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CAR-T細胞療效及安全性,攻克實體瘤?美研究人員詳細解答

2020-11-30 騰訊網

CAR-T 療法是當今最火熱的免疫治療之一,也是近年來免疫醫學的重大突破。自 2017 年美國 FDA 批准第一款 CAR-T 療法上市後,歐洲、加拿大、日本也緊隨其後批准了 CAR-T 產品上市銷售。然而,要實現 CAR-T 細胞更廣泛的治療應用,就必須在多個層面進行設計,進而提高療效、安全性和攻克實體瘤。最近,來自美國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研究人員對 CAR 設計、影響 CAR-T 細胞活性及 CAR-T 細胞與腫瘤微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三個方面進行了綜述,以期幫助科研人員更好地提出 CAR-T 細胞治療改進策略。

CAR的多種設計方法

布爾邏輯和邏輯門常被用來檢測 CAR 與多種抗原組合的反應,以尋找到可提高 CAR-T 細胞的安全性和抗腫瘤效果的方法。

「和」邏輯 (And logic) 中需要聯合使用兩種不同的抗原來激活 CAR-T 細胞,這種特異性的增加能降低 CAR-T 細胞脫靶效應 (on-target, off-tumor) 所帶來的毒性風險,這種毒性會攻擊與腫瘤細胞相同抗原的健康組織。

而與 「和 - 非」 邏輯(AND-NOT logic)一起使用就可以防止對健康細胞的毒性損傷。這種策略利用了一種抑制 CAR (iCAR),它針對健康組織上發現的抗原,並與腫瘤相關抗原(TAA)激活的 CAR 進行配對。「和」和 「和 - 非」 邏輯下的 CAR-T 細胞通過增加特異性提高了安全性。

「或」邏輯下 CAR 可以識別兩種不同的腫瘤相關抗原,並且與任一抗原的結合都會誘導 T 細胞的激活,可通過避免抗原逃逸或腫瘤細胞丟失靶向表位來提高抗腫瘤療效。

圖 | 組合抗原識別:「和」、「和 - 非」、「或」

(來源:Cancer Cell 2020)

圖 | ON/OFF 開關和適配器介導的激活

(來源:Cancer Cell 2020)

除了上面提到的布爾邏輯和邏輯門,採取外部誘導或自調節開關的形式也可以改進 CAR 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在 CAR-T 細胞治療中已經觀察到的系統性毒性包括:細胞因子風暴(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CRS)、神經毒性和脫靶效應(On-target/off-tumor recognition)、CAR-T 細胞相關腦病症候群(CRES)、腫瘤溶解症候群和過敏反應等。當 CAR 產生的毒性成為一個可預期的風險時,人們開始探尋調節 CAR-T 細胞活性的方法。

調節 CAR-T 細胞活性的方法之一,是通過調節 CAR 蛋白本身的穩定性或構象來調節CAR 的活性。比如,可以通過小分子藥物或製造缺氧條件來控制 CAR。控制 CAR 蛋白的變化不僅可以調節蛋白質的半衰期,還可以調節 CAR 功能的可用性,這樣受體只有在特定的條件下才具有信號能力。例如,CAR 的抗原結合區域可以被一個內置的抑制肽「掩蔽」,這樣 CAR 的功能結構只有在抑制肽被通常活躍在實體瘤微環境中的蛋白酶裂解後才能被激活。

科學家 Urbanska 曾發現一種 「通用」 受體,它包含生物素結合域,能融合到 T 細胞信號域上。原則上,表達這種生物素特異性受體的 T 細胞可以靶向任何已被生物素化抗體標記的靶細胞。

以此產生的對應策略有兩種:

(1)通過使用或保留生物素化抗體來控制 T 細胞的開 / 關狀態;

(2)通過改變生物素化抗體的特異性,使用相同的生物素特異性受體來靶向多種實體瘤微環境。

除了設計 CAR 本身,在細胞水平上改變 T 細胞活性也會顯著影響 CAR-T 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

調控 CAR-T 細胞活性的多種設計方法

由 mRNA 電穿孔引起的短暫 CAR 表達,可以減輕 CAR 交叉識別健康組織引起的毒性。例如,針對治療白血病和骨髓瘤的 CD44v6 抗原靶向的 CAR-T 細胞已經被設計成單純表達皰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這使得 CAR-T 細胞暴露於更昔洛韋藥物後,3 天內即可被有效清除。

