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期刊借被合併大學名義出版 年收或超600萬元

2020-12-06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

  近日,有人向中國青年報舉報稱,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早已與北方交通大學(2003年更名為「北京交通大學」)合併,但《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仍在出版,「為了斂財,該刊每月出版3期」。

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官方網站上刊登的該刊自然科學版2013年第1期封面照片。

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官方網站上刊登的該刊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1期封面照片。

  舉報人稱,為了騙取外界信任,該學報還偽造了《期刊出版許可證》,並設立了專門的學報官方網站,但該網站也沒有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

  「假刊存在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斂財。據我測算,《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每年斂財不少於600萬元。」舉報人稱。

  對於舉報人反映的上述問題,中國青年報記者展開了調查。

  月刊改旬刊,發表文章必須付費

  《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在其官方網站上稱,該雜誌為大專類學報期刊,系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主辦,具有國家統一刊號,全國公開發行。

  2010年8月16日,官網一篇「熱烈祝賀《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雜誌由月刊改為旬刊」的文章稱,學報由月刊改為旬刊,每月出3期。其中,上旬、中旬刊為社會科學版,下旬刊為自然科學版。

  官網還稱:「本刊是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主辦的以反映科研和教學成果為主的學術理論刊物,是反映科研、工程技術、經濟管理、教育教學、思想政治以及文化藝術成果的重要園地。」

  從官網「在線留言」中的編輯與讀者交流可以看出,該學報不僅收取版面費,還大量使用了論文代理。如有投稿者問「在你刊發表論文怎麼收費」,管理員回復稱:「關於版面費,是根據文章字符數和質量決定的。請先投稿,審稿通過後會告知您版面費!」

  當投稿者問版面費匯款地址為何是哈爾濱某地址時,管理員稱:「我社有部分特約編輯代理收稿」。還有人問「編輯部有叫趙某某的嗎?」管理員回覆:「本刊編輯部沒有叫趙某某的編輯,它應該只是本刊的一個代理。」

  《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1期目錄顯示,該刊一共刊登250餘篇文章,厚達400頁。其中的許多文章只有1頁長。自然科學版2013年第1期目錄顯示,文章也有200餘篇,其中的許多文章也只有1頁長。

  記者以投稿者的身份與學報一位自稱姓王的編輯取得聯繫,他說,版面費的收取標準為:「1.5個頁面3600字符,750元;兩個頁面4800字符,900元;3個頁面7200字符,1100元。」

  他還表示:「不管文章有多好、質量有多高,必須付費,本刊不存在免費刊登的情況。」

  記者問:「根據期刊出版許可證上的信息,你們不是月刊嗎?怎麼變成旬刊了?」他說:「那個錯了,實際上是旬刊。」

  舉報人稱,《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正是通過月刊到旬刊的「搖身一變」,一年下來就能增加24期,也因此可以獲得更大利益。

