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燃計劃#
前年一篇爆文《今天!所有中國人都應感謝他:美國默克公司!》一文在博客、微博、微信朋友圈和各種網站上廣為流傳,文章稱「1993-2018年,25年間,中國至少有5億新生兒接種了這種轉基因疫苗。然而,他們也許從來都不知道自己能接種這種疫苗的緣由,因為這一事實從未出現在中國的公共媒體上。」這裡的「轉基因疫苗」更準確的說法應是「基因工程重組B肝疫苗」。
我前幾天從中學化學、生物學知識的角度以抗蟲轉基因大米為例寫了一篇,看下面的評論,才真切感受到有太多太多的國人對轉基因誤解之深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
上面提到的那篇爆文大約有2個意思,一是1989年9月美國默克公司幾乎向中國白送(甚至可以說倒貼)了當時最新的基因工程重組B肝疫苗技術;二是中國就是條白眼狼,還有意不讓國人知曉此事,沒有一絲感恩的言行。享受了美國的高科技,卻一聲不吭。
這裡不想評論,只想說明一個事實,一種觀點。
事實
在美國默克公司向中國轉讓重組B肝疫苗技術之前14年,即1975年7月1日,我國的陶其敏和她的團隊就研發出了血源性B肝疫苗,命名為「7571疫苗」。
北京大學肝病研究所首任所長陶其敏教授
這種疫苗只能在除人類外唯一能感染B肝的動物大猩猩上做動物實驗,但大猩猩十分稀有珍貴,當時在國內還沒有,進口又要大量外匯,陶其敏和她的同事馮百芳讓護士向她們的體內注射這種疫苗做試驗,後經多次改進,終於成熟並推向市場。
陶其敏(左一)和馮百芳(左二)正被注射B肝疫苗
1980年12月,在法國召開的第一屆B肝國際會議上,陶其敏被特邀出席並作了主題發言。世界著名病毒專家、美國的美爾尼克教授在大會發言說:「中國是開展這項工作較早的國家之一,是世界上第三個研製成功B型肝炎疫苗並用於人群的國家。雖然他們工作條件比較差,但他們的工作成果值得讚賞!」
陶其敏教授與國際病毒學家美爾尼克教授交流
我兒子1991年出生不久,我就給他辦了計劃免疫證,這個很好,證上的項目都是免費的,如口服小兒麻痺糖丸,注射百咳破,連注射費都免。但這種血源性B肝疫苗當時不屬計劃免疫範圍,我記得當時價格相對於我的工資還很貴,我周邊和我兒子年齡相仿的孩子很少注射這種疫苗,但我深知這種病毒性疾病無藥可治,打疫苗極為重要,還是抱兒子到漢川縣防疫站注射了。當護士打開冰箱時,看到裡面塞滿了這種疫苗,我按價格估算,心想,這恐怕是那裡最大的家當,但價格我能承受,分3次注射。過了約1年,我特地又抱我兒子到醫院做了B肝表面抗體檢測,確實產生了抗體,花那個錢很值。
觀點
既然我國已有成熟的B肝疫苗,為什麼還要和美國默克公司談判讓其轉讓重組B肝疫苗技術呢?應該是血源性疫苗難以大規模工業化生產,而重組B肝疫苗是用基因工程將B肝病毒的表面抗原即病毒外殼蛋白的基因轉到酵母上,通過酵母發酵產出的疫苗,成本低。但說中國因忘恩負義不做宣傳,純屬無稽之談,非蠢即壞。你宣傳的試試,不要說為生產投下的巨資收不回,恐怕連700萬美元的技術轉讓費都會打水漂。因為極多的國人一看到「基因」兩字就會本能地反感,馬上會說,這不是轉基因疫苗嗎?何況是美國公司的,謠言會鋪天蓋地,什麼陰謀論,美國的基因武器等聳人聽聞的言論會甚囂塵上,會讓生產、銷售商欲哭無淚。就算是請全國一流的專家做科普,說安全,會令更多的人產生反感。這是可預料的可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