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女性的產後抑鬱,臨床案例探究幹細胞療法抑制抑鬱症的可行性

2021-01-15 杭吉泰迪幹細胞生物

原本以為名媛們衣食住行,天天過著光鮮亮麗的生活,沒想到她們也同樣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一月七日,香港媒體報導,香港名媛羅力力抱著五個月大的嬰兒跳樓自殺。據港媒報導,6日下午4時50分,一名婦女將一名嬰兒從君頤峰3座高處墜落,救護人員趕到現場,證實該名女主人與嬰兒當場死亡。

經過警方初步調查後,表示不排除羅力力患有產後抑鬱,因為壓力過大的緣故釀成慘重悲劇。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抑鬱症患者已達3.5億人,而在我國也有4%左右的患病率,結合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抑鬱症患者已形成一個不容再被忽視的群體。

抑鬱症是?導致抑鬱症的原因?

抑鬱症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以抑鬱為主要症狀的精神神經障礙性疾病,臨床上呈慢性進展,反覆發作,主要表現思維遲緩.情緒低落、認知和意志力減退等症狀。

目前由於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和生活節奏加快,以及慢性病的精神壓力,使抑鬱症患病率復發率、自殺率及疾病負擔均居高不下,已成為 公共健康中的主要問題之一。加強抑鬱症的防治研究,探索更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及藥物,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幹細胞治療抑鬱症的作用機制

1、抑制小膠質細胞增殖活性:幹細胞不僅抑制靜息狀態下小膠質細胞增殖,也抑制活化小膠質細胞。

2、抑制小膠質細胞吞噬能力:幹細胞不但吞噬並清除中樞神經系統內壞死神經及膠質細胞,而且還起到保護神經細胞不被異常吞噬。

3、抑制小膠質細胞分泌多種細胞因子:幹細胞能抑制小膠質細胞分泌的TNF-α和IL-1細胞因子防止神經組織壞死,同時還分泌VEGF促進神經組織血管生成,達到促進受損傷神經組織癒合目的。

4、幹細胞可以促進活化小膠質細胞凋亡:幹細胞能夠誘導活化後小膠質細胞凋亡,加快恢復受損神經組織。

5、營養供應:幹細胞通過分泌營養因子,減少內源性細胞凋亡,促進內源性血管再生,改善腦供血

臨床案例

臨床研究人員將60例中風後抑鬱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結合西藥聯合幹細胞療法進行治療,女17例,男13例,病程平均 (10.5 +4.5)個月,年齡平均(64.3 +5.2)歲。中西藥給予對照組,女16例,男14例,病程平均(11.6+3.5)個月,年齡平均(65.2土3.5)歲。2組在病程性別和年齡上的差異無統計學顯著性。患者均籤訂知情同意書。

案例結果分析

注射過程

所有患者在輸注過程未見不良反應,少部分患者輸注細胞後當天晚上興奮,不易入睡,自感潮熱,但體溫正常,3d後無需處理自然緩解。

結果分析

8周之後進行隨訪,按照漢密爾頓抑鬱量表(HAMD)進行評分,兩組治療4周和8周後,觀察組的HAMD評分顯著降低為7.01±1.03,抑鬱症症狀消失,情緒恢復正常。

註:HAMD量表評分標準:(1)痊癒:HAMD<8分,症狀消失,情緒恢復正常;(2)顯效:HAMD評分8~10分,主要症狀明顯好轉,情緒基本穩定;(3)有效:HAMD評分較治療前降低10~18分,部分症狀好轉,情緒稍有改善;(4)無效:HAMD評分與治療前無差異,症狀及情緒均無改善。

此外兩組,治療八周後,與組內治療前比較,血清的TNF-α、IL-1β和IL-6水平均降低:治療八周後,觀察組血清的TNF-α、IL-1β和IL-6對對照組顯著減低,因為TNF-α、IL-1β和IL-6和反應蛋白等細胞因子參與抑鬱症患者的發病,在抗炎藥物作用下,患者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相應下降。同時觀察組血清的NE、5-HT和BDNF顯著高於同期對照組。

臨床數據表現,觀察組臨床數據高於對照組,說明幹細胞療法治癒抑鬱症療效更好,具有抑制抑鬱症的優勢。

註:BDNF可調節神經幹細胞的生長、分化、樹突和軸突的生長及突觸的形成,數值的比例增高對抑制抑鬱症的效果越大,具有神經可塑性的標誌。

綜述

幹細胞是一類具有多向分化潛能的「種子」細胞。幹細胞技術及其產品在臨床用於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如腦癱、脊髓損傷、老年痴呆、帕金森綜合症、取得顯著療效,抑鬱症靶向治療提供一個新途徑,也為廣大抑鬱症患者帶來新希望。

