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鄉愁叫嫋嫋炊煙
文/李玉娜
鄉愁是每一個遊子心中揮之不去的內心情結,離開故鄉四十多年後,我內心的鄉愁化作故鄉夕陽西下,牛羊歸圈時,站在故鄉的山坡,看家家戶戶草屋瓦頂那炊煙。因那時家家戶戶燒得都是蒿子、須草、秸稈,所以那嫋嫋炊煙也是那種白色,從灰黑色草屋頂、灰色瓦楞上嫋嫋升起,像一幅水墨畫。
春天耕種的農人踩著夕陽歸來,一盆金黃的玉米粥,幾個金黃的玉米餅,一盤冒油的鹹鴨蛋,一碟韭菜炒豆腐乾,就是農家的晚飯。而夏季掛了鋤,農家人仍然忙於漚青肥、放牧牛羊,農家飯桌上是玉米粥,配上夏季水靈翠綠的黃瓜、生菜、小蔥、豆腐,一盤紅褐色的大醬,農家的晚餐,是那柴草燒出來,那玉米楂子粥溫熱醇香,給那些勞累一天的人溫暖。
而鄉下的秋季,瓜果飄香,秋天的柴草是曬乾的蒿子、灌木條子,蒿子燒出的清香味也飄散在鄉村的街道、屋頂。有時也會飄出炒豆、花生瓜子的香氣。這時節莊稼歸倉,農人忙了一春 一夏,終於看到果實了。
秋收過後,大雁南飛,轉眼到了冬季這個時節,秸稈也收割回家,田野的蒿子、野草都被割回家,每個農家院子外有個草垛,那草垛便是農家燒飯取暖的依靠。四十多年後今天我看到秸稈在田裡沒人要,我心裡覺得好可惜,怎麼也想不到今天秸稈沒人要。
過去冬天地裡很乾淨,秸稈、玉米葉都收回家了,有時我們去收割完地裡摟草,會驚起地裡的覓食鵪鶉,等夕陽下山時,我背著一草包草踩著夕陽回家,看嫋嫋炊煙在青瓦屋頂、草房屋頂升起,空氣裡飄蕩著酸菜的味道,那些熱乎乎的玉米粥,大鍋燉酸菜便是晚飯。多年以後我想起鄉下的日子,內心百感交集,有名人說過:沒有長夜哭過的人不足以語人生。曾經的艱難困頓,化為人生發奮向上的動力。
離開家鄉四十多年,每到外出旅行,看到田野村落及嫋嫋炊煙,心裡那種鄉愁油然而生。似乎聽見傍晚的村中牛羊歸欄的叫聲和老奶奶喚孫回家吃飯的聲音。
鄉愁是一種綿長的記憶,讓我走到哪裡也不會忘記。嫋嫋炊煙是我記憶裡的鄉愁。
作者簡介
李玉娜:女,漢族,莊河市史志辦退休幹部。絲綢設計專業畢業,愛好書畫鑑賞。大連作家協會會員,遼寧散文家協會會員。八十年代開始文學創作,作品散見於各級報刊雜誌。擅長寫歷史故事、人物傳記等。
本文來自「天南地北莊河人」(ID:TNDB-zhuangheren)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