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遭第1顆原子彈轟炸後已準備投降,為何美國又轟第2顆?

2021-01-14 讀歷見聞

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成功研製出世界第一顆原子彈之後僅過半個多月,就匆匆抓住日本即將戰敗投降的最後一點時間,用僅有的兩顆原子彈進行了兩次原子彈實戰,其行動之匆忙很像是為了進行某種包藏禍心的測試。

從當時到現在,不斷有人質疑美國這兩次實戰使用原子彈的必要性,包括艾森豪在內的許多美國軍事家,都對杜魯門使用原子彈的決定提出了異議。因為二戰末期的日本已在了瀕臨崩潰的邊緣,即使美國不用原子彈轟炸,日本也會很快投降。如果是為了讓日本投降,完全不需要使用原子彈,除非有除此之外的其他目的。

那麼美國當時真正目的會是什麼呢?是搶在戰爭結束前檢驗原子彈的實戰效果?抑或是測試國內國際對原子彈戰爭的反應?甚至是為了給憑藉原子彈統一全球做實戰演練?

美國在當時勝局已定的情況下,迫不及待地抓住最後的戰爭時機將原子彈投入實戰,很難不讓人去猜想它的真實目的。特別是在用第一顆原子彈轟炸廣島後,美國僅僅過了兩天時間就又實施了對長崎的原子彈轟炸。給人的感覺是,美國很怕日本宣布投降後沒機會搞實戰了。

以至於當時日本在遭到第一顆原子彈轟炸後,原本首相鈴木貫太郎、外相東鄉茂德已經決定接受《波茨坦公告》,但是美國沒等日本作出反應就急切地實施了第二顆原子彈轟炸,很像是為了再次驗證原子彈實戰轟炸的某種效果。

但幸運的是,美國當時的這兩次原子彈實戰效果並不「理想」。

首先是殺傷威力大到難以接受。兩顆原子彈在日本廣島和長崎造成約40萬人的死亡,兩座城市完全化為廢墟。所以如果用原子彈進行開疆拓土,那將是毫無意義的,除了無差別的殺戮和徹底的毀滅,什麼都得不到。

其次是道義代價大到不可承受。領導曼哈頓原子彈計劃的奧本海默得知原子彈對廣島長崎造成的毀滅後,「在杜魯門面前情不自禁地哭了起來:『我們的手沾染了血』」。核裂變現象的發現者奧託·哈恩也為自己的科學發現所造成的災難後果,而感到深深地自責。美國海軍五星上將威廉·李海則直言:「美國首先使用原子彈表明我們繼承了『黑暗時代』野蠻人所慣用的道德標準,從未有人教我以這種方式來進行戰爭,更不能以殘殺婦女兒童來獲取戰爭的勝利。」

第三是許多重要科學家表達出堅定反對核武器戰爭的立場。愛因斯坦曾深感痛心地說:「如果當時我知道德國人不能成功製造原子彈,我連手指也不會動一動」。隨後,奧本海默、西拉德、愛因斯坦等人組織了近千名美國科學家,共同形成了反對核武器的輿論核心力量,積極從事防止核軍備和核戰爭的活動,極力維護世界和平。

所以,如果1945年的美國擁有的不是原子彈,而是B-2隱形戰略轟炸機、F-22戰鬥機、F-35戰鬥機、BGM-109巡航飛彈等等這種超時代、跨代際的常規武器,那麼隨後發生的可能就不是冷戰,而是美國尋求統治世界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了。

