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在光明中,黑暗中的問題就不復存在了

2021-01-09 聞達天下

點上面「學仰文山」

再點「關注」就可以加入文山書院大家庭!

王守仁,字伯安,別號陽明。「守仁」源於《論語》:「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人生在世,智慧獲取的一切,倘若沒有仁愛的胸懷和坦蕩的人格堅守;即使僥倖得到,也必將失去。

陽明先生在56歲的時候,也就是去世的前一年,病得很重。這時候他本來已經在家裡養老賦閒了,又接到皇帝的命令到廣西思恩、田州帶兵平亂。

陽明先生到了廣西的時候,只有他一個人,用一紙告諭招撫,就輕輕鬆鬆解決了叛亂。假如他用軍事攻打的辦法的話,顯然功勞要比招撫大得多。但他寧願不要這份功勞,只要能夠解決叛亂問題,老百姓得以安生。

而在這個時候,陽明先生又看到了廣西中部八寨盤踞著土匪。雖然這已經不在陽明先生的職責範圍之內,但陽明先生決定要處理這個問題。然後就派本來攻打思恩和田州叛軍的軍馬,連同降軍一共七八千人,把這個地方的土匪掃盡。

經過此番帶病作戰,陽明先生明顯體力不支。他向皇帝上奏,說明叛亂已經平息,準備回老家了。沒有等到皇帝的批覆下來,陽明先生就踏上了回家的船。當他走到江西南安的時候,對他的弟子周積說,我要走了。弟子聽到這句話淚如雨下,就問:先生,你有何遺言?

嘉靖7年11月29日辰時,陽明先生與世長辭。遺言是「此心光明,亦復何言」。這八個字,可以說是王陽明一生的概括,也是他對世人的最後的教誨。

此心光明,心不妄動

人生在世間時時刻刻像處於荊棘叢林之中一樣,處處暗藏危險或者誘惑。

只有不動妄心,不存妄想,才能使自己的行動無偏頗,從而有效地規避風險,抵制誘惑。心動則物動,心靜則物靜。

王陽明說:「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心是身體和萬物的主宰,當心靈安定下來,不為外物所動時,本身所具備的巨大智慧便會顯露出來。

作為一介書生,王陽明帶兵打仗無往不勝,秘訣就是三個字「不動心」。有弟子問王陽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王陽明回答:哪裡有什麼技巧,只是努力做學問,養的此心不動,如果你非要說有技巧,那此心不動就是唯一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無幾,勝負之決只在此心動與不動。

王陽明舉例說,自己喝和朱宸濠對戰時處於劣勢,他向身邊的人發布準備火攻的命令,那人無動於衷,他說了四次,那人才從茫然中回過神來。這種人就是平時學問不到位,一臨事,就慌亂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飛來的,而是平時學問純篤的功勞。

當然,王陽明不認為只有靜坐、靜修才能養不動心。王陽明所說的定是人間的大定、大清淨。他說: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有個學生問王陽明,安靜的時候我感覺很不錯,思想清晰,可一遇到事情就亂了陣腳,為什麼?

王陽明說:「這是你只知道靜養,卻沒有下克己的功夫。這樣一來,碰到事情就亂了陣腳。人應該在具體的事情上磨鍊自己,才能站得穩,才能靜亦定,動亦定。

人必須在事上磨練,在事上用功才會有幫助。若只愛靜,遇事就會慌亂,始終不會有進步。「那靜時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斂,實際上卻是放縱沉淪。」

人必須在做事上磨練,才能真正站得住腳;才能做到於靜中能安定,在動中也能安定。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王陽明所說的靜、寂、定,這些都不是純粹的靜止,無論是動還是靜都是我們磨練自己,追尋本心的過程。所以王陽明是不會同意那些一味強調虛靜的理論和做法的。

此心光明,萬物生

一年春天,王陽明和朋友到山間遊玩。

朋友指著巖石間一朵花對王陽明說:「你經常說,天下一切物都在人心中。你看這朵花,在山間自開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嗎?難道你的心讓它開,它才開的;你的心讓它落,它才落的?」

王陽明的回答卻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由此看來,無論是花開還是花落,重點是你內心深處的那一朵「花」,是否因心在而花開亮麗?是否因心不在而花落暗沉呢?

