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醫院團隊發現巨噬細胞膜受體Lgr4參與急性心梗後心損修復機制

2020-12-04 中國生物技術網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脈血液循環中斷引起的急性、持續性心肌缺血和缺氧導致的心肌壞死。目前,我國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率的「拐點」仍未到來。雖然通過介入治療或搭橋手術可以開通阻塞的冠脈,但是仍有一些患者因過量的心肌壞死或梗死區域修復障礙而發生惡性心臟重構,導致心力衰竭甚至心臟破裂,是當前制約急性心肌梗死預後的重要因素。

免疫炎症反應在心肌梗死後損傷修復中的作用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巨噬細胞作為一類固有免疫細胞,在心肌梗死後的炎症反應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巨噬細胞在心肌梗死後心肌組織中的浸潤、活化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巨噬細胞通過炎症表型轉化調控心肌梗死後炎症反應和抗炎反應的平衡,在心肌梗死炎症反應階段和修復時期均發揮著重要的調控作用。巨噬細胞適當及時地由促炎表型轉換為修復表型可以限制炎症,有助於心肌梗死後的修復,進而改善心肌梗死後心臟重構和預後。因此,明確巨噬細胞功能表型的內源性調控機制對尋找心肌梗死早期幹預靶點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張瑞巖、閆小響王計秋研究團隊在Circulation Research雜誌上發表了題為 Lgr4 governs a pro-inflammatory program in macrophages to antagonize post-infarction cardiac repair 的研究論文(黃春愷博士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該研究首次發現富含亮氨酸重複序列的G蛋白偶聯受體(leucine-rich repeat-containing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LGR)家族成員Lgr4調控巨噬細胞促炎激活參與心肌梗死後損傷修復的關鍵作用和機制。

Lgr4作為膜受體,介導胞膜內外信號轉導,除了激活經典的cAMP/PKA/CREB(cAMP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信號通路,還可與內源性配體R-spondins(RSPOs)家族蛋白結合,增強Wnt信號通路的激活。Lgr4基因調控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在諸多組織器官中均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該團隊既往系列研究發現Lgr4參與水鹽代謝、肝臟脂質代謝、白色脂肪組織棕色化和肥胖、以及破骨細胞分化和骨質疏鬆等疾病的發生發展,表明Lgr4基因的功能重要。

基於前期基礎,在本項研究中,結合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組織標本,作者進一步發現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Lgr4高表達於梗死灶浸潤的活化狀態巨噬細胞。作者利用Cre/loxP體系構建巨噬細胞特異性Lgr4基因敲除小鼠。功能研究發現,巨噬細胞特異性Lgr4敲除小鼠心肌梗死後出現心功能和心臟重構明顯改善、梗死面積輕度減小、急性期心臟破裂發生率降低,遠期生存率提高等表型。巨噬細胞特異性Lgr4敲除減少心肌梗死灶白細胞和促炎性Ly6Chigh單核/巨噬細胞的浸潤,從而減輕梗死心肌組織局部炎症反應和梗死邊緣區細胞凋亡,並促進心肌梗死區域修復,有助於梗死灶I型膠原沉積、肌成纖維細胞增生、新生血管生成和富含膠原的瘢痕組織形成。

轉錄組學數據也證實眾多介導促炎反應的基因和信號通路在巨噬細胞Lgr4敲除小鼠的梗死心肌組織中受到抑制,進一步支持巨噬細胞特異性Lgr4敲除小鼠心肌梗死預後改善的表型。為了研究其具體調控機制,作者發現Lgr4的內源性配體RSPOs家族成員在梗死心肌組織表達未上調且呈低豐度表達,此外,Wnt信號通路在巨噬細胞特異性Lgr4敲除的梗死心臟中未受到顯著影響,提示RSPOs-Lgr4-Wnt信號軸有可能不參與對梗死區域浸潤的巨噬細胞功能表型的調控。基於轉錄組學數據,作者發現轉錄因子AP-1(activator protein-1)是Lgr4調控心肌梗死灶巨噬細胞促炎激活的下遊靶點。AP-1是由Fos和Jun家族成員組成的轉錄因子複合物,作為一種經典的促炎轉錄因子,介導巨噬細胞的促炎激活,而AP-1的激活與Fosc-Fos、Fosb、Fosl1、Fosl2)和Junc-jun、Junb、Jund)基因家族成員誘導性轉錄相關。作者通過體外實驗進一步證實,Lgr4在巨噬細胞促炎激活過程中表達增高,通過經典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通路,增強cAMP應答元件結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CREB)介導的Fos基因家族成員(c-Fos、Fosb、Fosl1)轉錄激活,協同增強AP-1活性,從而啟動下遊促炎基因表達,促進巨噬細胞的促炎性激活。

