協和醫院的 主治醫師哪個更算成功? 有一說一,這點工資還不夠碰瓷體制內。上億的老闆在北京根本不算老闆。但協和的主治醫師哪個不得高看兩眼。協和醫院一些有點名氣的醫生在社會上地位很高的,自帶光環,不是一年多拿幾個錢能比的。
  • 爆款維E乳遭協和醫院打假!武漢各大醫院自製藥,這些趕緊看
    在流量頂峰時的某一時刻有超過100個主播在同時推廣它按業界的一般提成標準這波推廣的成本恐怕高達數百萬元在某電商平臺的「協和旗艦店」店鋪中100毫升裝的「協和維E乳」每瓶只賣14塊6最關鍵的是,這個名叫「協和」且發貨地標註為北京的店鋪很難不讓消費者把它跟著名的北京協和醫院聯繫在一起
  • ...藥劑科主任李玫:晚期肺癌,該選擇化療、靶向治療還是免疫治療?
    藥師有話說|吉林省腫瘤醫院藥劑科主任李玫:晚期肺癌,該選擇化療、靶向治療還是免疫治療?本期,吉林省腫瘤醫院藥劑科主任李玫,為您講解晚期肺癌的藥物治療策略與注意事項。下期預告第37期《婦科腫瘤患者的營養支持策略》主講嘉賓:雲南省腫瘤醫院藥學部主任 孔樹佳敬請關注!
  • 患者招募丨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外科招募難治性垂體腺瘤患者
    2016年12月經北京協和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准,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外科正在開展多項針對難治性垂體腺瘤的臨床研究項目。儘管垂體腺瘤為良性腫瘤,但部分侵襲性垂體腺瘤細胞呈現較高的增殖活性,即使多次手術,並聯合放療和化學治療,仍不能控制腫瘤生長,威脅病人生命。因此,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外科開展了以下三項針對難治性垂體腺瘤的臨床藥物治療研究項目。
  • 北京協和醫院等合作解析新冠RNA複製酶結合瑞德西韋的結構並揭示其...
    5月1日,北京協和醫院張抒揚課題組聯合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華強、許葉春課題組以及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張巖課題組以Structural basis for inhibition of the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from SARS-CoV-2 by remdesivir
  • 專訪北京協和醫院張振馨:阿爾茨海默病的甄別、照護和突破
    針對以上問題,經濟觀察報近期專訪了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內科學教授、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中國分會副主席張振馨。 張振馨從醫五十餘年,90年代以來重點研究各種類型的老年期痴呆的早期診斷、治療和預防的方法,曾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06年度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她也參與了中國原創抗阿爾茨海默症新藥GV-971三期臨床研究。
  • 一針特效藥70萬?健康夫妻,也會把「罕見病」傳給孩子
    原創 集愛支部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前段時間,#醫保局回應一針藥賣70萬#衝上了微博熱搜榜首,國外只賣41元,國內一針70萬的「特效救命藥」激起輿論千層浪,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網友稱之為現實版的《我不是藥神》。
  • 北京協和醫院教授:師從世界頂尖專家,學成毅然回國,成領域先驅
    2010年獲北京協和醫院傑出貢獻獎。直到現在,湯曉芙還會到協和去看病。她喜歡協和,也喜歡那些老教授們。湯曉芙,1930年2月出生於上海,祖籍廣州花縣,著名神經內科學專家,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教授,中國肌電圖和腦誘發電位創始人之一。
  • 「天價」救命藥赫賽汀的替代之戰
    電影《我不是藥神》中,「天價藥」格列衛給觀眾帶來的強烈衝擊依然讓人心痛。事實上,被稱為「天價救命藥」的遠不止格列衛,有乳腺癌「神藥」之稱的赫賽汀也曾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赫賽汀,又稱注射用曲妥珠單抗,是羅氏集團在全球最暢銷的抗腫瘤產品之一。1998年,赫賽汀首次被美國FDA批准治療HER2陽性乳腺癌,此後又獲批用於HER2陽性轉移性胃癌。
  • 北京協和醫院網際網路診療服務正式上線
    記者從北京協和醫院了解到,北京協和醫院面向複診患者的網際網路診療服務已正式上線。此次上線的科室包括心內科、內分泌科,運行平穩後將逐步擴大至全院各臨床科室。北京協和醫院有關負責人介紹說,與網上諮詢不同,網際網路診療服務能夠覆蓋患者複診的主要流程,支持在院病歷調閱、在線問診、檢查檢驗開具、處方開具、電子病曆書寫等。更為便利的是,北京醫保患者可以在線進行網際網路複診費的「脫卡」直接支付。醫院設計的全方位身份核驗流程確保了患者實名就醫和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