王陽明說,心外無物,心外無理。人的心包含宇宙的一切信息:心之本體無所不該,原是一個天。只為私慾障礙,則天之本體失了。心之理無窮盡,原是一個淵。只為私慾窒塞,則淵之本體失了。如今念念致良知,將此障礙窒塞一齊去盡,則本體已復,便是天淵了。

人心無所不包,原本就是像天那樣深不可測。只是這樣高遠和深邃的心,卻常常被私慾所填充,所以失去了本來的高遠、深邃,不能夠無所不包,不能夠海納萬物。

萬事萬物萬理,都包藏在人的心裡。聖人內心光明,能夠映照萬物。普通人的心,因為私慾和妄念的遮蔽,昏暗、渾濁,失卻了那份光明。

內心光明的人,他的世界也一片光明,一片生機。因此王陽明遺言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意思是我一生做到了內心光明,這就夠了,沒有任何遺憾。內心光明的人,能夠燭照世界。這境界就如他自己在一首詩裡寫的那樣:

中秋

去年中秋陰復晴,今年中秋陰復陰,

百年好景不多遇,況乃白髮相侵尋。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

山河大地擁清輝,賞心何必中秋節。

主編

學仰文山簡介

弘揚家族文化,聯誼全球文氏,

挖掘文氏歷史,繼承天祥精神

薦稿郵箱:139309929@qq.com

相關焦點

  • 人生的意義,迷茫中前進,前路黑暗也光明
    如果人生不迷茫,在生活的過程中就會失去很多樂趣。迷茫是自己對於未來的希望,從現在就定位自己的未來,但由於現實諸多因素,對未來捉摸不定,對自身能不能應對這種變化產生質疑,所以變得迷茫。適當的迷茫會讓自己變得更努力,稍微的停止前行,會更好地揚帆起航。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在光明中感受黑暗。如果前行的道路總是充滿陽光,那這一路就沒有驚喜,人生的樂趣又會缺少多少。
  • 王陽明:願你自己成為太陽,無需憑藉誰的光
    心裡光明,世界便不黑暗,心裡光明,世界便清晰透亮,心裡光明,世界便溫暖如春。 2 此心不動,你就是黑暗中的光亮
  • 《黑暗獻祭》:在黑暗聖殿中追尋光明,體驗「魂味」戰鬥
    宗教是古代人類對於宇宙的一種認知方式,受制於生產力水平的限制,古人很難合理解釋身邊的所有現象,於是宗教就成為了解決問題的最佳答案。也許是宗教本身所蘊含的神秘因素,在歐美的遊戲作品中,時不時就能夠看到宗教元素,它的出現使得遊戲氛圍顯得更為神秘。
  • 黑暗中總有一絲光明,用英語怎麼表達
    「黑暗中總有一絲光明」用英語表達是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這句諺語表示: 1、there is something good in everything that's bad 壞事總有好的一面
  • 黑暗中尋找光明的蹤跡:太陽耀斑研究紀實
    - 「黑夜給了我黑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顧城 你知道嗎,「從黑暗中尋找光明的蹤跡
  • 王陽明:做個心中永遠有光的人!
    若你的內心充滿陽光,那世界就是絢麗多姿的;若你的內心布滿陰雲,那世界就是黑暗無比的。內心有光,你就是自己的太陽,不僅照亮自己,還能溫暖他人!心是身上燈,照亮前行路人們常說:「心是你身上的一盞明燈,能夠替你照亮前行的路。」確實如此。
  • 王陽明的「巖中花樹」和量子物理中「薛丁格的貓」是一回事嗎?
    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王陽明時間回到400多年前的一天:王陽明和朋友郊遊,朋友看到山中的花樹就給他提了一個問題因此,這個實驗就被很多人拿來當做王陽明「巖中花樹」的同理案例來並談。>「巖中花樹」就是一個著名的公案,在量子力學誕生的四百多年前:王陽明和朋友去遊南鎮,朋友看到巖中有一棵樹開著花就問:「你說心外無物,但這棵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跟我的心有什麼關係呢?」
  • 黑暗世界與光明世界
    黑暗世界的國王大喊道,原來是能量球能量低於30%,所以能量球把一座城市的能量都吸取進去了,同時,城市也被炸毀了。這時候,能量球的能量恢復到了50%。但是,這樣國王就著急了,「這不行啊,這樣會炸到百姓啊!可是能量球沒能量也不行啊!」這時有一位大臣走了上來,說:「國王,我們可以派一個人去隔壁的光明世界借一些能量,順便帶來一些光明!」
  • 王陽明龍場悟道,開悟時是什麼狀態?
    不知過了多久,王守仁心中一點點光明漸漸顯露出來,就像是有一個聲音在他耳邊傳來,又像是他心底的一股強有力的生命力量找到了突破口突然迸發出來。王陽明龍場悟道,聖人開悟時是什麼狀態?關於開悟,弗洛姆做過這樣的描述:「人的眼睛突然睜開了;他自己和世界突然顯現在一種完全不同的光亮之中,能夠從完全不同的角度去觀看。
  • 瓜地馬拉的黑暗與光明