另一種抑制毒性的方式是通過小分子、單抗藥物使 CAR-T 細胞衰竭。如使用誘導型 caspase 9(iCasp9)藥物,在 30 分鐘內即可消除 90% 以上的 CAR-T 細胞。此外,表面蛋白 CD20 或截短表皮生長因子受體(tEGFR)的轉基因表達也可以促進自殺機制。美國 FDA 已經批准的單抗藥物中,利妥昔單抗和西妥昔單抗可以分別與 CD20 和 tEGFR 結合,由此消除表達這些抗原的 CAR-T 細胞。

雖然自殺基因可以控制 CAR-T 細胞的毒性,但自殺基因的激活也會導致治療的不可逆終止。

另一種可逆策略是利用達沙替尼 (Dasatinib),一種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來幹擾淋巴細胞特異性蛋白激酶(LCK)。達沙替尼已被證明是一種可逆的 CAR-T 細胞活性開關,停止給藥可以迅速逆轉其抑制作用,從而使其成為 CAR-T 治療導致的致命毒性如 CRS 和 CRES 的潛在應急藥物。還可以使用轉錄調控,通過在翻譯後調控的方式,在保證 CAR 的穩定和功能的條件下提高 CAR-T 細胞的安全性。例如,小分子藥物多西環素(Dox)可以在 CAR 表達過程中起「開關」 作用。

除了控制基因的表達來控制 CAR-T 細胞活性外,另一種方法是使用基因編輯技術將特定基因整合到受內源性轉錄機制調控的特定基因位點中,進而控制 CAR-T 細胞活性。

已經有證據表明,轉基因插入特定位點將影響 CAR-T 細胞的功能。如使用 CRISPR/Cas9 將 CAR 轉基因插入到 TRAC 位點產生的 CAR-T 細胞比使用逆轉錄病毒將 CAR 隨機插入基因產生的 CAR-T 細胞在體內擁有更好的功能。基因編輯技術還可以消除內源性基因,用來保護 CAR-T 細胞免受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傷害,以支持使用異體 T 細胞治療。基因編輯技術也可以用來消除 T 細胞活性負調節因子的表達。腫瘤細胞經常上調免疫檢查點受體的配體,如 T 細胞上的 CTLA-4 和 PD-1,導致腫瘤微環境中的 T 細胞活性受到抑制。

雖然 CAR-T 細胞對血液瘤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但對實體瘤的靶向性卻受到許多阻礙和挑戰。除抗原異質性外,腫瘤細胞在腫瘤微環境中會產生致瘤和免疫抑制因子,這種抑制環境與免疫抑制細胞作用疊加進一步影響 CAR-T 細胞的療效。

目前可通過改造 CAR 來對實體瘤進行殺傷,其原理是將 CAR 設計為對腫瘤微環境中的細胞因子起作用。在腫瘤微環境中常見的免疫抑制性可溶性因子中,轉化生長因子 b(TGF-b)是一種作用效果明顯的細胞因子。可以將 CAR 設計為對 TGF-b 起反應,使 CAR-T 在 TGF-b 存在的條件下增殖,保護附近細胞免受 TGF-b 的抑制作用。還可以使用「開關受體」 嵌合體來對 CAR-T 細胞進行調控。如由 IL-4 組成的「開關受體」在 CAR-T 細胞中的共表達可以增強它們的抗腫瘤能力。除了增強CAR-T 細胞的功能,「開關受體」 還可以減輕免疫檢查點的抑制作用。還有的改造策略是使 CAR-T 細胞靶向通過促進腫瘤生長和轉移的可溶性因子來控制腫瘤增長。

CAR-T 細胞如何對抗腫瘤微環境

腫瘤微環境的免疫逃逸和免疫抑制特性導致了 CAR-T 細胞對實體瘤治療效果不佳。

目前已知的腫瘤微環境特徵包括:(1)免疫細胞需要穿透腫瘤的物理屏障;(2)檢查點配體上調;(3)腫瘤前基質生態位;(4)豐富的免疫抑制和促轉移可溶性因子;(5)調節趨化因子的表達,以優先招募具有免疫抑制表型的白細胞。

這些已知特徵又推動了 CAR-T 細胞的設計。改造後的 CAR-T 細胞可以在腫瘤微環境中過度表達趨化因子受體,使腫瘤的防禦機制轉向針對自身;同時 CAR-T 細胞通過表達肝素酶(一種降解高密度結構細胞外基質的酶)可以改善在腫瘤浸潤和整體存活率。