相關焦點

  • 日本為何會被原子彈轟炸兩次?日本投降的原因真的是原子彈轟炸嗎
    原子彈是人類歷史上威力最大的武器,而在戰爭中使用的原子彈卻只有兩顆,它們分別轟炸了日本的廣島和長崎。那麼為什麼美國要轟炸兩次日本呢?難道一顆原子彈的威力不足以讓日本投降嗎?事實上美國當初製造原子彈的速度非常慢,因為鈾235的提取問題,生產一顆以鈾235為原料的核彈需要幾年的時間,而以為原料的核彈卻因為設計構造上的問題無法引爆。所以美國手裡當時只有兩顆原子彈。而其實美國打算投放更多原子彈的,只不過日本在第二顆原子彈爆炸之後就選擇了投降。而日本在被炸了第二次之後才選擇投降的原因中,被人討論最多的就是,日本認為美國沒有第二顆原子彈。
  • 如果日本在原子彈的轟炸下仍然不投降,美國接下來會有怎樣的行動
    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國分別向廣島和長崎投擲一枚原子彈,原子彈巨大的殺傷力瞬間使這兩座城市化為灰燼,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無條件。當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難道1945年日本是真的害怕原子彈巨大殺傷力投降的嗎?我並不怎麼認為,原子彈並不是導致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而只是加速日本無條件投降罷了!為何我會這麼認為?
  • 如果日本在原子彈的轟炸下仍然沒有投降,美國會有怎麼樣的行動?
    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國分別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原子彈,此舉震驚了整個日本,也動搖了日本人「本土決戰」的決心。在長崎原子彈投放後僅僅6天,日本天皇就宣布了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那麼如果即便美國投放了原子彈,日本仍不投降呢?那麼日本就真的要「一億玉碎」了。
  • 美國用原子彈轟炸日本,又用氫彈傷害日本人,威力是原子彈1000倍
    二戰末期,美國用原子彈轟炸日本。後來,又用氫彈傷害日本人,威力是原子彈的千倍。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發表了《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迅速無條件投降,但日本不識時務,置之不理。1945年8月6日,美軍出動B-29轟炸機,來到廣島市上空。之後,美軍投下了一顆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當量為1.5萬噸TNT炸藥。
  • 美國投了3顆原子彈卻只炸了兩顆,據說第三顆被日本人找到了
    1945年5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元兇巨惡德國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7月26日,美國、英國和我國三國宣布「波茨坦宣言」,敦促日本迅速無條件投降,但日本政府置之腦後。隨著韶光的消逝,美國原子彈研討的秘密逐漸被世人所了解,最有權威性的資料,莫過於美國原子彈研發和出產的組織者,美國退役陸軍中將格羅夫斯的回憶錄。到7月底確定了其間的3個方針。格羅夫斯在他的回憶錄中明確寫道:「廣島是榜首方針,小倉是第二方針,長崎是第三方針」。為此,美國從一開端就預備了三顆原子彈。美國空軍509飛翔大隊還預備了 7 架飛機,用於投擲這三顆原子彈。
  • 75年了!二戰美國2顆原子彈到底炸死多少日本人?真相少有人知
    根據參考消息網報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兩次對日本投放原子彈進行轟炸,分別是長崎和廣島兩座城市,事發是在1945年,直至目前為止,已經是75年了!那麼你真的知道,這兩顆原子彈到底炸死了多少日本人嗎?要知道,真相是少有人知的。
  • 原子彈轟炸後百年不能住人,可是廣島和長崎卻很繁盛,這是為何?
    二戰又再次迎來,規模擴大,傷害擴大,死亡率加大,殺傷力最大的當然是美國在日本投下的兩顆原子彈,都說原子彈轟炸後百年不能住人,可是廣島和長崎卻很繁盛,這是為何?儘管在1945年夏季,日本知道已成敗局,但是依舊在負隅頑抗,並喊出「一億玉碎」的口號,號召全國人民進行抵抗,怎料最後的三次機會都被日本無視,最終造成幾十萬人的死傷。
  • 日本戰敗投降,是因為美國投下的兩顆原子彈嗎?說來你可能都不信
    我們都知道,在抗日戰爭時期,為了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我中華兒女皆付出了不朽之代價。經過長達八年的抗戰,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廣播,宣告無條件投降。但關於日本投降的原因,很多人都以為是因為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的兩顆原子彈造成的。但真的是這樣嗎?說來你可能都不信。造成日本投降最直接的原因應該是蘇聯出兵東北!