相關焦點

  • 幹細胞療法對抑鬱症的最新研究進展
    近年來,幹細胞用於神經系統疾病如漸凍症、阿爾茨海默症、脊髓損傷和帕金森症等的臨床研究,取得顯著療效。科研人員將其應用於抑鬱症等相關精神疾病的研究中。幹細胞療法防治作用抗炎:患者外周血和腦脊液中細胞因子(如TNF-α、IL-6、IL-1β等促炎因子)的水平高於普通人群,研究表明幹細胞可通過抑制促炎因子的表達,發揮抑制炎症與神經保護的作用。
  • 抑鬱症非同兒戲,幹細胞療法有效預防其自殺傾向
    01、抑鬱障礙與一般「不高興」有著本質區別  抑鬱症(Depression)為一種慢性、復發性和衰弱性精神類疾病,屬於全球第三大疾病。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
  • 前沿科學:幹細胞療法有望為抑鬱症患者「排憂解難」
    導語:科學發展至今已有了巨大突破,幹細胞療法的發現與發展為人類的醫學理念帶來了巨大的轉折,面對日益增多的抑鬱症,幹細胞療法有望為其「排憂解難」。抑鬱症:它在所有精神及神經疾病中排名第一,誘因多樣化,典型症狀包括持續情緒低下、快感消失、食慾下降、注意力集中障礙並伴有睡眠質量不佳,嚴重者厭世,給患者及家庭成員造成沉重精神壓力。目前抗抑鬱的臨床方法遠不理想,病情難以緩解,迫切需要一種合適且有效的抗抑鬱方式。
  • 臨床案例:探究幹細胞療法是否能否治療男性功能障礙?
    心理障礙(如焦慮、抑鬱)可以通過精神性或藥物相關性途徑抑制勃起功能從而導致心理性ED。 傳統醫療效果治療ED治標不治本 儘管在過去二十多年出現了諸如口服磷酸二酯酶抑制劑,海綿體內注射 (intracavemosal injections.
  • 【易被誤診】女性產後情緒波動大,當心甲狀腺疾病在作祟!
    導讀:女性產後情緒波動,或焦慮激動或情緒低落,許多人以為自己得了產後抑鬱症,實際上可能沒有這麼簡單!請看下面的案例。 案例分享 王女士今年28歲,十月懷胎終於等到了第一個寶寶的降生,一家人皆大歡喜。
  • 幹細胞療法抗衰老的3個臨床案例
    近年來,幹細胞在醫學抗衰中也獨佔一席,科學家使用幹細胞的獨特性來延緩人類衰老,延年益壽。近期,《Clinics in dermatology》發布了一篇最新研究成果「The role of stem cells in anti-aging medicine」,即幹細胞在醫學中抗衰老的作用,闡述了現階段幹細胞在臨床實踐中的性質和應用。
  • 臨床案例:幹細胞療法修復肝硬化安全有效
    21世紀是再生醫學的技術時代,在醫學史上具有顛覆性的理論觀點,幹細胞療法作為其核心技術手段之一,成為了臨床醫學者、科研人員的重點關注對象。幹細胞療法已被用於多種疾病的組織修復改善,我國作為肝硬化大國,幹細胞療法在肝硬化領域也備受關注。
  • 一文讀懂:為什么女性更容易患抑鬱症?(內附抑鬱自評量表)
    一文讀懂:為什么女性更容易患抑鬱症?據悉,雪莉生前患有嚴重抑鬱症。隨後11月24日,韓國女藝人具荷拉在家中突然離世的消息又讓外界十分震驚。有人透露,雪莉與具荷拉生前都患有抑鬱症,並承受巨大網絡暴力,精神壓力。到底什麼是抑鬱症?為什么女性更容易患抑鬱症?患抑鬱症的女性該如何「自救」?
  • 渤健與Sage合作研發突破性抑鬱症和運動障礙療法
    (下稱 「Sage」,Nasdaq:SAGE)宣布,雙方已達成一項全球合作和許可協議,將共同開發和推廣用於治療重度抑鬱症(MDD)、產後抑鬱症(PPD)和其他精神疾病的 zuranolone(SAGE-217),以及用於治療原發性震顫(essential tremor)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 SAGE-324。
  • 前沿:幹細胞療法治療肝硬化最新臨床研究進展
    利用幹細胞療法幹預肝硬化是近年新出現幹預方法。由於幹細胞具有較強增殖能力與多潛能、定向分化等功能,再加上國內外已有利用幹細胞療法幹預神經系統、血液系統疾病成功案例,因此利用幹細胞療法為幹預肝硬化提供了新思路。
  • 幹細胞療法攻克生殖疾病難題,現實不孕女性的生育夢
    幹細胞科技的發展,正在掀起一場醫學革命的新浪潮。越來越多的婦科疾病在幹細胞療法的發展中擁有了治療的新方向,給廣大女性健康帶來福音。
  • 臨床案例:幹細胞治癒糖尿病病足取得突破性進展