圖 | CAR-T 細胞(黃色)正在攻擊乳腺癌細胞(粉色)(來源:德國羅伊特林根 「科學之眼」 攝影工作室)

成功到達實體瘤的 CAR-T 細胞接下來將面臨大量抑制性和逃避性特徵,為了提高在這種免疫抑制環境中的治療效果,需要將 T 細胞改造為可表達出以下效果蛋白質的 CAR-T 細胞:

(1)以自分泌方式改善 CAR-T 細胞功能

細胞因子是一種信號蛋白,具有顯著增強或消除 CAR-T 細胞功能的能力。與免疫刺激細胞因子共同表達的 CAR 可顯著提高免疫抑制性。例如,與單獨表達 CAR 的 T 細胞相比,構成共表達靶向 CD19 、 IL-2、IL-7、IL-15 或 IL-21 的CAR-T 細胞能夠實現更好的體內腫瘤控制率和增加在體內的持久性。

(2)破壞免疫抑制元件

免疫檢查點受體和配體如 PD-1/PD-L1 在腫瘤微環境中普遍表達,它們可以潛在地抑制 CAR-T 細胞的細胞毒性並誘導無反應性。因此,免疫檢查點阻斷與 CAR-T 細胞治療具有很強的協同潛力。CAR-T 細胞已被設計為分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包括抗 PD-1 單鏈抗體和抗 PD-L1 抗體。

(3)誘導腫瘤微環境重塑

實體瘤微環境中還含有多種促進腫瘤發生和抑制 CAR-T 細胞功能的可溶性因子。例如,前列腺素 E2(PGE2)是一種生物活性脂質,通常在腫瘤中上調,它通過調節細胞增殖、遷移、凋亡和血管生成促進腫瘤存活。在 CAR-T 細胞治療的背景下,PGE2 和腺苷通過激活蛋白激酶 A(PKA)抑制 T 細胞信號傳導和活化,從而降低 T 細胞增殖和效應器功能。同樣通過改造後能表達過氧化氫酶基因的特異性 CAR-T 細胞,可以提高細胞內過氧化氫酶水平,減少細胞內過氧化氫含量,從而提升其對腫瘤細胞的溶解能力。

其他的提高 CAR-T 細胞治療效果的方法還有很多,如將 CAR-T 細胞設計成分泌細胞因子或其他可溶性因子,以旁分泌或內分泌方式誘導腫瘤微環境重塑。此外,CAR-T 細胞還可以通過分泌雙特異性 T 細胞接合器(BiTEs)來促進內源性 T 細胞與腫瘤細胞的結合。

結語

CAR-T 細胞治療在治療血液瘤方面顯示出巨大的前景。然而,對實體瘤的治療還面臨諸多挑戰,需要進一步改造 CAR-T 細胞來治療這些難治性惡性腫瘤。同時,在推進 CAR-T 細胞治療實體瘤的臨床轉化過程中,還需要平衡 T 細胞內不同特性之間的生物複雜性和潛在幹擾。

責任編輯:餘小飛

參考:

https://sci-hub.tw/https://doi.org/10.1016/j.ccell.2020.07.005?nsukey=MEUo9foRxs3%2BF1A7Pkp13Vd7nfwnMRNb80g64QczYJwNPOCI89dRB07JISHA5SQtcgZbNt6%2Bi3HdpTjJhk58GofKFEpoM7bs%2F5Rti3yOVu0z0eTtJo07Qdy%2F50BJPbPqebgrFx0LfgU2leq3%2FyLomP%2B7NwU0dEyZpX%2BbvpsQJ1SUmz5iTOMRrfac%2BDsFzcF9%2FXB1BOMPCj0GIDhux7D9Cw%3D%3D

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181218/wap-content-1043159.html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bt.4086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535610820303664?via%3Dihub=

