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肯亞位於非洲東部,赤道橫貫其境。一般以為那裡定然炎熱無比,連廣東的小學英文課本上亦如是說。不過「紙上得來終覺淺」,去過肯亞旅行的鐘知曉同學據親身經歷對這一說法提出質疑,並給出版社的編輯寫了一封信予以商榷。我們非常欣賞這種質疑與求真的精神。叮咚荒野學堂所倡導的自然觀察也一定是走入自然之中,以全身心去感知自然萬物,而不是盡信百科全書上的記錄自然知識。全文轉發如下:
廣東人民出版社的編輯叔叔阿姨們:
您們好!
我是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學五(6)班的鐘知曉。
非常感謝您們給我們編輯了小學生英語教材。我在學習五年級上冊的英語教材時,發現第45頁出現了這樣一段話: 「I live in Kenya. There’s no spring, fall, or winter in Kanya. There’s only summer. It’s very hot and rainy all year round.」老師告訴我們,「all year round」的意思是全年。
↑廣東人民出版社五年級英語教材(上)內文
但是去年暑期的時候我去過肯亞,它的氣候並不是像文中所說那樣的。
和大家一樣,去那裡之前我們都認為非洲一定是非常熱的,所以帶的基本上是夏裝。在首都奈洛比一下飛機,大家都被當地涼爽的氣溫驚呆了,大約只有二十多度,相對於炎熱廣東那裡簡直就是避暑勝地。
↑ 鍾知曉在肯亞拍攝
肯亞被赤道分成兩半,當我們越過赤道來到位於南半球那部分的時候,氣溫慢慢下降至大約10攝氏度左右。當到達南部的吉力馬札羅雪山腳的安博賽利保護區時,住在帳篷酒店裡,晚上溫度更低,要烤著火取暖。酒店還貼心地為我們準備了暖洋洋的熱水袋。還真要感謝這些熱水袋,要不然我們晚上可都要冷得睡不著了。白天去看動物時,大家穿得也相當嚴實。吉力馬札羅山上還有積雪呢!
↑ 在肯亞晚上烤火取暖以及旅店中的暖水袋
為什麼位於非洲的肯亞會不熱呢?我們採訪了當地人,又上網查閱了資料,才知道它雖然位於赤道附近,卻由於海拔比較高,在1500米左右,所以氣溫不高。吉力馬札羅山由於海撥5000多米,更是長年積雪。而且由於7、8月,太陽跑到離北半球更近的地方,南半球那部分的肯亞就更低溫了。
另外,我們去肯亞的時候正值它的旱季,整個東非大草原都是一片枯黃。我們一共去了15天,才下了一場小小的雨。下完雨後的第二天,草原上的草就冒出了綠色的小芽,全綠了,顯出勃勃生機。可是,沒過幾天,乾旱的天氣又使它們全變黃了。
當地人告訴我們,肯亞有兩個雨季,一個是在3月底到6月中,還有一個是在10月底到12月初,其他時候都是旱季,降雨非常少。
所以,書上這麼寫,有許多地方與事實不符。我覺得應改成:「I live in Kenya. There’s no spring, summer, fall, and winter. There are only dry seasons and rainy seasons. Most of the time in a year, the weather is comfortable.」我希望能更正過來。
此致
敬禮!
石岐中心小學 五(6)班 鍾知曉
2018年11月4日
連結(點擊藍色字體):
知曉旅行筆記:走進動物天堂——肯亞(1)
叮咚荒野,您身邊的自然之友!
歡迎和我們一起分享與自然相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