相關焦點

  • 一些學術期刊斂財亂象的背後
    正式期刊為了斂財也出假刊  學校合併了,主管單位、主辦單位都不存在了,但學報還在繼續出版,這種情況並非個案。記者發現,除《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外,《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也是一例。  《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創刊於1987年5月,1999年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作為高校學報類公開出版物出版。2010年經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更名為《克拉瑪依學刊》,原刊號作廢,主管、主辦單位由新疆石油教育學院變更為中共克拉瑪依市委黨校。
  • IET出版全新的開放獲取學術期刊《能源轉換與經濟》
    2020年10月16日,中國北京——近日,英國工程技術學會(IET)與國網經濟技術研究院合作出版了一本全新的跨領域學術期刊——《能源轉換與經濟》(Energy Conversion and Economics)。期刊涉及能源工程、電氣工程和運輸工程等多學科的技術、經濟、管理和政策等相關研究,並採用了金色開放獲取模式。
  • 非法出版期刊過千期涉案1.2億元 維普案背後論文生意
    起訴書指控,2014年10月以來,被告人蔡曉偉以吉考公司的名義與維普公司籤訂合作協議,與胡靜等人合夥對維普名下的九類連續性電子期刊進行徵稿,私設編輯部,假冒維普編輯的名義,私自出版,印刷成紙質期刊,郵寄給作者,收取版面費。  在修水檢方看來,印製電子期刊屬於非法出版行為。起訴書指控,7名被告人非法出版期刊超過1000餘期,共收取版面費、排版費、印刷費5299萬餘元。
  • 我國部分學術期刊借版面費斂財見文就發
    刊登資訊的期刊是如何變身學術期刊的  在國家圖書館期刊借閱處記者借到2004年第1期至今的《科技資訊》。《科技資訊》創刊於2003年,在2004年和2005年,其刊載的內容以資訊類文章和廣告為主,其中大部分文章是編輯部自行收集的稿件,社外來稿很少有投稿者的信息,甚至用的都是筆名。
  • 學術期刊版面費調查
    張民是北京一所重點大學經濟系的副教授,最近他的心思一直放在論文能否發表的事情上。張民告訴《北京科技報》,再過四個月,學校就要評職稱了。學校規定,正教授的職位的評審需要應徵者5年內在指定的72種核心期刊上發表6~8篇論文。由於學校已經3年沒有進行職稱評審了,所以積壓了一大批達到這一標準想要晉升的副教授。
  • 《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堅守學術期刊走出去的夢想
    2008年,該刊申請成為防止學術不端「CrossCheck」項目的第一家中國會員。        2010年,國際出版倫理委員會(COPE)在其官方季報(Ethic Editing)中報導中國期刊——《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編輯首獲COPE研究基金資助。
  • 學術期刊亂象診斷:假刊增刊 買賣版面 虛假引用
    亂象之一:「假刊」牟利  「假刊」現象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出現,據《法制日報》2001年報導,河北省承德醫學院學報某些編輯人員為了撈錢,竟私自出版盜版學報,受到了新聞出版部門的查處。據《中國青年報》2013年報導,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早在2000年就已合併至北京交通大學,但《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仍在出版,每月出版3期,收取版面費。
  • 全國首例發論文收版面費獲刑案重審:非法經營罪爭議
    2018年12月14日,該案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民法院一審宣判,7名被告人被判處非法經營罪,獲刑四年六個月至一年不等。蔡曉偉被判刑四年六個月,處罰金450萬元;副總經理胡靜獲刑3年,處罰金450萬元。因不服一審判決,蔡曉偉、胡靜等3人提出上訴。
  • 這所雙一流大學新政:發表於OA期刊的學術成果不予認可
    OA 期刊收取的高額版面費也是反對者一直詬病的問題。最極端的例子大概是埃及出版集團Hindawi。這家 1997 年才成立的出版集團本來是一家傳統出版機構,2004 年開始做 OA 期刊,三年時間就轉型為徹底的 OA 期刊出版商。
  • 交錢就發論文 男子辦假期刊10個月狂賺1200萬(圖)
    王某先後擅自出版多種期刊,在2014年1月至10月間,收取版面費1200餘萬元。昨天上午,此案在順義區法院開庭審理,王某被控非法經營罪。王某辯護人認為,王某系和出版社合作,不構成犯罪。據悉,目前交錢發論文已經「屢見不鮮」,一些教師、學生、職業人士都通過交錢發論文來達到畢業和晉升職稱的目的。由於大量評價機制均以發表論文為重點,導致論文需求遠大於期刊數量,這給了一些非法期刊「斂財」的機會。