-End-

相關焦點

  • 如何提高CAR-T細胞療效及安全性,攻克實體瘤?
    然而,要實現 CAR-T 細胞更廣泛的治療應用,就必須在多個層面進行設計,進而提高療效、安全性和攻克實體瘤。最近,來自美國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研究人員對 CAR 設計、影響 CAR-T 細胞活性及 CAR-T 細胞與腫瘤微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三個方面進行了綜述,以期幫助科研人員更好地提出 CAR-T 細胞治療改進策略。
  • 美國新銳細胞療法公司Orca Bio、Lyell攜手進軍實體瘤,CAR-T賽道又...
    「Orca」)和 Lyell Immunopharma(以下簡稱「Lyell」)宣布建立研究合作夥伴關係,共同研發針對實體瘤的 CAR-T 細胞療法。 在研究攻克更多血液及免疫系統疾病的同時,Orca 也開始了對 CAR-T 領域的進軍。然而,CAR-T 在治療血液瘤方向的 「賽道」 已是一片擁堵,所以 Orca 就將目光轉向了實體瘤。
  • RNA疫苗可提高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對實體瘤的療效
    尋找腫瘤特異性的分子靶標和提高CAR T細胞在體內的存活和擴增,將提高CAR T療法在實體腫瘤中的應用。CAR靶標,同時利用一個納米顆粒運載的RNA載體疫苗,可以刺激回輸CAR T細胞擴增,提高CAR T對實體瘤的療效。
  • 為腫瘤殺手溶瘤病毒裝CAR-T導航,直擊實體瘤
    因為肝癌、肺癌等實體腫瘤的外部高度纖維化,這個堅韌的外殼將CAR-T細胞「拒之門外」。被業內稱為「CAR-T推廣之父」的張同存教授及其科研團隊在研究中發現:CAR-T細胞和溶瘤病毒在治療實體腫瘤上,各有長處。溶瘤病毒能穿透實體腫瘤 堅韌的外殼,CAR-T細胞能精準地找到實體腫瘤。那麼,能否將兩者完美結合呢?
  • 盤點:國內CAR-T產品最新進展
    從理論上講,採用非病毒載體,可以避免病毒在轉染過程中重新複製,安全性更高。另外,這種療法會產生更多的記憶T細胞,可以更好防止癌症的復發。而且相比病毒載體,非病毒載體在轉染環節成本更低,可以進行更多次的嘗試,進行多基因轉染,利用多個靶標來定位實體瘤細胞,從而有可能提高CAR-T細胞治療實體瘤的有效率。
  • 實體瘤CAR-T療法被頭部企業拋棄!人類抗癌史上的「奇蹟療法」真走...
    5年後的2017年8月,其協議的主導項目Kymriah tisagenlecleucel獲批上市,這是CAR-T療法在世界範圍內第一個獲準上市的產品。   然而可惜的是,在實體腫瘤治療領域,CAR-T療法雖然被很多人視為必需的治療手段,其療效卻始終不盡人意。
  • CAR-T(MAGE-A4陽性靶點)細胞回輸治療晚期肺癌
    藥物介紹car-t療法作為全球熱門的細胞療法,在血液瘤領域(例如白血病)的治療潛力毋庸置疑,2017年,先後有兩款car-t療法獲FDA批准在美國上市。斯丹賽致力於通過開發創新型的car-t療法根治實體瘤。針對以上實體瘤治療的種種困難和挑戰,公司自主開發了的治療實體瘤的coupledcartm平臺技術,並已在臨床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 CAR-T治療實體瘤再邁一小步,背後是這家細胞療法實力「猛將|母細胞...
    這裡的AUTO6正是Autolus公司在研管線中的候選產品之一,而該公司下一代候選產品AUTO6NG則旨在提高AUTO6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持久性。AUTO6是以GD2為靶點的CAR-T細胞療法,擬用於治療神經母細胞瘤(neuroblastoma,NB)。
  • 如何對CAR-T細胞工程化修飾開發新一代的...
    經過工程化修飾能表達具有腫瘤特異性的嵌合抗原受體(CARs)的T細胞在治療惡性血液腫瘤患者方面取得了顯著的療效,同時還給過繼細胞療法(adoptive cell therapy)研究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突破,然而實現CAR-T細胞更廣泛的治療性應用還需要多層次的工程化方法來提高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尤其是由於實體瘤微環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的生物複雜性常常會給其治療帶來獨特的挑戰性
  • 楊林教授:CAR-T細胞技術在實體腫瘤應用上的挑戰及CAR-NK技術的崛起
    目前,癌症治療領域新星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即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基本原理就是利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細胞來清除癌細胞,在急性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上有著顯著的療效,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腫瘤治療方式之一,小女孩Emily Whitehead的故事更是激勵了無數科研工作者投身到CAR-T研究中。