該研究表明Lgr4在巨噬細胞促炎激活和心肌梗死後重構過程中具有關鍵作用,進一步豐富了心血管炎症免疫理論,也為急性心肌梗死的抗炎治療提供了新的早期幹預靶點。

原文連結:

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abs/10.1161/CIRCRESAHA.119.315807

來源:Bioart

相關焦點

  • 急性心梗合併電風暴,診療要點一文匯總
    一 AMI 合併電風暴不少見 急性心肌梗死(AMI)時的室速/室顫發生率由於再灌注治療及早期應用β受體阻滯劑而呈下降趨勢;但在急性期仍有6%~8%患者出現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室速/室顫,通常表現為不穩定的多形性室速、快速單形性室速等
  • 瑞金新知速遞 第249期|王侃侃研究員發現長鏈非編碼RNA CRNDE促進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發生的分子機制
    【中文摘要】研究表明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的發生需要PML/RARα融合蛋白與其他協同因素共同作用才能發生。然而,協同PML/RARα致癌的長鏈非編碼RNA(lncRNAs)知之甚少。機制研究表明,CRNDE通過結合miR-181家族並由此調節NOTCH2引發致癌作用。最後,我們發現高表達的CRNDE也與NPM1突變顯著相關,並可以導致NPM1突變AML細胞的分化阻滯。綜上所述,我們的發現揭示了致癌lncRNA在AML發展中的重要性。
  • 瑞金新知速遞 第六十六期|費健主任醫師發現胰腺腺泡細胞通過上皮-樹突狀細胞轉分化參與急性胰腺炎炎症損傷病理過程
    作者簡介費健  主任醫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普外科,上海市瑞金康復醫院院長,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甲狀腺疾病專業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研究方向:急慢性胰腺炎的免疫機制研究及甲狀腺疾病的臨床診治。
  • 瑞金醫術(八)| 重症肝炎的綜合治療
    生命至上,守正創新1986年沈耕榮教授承擔了全國科技部「重症肝炎治療及發病機理研究」「六五」、「七五」攻關項目並任課題組組長,聯合國內多家單位攜手攻關,闡明了重症肝炎的發病機制、提出了綜合治療的措施,使重症肝炎死亡率由近100%降至70%左右,奠定了瑞金感染科在全國重症肝炎領域的重要地位。
  • 瑞金醫院內分泌團隊發表新發現 腸道菌群影響降糖藥效果
    原標題:瑞金醫院內分泌團隊發表新發現 腸道菌群影響降糖藥效果  為什麼降糖藥對部分糖尿病患者有效,但對另一部分效果一般?腸道菌群在其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記者昨天獲悉,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士寧光、內分泌代謝病學科主任王衛慶和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Kristiansen Karsten教授的帶領下,瑞金內分泌科顧燕雲副研究員團隊和華大宏基因組研究所李俊樺博士團隊合作,通過多中心、隨機開放的臨床研究結合腸道宏基因組及血漿、糞便代謝組學發現:中國人常用的降糖藥物阿卡波糖可顯著改變初發2型糖尿病患者的腸道共生菌以及腸道共生菌膽汁酸代謝水平,腸道內富含擬桿菌
  • cTNI最高達1.78ng/mL,一定是急性心梗嗎?
    無胸痛、胸悶,扶起患者後仍有頭暈乏力等症狀,就診於當地醫院。查cTNI 0.31 ng/mL,考慮「急性心梗」。今晨轉入我院急診,複查cTNI 0.6 ng/mL,急診以「急性冠脈症候群」收入院。既往史:否認既往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病史,降結腸佔位術後5年,慢性支氣管炎5年,前列腺增生3年。
  • 瑞金醫院內分泌團隊領銜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礎科學中心項目...
    近日,由瑞金醫院內分泌團隊領銜的、上海交通大學第一項也是唯一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礎科學中心項目——「能量代謝與健康」正式獲批,這是迄今為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設立的資助力度最大的項目,資助經費6000萬元。
  • 急性心梗並發室間隔巨大穿孔被救治
    習華健康導讀:一位患急性心肌梗死並發室間隔巨大穿孔患者,經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心內科救治,日前出院。5月28日早晨,69歲的孫女士因胸前區、後背部及左肩部劇烈疼痛,被家人送到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救治。經醫生診斷為急性心梗,置入支架後,患者症狀明顯緩解。但醫生查體時又發現,患者室間隔心尖部有一個直徑20毫米的穿孔。
  • 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團隊領銜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礎科學中心...