  • 美國學術期刊: 不收版面費是主流
    美國《科學》雜誌  《科學》雜誌是美國科學促進協會的主辦刊物,也是全世界最權威的學術刊物之一,在世界上所有同行評議的綜合性科學期刊中擁有最大的付費讀者群,全球的讀者總數估計為100萬。  醫學類學術刊物  位于田納西州的美國範德比爾特大學醫學院華裔醫學研究員趙暉博士在接受記者的電話採訪時說,據他了解,美國的醫學類學術刊物,除了個別頂尖的之外,絕大部分都向作者收取版面費。
  • 科學出版社出版期刊學術指標表現優異
    ,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學術期刊SCI影響因子整體提升顯著,收錄期刊數量和學術指標表現優異。期刊推薦《自動化學報(英文版)》(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JAS)創刊於2014年,是中國自動化學會和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的英文期刊。
  • 方舟子:學術出版混亂 垃圾專著誤國誤民
    原標題:方舟子:學術出版混亂 垃圾專著誤國誤民  原標題:學術出版,泛濫不是繁榮 方舟子:垃圾專著誤國誤民   在出版業持續高速發展的今天,龐大的出版市場正在漸漸改變著絕大部分領域中的出版狀況。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共出版圖書44.4萬種,總印量83.1億冊,其中新版圖書25.6萬種。
  • 收費學術期刊已淪為「斂財機器」?
    近日,福建師範大學數學與計算機學學院講師林賢祖將矛頭對準論文發表亂象,在微信公眾號「學術周刊」刊文《學術界每年向國外「進貢」數十億論文版面費,驚心觸目!!!》,引發學界巨大爭議。根據林賢祖介紹,一些國內學術期刊會對發表論文徵收幾千元到幾萬元人民幣不等的版面費,這些費用名義上是用於維持學術期刊和學術出版社的運營,徵收作者的論文版面費已是中國學術界公開的潛規則。
  • 零的突破,武漢大學英文學術期刊GSIS被SCIE資料庫收錄!
    據科睿唯安官網發布,武漢大學主辦的英文學術期刊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GSIS,地球空間信息科學學報)於2020年9月23日被SCIE資料庫正式收錄,實現了武漢大學英文期刊被
  • 國際出版巨鱷大幅提價 部分高校面臨學術"斷糧"
    在愛思唯爾的版圖中,有2000多種學術期刊,涵蓋人文社科理工農醫經管。《2006年期刊引用報告》顯示,該公司53種期刊影響因子位居相關領域首位。其中的佼佼者《柳葉刀》和《細胞》,堪稱很多生物學家的「夢想」。   在愛思唯爾中國總部向本報記者提供的關於該公司「你必須知道的十件事」中提到,伽利略、達爾文、笛卡爾都曾是這家擁有400多年歷史的出版社的作者。
  • 武漢大學專家共議新時代一流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建設
    中宣部出版局期刊處處長倪軼,教育部社科司出版處處長田敬誠,湖北省委宣傳部出版處處長、二級巡視員周鳳榮,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沈壯海等出席開幕式。  沈壯海在致辭中指出,在武漢大學跨越三個世紀120多年的發展歲月裡,武大文科學報相伴走過了90年的風風雨雨,特別見證了武大文科發展的歷史。
  • 曝光:黑龍江一學術期刊,給錢就能發論文
    因為3年讀研期間,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已經花錢在省級學術期刊《黑龍江史志》上發表過論文,以至於這本雜誌被同學們親切地稱為該校「歷史系研究生學報」。他本人在此工作已經有幾年時間,並不了解收「版面費」發論文的情況。  隨後,記者聯繫了研究室負責人許潔民處長。她表示,因家中有特殊情況,正在外地緊急處理,並對記者的提問進行了簡單答覆。許潔民介紹,目前研究室主管《黑龍江史志》工作,她接手雜誌工作時間不長,過去確實有社會人員,以收取版面費的形式,聯繫雜誌刊發論文,網上也有很多中介機構以雜誌的名義接收論文投稿。
  • Science:消失的學術期刊
    該研究沒有發現有著名學術期刊或論文消失的例子,也沒有收集有關期刊影響因子和文章引用率的數據。這些消失的期刊中大約一半是由研究機構或學術團體出版的。而這些消失的期刊沒有一個是由大型商業出版社出版的。儘管如此,這項研究依然表明,各個學科、各地區均有處於消失的危險中的研究成果,出版商應該投入資金改善當前的保存條件。
  • 60+學術期刊抗擊疫情選題,140+期刊2020重點徵稿選題
    特別歡迎原創性、思想性的學術論文(觀點鮮明、論據充分、避免過多描述性和統計內容)。 愛知學者:中文核心(2017年版), CSSCI來源期刊(2019-2020)。符合重點選題的錄用稿件將優先發表,稿酬從優。 愛知學者:中文核心,CSSCI擴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