    我一下子感受到了那種旅行中久違的溫暖和快樂。  這和我進入到瓜地馬拉時的糟糕情緒完全不一樣。或許,這就是瓜地馬拉,一個兩面性對立,黑暗與光明衝撞的國度。  黑暗中的人性之惡  瓜地馬拉,這個中國並未建交的國度,或許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並不熟知。它位於北美洲大陸的南部,南濱太平洋,東臨加勒比海,其北部與墨西哥相接,國土面積為10萬平方公裡。
  • 王陽明的六堂人生課
    凡我有官皆要誠心實意,一洗從前靡文粉飾之弊,各竭為德為民之心,共圖正大光明之治。」可見其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決心!晚年王陽明的「越中三記」(《尊經閣記》《親民堂記》《浚河記》),更是把親民思想發揚光大。
  • 《蝕日風暴》海報 張智霖薛凱琪王陽明矛盾激化
    由張智霖、薛凱琪、王陽明、梁漢文、陳瑾如、李思函、梁靖琪等實力中生代演員攜手秦沛、劉兆銘、羅家英、許紹雄、麥長青等眾多港劇老戲骨聯袂主演的警匪動作新港劇《蝕日風暴》於今日發布首款角色海報,暗黑系的主色調,烘託出濃濃的懸疑氣息
  • 黑暗中的對話
    黑暗中的對話 《活著》第9季 光明天使(三) 軒慧 圖/文 (媒體轉載須經騰訊網及作者授權) 劉天華1973年出生於哈爾濱,三歲多的時候因高燒誘發了青光眼導致視力喪失。
  • 一字聖典:善 範曾談中法聖賢王陽明和笛卡爾
    自然科學在涉及宇宙本體問題時,依舊噤若寒蟬,異端裁判所的毒焰,對偉大的天體物理學家布魯諾的殘害,是絕不包含當年耶穌的「原諒」的悲懷的。而較早於他的哥白尼,只是顛覆了1800年前亞裡斯多德地心說的謬誤,而創立日心說,他誠惶誠恐,唯恐觸犯教會,遲遲不敢發表,直到臨死當天,他才有幸看到自己《天體運行論》行世。
  • 《黑暗與光明》「搶先」評測
    直到2015年,《黑暗與光明》才重出江湖,更換引擎以及遊戲概念之後,以一個全新的姿態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中。其中於2015年推出的《方舟:生存進化》毫無疑問是該類別中的另類之一——拋棄了末世殭屍題材,轉而徵戰遠古蠻荒大地,馴服恐龍等生物帶來了別樣的新鮮感,也使得它長期佔據在Steam人氣榜單中。某一遊戲類型的一夜成名,自然也會「啟發」整個業界,於是難產多年的《黑暗與光明》也算是得到了一份不錯的教材。本作中的UI與不少環境資源都很難讓人不聯想到「方舟」,包括開門和擊打音效也有不少雷同之處。
  • 王陽明:你要知道的讀書的這5重境界,就是人生的五個層次
    王陽明曾認為說:「人世間第一等事應是讀書做聖賢。」之後王陽明也一直在履行自己最初的言語,成為一代聖人。讀書的價值不在於功利,也不為炫耀。好讀書不求甚解,觀其大略而已。「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讀書可以開啟心智,打開一扇通往內心世界的窗口。第二重境界:背誦經典,開啟智慧王陽明說:「諷之讀書者,非但開其知覺而已,亦所以沉潛反覆而存其心,抑揚諷誦以宣其志也。
  • 紹興一戶人家有傳家寶 家譜中發現王陽明散佚之作
    而除了南山王氏,新昌不少家族都和王陽明有淵源。王陽明還作了一副對聯讚美新昌的石氏四賢。這副對聯原先就刻在石大宗廟慶雲寺中廳石柱上,可惜後來被毀了。最近幾年,國內很多地方掀起王陽明研究熱潮,紹興的王陽明故居、王陽明墓、陽明洞天、稽山書院4處遺蹟已被大家熟知。「新昌和王陽明也很有淵源!」
  • 王陽明智慧:對付你惹不起的小人,學會上中下三策,生活更輕鬆
    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容易遇到一些小人,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這樣的人呢?顧名思義小人就是那些破壞遊戲規則,不按規矩辦事的人,遇到這樣的人我們可能很氣憤,可能會效仿他們,也用他們慣用的手段來對付他們,但是我們要是這樣做的話,我們也就成了別人眼中的小人。對付小人需要智商跟情商同時在線。
  • 真人事跡改編的奧斯卡佳片:在黑暗中尋求光明,願心中的燈塔不滅
    《風雨哈佛路》(Homeless to Harvard: The Liz Murray Story)世間萬象,總有你不知道的人在黑暗的泥潭裡摸爬滾打,她歷遍人生百味,爬過滿是荊棘之路,但縱使傷痕累累,也依然用堅毅的眼神瞭望遠方,用心中的燈塔指引前進的方向。
  • 美劇《哥譚》:在黑暗探索光明的人,要麼失敗,要麼成為黑暗
    作為美國第一大城市,紐約的輝煌並非一蹴而就,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曾有過很多問題。尤其是在1904——1950年這段期間,國際環境動蕩,國際經濟低迷,社會秩序不穩定,紐約在當時基本上是哥譚的具象化城市。貧富差距大,階級固化,正是當時紐約所面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