  • CAR-T細胞療法呈井噴式進展,攻克癌症引領風騷
    (UCL)研究人員開發的一種針對癌症腫瘤的新型CAR-T細胞療法,在患有神經母細胞瘤的兒童身上顯示出了良好的早期效果。為了測試靶向GD2的安全性和益處,研究人員將GD2 CAR-T注入了視網膜母細胞瘤異種移植小鼠模型的視網膜中,結果顯示腫瘤的發展被延緩,但未能消除腫瘤。隨後研究人員構建了能分泌IL-15的CAR-T細胞。
  • CAR-T細胞療法最新研究進展
    經過工程化修飾能表達具有腫瘤特異性的嵌合抗原受體(CARs)的T細胞在治療惡性血液腫瘤患者方面取得了顯著的療效,同時還給過繼細胞療法(adoptive cell therapy)研究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突破,然而實現CAR-T細胞更廣泛的治療性應用還需要多層次的工程化方法來提高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尤其是由於實體瘤微環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 腫瘤免疫知多少:CAR-T治療實體瘤的障礙以及相應策略進展
    近年來已經嘗試了許多策略來克服這些障礙,包括用敲除PD-1表達或分泌細胞因子/趨化因子的方法來武裝CAR-T細胞,以及將CAR-T細胞與其他治療方法聯用。儘管有這些努力,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CAR-T細胞療法被臨床批准用於實體腫瘤的治療。令人振奮和樂觀的是,科研人員攻克實體瘤的腳步從未停止。僅在中國就登記了幾十項用CAR-T細胞治療實體瘤的臨床試驗。
  • CAR-T細胞療法最新研究進展(第18期)
    經過工程化修飾能表達具有腫瘤特異性的嵌合抗原受體(CARs)的T細胞在治療惡性血液腫瘤患者方面取得了顯著的療效,同時還給過繼細胞療法(adoptive cell therapy)研究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突破,然而實現CAR-T細胞更廣泛的治療性應用還需要多層次的工程化方法來提高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尤其是由於實體瘤微環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的生物複雜性常常會給其治療帶來獨特的挑戰性
  • 溶瘤病毒「點燃」CAR-T療法,一半以上小鼠被治癒
    Park等克服了使免疫療法難以治療實體瘤的兩個主要挑戰:1)實體瘤可供CAR-T細胞靶向的靶點有限,大多數實體瘤缺乏一個明確的靶點;2)實體瘤周圍有一層「防護牆」,即免疫抑制性腫瘤微環境,這種惡劣的環境使得CAR-T細胞難以生存、擴增和對抗癌症。來自希望之城的Yuman Fong博士提出,溶瘤病毒或許能夠突破這些障礙。
  • CAR-T對抗實體瘤獲進展,多手段協同最重要
    CAR-T細胞療法在淋巴瘤和血液病方面已獲得成功,但在實體瘤中的進展一直較慢。北卡羅來納大學萊恩伯格綜合癌症中心的科學家發現,將CAR-T細胞療法結合幹擾素基因刺激蛋白(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 STING)激活劑可以增強工程化T細胞治療小鼠乳腺癌的能力。
  • 溶瘤病毒「點燃」CAR-T療法 一半以上小鼠被治癒
    自2017年以來,美國FDA已批准了3款CD19 CAR-T療法上市,用於治療某些類型的血癌,包括B細胞淋巴瘤和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不過,儘管這類療法對血癌療效顯著,但在改善實體瘤治療方面進展寥寥。在這項新研究中,Anthony K.
  • CAR-T免疫療法新模式——治療實體瘤
    CAR-T藥物已經成功在人類血液癌症研究中被證明有重要作用,然而針對實體瘤仍然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如果能應用於治療實體瘤,那將具有很大的潛在市場。為解決這個難題,科學家們與該領域內的主要公司展開密切的合作。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助理教授Edmund Moon和他們團隊已成功地完成了臨床前期研究,有助於開闢此道路前進。
  • 年度盤點 | 2019 CAR-T 研究進展一網打盡!
    近兩年來,CAR-T療法從血液瘤向實體瘤的邁進則成為熱門話題,畢竟在實體瘤領域,這一療法仍未有突破性進展出現。與此同時,CAR-T在其他疾病如HIV感染、心臟病等領域的探索也是當下一大趨勢,而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CRS)和神經毒性等毒副作用更是仍需攻克的一大難題。
  • 實體瘤免疫治療再迎希望,ScTIL細胞治療晚期實體瘤臨床研究正式啟動
    由上海東方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第二屆中國臨床腫瘤協會(CSCO)理事長李進教授主持的一項不限癌種、多中心的治療實體瘤的細胞治療臨床研究項目於2020年8月7日在上海東方醫院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