    近日,由瑞金醫院內分泌團隊領銜的、上海交通大學第一項也是唯一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礎科學中心項目——「能量代謝與健康」正式獲批,這是迄今為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設立的資助力度最大的項目,資助經費6000萬元。
  • ​急性心梗並發心律失常,可以加用異丙腎上腺素嗎?
    原創 李自平 醫學界心血管頻道急性心梗後心律失常用藥,這篇理全了!64歲老年男性患者,因壓榨性胸痛、心悸等入院,經相關檢查診斷為亞急性前間壁ST段抬高性心梗、竇性心動過緩、心功能III級。
  • 中國心梗救治日|這些急性心梗「高能」預警信號,千萬要牢記!
    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壞死,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發生冠狀動脈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心肌嚴重、持久缺血,導致心肌急性壞死。由於突發性強、死亡率高,心肌梗死被稱為「頭號健康殺手」,往往讓人「談梗色變」。 急性心梗的誘因是什麼?急性心梗「高能」預警信號是哪些?突發急性心梗怎麼辦?如何預防心梗發生?
  • 昨日是「中國心梗救治日」 太和心血管專家團隊到社區義診
    ……昨日上午,張灣區車城路街辦豔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所屬豔湖社區康養中心四樓活動室內座無虛席,來自市太和醫院心血管內科一病區的專家團隊剛剛結束健康教育講座,就被康養中心的老年患者以及周邊社區居民團團圍住,他們結合講座中聽到的知識和自己的身體情況,爭先恐後地向專家們尋醫問診,請專家提出更好的用藥康養意見。市太和醫院心血管內科的專家們則一一細緻診斷,耐心解答,滿足大家的需求。
  • 瑞金新技術(七)| 胸部電阻抗層析成像技術指導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
    原創 瑞金醫院宣傳科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 顏紅兵教授:2017新版ESC急性心梗指南和DAPT指南變化前瞻
    顏紅兵教授:2017新版ESC急性心梗指南和DAPT指南變化前瞻
  • ARNI預防心室重構,心梗後防治迎來新篇章
    *本文專業內容僅供醫學專業人士參考閱讀心梗後防治,心室重構是關鍵!心肌梗死是當前全球心衰最常見、最重要的病因之一。流行病學資料顯示,中國心梗後心衰有著較高的發病率,其全因死亡率、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而心梗後心室重構是死亡或心衰發生的獨立預測因素[1]。那麼是否有方法能夠預防心梗後心室重構呢?
  • 1年內再發心梗,死亡風險增25倍!China PEACE研究又出新結果
    其中急性心梗的發生率與死亡率近年有增加趨勢。預計2030年我國將有2300萬急性心梗患者。心梗復發問題長久以來一直受到業內人士普遍關注,國外的臨床研究顯示再發心梗後死亡率顯著升高。我國尚缺乏有關再發心梗的相關數據。近日阜外醫院China PEACE研究團隊發表在Heart雜誌上的1篇真實世界研究發現——再發心梗患者,死亡率竟然增加了25倍!
  • 急性心梗後室間隔穿孔並室壁瘤形成,南華附一醫院多學科聯合一次...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9月10日訊(通訊員 鄒琴)近日,在區域醫聯體和胸痛中心協同救治網絡下,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心血管外科聯合多學科成功為一名56歲急性心肌梗死後室間隔穿孔並室壁瘤形成的患者施行了室壁瘤切除+室間隔穿孔修補+冠脈搭橋術。目前,患者恢復良好。
  • 瑞金新技術(十二)| 急性白血病和髓系腫瘤基因突變組合(panel)檢測
    原創 瑞金醫院宣傳科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 突破:科學家發現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的運輸機制
    2020年11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李巍教授團隊與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稅光厚研究組合作,在《eLife》上發表了題為「BLOS1 mediates kinesin switch during endosomal recycling of LDL receptor」的研究論文,揭示了循環內吞體介導的
  • 重大進展 | 同濟大學左為團隊研究揭示新冠重症患者肺部幹細胞可參與肺損傷修復
    在線發表題為「Single-cell analysisidentified lung progenitor cells in COVID-19 patient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揭示了新冠肺炎患者肺部的幹細胞可能參與的再生修復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