    隨著醫學生物學的發展以及幹細胞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關注將幹細胞用於糖尿病治療的可能性及方式。間充質幹細胞是一類臨床上常見的具有多向分化潛能的組織幹細胞,尤其是來源於臍帶的間充質幹細胞( UCMSC)具有諸多優點,如來源廣、易獲取抗原性低等,且UCMSC與胚胎細胞更接近,促創面癒合效果明顯優於成體細胞。
  • 10個案例證實丨未來幹細胞療法不只是廣譜上的抗衰,而是有具體的...
    據發表在《細胞報告》雜誌上的一項臨床報告顯示,科學家對老鼠使用幹細胞療法,培育出上下兩層皮膚組織並生長出毛囊,其生長的毛髮更接近於自然毛髮,未來也有望用於研製治療人類脫髮藥物。 卵巢早衰 2020年1月,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批准了1項幹細胞療法對卵巢早衰的臨床研究,累積共5個幹細胞臨床備案項目投入到卵巢早衰研究,研究的幹細胞種類主要為間充質幹細胞。
  • 產後抑鬱真不是矯情,了解才能預防悲劇的發生!這5大表現要警惕
    產後抑鬱症(PPD)是什麼?產後抑鬱症(PPD)發病患者主要集中在產褥期產婦人群,多表現為抑鬱、沮喪、亢奮、煩躁等臨床症狀,嚴重情況下甚至導致自殘、自殺等過激行為。、遺傳因素、產科因素及軀體疾病因素在妊娠分娩的過程中,分娩後胎盤類固醇分泌突然減少時患者表現抑鬱,存在家族抑鬱症病史的產婦,產後抑鬱的發病率顯著高於其他產婦;產前心態與產後抑鬱症的發病密切關
  • 臨床探究:揭秘幹細胞移植技術治療急性腎衰竭的可行性
    急性腎衰竭是指腎小球濾過時突然或持續下降,引起氮質廢物體內儲留,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導致各系統併發症的臨床症候群。臨床治療原則主要有積極控制原發病因、去除加重急性腎損傷的可逆因素,維持機體的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控制感染,血液淨化治療等,尚無法獲得理想的效果。目前全球CKD的發生率達到了8%-16%。
  • 研究稱Psilocybin療法用於治療重度抑鬱症時效果比抗抑鬱藥好4倍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一項新研究調查了賽洛西賓(psilocybin,又名裸蓋菇素)輔助療法對重度抑鬱症的影響。 這項隨機臨床試驗發現,psilocybin輔助療法可有效地對重度抑鬱症患者產生大的,快速的和持續的抗抑鬱作用。
  • 幹細胞療法對肝纖維化的研究增多,科學家發現修復的3大機制
    近年來,幹細胞療法發展空前繁榮,進入了臨床研究時期。幹細胞療法在各種疾病展示了巨大的臨床應用價值,例如糖尿病、腎損傷、卵巢早衰、關節炎等。數據統計發現,科學家應用幹細胞療法對肝纖維化的研究增多,為肝病的防治打通了一條通道。
  • 幹細胞治療精神疾病的研究進展
    2 幹細胞治療作用 幹細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在適宜的條件下能定向分化為神經元細胞和神經膠質細胞,分泌多種細胞活性因子,通過免疫調節、抑制炎性反應、減少細胞凋亡、細胞替代等機制實現對神經系統功能的修復作用。
  • 015期抑鬱症研究簡報:高脂飲食促進抑鬱行為的機制研究
    3,標題:高脂飲食通過抑制下丘腦PKA信號促進小鼠的抑鬱樣行為譯者:格式化肥胖能夠增加抑鬱症的患病風險。本研究旨在探究肥胖是否能夠誘導抑鬱症的發展,以及聯繫這兩種疾病的分子通路是什麼。研究中,作者通過採用脂類組學和轉錄組學方法發現,高脂肪飲食(HFD)暴露可通過改變小鼠下丘腦的功能導致抑鬱症的發生。
  • 097期抑研報|抑鬱症,用心理療法還是藥物療法?
    使用個人症狀薈萃分析得出個性化精神病學的症狀導向療法指標譯者:Lenore關鍵詞 :抑鬱藥;心理治療;系統綜述;薈萃分析;精確精神病學;症狀導向療法指標背景:抗抑鬱藥(Antidepressant medication, ADM)療法和心理療法是治療重度抑鬱症(MDD)的有效療法,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治療方法在症狀水平上的有效性是否不同,以及是否可以利用症狀來協助療法的分配