  • 世上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內幕:美國只有12人知道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美國加速了研製原子彈的進程。1942年開始實施以「曼哈頓工程」命名的龐大計劃,由美國陸軍工兵部隊全面負責研製原子彈。該計劃投資25億美元,動用10多萬科技人員和工人,在絕對保密的情況下加緊研製。1945年7月16日凌晨,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阿拉默多爾空軍基地的沙漠地區爆炸成功,其威力相當於1500—2000噸TNT炸藥。
  • 如果日本在原子彈的轟炸下仍然不投降,美國接下來會有怎樣的行動?
    說實話,俺真真的希望日本在美國人給他們家種下倆原子彈的情況下,依然牛哄哄的不投降,繼續搞他們的一億玉碎計劃,接下來等著他們的就只有去死。這沒什麼好懷疑的。其實美國人最開始的時候,壓根就沒有想到他們家還能在滅掉日本前能整出原子彈這東西,所以在美國的一系列作戰計劃當中,根本就沒有原子彈這個選項。
  • 廣島原子彈爆炸後,為何幾十年內就可住人?我們都想錯了
    二戰後期,隨著參戰國數量的不斷增加,德國和日本的軍事實力也不斷下降,已經支撐不住各同盟國的攻擊。1945年5月,德國在蘇聯的猛烈攻擊下,選擇投降,各國也將剩餘作戰兵力全部轉移到日本身上。德國投降後,日本政府明白戰局已定,但為了日本的計劃,仍讓日軍在衝繩等地對盟軍進行瘋狂抵抗,造成大量盟軍傷亡。美國為了保護各盟國士兵生命安全,儘快迫使日本投降,決定向日本投放原子彈,加快戰爭進程。美國在投放原子彈之前,還向日本發出了《波茨坦公告》,希望日本儘快投降,但日本拒絕接受。
  • 日本投降是因為原子彈?那你太小看美國了!
    一直以來流傳這著一種說法:日本是害怕美國的原子彈,所以才投降的。 這句話也對,但不是全部。 1 有一個事實 可能比原子彈更重要 在美軍拿下塞班島之後,日本本土第一次對美軍的B-29轟炸機敞開。
  • 日本用四個字徹底激怒美國,原子彈空襲警報響起,廣島居民為何無...
    1945年7月30日上午,在波茨坦的美蘇英三國首腦接到電報傳真,日本拒絕了同盟國發出的最後通牒,而且只回復了四個字——「不予理睬」。波茨坦會議之後,杜魯門乘美國軍艦回國,在途中,他就向軍方下達了命令,把那顆大炸彈投下去吧,我們已經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了。
  • 如果兩顆原子彈後日本不投降會怎樣?美國此舉比原子彈更為恐怖
    在二戰中,日本軍隊偷襲了美國在珍珠港的軍事基地,由此一直保持中立的美國加入了反法西斯的戰鬥中,在美日戰爭中,美國對日本的打擊,首先是對日本本土的轟炸。其中柯蒂斯·李梅就對日本進行了大規模的燃燒彈空襲,用了將近10噸燃燒彈,讓日本多個城市遭到的嚴重破壞。
  • 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後,日本如果不投降,美國還會投放嗎?
    1945年8月6日、9日,美國分別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一顆原子彈,正是這兩顆原子彈,加速了日本投降,也正是這兩顆原子彈讓日軍「一億玉碎」的計劃落空。在日本投降時,日本本土還有大量的士兵,如果日本在美國投放下這兩顆原子彈後不選擇投降,而是繼續抵抗,那美國還會繼續投放嗎?
  • 日本有100多個城市可以選擇,美國為何沒有選擇轟炸東京?
    1945年8月,為了迫使日本投降,美國先後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原子彈。廣島是日本第八大城市,是日本的紡織業基地。至於長崎則是日本最重要的港口城市,美國宣戰這兩個城市確實意義重大。但是有很多人提出了質疑,既然美國有這個能力,那麼為何沒有選擇日本更加重要的城市,例如東京。
  • 兩顆原子彈讓日本投降?日本騙了世界70年,重新認識這段真相
    另外還有一系列數據可以證明,原子彈襲擊雖然威力巨大,但沒大到足以讓日本決定最終無條件投降。  1945年,美國空軍展開了最猛烈的對日本本島轟炸。日本68座城市先後被轟炸,30萬人死亡,75萬人受傷,170萬人無家可歸。  在全部的轟炸行動中,有66次用的是常規炸彈,另外兩次用的是原子彈。
  • 相比蘇聯「引爆富士山計劃」,美國的原子彈無疑是拯救了整個日本民族
    1945年2月19日美日雙方爆發的硫磺島堪稱太平洋戰爭中最為慘烈的戰鬥之一。硫磺島一戰,不僅日軍傷亡慘重,而且也讓美軍擁有了可直接轟炸日本的重要軍事基地,至此,美軍的一隻腳已經跨入日本國門,日本的滅亡指日可待。
  • 細數日本長崎避免被原子彈襲擊的三次機會,背後全是大國博弈
    ,先是廣島,再是長崎,那麼為何美國要投下這第二顆原子彈呢?其實背後的原因不僅僅是日本不投降,還有大國博弈。今天我們來細數長崎本可以逃過厄運的三次機會以及背後的大國博弈。 第一次機會 1945年7月26日,中英美三國頒布《波茨坦公告》,公告的內容很簡單,只有一條,那就是日本必須無條件投降。
  • 美國為什麼對日本動用原子彈
    翌日,珍珠港便遭日本「奇襲」,太平洋戰爭爆發。珍珠港之恥,對美國核打擊目標的確立起到了何種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經過近兩年緊鑼密鼓的競跑,至1943年5月,美原子彈研製終於有了眉目。一般人會以為,當時美國還在跟德國打仗,原子彈的首要目標是納粹德國。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實際上,從這時起,日本已取代德國成了最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