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國家社保的福利越來越好,醫保的覆蓋率也很高,幾乎人人都有,門診住院都得用到它。
因此經常有小夥伴在後臺問:
「學姐,我都有醫保了,就不需要買醫療險了吧?」
「有醫保再配置商業醫療險,是不是多餘了?」
「都說醫療險可以補充醫保,到底補充什麼?」
「醫療險比醫保好在哪裡?」
……
相信大家的朋友圈應該跟學姐一樣吧,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看到一個水滴籌、輕鬆籌。
既然大部分人都有醫保,為什麼還要各種籌款呢?是醫保沒作用嗎?
不是,醫保作為國家給人民的最基本保障,確實是一項不錯的福利。但也就像前綴中的「基本」兩個字,保障僅限於基礎保障。
如果得了重大疾病,在巨額的治療費用面前,醫保報銷的部分很多時候也只是杯水車薪。因此,單單靠醫保是遠遠不夠的。
這時候有人要問了,你說不夠用,從哪裡得出的結論呢?
實際上,醫保最主要的作用是「報銷」二字,那我們就來看看醫保可以報銷哪些費用,有什麼報銷的規則,以及醫療險是怎麼進行補充的。
醫保可以報銷哪些費用?
門診報銷社區或一級醫院、部分二級醫院:80%
二級、三級醫院:已轉診55%;未轉診45%
最高賠付金額:300元/月,無免賠額
舉個簡單的例子,老王因為肺炎在社區醫院門診掛了幾天鹽水,共計花費了600元。
按報銷比例80%來計算,總共可以報銷480元。但因為每個月最多可以賠付300元,所以最後報銷300元,自付300元。
住院報銷
可以看到,報銷福利一級醫院要比二級醫院、三級醫院好,退休人員要比在職員工好。
同樣以老王為例,在一級醫院住院花費了1000元,超出起付線的部分按照90%的比例報銷,最後報銷540元,自付460元。
醫保報銷有哪些限制?
醫保報銷究竟是怎麼算的?直接來看這張圖:
其中彩色區域是我們自擔部分,白色部分是醫保可報銷的部分,可報銷的實際比例大概只有整個大三角形的一半。
醫保的報銷限制具體體現在:
醫保有起付線和封頂線什麼是起付線,簡單理解就是:醫療費用需要達到一定的標準,才能報銷。只有累計超過了起付線,超過的部分才會由社會統籌基金按比例報銷。
如果一年之內,我們因醫療費用產生的花費如果沒有累計超過起付線的金額,那麼這些醫療費用就需要我們的個人帳戶中支付或由個人自付。
一般起付線的多少控制在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的10%左右。此外,不同等級的醫院,起付線也有一定差別。
而封頂線就是指能報銷的醫療費用的最高限額,由於不同地區經濟狀況不一樣,所以不同地區封頂線並不相同。
原則上來說,封頂線的多少控制在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的6倍左右。
那起付線以上,封頂線以下部分,是不是就都可以報銷呢?
當然,答案是否定的。
醫保還規定了自付比例
社會統籌基金在給我們的醫療費用報銷時,採用的是共付制。即在我們進行報銷時,社會統籌基金報銷一部分(一般為70%-90%),個人承擔剩下的一部分。
門診方面,一般的社區醫療機構比例可達90%,而如果選擇醫院,那報銷比例只有70%。
住院費用報銷要複雜一些,是由就診醫院的級別以及我們花費的醫療費用的多少決定的。
就診醫院級別越高,報銷比例越低,個人負擔比例越高;花費醫療費用越高,報銷比例越高,個人負擔比例越低。
無論我們選擇哪種,我們都有一定的自付比例,這些費用都是我們自擔的。
那除此之外剩下的部分,是不是就是醫保報銷範圍了?
學姐也希望如此,可事實上······
藥品報銷、醫療設備、醫療服務項目有限制看病就醫時,醫生經常會問:自費藥,進口藥,社保用藥,你要哪種?做手術時,也會被問及,進口醫用耗材和社保報銷的,你要哪個?
其實,醫保只能報銷目錄內用藥,而醫保目錄中包含的藥品,其實只佔中國註冊總藥品數目的15%,剩下85%全部不報。
目錄內藥品,又分甲乙丙三類藥。
其中
甲類藥品,全部包含,按比例報銷;
乙類藥品只能報銷一部分,並且不同地區的報銷比例會有所區別;
而丙類藥品,醫保是完全不管的,全部自費。
除了藥品報銷的限制,很多先進的高端診療技術,醫療設備,醫療耗材也沒有納入社保。
比如骨折用的進口鋼板鋼釘、伽瑪刀、核磁共振等項目,還有針對癌症的質子重離子治療也是醫保不報銷或部分報銷的。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醫保下有起付線,上有封頂線,中間還有自費項目,同時報銷比例有限制。
用公式表示就是:
報銷金額=(治療總費用-起付線-自費部分)×報銷比例 ≤封頂線
一旦得出了真正的大病,動輒幾十萬,有的甚至上百萬都不為過。按醫保報銷的限制,和實際醫療費用相比,實際報銷金額,真的可以說是杯水車薪。
除了以上各種限制,醫保還有以下兩個局限性:
地區的局限性大家都知道,社保是由各個地方各自統籌的,我們去外省市看病就醫,如果要報銷,需要在本地醫院開具轉診證明,並去社保備案,辦理異地就醫手續。
有過異地就醫經歷的人,多少都有深刻感受吧。
醫保不報銷境外就醫費用現在不少人生病後,為了追求更先進的治療手段、更好的治療效果,會選擇去海外等發達地區接受治療。
但是因為就醫地點不在本國範圍內,不屬於社保規定的醫療機構,所以往往這些醫療費用,醫保並不能報銷。
可以看到,由於醫保報銷的一些限制,並不是所有的治療費用都能通過醫保報銷,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通過商業醫療險來進行補充。
下面看來來商業醫療險是怎麼對醫保進行補充的:
商業醫療險如何補充?
保額高、保障範圍廣商業保險是一種高水平的保障,可以覆蓋大小病和意外事故,保障更高。
而且可以自由選擇高保額,只要幾百塊保費就可以買到百萬保額,性價比非常高。
打破社保報銷範圍的局限商業醫療險是高水平的報銷,不受醫保目錄用藥限制,看病就醫更自由。
不論社保目錄內外,還是進口藥品、自費藥,只要是合理符合條件的住院醫療費用一般都在報銷範圍內。
因此,商業醫療險的報銷範圍更廣、報銷力度更強,有效彌補醫保面對重大疾病效力不足的情況。
基於醫保的不足,如果家庭條件允許,一定要配置商業醫療險,作為醫保的補充。
但學姐這裡還要提一點,醫保是國家的一項福利,作為基礎保障,不可或缺,一定要按時交。
千萬別覺得醫保在一些地方保障不夠強力,有沒有都無所謂。因為它有兩個獨有的優勢,任何商業醫療險都不能替代:
一是沒有投保限制,二是終身保證續保。
更何況在有國家醫保的前提下,再去補充購買商業醫療險也會便宜不少。
打個比方,一片森林著火了,這時的醫保好比一場人工雨,覆蓋廣,但雨量小。
而商業醫療險就如開著救火車的消防員,能精準地找到每一棵起火的樹,用高壓水槍將火撲滅。
只有持續的人工雨加上精準滅火,才是減少損失、保護樹木的更好辦法。
所以,在繳納醫保的同時,合理搭配商業醫療險,才能讓我們獲得更全面、更充足的保障,生活得更踏實。
看到最後,還有問題想私聊我們?
請搜索公眾號:【學霸說保險】,我們會耐心逐一免費解答!
學霸說保險,為您著想的保險分析專家。
我們可以提供:產品測評、投保指南、保險規劃、理賠諮詢。
任何保險問題,連線我們,讓你不用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